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學期到來啦,這一學期,老師和同學們將一起學習更多的課文、收獲更豐富的知識。一個出色的語文教師總是擁有一份出色的課件設(shè)計和教案,以下是出國留學網(wǎng)為您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懷念母親》教案,謝謝閱讀。更多相關(guān)教案請點擊【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懷念母親》教案(一)
教學目的
1. 準確認讀課文中的生字詞,在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詞語能運用。
2. 感受課文樸實的語言中所含的復雜的思母與思國之情。
3. 揣摩重點語句,感受作者對兩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之情。
4.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感受課文樸實的語言中所含的復雜的思母與思國之情。
教學難點
學生對作者情感的深刻體驗。
教學過程
一、讀題導入
讀題導入: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懷念母親》,請一個同學來讀一下課題。
走近季羨林:我們提起季羨林,看到更多的是他頭上的光環(huán),然而,當我們走進作者的內(nèi)心深處,你們會發(fā)現(xiàn)作者心中有一個深深的痛,永久的悔,他曾說:我這永久的悔就是:不該離開故鄉(xiāng),離開母親。
這悔、這恨就從失去母親開始——
二、失母之痛——讀
指名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看看有沒有你不懂的詞。
請同學們自己小聲地讀一讀這段文字,看看這一段中讓你感受最深的一點是什么?
請同學們再來讀讀這一段,這次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看看你能感受到什么?
同學們自己讀了,也聽別人讀了,相信同學們一定從內(nèi)心走近了季羨林,現(xiàn)在你們能不能把這長長的一段文字讀成一個字?
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談,可以是“悔”,可以是“痛”,課文中為一“恨”字,這是怎樣的恨?悔恨他恨什么?
請你再仔細讀讀課文,看看從哪些地方你看到了這個“恨”字?
學生任意談自己的理解與感受:
重點理解: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
我真想隨母親于地下。
我六歲離開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
補充資料深入理解。
資料補充:
資料一:我暗暗地下定了決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學畢業(yè),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養(yǎng)母親;然而……——季羨林《賦得永久的悔》
資料二:我回到家里,看到的只是一個黑棺材,母親的面容再也看不到了。
——季羨林《寸草心——我的母親》
學生讀資料,深入理解作者的失母之痛。
此刻,相信同學們一定能讀懂這一段更為痛苦的文字:
課件出示《賦得永久的悔》片段:“當我從北平趕回濟南,又從濟南趕回清平奔喪的時候,看到了母親的棺材,看到那簡陋的屋子,我真想一頭撞死在棺 材上,隨母親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世界上無論什么名譽,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
過渡:作者是那樣懷念母親,數(shù)十年如一日。歲那年,作者離開祖國,來到了德國一座孤寂的小城──哥廷根,然而地域的距離,并不能割斷心中的懷念,相反,這懷念又增添了分量。
兩個“不知道為什么”,作者所不知道的,一定是同學們想知道的,請你讀讀下面的幾則日記,相信你一定能從其中找到一些答案。
三、讀日記,解思母之情
(一)異國思鄉(xiāng)——品“糊”字
日記
夜靜極了,沒有一絲風,更沒有一絲聲響,我的心是否也跟著這夜晚靜了下來?
作者的心活動起來,他的心會怎樣活動呢?他的心都會回到哪里,都會看到什么呢?
體會一個“糊”字。
為什么作者說這是凄涼的但又是甜蜜的?
凄涼是因為什么?(遠離故土、缺少朋友、衣食住行)
為什么又會是甜蜜的?(在遠離家鄉(xiāng)的日子里,能時?;貞浧鹪诠蕠纳钋榫?,不斷回想起故國的親朋好友,感到他們仿佛就在身邊,心中多了一絲安慰、一點甜蜜,少了一些凄涼、孤獨。
一個“糊”字你讀出了什么?
根據(jù)學生的理解,教師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讀書。
(二)觸景傷懷——寫“哭”字
讀這一段,房東太太高興得不得了,你能想象是怎樣的不得了嗎?他會做些什么嗎?引導學生展開想象。
看到房東太太的表現(xiàn),你會怎樣理解這三個字“真想哭”?
房東太太讓我想起了什么?自己的母親是怎樣等待的,而自己卻八年沒回家看上母親一眼,哪怕是一眼。請你拿起筆把你想象到的寫下來。
學生讀文,深化思母之情。
串讀幾篇日記,體會作者對母親和祖國的懷念。
過渡:此時,再讀三自然段相信同學們一定對兩個“不知道為什么”有所了解,但老師讀到此卻突然產(chǎn)生了這樣的一個疑問:異國的生活讓兩位母親頻來 入夢,而作者在后文偏偏卻又要《尋夢》,夢境已經(jīng)如此之頻,作者何故還要尋夢呢?請同學們讀讀課文尋夢的段落,看看作者尋的到底是什么?
