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能夠很好的幫助各位同學預(yù)習好語文,下文特別準備了初三上學期語文預(yù)習:故鄉(xiāng),以供參考!
初三上學期語文預(yù)習:故鄉(xiāng)
1、通過小說人物的分析探討主題。
2、把握文章對比的寫法。
3、理解小說的細節(jié)描寫。
4、把握小說中議論的作用。
1、重點:
⑴通過人物的分析探討主題。
⑵把握文章對比的寫法。
2、難點:
⑴理解小說的細節(jié)描寫。
⑵把握小說中議論的作用。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預(yù)習
1、查字典,給下面加粗字注音:
秕谷 鵓鴣 顴骨 折本 潺潺 伶仃 恣睢
參考答案:
秕谷 (bǐ)
鵓鴣 (bó gū)
顴骨 (quán)
折本 (shé)
潺潺 (chán)
伶仃 (líng dīng)
恣睢 (zì suī)
2、查工具書,解釋下列詞語:
蕭索 家景 無端 如許 鄙夷 展轉(zhuǎn) 恣睢 景況 伶仃 愕然 寒嘩 松松爽爽
參考答案:
蕭索:荒涼、冷落的意思。
家景:家庭的經(jīng)濟狀況。也叫家境。
無端:沒有來由;無緣無故。
如許:如此;這樣。
鄙夷:輕視;看不起。
展轉(zhuǎn):經(jīng)過許多人的手或經(jīng)過許多地方。
恣?。悍趴v,兇暴。
景況:光景、情況。本課指生活狀況。
伶仃:孤獨、沒有依靠。
愕然:吃驚的樣子。愕:驚訝,發(fā)愣。
寒嘩:因受涼或受驚而身體顫動。
松松爽爽:形容輕松爽快。
3、通讀課文,把握故事情節(jié)。給課文分段并歸納段意。
二、導入
1、作者簡介:
本文選自《吶喊》,作者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中國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奠基人。小說集有《吶喊》、《仿惶》、《故事新編》等。
2、時代背景:
1919年12月魯迅回故鄉(xiāng)紹興接母親到北京,目睹了在現(xiàn)實社會生活的重壓下失去了精神生命力的故鄉(xiāng)的人和事,十分悲憤,1921年1月便以這次回家的經(jīng)歷為題材,寫了這篇小說。
三、正課
1、速讀全文,給課文分段并歸納段意:
討論并歸納: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從開頭到“搬家到我在謀食的異地去?!?描寫了故鄉(xiāng)的蕭 條景象和“我”見到故鄉(xiāng)的復雜心情,并交代了“我”回故鄉(xiāng)的目的。
第二部分(從“第二日清晨”到“已經(jīng)一掃而空了”)寫“我”回故鄉(xiāng)的見聞與感受。
第一層(從“第二日清晨”到“只是收不起錢來”)寫老屋的寂寥,更使“我”沉浸在深深的悲涼之中;還寫與母親商定搬家的事情。
第二層(從“你休息一兩天”到“我得去看看”)“我”回憶與少年閏土的友情。
第三層(從“母親站起身”到“出去了”)導“我”見到了圓規(guī)楊二嫂。
第四層(從“此后又有近處的本家和親戚來訪問我”到“已經(jīng)一掃而空了”)寫“我”見到了中年閏土。
第三部分(從“我們的船向前走”到完)寫“我”懷著深深的失望與痛苦的心情離開故鄉(xiāng),但“我”并不因此消沉、悲觀,而是寄希望于未來和下一代。
小編精心為您推薦:
上海2015中考語文"開放性答案"增多 評判標準難確定?
中考語文閱讀題及答案:車窗拋物屢見不鮮
中考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題及答案:其實很簡單?
中考政策 | 中考狀元 | 中考飲食 | 中考備考輔導 | 中考復習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