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一年級數學書下冊教案電子版(六篇)

字號: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下面我?guī)痛蠹艺覍げ⒄砹艘恍﹥?yōu)秀的教案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年級數學書教案及反思篇一
    1、感知5以內的數量,學習手口一致的點數,說出總數。
    2、學習按照數量對應擺設物體,體驗5以內的數序。
    3、大膽思考與嘗試,增強動手操作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5、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1、知識經驗:有點數5以內數量物的數學基礎以及排序的概念。
    2、物質材料:火車頭模型一個,火車廂3節(jié),15張小椅子、3張桌子、3個杯子、2個襪子、1根棍子、5個手帕、2頂帽子、數字1-5的圖片若干、音樂《火車開了》、糖果若干。
    3、環(huán)境準備:布置一個數學城堡
    1、開火車到數學城堡去玩
    教師邀請幼兒坐火車前往數字城堡。
    師: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乘火車到數學城堡去玩,請小朋友數一數我們的小火車有幾節(jié)車廂?請幼兒手口一致地點數車廂。
    2、參觀數學城堡
    播放音樂《火車開了》,教師帶領幼兒來到了數學城堡。
    師:看一看城堡里有什么?引導幼兒觀察城堡中有哪些好玩的東西。
    3、做客數學城堡
    (1)搬椅子。教師請幼兒觀察出有幾張桌子,并請幼兒根據每張桌子貼著的數量卡,搬椅子坐好。等幼兒坐好后,教師再根據每張桌子幼兒坐的數量進行檢查和調整。
    (2)插花。
    師:在這個城堡里,住著一位數字老爺爺,這位數字老爺爺知道小朋友來做客,可開心了。他說要跟我們小朋友玩數字游戲"。
    教師引導幼兒根據花瓶上的標簽的提醒,給花瓶插上數量5的小花。
    (3)整理物品。
    教師引導幼兒數一數老爺爺的帽子、杯子、拐杖、手帕等有多少,讓幼兒在觀察的基礎反復練習點數數字1-5。幼兒在說的時候教師把相應的數字卡片貼在黑板上。
    (4)獎勵。
    師:小朋友們真的是太棒了!數字老爺爺非常感謝你們,他要給你送上好吃的糖果。但是每個小朋友只能拿到5個糖果。
    教師引導幼兒手口一致地取5個小糖果。
    4、開火車帶小朋友回幼兒園
    教師請小朋友乘火車回幼兒園,并提出乘車規(guī)則:要求小朋友們不要擁擠,排隊上車,每節(jié)車廂只能乘坐5個小朋友。
    一年級數學書教案及反思篇二
    1、讓幼兒初步的理解兩數之間的多大小。
    2、更進一步得理解數數。
    注意:在數物時的手不要遮住圖案 ,最好是用小木棍,或時有一定長度的東西來帶領幼兒按物數數。
    2、卡紙做的獎品彩色小蘋果、香蕉、梨圖案小勛章數個。
    教師:小朋友們好,你們喜歡吃水果嗎?
    幼兒:喜歡。
    教:那有些什么水果呢?
    幼:蘋果、香蕉、杏、還有....。
    教:那么多,,哦那天水果王國給我送來了
    幼:好看。
    教:想要嗎?
    幼:想。
    教:那好。(拿出圖)你們看這上面有什么呀?
    幼;恩有蘋果.....
    教:對了,我們來看看他們有多少個,我們一起來數好嗎?
    幼:好。
    (1、2、3、4、5、6、...)
    你也說我也說,那 水果圖案小勛章給誰呢?所以回答問題要把手舉好老師叫了才回答。要不然水果家族的朋友不喜歡你們了,不給你們圖案小勛章了喲(好,xx你來吧)
    xx幼:20個。
    教:恩對了,來,你回答的很好,給你一個蘋果圖案小勛章。
    (一樣的依次的和幼兒再數一數香蕉和梨各多少)
    教:數出了香蕉15個梨10個,香蕉和蘋果誰多一 點呀?
