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在家里繪本教案設計四篇(大全)

字號: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教案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優(yōu)秀教案范文,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家里繪本教案設計篇一
    1、認識8個字,會寫2個字。認識筆畫丶和偏旁氵、扌、火
    2、滲透小組合作意識,逐步培養(yǎng)學生合作能力。
    3、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認字和寫字
    課件,漢字部件拼字卡片
    一、激趣導入
    二、玩中學
    1、大屏幕出示主題圖。問:這是什么地方?圖上有哪些物品?你能叫出他們的名稱嗎?
    (生邊回答師邊展現本課的8個詞語)
    2、出示8個詞語,請學生自由匯報讀自己課前已經認識的生字,并說一說,你是怎么認識的。
    3、借助拼音。拼讀書上的八個詞語。
    4、匯報認讀情況(1)同桌互相讀(2)開火車讀詞語
    5、認讀本課需認讀的8個字(生練讀老師指導;學生讀,指名讀)。
    6、引導學生認識偏旁氵、扌、火
    7、男生與女生賽讀8個生字。
    三、游戲中學
    1、游戲小魚吐泡泡。
    2、走迷宮。
    3、看圖貼商品名簽,同桌兩個合作完成。
    4、摘蘋果。
    四、指導書寫
    1、生觀察田字格中的字。
    2、老師范寫,學生書空。
    3、學生描紅,練寫。
    五、小結
    板書:在家里
    氵、扌、火
    上下
    《在家里》教學構想與反思
    《在家里》是第一冊教材識字教學的第三課,本課要求學生認識14個字,會寫4個字。認識筆畫名稱丶和偏旁氵、扌、火。為了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本節(jié)課教學生認識8個,會寫2個字,學會3個偏旁和一個筆畫名稱點。教學重點是認識8個字,會寫兩個字。
    一年級識字教學認寫分開,要求認的字多,寫的少。認字的任務重,課堂教學努力做到當堂記。為取得理想的效果,本節(jié)課我設計的重心落在以下兩點:一是一見面力求給學生以強刺激,使學生對要認的字產生強烈、深刻的第一印象。二是課堂采取多種方式復現,力求做到要認的字當堂大多數學生都認得。
    (一)激趣導入,創(chuàng)設情境。
    新課伊始,展示彩色主題圖,學生看彩色圖畫,說出物品名稱,閃現的詞語驗證學生回答正確了,使學生體會了成功的愉快。這一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個個興趣盎然地觀看圖畫,爭先恐后地發(fā)言,達到課伊始,生乃興的教學效果。
    (二)字的呈現力求新穎、生動。
    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學前有的學生已認了許多字,于是首先出示8個詞語讓學生認讀,鼓勵學生試讀。此時學生積極性很高,良好的學習欲望是取得學習效果的關鍵。
    (三)在多種方式鞏固認字的同時,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
    我設計了小魚吐泡泡、走迷宮、部件拼字、給物品貼標簽等活動。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游戲中既鞏固了所學的生字又培養(yǎng)了他們的動手能力。課堂上我還不失時機地向學生滲透在生活中識字,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的大語文觀。新課標倡導識字要采取兩條腿走路一條腿是在教師指導下認識教科書要求認的字;一條腿是學生自己利用各種資源在生活中自主識字。通過平素的教學,我深深地感受到:小學生蘊藏著極大的自主識字潛能,所以,在識字之前,我先讓學生匯報讀自己在課前已經認識的生字并說出認字的途徑,這無疑是對學生課外識字的一種引導。
    由于教師教學水平有限,課堂教學中亦存在不足。如:課上一名學生說秋天的秋是火字旁,我沒有及時糾正。另外指導學生寫字的時間不夠充沛,若能把學生寫字中較好的作品展示給大家看則更能激發(fā)學生的成就感,促使他們把字寫得更漂亮。
    在家里繪本教案設計篇二
    從開學到現在,很多家長都向我反映自己的孩子在家和在學校兩個樣,在家自理能力差。主要表現在:學習不自覺,需要家長不停督促;經常丟三落四;自己能做的事情從來不主動做,動作慢吞吞;有部分的孩子衣服和鞋子仍然需要父母穿等。針對當前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依賴性較強、獨立性較差的現實狀況,以及本班學生中產生的實際問題,我決定開展一次自理為主題的班會課。
    (二)教育目標:
    通過班會活動能夠基本清楚自己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優(yōu)缺點,明確還有哪些事情應該自己學著做,并有想做出改變的決心。
    1、開展課前“學生自理能力”家長調查活動。
    2、ppt課件
    3、學生家庭錄像
    4、自查表每人一份
    全班學生及家長
    (一)、圖片導入(放學時,家長幫助孩子背書包的情景)
    1、師:請同學們觀察圖片,學生的書包在哪里?說一說你對這兩個學生的看法。
    2、揭示班會課主題。
    (二)、本班“學生自理能力現狀”家長調查結果
    1、師:你們的爸爸、媽媽是這個世界上最愛你們的人,他們?yōu)榱损B(yǎng)育你們,不僅辛勤的工作,而且在家也不斷的勞動。那在座的孩子們你們在爸爸媽媽心目中又是怎樣的印像呢?為此,張老師特別開展了“孩子自理能力現狀”的調查活動。請同學們看大屏幕,是老師將家長的話匯總的結果。請你猜猜看,哪一條有可能是你的爸爸或媽媽寫的,并說出理由。
    2、學生進行自我
    :瞧,雖然大屏幕上并沒有寫出是誰的家長說的哪句話,但同學們大都能猜到屬于自己的那一條,并說出理由,是因為你們能實事求是的進行自我。
    (三)討論:哪些事情可以自己做
    1、學生小組討論哪些事情可以自己做。
    2、小組匯報。
    :在同學熱烈的討論中,我們明確了哪些事情可以自己做。簡而言之就是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四)、觀看優(yōu)秀學生巫華在家表現的新聞錄像
    1、師:在這次家長調查活動中,有一位家長對自己的孩子很好,他告訴我這個孩子在家表現非常優(yōu)秀,自理能力很強,很少讓家長操心(看新聞錄像或聽故事),她是誰?她在家到底有怎樣的表現?讓我們一一段錄像。
    2、巫華本人談。
    3、同學們,你有什么想對巫華說的。
    (四)學生進行自查活動
    1、聽一封來自本班家長的信。
    3、對照討論結果,進行自查,填寫自查表。
    (五)學生和家長互動活動
    1、請家長檢查自查結果
    2、向家長承諾,爭取家長配合
    3、家長的希望與祝愿
    :這節(jié)班會課讓我們明白了許多;知道了哪些事情可以自己做,而且知道了好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做一天兩天,而是每天堅持做,每天都自己做。親愛的同學們你們以后一次次的進步,將會成為老師和家長的驕傲!加油吧!