四、夢中尋母——感
指名讀《尋夢》,的兩個段落,交流讀后的感受。
比較“面龐”與“面影”
我悵望灰天,在淚光里,幻出母親的面影。
我悵望灰天,在淚光里,幻出母親的面龐。
再讀《尋夢》,談你的感受。
小結(jié):季羨林在苦苦地追尋,只為得到一個清晰的面影,只為得到母親的一個微笑,一聲呼喚,可是一次又一次追尋的結(jié)果,只是讓眼淚不停地流淌,只是讓自己的夜晚無數(shù)次地失眠,難怪他要大聲地疾呼——學生讀《尋夢》的結(jié)尾。
同學們想一想,季羨林單是在尋找自己的生母嗎?(更有濃濃的懷念祖國之心)
再來齊讀《尋夢》的結(jié)尾,感受游子的愛國之心。
五、總結(jié)升華
對讀首尾兩個自然段。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懷念母親》教案(二)
教學目標
1. 準確認讀課文中生字詞,在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詞語能運用。
2.感受課文樸實的語言中所含的復雜的思母與思國之情。
3.積累語言。
談話導入
1.了解作者。誰知道一般“國寶”是指什么?(大熊貓)但是在北京大學有一位九十多歲的老人,被人稱為“國寶”,他是誰呢?
課件出示季羨林生平及主要經(jīng)歷。
2.呈現(xiàn)季羨林作品《永久的悔》片段:
(1)課件出示:“當我從北京趕回濟南,又從濟南趕回清平奔喪的時候,看到了母親的棺材,看到那簡陋的屋子,我真想一頭撞死在棺材上,隨母親于地下。我后悔,我真不該,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世界上無論什么名譽,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
(2)學生默讀,交流感受。
(3)出示課題。
季老的許多文章里都談到了母親,也都表達了這樣的情感。
出示課題《懷念母親》板書)讀,讀出“懷念”的情感。
(4)作者,懷念的僅僅是生他養(yǎng)他的母親嗎?讓我們一起走進《懷念母親》。
初讀課文
1.自學課文。(對學生講清自學的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感悟,文章哪些內(nèi)容給你留下了較深的印象?)
自學反饋:讀讀自己印象最深的內(nèi)容,說說讀懂了什么。
如,題目的雙重含義。
以下這些語言也可在初讀時結(jié)合課文相關(guān)內(nèi)容初步理解:
“我一生有兩個母親:一個是生我的那個母親;一個是我的祖國母親。”
“我對這兩個母親懷著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
品讀課文
(一)抓課文主線。
母親去逝后,季老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直到許多年后,母親還常常出現(xiàn)在夢中;留學德國,故國母親的一草一木也常會浮上心頭。請從文中找出描寫這個意思的幾句話讀一讀。
后來我到德國留學,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為什么,母親頻來入夢。我的祖國母親,我是第一次離開她。不知道為什么,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
1.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非常地思念“母親”?(兩個“頻來入夢”)
2.朗讀句子。質(zhì)疑。(如,“頻來入夢”什么意思?對于“頻來入夢”的初步理解應(yīng)該聯(lián)系上下文,如文中的日記中的時間可以反映經(jīng)常懷念母親,文章的最后一節(jié)中的“沒有斷過”、“一直”“十一年”等。)
(二)品讀思母之情。
1.自己的生母“頻來入夢”,季老卻說“不知道是為什么”,我們一起來看看為什么。
課件出示資料1:到了中秋節(jié)──農(nóng)民嘴里叫“八月十五”──母親不知從哪里弄了點月餅,給我掰了一塊,我就蹲在一塊石頭旁邊,大吃起來。在當時,對我來說,月餅可真是神奇的東西,龍肝鳳髓也難以比得上的,我難得吃一次。我當時并沒有注意,母親是否也在吃?,F(xiàn)在回想起來,她根本一口也沒有吃。不但是月餅,連其他“白的”,母親從來都沒有嘗過,都留給我吃了。她大概是畢生就與紅色的高粱餅子為伍。到了歉年,連這個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
課件出示資料2:有一次我回家聽對面的寧大嬸子告訴我說:“你娘經(jīng)常說:‘早知道送出去回不來,我無論如何也不會放他走的! ’”簡短的一句話里面含著多少辛酸,多少悲傷啊! 母親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遠方,盼望自己的兒子回來啊! 然而這個兒子卻始終沒有歸去,一直到母親離開這個世界。
(1)學生瀏覽以上資料談體會。
(2)聯(lián)系“11月18日”的日記談理解。
指讀或師范讀。
說說感受,談?wù)勛髡咚寄傅脑颉?BR> 教師相機引讀:
“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我真想隨母親于地下。我的愿望沒能實現(xiàn),從此我就成了沒有母親的孤兒。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著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shù)十年如一日。”后來到了德國,來到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為什么,母親頻來入夢 。”
(三)品讀思國之情。
母親給了我多少的愛,給了我多少的溫暖,遠在異國他鄉(xiāng),孤寂時時涌上心頭,母親怎不頻來入夢呢?此時此刻,季老懷念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 語文教師工作計劃 | 語文老師工作計劃 | 語文教研組工作計劃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 語文教師工作計劃 | 語文老師工作計劃 | 語文教研組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