    幼兒:蘋果比香蕉多一點。(教師在黑板上寫上蘋果多一點,再在蘋果和香蕉的下面對應的寫上個數的數字)
    教師:對了,那蘋果20個,香蕉15個,那么20個蘋果比15個香蕉多,也就是20比15多、是20比15大,小朋友們跟著我說:20比15多,20比15大,20個蘋果比15個香蕉多。
    (再依次說蘋果和梨、香蕉和梨的大小關系)
    結束語;小朋友你們回家后再數一數別的玩具呀,杯子呀等等再比比誰比誰多,誰的數量大)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在教學的開始,我借助小猴為“分蘋果”發(fā)愁的畫面引入教學,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極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新課標倡導:“學生的數學學習必須是以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為主的學習方式?!北菊n讓學生動手分,自主觀察,列出合適的算式。關注學生的思考過程,激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實現資源共享、信息共享。
    3.注重改變教學方式,利用學生對游戲極大的興趣,讓學生在玩中學,既強化10以內的加減法,又學會如何與人交往,同時激發(fā)了學生不斷創(chuàng)新的能力。例如,通過師生、生生的伸手游戲,學生學習熱情異常高漲,每張小臉都洋溢著興奮的表情,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掌握了知識。
    一年級數學書教案及反思篇三
    1、初步嘗試在有一定空間范圍的游戲進程中按物取數,學習點數。
    2、體驗抓小魚、拔蘿卜及給小動物喂食的樂趣與成功感。
    3、在游戲過程中滲透數的集合、動物習性(愛吃食物)、禮貌待客等知識。
    4、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yǎng)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進行排序會有不同的結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1、小貓二只,小羊三只,喂食盆若干;小熊胸飾、坐墊每人一份。
    2、場地布置:胡蘿卜地、魚塘。
    (一)參觀場地,了解菜地與魚塘的各種植物、養(yǎng)殖物。
    1、寶寶,你們是誰?我是誰呀?叫我一聲!
    2、媽媽帶你們去我們家的菜園和池塘里看看。
    3、這是什么呀?有多少胡蘿卜?(豐富詞:許多)
    4、我們家還有池塘,里面養(yǎng)著什么?誰愛吃小魚?
    5、菜園、池塘看完了,我們先回家去吧。
    3、客人來了,我們家有什么好東西可以招待他們的?
    4、我們就去菜地和池塘找點東西,不過聽到媽媽的鈴聲,你們就要馬上回來哦!
    5、教師帶幼兒去菜地拔蘿卜,池塘抓魚。
    6、教師敲小鈴,引導幼兒回來。
    7、你找到了什么?準備給誰吃?誰準備了和他一樣的東西舉起來給媽媽看看。
    8、小結:小貓最愛吃魚,小兔最愛吃蘿卜。
    9、把你們準備的東西來喂給它們吃吧。
    10、你喂一點魚,他喂一點魚,大家都喂一點魚,現在小貓有許多魚啦,小貓真開心!
    11、聽!小兔子也在表揚你們呢,它說:你喂一點蘿卜,她喂一點蘿卜,大家都喂一點蘿卜,它也也許多蘿卜了,謝謝你們!
    3、小耳朵聽好咯:一只小貓喂一條魚,我們去池塘抓幾條魚?(一條魚)4、伸出手指頭做做看"一條魚",記住是一條魚,我們走吧。
    5、教師兒歌引導:寶寶寶寶輕輕走,跟著媽媽抓小魚,小魚小魚抓幾條?小魚小魚抓一條。
    6、教師帶領幼兒玩小魚游游戲:我們先和小魚做個游戲吧,許多小魚游來了,游來了,游來了,許多小魚游來了,快快捉牢。
    7、熊寶寶們,小魚抓幾條?把你的小魚舉起來給媽媽看看是一條小魚嗎?
    8、熊寶寶真能干,都抓了一條魚,我們去喂喂小貓吧。
    9、幼兒喂食,教師引導幼兒說:小貓請吃魚。
    10、你喂一條魚,他喂一條魚,大家都喂一條魚,小貓有了許多魚,他說要帶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吃,我們和它說再見吧。
    11、"小熊乖乖,把門開開"(出示三只小兔)小兔子來我們家了,我們拍拍手歡迎歡迎。
    12、來了幾只小兔子呢?我們來數一數吧。
    13、我們有沒有小兔子愛的東西呀?
