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一年級數學下冊冀教版教學計劃(優(yōu)質五篇)

字號: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我們又將迎來新的喜悅、新的收獲,一起對今后的學習做個計劃吧。什么樣的計劃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計劃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一年級數學下冊冀教版教學計劃篇一
    1.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讓學生認、讀、寫11~20各數,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初步建立數位的概念.
    2.培養(yǎng)學生能夠準確地用數學語言對概念進行表達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勤于動手和勤于動口的習慣.
    教學重點
    11~20這些數的個位和十位上各數的含義.
    教學難點
    對“數位”的理解.
    教具準備
    小棒,計數器.
    學具準備
    小棒,計數器.
    教學設計
    一、教學導入
    同學們,你們看,老師今天給大家準備了這么多精美的禮品,一會兒將把它們獎給今天表現最好的那些同學,我們來看看老師準備了多少個獎品.(師生一起數,個數大于10)咦?這大于10的數該怎樣表示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
    二、活動一:建立數位概念.
    (一)數小棒
    1.老師手里有幾根小棒?我們來數一數,1、2、3、4、5、6、7、8、9、10.
    2.一根一根數,有10根小棒,也就是10個1.現在我們把它捆成一捆,它就成了1個十.
    3.學生自己數出10根小棒,并將10根捆成一捆,體會10個一就是1個十.
    4.讓學生再拿出1根小棒.
    (1)、現在是幾根小棒?
    (2)它是由什么組成的?(是由1個十和1個一組成的)
    (3)它里面有幾個十和幾個一?(它里面有1個十和1個一).
    (二)介紹計數器及數位
    1.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十位上的1就表示是10.
    2.讓學生在計數器上撥出11.
    一邊撥一邊說:“在個位上撥幾,在十位上撥幾.”
    3.同樣的方法讓學生學會數、認、讀、寫12~20各數.
    三、活動二:快速撥數.
    (一)師生互練
    1.教師說數,學生快速在計數器上撥出.
    2.說一說它的含義及是怎么撥的.
    (二)生生互練
    一人說數,另一人撥出,并說一說.兩人互換再練.
    四、活動三:對口令.
    (一)師生互對
    例:教師說16,學生對1個十和6個一.
    教師說1個十和7個一,學生對17.
    (二)生生互對
    五、活動四:填、讀尺子上的數.
    (一)出示圖片:寫一寫
    師生一起將尺子上的數補充完整.
    (二)教師提問
    1.比15小比11大的`數有那些?
    2.17的前面是幾?后面是幾?
    ……
    3.你還能提出那些數學問題?
    六、活動五:找一找生活中的11~20各數,密切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找一找,說一說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見到或用到了11~20各數.
    七、活動六:說一說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教案點評:
    通過給學生準備的獎品的數如何表示這一懸念導入,引起學生的興趣。通過自己捆小棒來體會10個一就是1個十,并讓學生通過擺小棒和在計數器上撥一撥以及邊撥邊說等環(huán)節(jié)來讓學生理解11~20各數的含義,并通過對口令和快速撥數等活動來進一步使學生掌握11~20各數。通過填寫和讀尺子上的數以及引導學生提問等使學生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最后設計了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的11~20各數這一環(huán)節(jié),密切數與生活的聯(lián)系,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
    探究活動
    聽口令,做動作
    活動目的
    使學生進一步熟悉20以內數的順序、組成以及大小比較.
    活動準備
    1-20的數字卡片
    活動過程
    1.20名同學每人胸前都佩戴一張數字卡片.
    2.教師說要求,學生活動.如: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隊,比17大的數出列,分別介紹自己(說組成),兩位數原地轉兩圈,找相鄰的數做朋友,15后面第三個數教大家做動作等.
    一年級數學下冊冀教版教學計劃篇二
    教案示例
    小貓吃魚
    教學目標
    1.通過給小明過生日這個故事情節(jié),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性趣.
    2.通過小組合作,進一步體會減法的含義,理解得數是零的減法算式.
