夏目漱石的長篇代表作《我是貓》是以窮家教師家的貓為主人公,以被擬人化的貓的視覺來觀察人類的心理。下面是出國留學網(wǎng)為讀者朋友搜集整理的我是貓讀后感,歡迎閱讀與借鑒。
我是貓的讀后感(一)
我在暑假里讀了一本非常精彩的書。這本書就是《我是貓》。《我是貓》這本書是夏日漱石的經(jīng)典作品。這本書主要講了這本書的主人公擬人化的“無名貓”在一次奇遇中被好心人窮教師給收留了。
在窮教師的家中這個被擬人化的貓以貓的角度觀察著人們的心靈。這只愛思考又俱有紳士風度的貓兒。但是它至死也不會捕捉老鼠。在這本書中有一些比較搞笑的劇情比如說:“無名貓”剛來到窮教師被窮教師的女兒戲弄。
偷吃年糕把牙粘住了,還有窮教師的好朋友給他的搞笑偏方,比如說寒月給窮教師的治喂病篇:“每吃過一頓飯就要把吃的東西都吐出來,胃里是空的這樣就不會在拉肚子了。”故事里還有很多這樣的搞笑情節(jié)我就不說了。
我最喜歡這本書中的貓兒和窮教師,喜歡窮教師是因為他樸素大方,不計較??偸窃趧e人需要幫助的時候幫助他人。喜歡貓兒是因為貓兒有一個愛思考的大腦,和一雙愛觀察的眼睛。這是本非常好看的書。聽了我的介紹希望大家能看看這本書。
我是貓的讀后感(二)
“我是只貓兒。要說名字嘛,至今還沒有。”這樣親切的一句話為我打開了一只貓的心靈大門。
這只貓,生活在教師苦沙彌的家中,看似是一支普通的貓,卻有著人一樣的思維,夏目漱石把他活靈活現(xiàn)地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
這只貓很富有哲理,語言精辟。夏目漱石在描寫貓偷吃年糕年住嘴巴的場面時,一方面夸張地刻畫了貓兒拼死掙扎的各種滑稽動作,一方面又述說貓兒在這過程中三次發(fā)現(xiàn)的真理。“真理嘛,倒是發(fā)現(xiàn)了兩個之多,可年糕依然年在嘴巴上。”如此詼諧的語句讀來讓我忍俊不禁。這只貓甚至還能搬出牛頓第一運動律和第二運動律,真不愧是生活在教師家中的貓!
在它的眼中,人類是怎樣的呢?主人苦沙彌現(xiàn)實、遇事不爽快、心情陰晴不定。他像牡蠣一般把自己藏在殼里,真有點像契訶夫筆下的“裝在套子里的人”。這只貓嘲笑了主人的虛榮心、自負心、及知識分子的種種怪僻。另外一位常來住人家做客的迷亭君,他是個玩世不恭的人。每次來都要大大地吹噓一番,自以為是多博學的人,常常咬文嚼字。還有寒月,講究情趣,卻不善于處事,研究些無聊的“知識”。但他們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重視知識,厭惡小市民所追求的榮利。因此,他們在一起聊天時往往以詼諧的語言表達所愛所憎,從中反映出知識分子的種種復雜心態(tài)。
讀了這本書,我想:自負的人一直以為自己了不起,我們擁有最發(fā)達、最聰明的腦袋,可殊不知,在那些小貓小狗看來,人也不過如此,沒有絕頂智慧,沒有高尚品質(zhì),只知自命清高,有時甚至連它們都不如。但我們又能說什么呢?
在書的結(jié)尾,貓因為饞嘴喝啤酒而誤入水缸。起先它還在掙扎,可漸漸地就放棄了,因為它覺得這樣很舒服,遠離了世界的喧囂,進入了奇妙的、寧靜的世界之中(liuxue86.com)。“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感謝呀感謝。”這竟是那只貓的最后思想,可見它有多厭惡這個丑陋的世界了。
貓是夏目靈魂、思想的體現(xiàn),他厭煩了這社會,在詼諧中帶著消極,帶著諷刺。好一個日本“魯迅”!
轉(zhuǎn)到文學上來,說起日本的作品。在很多的風格上很像中國的。
但近代,像村上春樹、巖井俊二的作品當中不免帶著些“性”之類的東西,看了感覺自己很不能適應。當然,當代日本本來就是這么一個特別的國家,觀念與亞洲的其他國家都有很大差別。如果要看日本作家寫的作品,就必須接受他們的文化背景。不過《我是貓》這部早期作品還好……
我是貓的讀后感(三)
《我是貓》是日本的夏目漱石寫的作品。大家來聽我講吧!
