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法。它是據以制定其他法的法律基礎。這里是由【出國留學網司法考試網】為您整理提供的司法考試憲法考點:社會經濟權利。希望大家學習掌握好憲法的內涵,順利通過司法考試!取得好成績!
(一)性質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常設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行使國家最高權力的機關。
(二)組成與任期
①全國人大常委會由委員長、副委員長若干人、秘書長、委員若干人組成。
②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由每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主席團從代表中提出人選,經各代表團醞釀協商后,再由主席團根據多數代表的意見確定正式候選人名單,最后由大會全體會議選舉產生。
③常委會的組成成員不得擔任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的職務;如果擔任上述職務,必須向常務委員會辭去常務委員的職務。
④全國人大常委會的任期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每屆任期相同,都是5年,略有區(qū)別的是,下屆人大第一次會議開始時,上屆人大的任期即告結束。但上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行使職權到下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產生時。委員長、副委員長連續(xù)任職不得超過兩屆。
(三)會議制度
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會議一般每2個月舉行1次;有特殊需要的時候,可以臨時召集會議。常務委員會會議由委員長召集并主持。委員長可以委托副委員長主持會議。
2.常務委員會會議必須有常務委員會全體組成人員的過半數出席,才能舉行。
3.常務委員會舉行會議的時候,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的負責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委員、顧問,有關部門負責人,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主任或者副主任1人列席會議;必要的時候,可以邀請有關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列席會議。
(四)職權
1.立法權
全國人大常委會有權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以外的其它法律,對基本法律可以進行補充和修改,但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2.憲法和法律解釋權
(1)全國人大常委會有權解釋憲法和法律,對各地區(qū)、各部門提出屬于法律條文本身需要進一步明確界限或作補充規(guī)定的,由秘書長交由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會同有關的專門委員會研究,提出解釋方案,經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作出法律解釋。
(2)根據《立法法》43條規(guī)定:“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以及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可以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法律解釋要求。”
3.監(jiān)督權
(1)全國人大常委會是經常性監(jiān)督國務院、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的最高機關。其主要方式有:聽取工作報告,開展執(zhí)法檢查、進行個案監(jiān)督、組織特定問題調查委員會、質詢等等。
(2)審查和監(jiān)督行政法規(guī)、地方性法規(guī)的合憲性和合法性。
①撤銷國務院制定的同憲法、法律相抵觸的行政法規(guī)、決定和命令;
②撤銷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國家權力機關制定的同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guī)相抵觸的地方性法規(guī)和決議。
4.重大事項的決定權
(1)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審查和批準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計劃、國家預算在執(zhí)行過程中所必須作的部分調整方案;
(2)決定駐外全權代表的任免;
(3)決定同外國締結的條約和重要協定的批準和廢除;
(4)規(guī)定軍人和外交人員的銜級制度和其他專門銜級制度;
(5)規(guī)定和決定授予國家的勛章和榮譽稱號;
(6)決定特赦;
(7)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如果遇到國家遭受武裝侵犯或者必須履行國際間共同防止侵略的條約的情況,決定戰(zhàn)爭狀態(tài)的宣布;
(8)決定全國總動員或者局部動員;
(9)決定全國或者個別省、自治區(qū)、直轄市進入緊急狀態(tài);
5.人事任免權
(1)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根據國務院總理的提名,決定部長、委員會主任、審計長、秘書長的人選;
(2)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根據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的提名,決定中央軍事委員會其他組成人員的人選;
(3)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的提請,任免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審判員、審判委員會委員和軍事法院院長;
(4)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提請,任免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檢察員、檢察委員會委員和軍事檢察院檢察長,并且批準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任免;
(五)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程序
1.議案的提出和審議
①議案的提出。委員長會議、國務院、中央軍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全國人大各專門委員會、常委會組成人員10人以上聯名,可以提出屬于常委會會議審議的議案。
②審議議案。常委會全體會議聽取關于議案的說明,隨后分組會議審議,并由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審議,在下次會議上提出審議結果的報告。
③議案的表決。議案由常委會全體組成人員的過半數通過,交付表決的議案。
2.質詢。
在常委會會議期間,常委會組成人員10人以上聯名,可以提出對一府兩院的質詢案。質詢案由委員長會議決定,由受質詢機關的負責人在常委會會議上或在有關的專門委員會會議上口頭答復,或者由其書面答復。
(六)委員長會議
1.全國人大常委會設立委員長會議,處理常委會的重要日常工作。委員長會議由委員長召集并主持,也可以委托副委員長主持會議。
2.委員長會議由委員長、副委員長、秘書長組成。
3.委員長會議主要工作有:
(1)決定常委會每次會議的會期,擬定會議議程草案;
(2)對于常委會提出的議案和質詢案,決定交由有關機關的專門委員會審議或者提請常委會全體會議審議;
(3)指導和協調各專門委員會的日常工作;
(4)處理常委會其他重要日常工作。