    3.培養(yǎng)學生善于思考、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減法得數是零的含義.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創(chuàng)造情境
    (一)出示圖片:生日圖1
    教師談話:今天是10月12日,是小明的生日,很多小朋友都給他過生日來了,小明不僅準備了生日蛋糕,還準備了小朋友們愛吃的東西.他知道小朋友們最愛吃的是魚,于是,他就去河里釣了一兜魚,(出示圖片:生日圖2)回到家中,把魚倒進了盆里.(出示圖片:生日圖3).
    二、活動二:觀察思考學習新知識
    (一)教師提問: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畫面,你們猜想到什么?
    (二)根據盆里魚的條數和小貓吃的魚,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看哪個組列的算式多,并說一說每個算式的意思.
    (三)小結:我們通過猜想畫面的意思列出了這么多的算式,那么這些算式都是減法算式,利用減法我們解決了還剩下多少的問題,這充分體現了你們善于思考問題的結果.
    (四)教師:每一組同學都有×-×=0這個算式,這個算式表示盆里沒有一條魚了.這時,小明又急又氣,只好讓爸爸、媽媽到超市再買幾條魚.(出示圖片:生日圖4)
    (五)教師談話:這時小明和小朋友們下樓做游戲去了.(出示圖片:套圈圖)
    (出示圖片:吹泡泡)
    教師:請同學們觀察他們在做什么游戲?在這些游戲中你們發(fā)現了什么?
    教師:我們在玩游戲中也學到了一些數學知識,可見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三、活動三:結合實際鞏固啟發(fā)思維
    (一)小朋友們正玩的高興的時候,這時爸爸媽媽把美味餐準備好了,招呼小朋友們上樓吃飯.
    (二)老師:我們?yōu)樾∶鞒皇咨湛鞓犯璋?(出示圖片:數學故事)
    從這幅畫面中你發(fā)現了什么問題?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
    四、本課總結
    這節(jié)課你們學到了什么?高興!你們 一樣高興,因為通過給小明過生日,我們學到了數學知識,而且能運用這些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案點評:
    緊密結合學生熟悉實際生活的特點,大膽構思,重新創(chuàng)設課件。創(chuàng)設了給小明過生日生活情節(jié),巧妙地將小貓吃魚這個課題加入這一情節(jié)中,從而形成了這一完整的數學故事情境。讓學生通過這個情境,體會減法的意義,理解得數是零的.減法算式的實際意義。教學時采取緊密結合畫面,讓學生觀察、猜想、推理、探索的方法,并采用小組合作、集體交流的方式,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從中發(fā)現數學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達到了本課的教學目的。
    一年級數學下冊冀教版教學計劃篇三
    教案示例
    搭積木
    教學目標
    1.借助熟悉的物體,使學生正確用數表示20以內這些物體的個數.
    2.使學生根據11至20個數的組成,掌握20以內不進位加法和不進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加減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
    動手操作,列出不同的算示.
    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小捧等.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觀察思考解決問題.
    (一)搭積木(出示圖片:說一說1)
    1.同學們,你們喜歡玩搭積木的游戲嗎?
    2.明明和丁丁搭好了兩摞積木在列算式時遇到了困難,你們能幫幫他們嗎?
    3.根據圖意誰能列出相應的算式?
    教師板書:10+5=15 16-2=14
    4.為什么這樣列算式?說一說你的`想法.
    (1)明明搭了兩摞積木,左邊一摞是十塊,右邊一摞是三塊,明明又放上了兩塊一共是十五塊,所以就是10+5=15.
    (2)丁丁也搭了兩摞積木,左邊一摞是十塊,右邊一摞是十八塊,拿走了兩塊是十四塊,所以就是16-2=14.
    (二)小結
    我們通過觀察畫面,動腦思考幫助明明和丁丁解決了他們搭積木情況,列出了算式而且找到了搭積木的塊數.你們真聰明.
    二、活動二:動手操作學習新知識.
    (一)動手操作
    1.用你最喜歡的方式表示一個十(畫圖、用學具盒里的東西或其它物體都可以).
    2.請你任意添加一個圖或其它物體的個數,組成一個算式,看誰組的多.