這本書是以一位窮教師家中的貓為主人公,以這只被“擬人化”的貓的視角來觀察人類的心理。這是一只善思索、有見識、富于正義感又具有文人氣質(zhì)、但至死也沒學會捕捉到老鼠的貓兒。
這只擔當敘述者、評論者角色的貓兒,俯視著夏目漱石所身處的二十世紀初的“現(xiàn)代文明”,發(fā)出極盡調(diào)侃的嘲弄和不屑?,F(xiàn)代生活方式與傳統(tǒng)道德價值的背離使貓兒不解,在書中調(diào)侃揶揄的背后也帶著當時日本知識分子的凄苦自嘲。夏目漱石在《我是貓》中的描寫雖然有些夸張的成分,但是確實對針砭現(xiàn)實生活中的市儈哲學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我是貓》不在于描寫故事情節(jié),它更著重于刻畫小說中人物的特定心理。它不是一部以單一敘述情節(jié)取勝的作品,而是將無數(shù)妙趣橫生的對話連綴起來,猶如一串串珍珠。作品對于貓類習性的刻畫與人類弱點的刻畫并重,頗具漫畫色彩,其詼諧文風能讓人一氣呵成地閱完全書,書中的每一篇章都會讓你發(fā)出由衷的快樂的笑聲.....
讀了這本書后,我明白了:不要欺負小貓。貓也是有靈性的,它們也是萬物之中的一部分。
我是貓的讀后感(四)
經(jīng)友人推薦,我看了夏目漱石的處女作《我是貓》。讀完后,掩卷長思,感悟甚多。
小說的主人公是一只被擬人化的貓兒,無名。在經(jīng)歷一場生死劫難后,它來到中學教師苦沙彌家??嗌硰洖槿藨猩ⅰ⒐虉?zhí)。一從學校回來就躲在書屋睡大覺,苦沙彌的興趣廣泛,卻一事無成,他常和一些朋友如“理學士”、“寒月”、“美學家”、“迷亭”等一起談古論今,吟詩弄文,賣弄風騷,而這一切,全被貓兒看在眼里,不時加以嘲諷,因為金田女兒的婚事,苦沙彌遭受無端辱罵,老同學鈴木也上門警告,一些不明真相的學生還到他家門前肆意少鬧,但貓知道一切都是金田夫婦搞的鬼。貓經(jīng)歷了這么多人與事,感到很苦悶,想喝點酒散散心,不料喝了半杯啤酒后,暈暈乎乎中不慎掉到了水缸中,淹死了。
此書構思獨特,以“貓眼看人”的角度諷刺了當時社會的小資分子,鞭辟入里的剖析與辛辣,入木三分的譏刺,十分巧妙,不由令人拍案叫絕、大快人心,故事十分有趣,既有貓的特征,又有人類的情感、觀察力與思考的能力。它可以自由自在的進出,無拘無束地思考,隨心所欲地調(diào)侃,把人引入一個奇特的天地,享受到一種奇妙的閱讀情感。
我是貓的讀后感(五)
孩子在署假期間,向我推薦了一本名著《我是貓》,是日本作家夏日漱石所著。讀后讓我寫此讀后感以完成作為家長的任務。
從創(chuàng)作手法來講,《我是貓》是一篇擬人化作品,是通過教師苦沙彌家一只貓來敘述整個作品,這給作品帶來了趣味感、幽默感,使整個作品生靈活現(xiàn),表現(xiàn)了作者對生活的洞察力和深厚的文學寫作功底。試想如果是作為一普通人來平鋪直敘,會讓人感受干巴巴的枯燥無味,別說孩子,成年人也可能讀不完這本書。
從情感的深化來看,《我是貓》總能做到情景交融,例如在教師畫畫受挫,車夫家的大黑變成瘸貓以后有這樣一段描述:楓葉曾為松林裝點過二三抹霞紅,如今已經(jīng)謝了,宛如一場亙古的夢。在小溪旁的紅白二色山茶花落英繽紛,花瓣也已飄零殆盡。兩丈多的檐廊雖然朝南,但冬日的陽光轉(zhuǎn)眼西斜。寒風漸起的日子多了起來。這是作者發(fā)出的對世態(tài)炎涼的凄涼呻吟,借助于發(fā)生的故事和自然的風景得以發(fā)泄。
在發(fā)表觀點時借助一趣事而不是總是直敘,是作品的又一看點。如貓被年糕粘住嘴巴那段描寫,風趣從容地展示了所謂的四條真理:難得的機緣,會使所有的動物敢于干出他們并非情愿的事來,是在說人遇到誘惑時總是情不自禁;所有的動物,都能本能地預測到吉兇禍福,是說人會本能地意識到危機;臨危之際,平時做不到的事,這時也能做到,這是說危險可以激發(fā)人的本能,發(fā)揮超過平時不能發(fā)揮的能量;一切安樂,無不來至困苦,是指人不經(jīng)歷苦難,不會感到什么是幸福。作者所表達的諸如這些觀點,具備一定的哲理性,是本作品靈魂閃光的地方。