(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
1.全國人大各專門委員會的性質和組成
(1)各專門委員會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受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領導,閉會期間受全國人大常委會領導的常設性工作機構。它沒有獨立的法定職權,其主要職責是在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領導下,研究、審議和擬定有關議案。
(2)全國人大各專門委員會由主任委員1人、副主任委員若干人、委員若干人組成。它們都是全國人大主席團從代表中提名,由大會通過。
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的工作職責
(1)審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或者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交付的議案;
(2)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或者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屬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職權范圍內同本委員會有關的議案;
(3)審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交付的被認為同憲法、法律相抵觸的國務院的行政法規(guī)、決定和命令,國務院各部、各委員會的命令、指示和規(guī)章,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和它的常務委員會的地方性法規(guī)和決議,以及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人民政府的決定、命令和規(guī)章,提出報告;
(4)審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或者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交付的質詢案,聽取受質詢機關對質詢案的答復,必要的時候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或者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報告;
(5)對屬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職權范圍內同本委員會有關的問題,進行調查研究,提出建議。
民族委員會還可以對加強民族團結問題進行調查研究,提出建議;審議自治區(qū)報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的自治區(qū)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報告。
法律委員會統一審議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的法律草案;其他專門委員會就有關的法律草案向法律委員會提出意見。
3.專門委員會的分類
(1)專門委員會分常設性委員會和臨時委員會兩種。
(2)常設性委員會共有九個:民族委員會、法律委員會、財政經濟委員會、教育科學委員會、外事委員會、華僑委員會、環(huán)境保護委員會、農業(yè)與農村委員會。
(3)臨時委員會是根據臨時需要設立的,如特定問題調查委員會。這類委員會全國人大和全國人大常委會認為必要時可以設立,待任務完成后即撤銷。
(八)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任期
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每屆任期5年,從每屆人民代表大會舉行第一次會議開始,到下屆人民代表大會舉行第一次會議為止。
2.權利
⑴出席會議、參與討論和決定權
人民代表按期出席全國人大會議并對一切議案進行討論,發(fā)表意見,參與表決。
⑵提出議案、建議和意見權
一個代表團獲30名以上的代表聯名,可以向全國人大提出屬于全國人大職權范圍內的議案。代表對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工作,有提出建議、意見和批評的權利。
⑶質詢權和詢問權
在全國人大會議期間,一個代表團或者30名以上的代表聯名,可以書面提出對國務院及其部、委的質詢案;人大代表在審議議案和報告時,可以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詢問。
⑷提出罷免案權
全國人大代表可以提出對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國家主席、副主席,國務院組成人員,中央軍委組成人員,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罷免案。
⑸物質保障權
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在出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和執(zhí)行其他屬于代表的職務的時候,國家根據實際需要給予適當的補貼和物質上的便利。
⑹言論免責權
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組成人員,在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各種會議上的發(fā)言和表決,不受法律追究。
⑺人身保障權
①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非經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許可,在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非經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許可,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審判。
②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如果因為是現行犯被拘留,執(zhí)行拘留的公安機關應當立即向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或者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
③對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如果采取法律規(guī)定的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應當經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或者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許可。
④鄉(xiāng)、民族鄉(xiāng)、鎮(zhèn)的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如果被逮捕、受刑事審判、或者被采取法律規(guī)定的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執(zhí)行機關應當立即報告鄉(xiāng)、民族鄉(xiāng)、鎮(zhèn)的人民代表大會。
3.義務
(1)遵守法律,保守國家秘密,協助憲法和法律的實施。
⑵同原選舉單位和群眾保持密切聯系。
⑶接受原選舉單位和群眾的監(jiān)督。
司法考試憲法考點:基本權利與義務的主要特點
司法考試憲法考點:社會經濟權利
司法考試憲法考點:特定主體的權利
司法考試題庫 | 司法考試輔導 | 司考一卷資料 | 司考二卷資料 | 司考三卷資料 | 司考四卷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