    3.小組內交流,說一說圖意和算式是怎樣組成的(出示圖片:小棒、三角形).
    10+1=11
    11-1=10
    11-10=1
    10+6=16
    16-6=10
    16-10=6
    10+7=17
    17-7=10
    17-10=7
    4.任意舉出一列說一說計算的方法
    一個十添加一個一是十一,十一是由一個十和一個一組成的,所以算式是10+1=
    11,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組成的,拿走了一根還剩下十根所以算式是11-1=10,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組成的,拿走了十根還剩下一根,所以算式是11-10=1.
    (二)教師小結
    我們通過動手操作,列出這么多的加減法算式,這充分體現了你們善于動腦思考的結果.
    三、活動三:整理歸類.
    (一)找規(guī)律
    1.根據我們列出的算式進行整理,你們能找到這些算式計算的規(guī)律嗎?
    2.小組合作交流.
    3.指名列出算式,集體反饋.
    4.學生匯報,教師板書.
    (二)教師小結
    通過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發(fā)揮集體的智慧,同時找到了這些算式計算的規(guī)律及方法,你們真了不起,希望你們繼續(xù)發(fā)揚這種探索精神.
    四、活動四:結合實際鞏固練習
    (一)出示圖片:說一說4
    1.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會得到什么結果?
    2.根據相碰的情況列出加法算式.
    (二)出示圖片:說一說5
    1.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會得到什么結果?
    2.根據相碰的情況列出減法算式.
    (三)教師小結
    這節(jié)課你們學到了什么?高興嗎?我和你們一樣高興,因為,我們在玩中也學到了
    一些數學知識,可見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教案點評
    通過讓學生自己觀察動手操作,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了20以內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的含義,引導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采用多種表示數的方法(如:圖形、小木棒等),讓學生任意選擇,以達到理解和掌握20以內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的含義為目的,打破了學生的思維定勢,發(fā)展了思維、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意識。教學中以聯(lián)系生活實際入手,結合學過的知識,學以至用,把數學知識中數學問題以問題情境的方式呈現,使學生在問題情境中感受生活中數學的存在,以及發(fā)展數學知識,培養(yǎng)各種能力,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一年級數學下冊冀教版教學計劃篇四
    教案示例
    教室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生活實踐和游戲情景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使學生體驗位置與順序,能用語言準確的表達物體的位置與順序,并運用這些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反應能力和逆向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體驗位置與順序,能用語言準確的表達物體的位置與順序.
    教學難點
    使學生體驗位置與順序,能用語言準確的表達物體的位置與順序.
    教學設計
    一、活動一:介紹教室
    (一)創(chuàng)設情景
    我們每天都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中學習,一定對教室很熟悉,今天淘氣也來到了我們的教室和我們一起學習,誰愿意給淘氣介紹一下我們的教室?
    (二)介紹教室
    1.學生介紹教室中有什么物品.
    2.這樣介紹淘氣只知道我們的教室中有什么東西,你能用我們所學過知識來介紹嗎?
    3.誰愿意到前面給淘氣和全班同學介紹一下.
    4.剛才兩位同學介紹的一樣嗎?為什么?
    5.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6.小結:你們面對面坐著,因為方向是相對的,所以在敘述中前、后、左、右的位置也就正好相反.
    二、活動二:介紹去學校各個專業(yè)教室的路線和各個專業(yè)教室
    1.淘氣現在想到我們的各個專業(yè)教室去參觀,你能說說怎么才能到各個專業(yè)教室嗎?
    2.出示圖片:學校示意圖
    3.學生介紹專業(yè)教室的所在位置.
    4.淘氣想到自然教室去參觀,你能說說應該怎樣走才能到那嗎?
    5.學生選擇任意一個專業(yè)教室說路線.
    三、活動三:游戲
    1.淘氣:同學們,你們愿意和我一起來做游戲嗎?全班一起做“文明操”.
    2.看卡片指方向.
    學生看卡片做動作.(卡片為:前、后、上、下、左、右、空白7張.學生看到卡片后將手指指向相應的位置.速度由快到慢.)
    3.聽口令反指方向.