    14、一只小兔子吃一個蘿卜,三只小兔子吃幾個蘿卜呢?
    16、伸出手指頭做做看,記住我們要拔三個蘿卜噢,走吧。
    17、兒歌引導:寶寶寶寶輕輕走,跟著媽媽拔蘿卜,蘿卜蘿卜拔幾個?蘿卜蘿卜拔三個。
    18、歌曲《拔蘿卜》引導快的幼兒坐下來一起唱唱。
    19、熊寶寶們,蘿卜要拔幾個?
    20、把你的蘿卜放在地上排排隊,數一數看看是不是3個?
    21、請一名或兩名錯的幼兒來喂喂:你拔了幾個胡蘿卜?你去喂喂看。
    22、總結:三只小兔子要喂三個蘿卜,如果不夠可以在去地里拔三只小兔子要喂三個蘿卜,多出來了可以放回地里。
    23、熊寶寶們是不是急著要來喂小兔子了呀?現在就請熊爸爸幫忙,爸爸摸摸你的頭,你就來喂一喂吧。
    24、幼兒逐個上來喂,教師引導每只兔子吃一個蘿卜。
    (四)結束
    1、小兔子今天真開心,他說要請熊寶寶去他家玩,你們去嗎?
    2、播放歡快音樂,幼兒跟著教師出教室。
    1、根據小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讓幼兒在抓小魚、拔蘿卜以及給小動物喂食的游戲中按物取數和點數。
    2、游戲情景的不斷變化是吸引小小班幼兒興趣和注意。(湖州市吳興區(qū)東盛幼兒園周萍)
    3歲半到4歲的幼兒已經開始掌握計數活動,并學會按計數活動的要素進行計數,形成了最初的數概念。我班幼兒現處于小班下學期,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學習和訓練,已經能夠按順序口頭數數,能夠手口一致地點數4以內物體的數量,并說出總數。根據幼兒計數能力發(fā)展的順序:按順序口頭數數→按物點數→說出總數→按數取物,特設計此次數學教育活動。
    此次活動目標設定為:1、喜歡參加操作活動,并能按要求完成操作活動。2、能手口一致地點數5以內物體的數量并說出總數。3、學習按數取物,根據5以內的指定數量取出相等數量的物體。為了使數學活動與生活緊密相連,我在教學具方面做了充分的準備。圍繞目標,我將活動過程設計如下:(一)創(chuàng)設情景——練習點數。唱歌《開車歌》到小動物家做客,依次出現小動物的房間打亂順序出示,請幼兒點數并說出總數。(二)游戲“掛門牌”——將數字與數量對應匹配(三)游戲“包糖果”——練習按數取物。三個環(huán)節(jié)層層遞進,步步深入,環(huán)環(huán)相扣,充滿了趣味性、游戲性。在教學中,孩子們能積極參與,認真思考,大多幼兒達到了目標的學習。但也有個別幼兒產生了困難,我在幼兒操作的過程中仔細的觀察每一位孩子的表現,發(fā)現問題及時給予個別指導。由于此節(jié)活動以復習游戲為主,再加上與生活密切相連,很投幼兒的胃口,上起來較輕松。另外,我在活動中自始至終都以引路人的身份出現,留出更多的機會給孩子,讓他們多想、多說、多做,達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年級數學書教案及反思篇四
    1、進一步掌握幾何圖形的特征,嘗試將兩個或三個圖形進行重疊,培養(yǎng)觀察能力和平面感知能力。
    2、愿意大膽表達自己的操作方法和結果。
    3、通過小組操作,培養(yǎng)合作的能力。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進行排序會有不同的結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成功后的樂趣。
    準備:1、教師操作大圖一份、演示課件。神秘袋一個,各種圖形片。
    2、人手1份操作紙、一組一套聰明樹操作材料
    1、摸摸神秘袋,復習各種圖形。(三角形、圓形、方形、菱形、梯形、橢圓形)
    師:看,老師這兒有一個神秘口袋,里面藏著許多圖形寶寶,一起來看老師是怎么請他們出來的。(教師示范,通過小手摸一摸,知道是什么圖形)請幼兒操作。
    2、圖形捉迷藏,通過課件集體觀察圖形疊加。
    師:"瞧,這圖形寶寶們又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戲。"
    出示圖例一(二個圖形):你能知道哪些圖形藏在一起了。(通過課件分解圖形)
    出示圖例二(三個圖形):你知道幾個圖形藏在一起了。
    3、集體操作聰明樹。
    教師示范
    師:看這個有一棵聰明樹,樹上有許多聰明題等著我們去解決呢?