但在作品的結(jié)尾,表露出作者對生活的迷茫和絕望。作品的核心部分是迷亭、獨仙、寒月、東風和主人之間的大爭論,表露了當時文人的各種心態(tài),對外來文化的排斥和迷愛,以古老文化崇拜和拋棄,對現(xiàn)實的無奈和不解,對人的刻薄與冷漠,對自我價值的渴望和不可及,使作者的思想處于瘋狂狀態(tài),可謂是尋尋覓覓找不到活著的證據(jù),于是認為太平世界只有在死之后——最后以貓被淹死來收尾,給作品的喜劇色彩畫上了悲劇的句號。
而且《我是貓》這個作品的主題思想是悲觀厭世的,而不是演奏快樂向上的生命樂章,在與小花短短的愛情和教師夫妻關系的描述中,也沒有盡甜美之意,這是對生活的漠視;在談到修身養(yǎng)性之時,也沒有找到真正修身養(yǎng)性的方法,最后認為世人皆瘋子;在迷茫痛苦時,沒有努力追求幸福卻找到酒精來麻醉自我,這些都是作品中不健康的思想觀念,是應該予以批判的。
這是作者所處社會環(huán)境所造成的。二十世紀初的日本是西方文化和古老文化碰撞的年代,整個意識形態(tài)領域陷入混亂局面,人的思想和行為無所適從,更找不到解決諸多矛盾的途徑和方法,這是《我是貓》描繪的社會背景。
其實我國至改革開放以來,思想意識領域也是一樣的混亂。封建主義的頑固、共產(chǎn)主義的遙遠不可及、資本主義的實用拜金,使人們的思想失去準則而迷惘不知所措,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交織造成了諸多的社會弊病,引起學術界,文學界及各個社會領域的爭論不休。事實上,我們應有清醒的認識,那些是本民族的思想精華,那些是外來文化的思想糟泊,如何吸取精華,踢除糟泊才是我們面臨民族文化碰撞所應做到的,消極、逃避、迷茫都是絕不可取的。
所以我喜歡<我是貓>的文筆和表達手法,而不喜歡他的文章靈魂.
希望我孩子寫一篇《我是狗》,比《我是貓》更加完美。
劍如月書于齊魯。
我是貓的讀后感(六)
《我是貓》是一本以貓的視角來觀察人類心理的詼諧小說,主人公是一只善于思索、有見識、富有正義感又具有文人氣質(zhì),但至死也沒有學會捕捉到老鼠的貓兒。
這只扮演敘述者,評論者角色的貓兒,用極盡調(diào)侃的嘲弄和不屑來審視夏目漱石所身處的二十世紀的“現(xiàn)代文明”,當現(xiàn)代生活方式與傳統(tǒng)道德價值的背離使這只小貓不得其解時,也處處體現(xiàn)作者在調(diào)侃揶揄的背后,日本知識分子的自嘲。
這本書作者攝取了西方文化的思維方式與學識教養(yǎng),混合于中國文化中狷介自守、憤疾世俗的文人氣質(zhì)。作者并不著重于描寫故事情節(jié),而是刻畫小說小人物的特定心理,內(nèi)容主要是以無數(shù)妙趣橫生的對話所組成的,書中的每一章節(jié)都能讓你發(fā)出由衷的快樂笑聲……
本書中的貓,一致認為人類都是“任性”的家伙。而在主人公眼中,書童則是“最殘暴”的一伙。迫害主人公使他與家人分離,主人公所敬佩的母貓白嫂,她的四哥崽兒就是被書童扔進池水之中。白嫂的控訴:“我們貓族非要對人類宣戰(zhàn)不可。”書中的女仆毆打與小孩子的四處迫害,豈止是書中小貓的經(jīng)歷。反觀現(xiàn)實人與自然的相處方式,我們的罪過不僅僅只有這些。二鄰家貓三毛君說:“人類不懂事么叫所有權。在我們貓類當中,不管是干魚頭還是鯔魚肚,一向是先發(fā)現(xiàn)者向右取而食之的權利。然而,人類卻似乎毫無這種觀念。我們發(fā)現(xiàn)的美味,定要遭到他們的掠奪。他們仗著胳膊粗,力氣大,把該由我們享用的食物大模大樣的抱走,簡直是還沒有進化好的野蠻物種。”想起某些大國的欺凌,再看這句話,生活中喜歡掠奪他人成果的強盜多的去了,不得不佩服此貓的智慧。
貓眼中的人類,不僅是些“任性”的家伙,還是擁有“殘廢”的臉的怪物。對于主人的本性更是透知。行動不受限制的小貓,知道主任并不是想家人認為的那樣做學問,而是在書房中讀兩三頁的書就打起盹的饕餮客。