    規(guī)則:手指指向與淘氣的口令相反的位置.
    四、活動四:介紹自己的房間
    1.我已經了解了你們的學校,還沒有了解你的房間呢?請你介紹一下.
    2.學生任意介紹自己房間物品所擺放的位置.
    教案點評:
    這節(jié)課中教師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在情景中學習。通過“淘氣與我們一起上課,參觀校園”這一情景貫穿全課。學生在具體的情景和不同的角度中進一步感知位置、確定位置,不斷體驗探究位置與順序。對有關知識進行全面的復習和運用。位置的`相對性是本課中的重點、難點,巧妙的創(chuàng)設情景,設疑,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思考,讓學生在親身參與中進一步感受體驗前后變化的相對性。讓學生體會位置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在同學們合作交流中合理判斷推理出位置的順序,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本課集知識性、趣味性和活動性于一體,有效的進行教學,突破難點。本節(jié)課通過游戲的形式,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為上好一節(jié)復習課作了一些嘗試。
    一年級數學下冊冀教版教學計劃篇五
    乘車
    教學要求
    1.使學生在與同伴的游戲中學會合作.
    2.通過觀察、比較,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判斷能力.
    3.使學生理解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含義,掌握其運算順序和計算方法.
    教學重點
    1.體會連加、連減混合的含義.
    2.掌握連加、連減混合的.運算順序并且能夠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1.體會連加、連減混合的含義.
    2.掌握連加、連減混合的運算順序并且能夠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設計
    一、活動一:導入
    1.同學們都乘坐過公共汽車,乘車時有什么規(guī)則嗎?
    2.乘車時要按順序排隊,要先下后上,要遵守乘車秩序.乘車時也有關于數學的問題.
    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同研究乘車中的數學問題.
    板書課題:乘車
    二、活動二:乘車
    (一)教學主題圖1
    1.出示圖片:乘車圖1
    教師說明:114路公共電車駛來了,駛向白石橋站.
    2.教師提問.
    (1)從圖上你都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你們能提出哪些問題?
    (3)你們準備怎么解決這個問題?
    3.小組討論.
    4.集體反饋.
    2+1+4=7 你先算的是什么?為什么?
    (二)教學主題圖2
    1.出示圖片:乘車圖2
    教師說明:114路公共電車上現在有7人.
    2.出示圖片:乘車圖2
    教師說明:車繼續(xù)向前開,到百萬莊站.后門下去3人,前門上去2人.
    3.小組討論:看了剛才的演示,你知道了什么?可以提出什么問題?你們準備怎么解決?
    4.集體反饋
    7-3+2=6 你先算的是什么?為什么?
    (三)教學主題圖3
    1.出示圖片:乘車圖4
    教師說明:114路公共電車繼續(xù)向前開,到總站白云路站前門和后門都下去3人.
    2.小組討論:現在車上還有乘客嗎?你會解決嗎?
    3.全班交流
    教師板書:6-3-3=0
    小結:通過乘車活動,我們計算了乘車中的幾個問題,你知道先算什么了嗎?
    三、活動三:動手擺
    (一)擺圓片列式
    1.5個紅圓片、再擺兩個藍圓片、拿走3個.列式:
    2.根據列式動手擺:4+1+5=
    3.同桌互相出題擺圓片、列式.
    (二)兩人一組,一人說,另一人擺.并說出算式.
    四、活動四:日常生活
    1.請同學們想一想: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你能提出哪些與今天所學的知識有關的問題?怎樣解決?
    2.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說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五、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活動,你有什么收獲?你想對同學和老師說些什么?
    六、板書設計
    乘車
    2+1+4=7 7-3+2=6 6-3-3=0
    教案點評:
    課堂的導入,直入問題的情境,使學生在情境中感悟、體會,新課的教學整個貫穿在此條線索中,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線條流暢,學生在每個環(huán)節(jié)的情境中合作學習,共同討論,共同探索,共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每個孩子發(fā)揮、展示自己的空間。自主探索得到的知識,不但有利于知識的掌握,對學生的觀察、分析、判斷等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也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