    這兒還有許多聰明果呢?如果每個聰明果都能找對答案,那就成功完成任務啦!
    "看,這是什么顏色的問題呀?(紅色)那我們就要用紅色聰明果來幫助尋找答案。然后把它放在答案的上面就行啦。
    (老師示范一個,請個別幼兒操作)
    4、幼兒練習,教師巡回指導幼兒進行練習。
    5、出示聰明樹操作材料,各組輪流操作。
    通過此活動幼兒對圖形有清晰概念,對不同的圖形有了印象。能比較出它們之間的異同,不會把正方形和長方形看成是相同的圖形。引導幼兒留心觀察環(huán)境中的物體,發(fā)現圖形在生活中的應用,從而增加學習的興趣。
    一年級數學書教案及反思篇五
    最近區(qū)域活動中,幼兒特別喜歡幫花片積木排隊、串珠、穿項鏈等。通過孩子的談話交流,我了解孩子對排列規(guī)律的濃烈興趣,但缺乏對排列規(guī)律的正確感知、認知。因此,我就根據我們班近期發(fā)現的問題設計了這次活動。想通過這次活動使幼兒對有規(guī)律的排序有一個正確的認知,讓孩子能根據花朵的排列進行排序。
    1、能在活動中找出花的規(guī)律,并能在老師的引導下按花的大小、顏色規(guī)律進行排序。
    2、對數學活動感興趣。
    3、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4、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中的樂趣。
    蝴蝶姐姐小花園的場景布置;蜜蜂寶寶家的種了一些花的花園布置,種花材料(花兒)
    1、發(fā)現蝴蝶姐姐小花園里花的排列規(guī)律
    “蜜蜂媽媽帶著蜜蜂寶寶到蝴蝶姐姐的小花園里去玩嘍!”
    “花兒好看嗎?”“長得整整齊齊的還是亂亂的?”
    師幼:很整齊,像排著隊。
    第一排:紅花紅花紅花紅花紅花……(紅花排隊)
    第二排:大花小花大花小花大花小花……(大花、小花輪流排隊)
    第三排:紅花黃花紅花黃花紅花黃花……(紅花、黃花輪流排隊)
    小結:蝴蝶姐姐小花園里的花是按照規(guī)律來排隊的。
    2、引導幼兒根據已種的花的排列規(guī)律接著種花。
    ①空地1:黃花黃花黃花黃花……
    ②空地2:黃花紅花黃花紅花黃花紅花……
    ③空地3:小花大花小花大花小花……
    操作活動:啟發(fā)幼兒依樣接著種花(給花兒排序)。
    3、活動評價。
    老師展示個別幼兒的作品,請幼兒說說,他是怎樣做的?