一次體諒主人的小貓因憋不住尿急,而破壞主人的臨摹,遭來“混蛋東西”的罵聲,不禁感嘆:“人哪,總是自以為是,妄自稱大。如果沒有比人類更強大的動物出現(xiàn),來收拾他們一通真不知今后的囂張氣焰將發(fā)展到何等地步!”是的現(xiàn)在的人越來越把自己當神,不已謙卑的態(tài)度對待萬物和自己,這樣只會走向毀滅自己的道路。
在貓的世界里,個頭魁梧,毛色光澤才能稱王。自然羸弱的教師比不上強壯的車夫了。理由是“房子再大,也不能填飽肚子。”怎么看都是對現(xiàn)在的房地產(chǎn)熱和房奴們的諷刺。
書中的貓總能悟出高深的哲理。
從主人家的女兒們搶奪白糖,結(jié)果被母親如數(shù)倒回。得出:“人類從利己主義所推出“公道”的原則,也許比貓具有邏輯優(yōu)越,但是,論智慧,卻比貓還拙劣。不等白糖如山,就趕快舔光多好。”
而主人那“卡萊爾也患過胃病”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卻不明白“雖然卡萊爾也患過胃病,但患胃病的,未必都能成為卡萊爾”。
受跳蚤迫害的小貓,來到澡堂,百思不得其解,為何衣服于人類,關系如此重大,而且已構成人類屬性之一,不同的衣服制造出不同的階級,但人怎么又能光身將原始丑態(tài)暴露于眾,且處之之泰然?如果他知曉翩翩君子也能做出禽獸行為,會更加疑惑吧。
主人受“落云館”學生的棒球騷擾,苦于無法捉住他們的主人,在找來老師談話之后將情節(jié)推入高潮。妄圖從精神解脫的主人面對鈴木的:要屈從錢多勢眾;甘木醫(yī)生的:用催眠麻醉神經(jīng);和小貓唯一敬佩的哲人:消極態(tài)度。無法定奪。
最后,小貓的死亡,則表明作者的內(nèi)心真正歸宿。誤飲啤酒的小貓,飄飄然失足落水致死,讓他覺得自己來到太平世界。作者也發(fā)出:“只有死亡才能獲得太平。”。
夏木老師以非文人斗士的幽默元素,揭示了那個時代人們面對西方事物與舊文明的思想斗爭。批判的不僅僅是思想之風,更是人與人的糾葛?,F(xiàn)在的我們也有這種問題,但卻無自知之明。不妨來讀一讀,來對比一下自己。多想一下連貓都懂的真理
我是貓的讀后感(七)
今天,我看完了一本十分精彩的日本名作《我是貓》,它的作者是日本著名的作家夏目漱石,它是夏目漱石的處女作。
收中的主人公不是人而是一個窮教師家的貓,這只貓在夏目漱石的筆下變成了一個善于思索、有見識、富于正義感的貓,但是到了最后也沒學會抓老鼠的貓。
大概內(nèi)容是一只可憐又可愛的小貓,被一個書童玩過了以后,又弄傷了,無家可歸,十分幸運的是被一個“好心人”給留了下來,可是,小貓被主人家的人又打又罵,有的時候還得餓肚子,它的窩就是一個破紙箱,到了冬天又冷又餓,十分的可憐。那個時代有錢的人十分少,沒錢的人很多,有的時候人都吃不飽,生活都沒有保障,別說一只貓了,更是可憐,有的時候二、三天都吃不上飯。最后,它為了喝水一不小心滑到了水缸里淹死了。
我讀了這本書后思緒萬千:在那個黑色的時代,那人吃人的資本主義社會中,就連一只小貓的生命也無法保障。
如果它生長在現(xiàn)在的我們中國,一定會被好心的人帶回家,天天喂它吃好吃的貓糧,各種各樣的口味都有,還會有溫暖的小窩,冬曖夏涼??措娨暽系膱蟮?有一個老奶奶每天去喂養(yǎng)在她的房子周圍的流浪的貓和狗,現(xiàn)在有愛心的人越來越多了。如果它生活在我們的社會,它一定是幸福的都不想離開。
這篇文章也表達出了20世紀初的日本的黑暗時代,人們的生活是多么的困苦,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條件實在是太好了,吃的有營養(yǎng),穿的又暖和又漂亮,還有寬敞的教室,精致的書籍供我們來學習,我們實在是太幸福了,我們要珍惜現(xiàn)在的生活,好好學習,為國家貢獻我們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