    在家里繪本教案設計篇三
    1、能主動地和教師、同伴交談。
    2、能用較清楚、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3、通過交談,明白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養(yǎng)成好習慣。
    1、兩位小朋友行為的錄像。
    2、《瞧我有多能干》的圖片若干張。
    1、觀察兩位小朋友不同行為的錄像或圖片,引起幼兒談話興趣,使幼兒明白自己的事要自己做。
    提問:紅紅和冬冬他們倆有什么不一樣?他們是怎么做的?你愿意向誰學習?為什么?
    2、圍繞話題自由交談。
    討論:哪些事情是自己的事呢?自己的事情應該由誰來做呢?為什么?
    3、引導幼兒拓展談話范圍。
    (1)自己的是不會做怎么辦?
    (2)爸爸媽媽要幫你做怎么辦?
    (3)你可以做那些事?
    4、時間練習:學習系鞋帶、拉拉鏈。
    幼兒將自己的鞋帶解開、拉鏈拉開,如此練習數遍,教師個別輔導,體驗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快樂。
    5、結合圖片《瞧我有多能干》,讓幼兒邊看邊講,引導幼兒養(yǎng)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
    在家里繪本教案設計篇四
    課題3、在家里(2)
    課時教學目標
    1、看圖學文,相機認識6個生字,1個偏旁。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短文。
    3、學做關心他人的好孩子。
    教學設想從生活入手,理解課文,再回歸生活,寓教育于潛移默化中。
    導語:昨晚上,老師讓小朋友做的事,完成了幾件?說說自己所做的事。你做這些事后受到爸爸和媽媽的夸獎了嗎?昨晚上,玲玲就做了一件讓爸爸媽媽高興的事。(出示圖畫)
    學生觀察,并自由說話。
    (1)玲玲做了什么事,讓家人高興?
    (2)從哪里看出爸爸媽媽很高興?(引導學生從表情,動作等方面仔細觀察,進行合理的想像,并作口頭表達)
    (3)聽聽玲玲怎么說吧!播放短文錄音。
    (4)同桌互助讀短文。
    (5)朗讀比賽。評一評,說一說自已最喜歡誰讀的或最喜歡讀哪句,引導學生讀好“爸爸媽媽笑了,我也笑了。”這句話。
    1、劃出文中詞語,自己多讀幾遍,會讀的打上小紅星,不會讀的打上“?”。
    2、找朋友幫助一下,讀準詞語。
    3、“水果”:學生說說吃過哪些水果,家鄉(xiāng)盛產哪些水果,還認識哪些水果?
    “晚上”:幫助學生認識“晚上”就是夜里。
    “也”句式訓練,我有,你也有。
    1、學生討論用什么方法可以很快幫助自己記住生字。
    2、交流點撥:“晚”可說太陽躲到西邊去了,并相機認識偏旁“日”;“果”是太陽“日”跑到樹梢“木”上;“笑”可用一張卡通笑臉變成“笑”字;“也”是“他、她、地”減掉偏旁。
    1、再讀課文,看看是否比剛才進步了。
    同桌對互讀互聽,教師巡回,幫助實在有困難的學生。
    2、爸爸媽媽為什么笑了?
    分層次理解:(1)因為我給他們送水果;(2)因為我很關心父母,是個乖孩子。
    3、看看圖,想想當時爸爸會說些什么呢?媽媽又怎樣說?
    4、我怎么也笑了?
    分層理解:(1)我受到夸獎了;(2)父母高興,我更高興;(3)我覺得自己一下子懂事了。
    5、我當時怎么說的?
    6、四人小組合作,討論并分角色扮演爸爸、媽媽、我、導演。
    7、選出幾組上臺表演(導演可自由編劇,如給媽媽捶背,送上一杯熱茶,端洗腳水)。評選創(chuàng)作獎,表演獎。
    1、你喜歡玲玲嗎?喜歡她什么?
    2、屏幕出示課后練習,說一說圖例。
    圖上的他們都在干什么?
    這些事情你們做過嗎?
    你還想做或做過什么?
    1、把課文讀給父母聽。
    2、生字口頭擴詞。
    3、每天做一件讓家人高興的事,并記錄到日記本里。
    教后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