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出國留學網整理的氣象諺語,歡迎參考。
看風識天氣
"風三風三,一刮三天"
是說在春季如有北方強冷空氣移來時,便要刮大風。大風過去,其后面還有小股冷空氣斷續(xù)移來,一般還要刮兩三天。
"回頭風,特別大"
風朝著一定方向前進時,如突然轉變方向,說明有鋒面過境,將有風暴來臨。
"伏里東風不下雨"
伏里的東風或東南風,系來自海上暖濕氣流,但若無冷氣流將它抬升,一般不能成云致雨。
"久晴西風雨,久雨西風晴"
在天氣久晴的情況下,雖有來自海洋的暖濕空氣,如不經冷空氣抬升,也不易降雨;若此時有西北來冷空氣,暖濕空氣受抬升,便容易成云致雨。如果在久雨的情況下,有西北風吹來,將把本地暖濕空氣趕出去,因之天氣就會很快轉晴。
"風刮一大片,雹打一條線"
風是流動著的大氣,因此它涉及的范圍廣、面積大。雹是水汽凝凍成的冰晶體,經反復升降數次,冰晶體越來越厚,重量越來越大,上升氣流不勝其重量,因而才降到地面。由于云中擾動強度是不均勻的,而且能形成冰雹的強擾動云層寬度也不大,一般只有三、五公里,有的甚至更窄,但其移動路徑卻可延伸較遠,使雹區(qū)成一帶狀。因此一般有雹打一條線的說法。
看天象測天氣
"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
暈是日、月光穿過卷層云中的冰晶時,由于折射而形成的彩色光圈。而卷層云通常出現在鋒面前部,在它的后面,就是鋒面所造成的云雨區(qū)。所以,日、月暈的出現,就意味著風雨天氣即將到來。并不是說,出現日暈必有雨,出現月暈必刮風。
"東虹日頭,西虹雨"
太陽光穿過云中水滴時,由于折射和反射而形成的弧形彩帶,叫虹。水滴越大,彩色越鮮艷。因為虹都出現在太陽的相對的方向,有西虹時,說明西邊的大氣中存在大量水滴,它隨著天氣系統(tǒng)自西向東移來,本地將會下雨;虹在東方,說明東邊的大氣中存在大量水滴,由于天氣系統(tǒng)已東移過境,未來本地就不再下雨了。
"早霞不出門,晚霞行千?"
當太陽光經過大氣層被散射之后,照在云層上,就會呈現出鮮紅和金黃色的彩霞。早霞,說明西方有云層發(fā)展,而且白天時空氣一般不穩(wěn)定,未來天氣將轉陰雨;而晚霞,說明云層已經東去,而且晚上一般對流作用減弱,未來天秘將轉晴。
"星星眨眼,有雨不遠"
夏天夜晚天空星光閃爍不定,說明大氣擾動劇烈,預示不久將有風雨出現。星從哪方開始閃動,風雨就從哪方來。如滿天星斗閃動,風雨就有可能在天明來臨。
"日出一點紅,不雨便是風"
一般說,早晨的空氣比較穩(wěn)定。如果開起時即呈現紅色,表明天空中已有大量水汽和灰塵,這是受陰雨天氣系統(tǒng)的影響,為風雨即將來臨的一種征象。
"地黃有風,天黃有雨"
太陽落山時,如呈現黃色,這是大氣中灰塵和水汽凝結的現象,天空中既有大量水滴凝結,即有產生陰雨的可能。
"日落晴彩,久晴可待"
太陽西下時,天空呈現青藍色,說明空氣清潔,水汽少,表示天氣將繼續(xù)晴朗。
"星星稠,滿街流"
每當低度壓來臨之前,小星星因受云層遮掩,多已不見。但特別亮的星體,透過薄云,看來四周邊緣模糊不清,像是許多星匯集在一起,很稠密的樣子。有這種現象表示風雨不久就要來臨。
"單耳刮風,雙耳下雨"
耳,指太陽兩邊的白色光環(huán),當天空有卷云或卷層云時,陽光被折射,便出現日耳。因為卷云或卷層云均為低氣壓系統(tǒng)的先導,所以天氣將有變化。雙耳表示高空大氣層大范圍不穩(wěn)定,單耳表示局部性不穩(wěn)定,出現雙耳時,天氣變化可能性比單耳大。
看物象測天氣
各種動植物和器具對天氣變化有著不同的反應,有的反應非常靈敏。當天氣將轉陰雨時,溫度升高,濕度增大,氣壓降低,天氣悶熱,它們會表現出異常反應。這些反應,均可作為預測天氣的參考。
"螞蟻擋道,大雨即到。螞蟻搬家,大雨要下"
雨前,空氣中水氣加多,蟻穴變潮,致使螞蟻不能安居而離巢穴。
"蜻蜓低飛,不風即雨"
雨前,氣壓低,昆蟲多在低空浮游,蜻蜓為了覓食,往往在離地二、三米處的空中飛行,這是即將有風雨的征兆。