    表揚做的好的幼兒。
    請兩名幼兒去看看花兒長得好不好(檢查并糾正)。
    帶領蜜蜂寶寶高高興興去采蜜。
    本次《種花》活動,目的是讓幼兒找出規(guī)律并按簡單的規(guī)律進行排序。整個活動以“花園的花”貫穿主線。分兩大環(huán)節(jié)完成,層次清晰,第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幼兒觀察去發(fā)現花的排隊是有規(guī)律的,通過花的對比引導幼兒感知花兒排隊的基本特征。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引導幼兒根據已種的花的排列規(guī)律接著種花,讓幼兒感受了按花的大小、顏色規(guī)律進行排序的樂趣,也培養(yǎng)了幼兒的觀察力、思維的敏捷性。
    小百科:花卉,具有觀賞價值的草本植物,是用來欣賞的植物的統稱,喜陽且耐寒,具有繁殖功能的短枝,有許多種類。
    一年級數學書教案及反思篇六
    "小水滴找鄰居"活動課的重點是先學會找相鄰數,然后再認識相鄰屬于本數的關系,幼兒接受起來也就更加容易。為了方便幼兒理解,活動運用了"挨著"這一詞來向幼兒介紹出相鄰數。
    1、認識5以內的相鄰數,能找出5以內每個數的相鄰數。
    2、能理解操作要求,認真地進行操作活動。
    3、活動時注意力集中,能大聲回答老師的問題。
    4、培養(yǎng)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1、經驗準備:幼兒認識5以內的數字,感知5以內的數量,理解什么叫鄰居。
    2、物質準備:
    ——教具:水滴形的數卡5張(數字分別為1—5),圖片一張(上面畫有5間相同的房子,并且房子連在一起一字排開。房子分別寫有1—5的數字)——學具:《幼兒用書》,幼兒人手一支筆。1—5的數字印章和印泥若干。
    1、游戲:數字接龍。
    ——教師:我們一起來玩一個"數字接龍"的游戲。我說一個數,你接著往下說一個數。
    ——師幼共同游戲,教師說1,幼兒說2,以此類推往下接。
    2、找鄰居。
    ——教師(出示水滴形的數卡):下雨啦,5個小雨滴排著隊從天上落下來。讓我們來認識一下他們吧!
    3、游戲:看誰說得快。
    4、教師報數字,請幼兒說出它的一位鄰居。如:教師報3,幼兒報4,并說出理由3比4少1個。
    5、幼兒操作活動。
    ——填印數字。請幼兒觀察鴿子里的數字和點子,在空缺處印上相應的數字或畫圓點。
    ——找鄰居。觀察上牌圖片中青蛙的數量,在下排圖片中找出鄰居并連線。
    這次活動,整個教學過程都是游戲。幼兒在玩的過程中學習了知識,掌握了知識,而且這一課學習的知識在課后觀察中我發(fā)現他們掌握得特別好。雖然因個體差異有的幼兒不能脫口而出某一數字的相鄰數,但一定會說出那一節(jié)課的學習過程,然后慢慢找出答案。
    經過了小班、中班的學習,幼兒對數字的認識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幼兒有了初步的數與數之間存在某種邏輯關系的概念。在學習“10以內的相鄰數”時,我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以游戲貫穿到教學活動中。通過游戲化教學,結合生活中的鄰居關系,把相鄰數的概念滲透在其中,幫助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快樂的學習、體驗、理解。
    活動《找鄰居》的重難點是,讓幼兒能發(fā)現比一個數多“1”和少“1”的數,初步理解相鄰數的關系。所以在設計的過程中,我充分結合幼兒對動物的喜愛之情,以幫助小動物的房子編門牌號來引出課題,讓小朋友來為小動物找“鄰居”,孩子們對找鄰居非常感興趣。一下子就為小動物找到了兩個鄰居。由于幼兒還沒有形成相鄰數的概念,所以這這個部分以故事的引導方式來激發(fā)幼兒進行主動探索,讓幼兒在輕松地在故事情節(jié)中自然將問題解決,為幼兒提供了主動探索的機會。在活動中,以小動物找到鄰居后,再請幼兒為數字寶寶也來找鄰居,實現從具體的物到抽象的數的轉換。遵循了幼兒數學學習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的循序漸進的規(guī)律。其中,以學習2的相鄰數為重點學習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讓幼兒理解鄰居之間的關系,每個數都有兩個鄰居,比它多1的數是大鄰居,比它小的數是小鄰居。從而為探索后面數的相鄰數作好鋪墊。在整個過程中,幼兒處于主動探索狀態(tài),以游戲的形式幫助幼兒掌握數的“鄰居關系”。最后運用人手一套的數學操作材料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幼兒主動探索的愿望,更有利于幼兒掌握知識,完成目標。孩子們也能自始至終認真參與活動,在難度上,也遵循有易到難的來進行挑戰(zhàn)。
    通過這次的數學活動,雖然目標基本達成,但我感覺還應更注意數學活動的科學性、嚴謹性和規(guī)范性,在第二課時時,還應特別強調突出“相鄰居”這個概念,這個看似簡單的內容,要讓幼兒充分熟練的理解和掌握它們之間的關系對幼兒來說還有一定的難度,還需要在第二課時進行復習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