"蜘蛛結網晴,收網陰"
雨后氣壓上升,濕度減少,蜘蛛張網以捕食昆蟲,有風雨的天氣蜘蛛是不結網的。故可以蜘蛛結網收網來預測天氣的晴陰。
"蚯蚓路上爬,雨水亂如麻
螻蛄唱歌,天氣晴和"。蚯蚓性喜穴居于低濕疏松的泥土里,如出土活動,表明空氣中水汽多,氣壓低,這是有暴雨的征兆。嘍蛄(又叫拉蛄蛄)也穴居于泥土里,多鳴于夏天的黃昏。螻蛄鳴,表示空氣中水汽不多,為晴天的一種征兆。
"長蟲過道,下雨之兆
蛤蟆哇哇叫,大雨就要到"。蛇俗稱長蟲。蛇過道表明空氣中濕度增大,氣壓低,洞內水汽不易擴散蒸發(fā),因而悶熱,蛇呼吸困難,故出洞透氣,不天將下雨之兆。蛤蟆為兩棲動物。雨前氣壓低,水汽多,蛙類感覺呼吸不暢就哇哇大叫。雷雨來臨前,蛤蟆叫有這種表現:叫的很不響亮,叫聲時斷時續(xù),忽大忽小,聲音嘶啞。
"烏鴉唱晚,風雨不遠,烏鴉頭頂風"
烏鴉頭總是頂著風。傍晚,烏鴉滿天回旋飛翔,且哇哇叫,表明天空風向不定,而風向不定是天將有風雨的一種征象。
"老牛抬頭朝天嗅,雨臨頭.馬嘴朝天,大雨眼"
當天氣即將下雨,空氣中水汽增大,氣壓低,牲畜身體向外散熱困難,有時會出現張嘴朝天以散熱的現象。
"骨節(jié)發(fā)痛,不雨即風。早上瘡疤癢,晚上大風響"
將要出現大風、大雨天氣之前,溫、壓、濕等氣象要素均有較大變化,上了年紀的人或身體受過傷的人,尤為敏感,身體上的反應是疲乏或骨節(jié)酸痛,瘡疤奇癢。這是人體活動受天氣變化影響的一種表現。
"頭發(fā)響,風一場"
用木梳子梳頭發(fā),有時會辟拍作響,這是因為空氣干燥,木梳子與頭發(fā)摩擦產生靜電之故。這種情況多發(fā)生于春秋兩季大風即將來臨之際。干燥的空氣來自我國的西北,它的前沿常有大風。
看云識天氣
云是天氣變化最明顯、最直接的標志,云的形狀、數量、移動、顏色、厚度以及出現方位等反映了大氣的運動和水分狀態(tài)。因此,云的演變能預示未來天氣的變化。
"天上鉤鉤云,地下雨淋淋"
鉤鉤云氣象上叫做鉤卷云,它一般出現在暖鋒面和低壓的前面,鉤卷云出現,說明鋒面或低壓即將到來,是雨淋淋的先兆。但是,雨后或冬季出現的鉤鉤云,則會連續(xù)出現晴天或霜凍,所以又有"鉤鉤云消散,晴天多干旱","冬鉤云,曬起塵"的諺語。
"天上鯉魚斑,明天曬谷不用翻"(瓦塊云,曬煞人)
鯉魚斑是指透光高積云,產生這種云的氣團性質穩(wěn)定,到了晚上,一遇到下沉氣流,云體更迅速消散,次日將是晴好天氣。但是,如果云體好象細小的魚鱗,則是卷積云,這種云多發(fā)生在低壓槽前或臺風外圍,近期會刮風或下雨的,所以又有"魚鱗天,不雨也風顛"的諺語。
"云往東,刮陣風;云往西,披蓑衣"
這里所指的云,是低壓區(qū)里的低云。低壓是自西向東的(實際上往往是自西南向東北移動)。云往西,說明該地處于低壓前部,本地將因低壓移來而降雨;云往東,說明低壓已經移過本地,本地處于低壓后部,天氣即將轉晴,轉晴之前常常要刮一陣風。
"云鉤向那方,風由那方來"
云鉤指的是鉤卷云的尾部,出現在高空,有時上端有小鉤,也有排列成行的。上端小鉤所指,是高空風的方向,而高空風往往又與地面相聯(lián),所以根據云鉤方向大體可測知風的來向。
"早上烏云蓋,無雨也風來"
是說早晨東南方向有黑云遮日,預示有雨。因為早晨吹暖濕的東南風,溫度較本地空氣為高,形成上冷下熱,水汽易上升成云,再加上白天地面受熱,空氣對流上升,更促使云層抬高,水汽遇冷成水滴,從而可能使天氣變?yōu)椴伙L即雨的情況。
"黃云上下翻,將要下冰蛋"
黃云多是暖濕空氣強烈上升所致,出現這種情況多降陣雨與冰雹。
"山戴帽,大雨到"
山戴帽是說氣壓低,空中水汽多在山頂形成云層。至于是否會降雨,一般要視情況而定,如云逐漸降低且加厚,降雨的可能性大,反之,云逐漸抬升變薄,下雨的可能性就小。
"云吃霧下,霧吃云晴"
見到霧之后來了云,可能低氣壓要來臨,是要下雨的兆頭。反之,如云消霧起,表示低氣壓已過,晴朗天氣即將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