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克里斯多夫》讀后感

字號:


    《約翰克里斯多夫》讀后感(一)
    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好像跑完了一場馬拉松。因為了它實在太長了。但讀完后,我感觸良多,一下子明白了很多事??死锼苟喾?,他堅強,他不屈,他孤獨,但他孤獨的靈魂里,卻有著英雄的血液,他的一生就是一部英雄的史詩。
    他出生在萊茵河畔的音樂世家,對應(yīng)音樂有著過人的天賦,又受他舅舅和祖父的影響,對音樂產(chǎn)生了強烈的情感。他很堅強,才十多歲就要養(yǎng)家糊口,在這個艱辛而漫長的過程中,他的音樂造詣更深了。但他的思想?yún)s不為世人所理解,他很孤獨。最終他因卷入一場斗爭而被通緝,被迫流亡法國。
    在法國,很多人看到了他的音樂才華,同樣,他們對克里斯多夫堅持自己的風(fēng)格不為理解。因此,他四處碰壁,生活落魄。一個流落他鄉(xiāng)的天才,寧可餓死也不肯像那些所謂的上流人士屈服,這是一種多么偉大的情操啊!
    克里斯多夫,他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他有很多毛病甚至缺陷,但他有一個高尚的靈魂,有一種遇挫不怕,創(chuàng)作不休的精神。這就夠了,英雄不是沒有卑劣的情操,只是沒有被它俘虜罷了。
    這本書給我另一個震撼是克里斯多夫和奧利維埃之間忠貞的友誼。他們初識時,就對對方產(chǎn)生了一種不可名狀的好感。他們同住一間屋子的日子,每天經(jīng)歷著貧窮的煎熬和不得志的苦悶。但這些日子卻是他們一生最美好的時光,相濡以沫,無話不說,心靈相惜。魯迅說:“人生的一知己足矣!”雖然后來他們之間有過一些誤會,但最終和好如初。他們之間那種情之真,愛之切,確實讓人潸然淚下。
    因此,當(dāng)奧利維埃不幸慘死之后,他崩潰了,累了,那如火的熱情消退了。這是他人生的另一個轉(zhuǎn)折。他在瑞士隱居十年,潛心創(chuàng)作。當(dāng)他再次回到巴黎時,他發(fā)現(xiàn)自己已不再是當(dāng)年那個人們談中格格不入的落魄音樂家了。他名聲大噪,大的音樂被人們爭相演唱。面對這一切,他只是笑笑,泰然面對這一切。如果這發(fā)生在十幾年前,他一定高興壞了。
    是啊,這時的克里斯多夫變了。他不再是當(dāng)初那個易怒,暴躁的他了。他冷靜了,升華了。現(xiàn)在的他,淡泊,無所爭,生活中只有音樂和他最愛的人葛拉齊婭。
    一本書完,一個英雄走完了他的一生,平凡而偉大。充滿了精彩,貧窮過,失意過,拼搏過,愛過,傷心過,滿足過,成功過。這就夠了。
    《約翰克里斯多夫》讀后感(二)
    每個人都需要關(guān)愛
    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愛是生活中的潤滑劑。每個人都需要被關(guān)愛,像是每一株綠草不論多么渺小都需要陽光雨露,不然他就會變得扭曲枯萎。關(guān)愛就是這樣中央,如果一個人缺少了關(guān)愛那么他的內(nèi)心就會一點點的冷卻,并且會變得奇怪。每個人都需要關(guān)愛。
    克里斯多夫從小就開始一點點的的發(fā)覺社會的冷淡、生活的艱辛還有無法得到關(guān)愛的無奈。小小的年紀(jì)便擔(dān)起了生活的重?fù)?dān)。每日枯燥繁重的工作,讓他僅僅14歲的身體出現(xiàn)了不曉得損傷。并且沒有父親母親的關(guān)愛更是他心痛。父親只會打罵和發(fā)酒瘋,而軟如的母親無法給予他余姚的關(guān)愛。所以一點點的,他的內(nèi)心變得既渴望溫暖有害怕做出自己的圈子與他人交往。
    因為缺少關(guān)愛,兩個擁有相似靈魂的少年走到了一起。一個因為自己的冷淡強硬而缺少朋友,另一個因為自己的懦弱而沒有交心的朋友。也正因為如此克里斯多夫和奧多才把兩人的友誼看的特別重要。從兩人來往的信件中可以看到戀人對他的重視程度。正如歌中唱的那樣“我們一個夏天一個像秋天,卻把冬天變成了春天”,兩人擁有相同的孤獨靈魂,所以克里斯多夫在信中寫道“我擁抱你的靈魂”。
    雖然最后兩人分開了,但是他們給彼此留下的印記和溫暖是會讓他們永遠(yuǎn)難忘的。每個人都需要關(guān)愛,正如每一株草都需要陽光雨露。
    《約翰克里斯多夫》讀后感(三)
    讀完了《約翰克里斯多夫》這本書,我感覺自己長大了,明白了很多事,在書中,我看到了我自己,我看到了自己的膽小和不堅持,雖然約翰•克里斯多夫不是十全十美的,但是他真誠、坦蕩、執(zhí)著、堅強、具有強烈的反抗精神,雖然他有一個孤獨的靈魂,但他更有英雄的血液。他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學(xué)習(xí)的地方!
    他出生在一個音樂世家,他把風(fēng)聲、水聲以及自然界中的一切聲響融入在他的音樂里,對音樂產(chǎn)生強烈的情感,雖然他才10幾歲就要承擔(dān)起養(yǎng)家的重任,但這一點都不妨礙他對音樂的追求,雖然所有世人對他的思想很不理解,而且卷入一場斗爭而被通緝,被迫流亡法國。所有的不幸,反而促使了他對音樂產(chǎn)生了更強烈的情感,他的音樂造詣更深了。反過來看看我自己,從小就開始學(xué)習(xí)鋼琴和長笛,雖然有良好的環(huán)境好老師,但有時怕吃辛苦,能少練的就少練,反過來看看約翰.克里斯多夫他流落在法國的時候,為了堅持自己的音樂風(fēng)格,寧可餓死也不肯像那些所謂的上流人士屈服,這是一種多么偉大的精神境界啊!
    當(dāng)他有一天功成名就,再也不是那個默默無聞、落魄音樂家了。他的作品都被人們爭相演唱。然而,他仍然很淡定,坦然面對這一切,一點都不驕傲。顯示了他的平凡和偉大。
    讀完這本書,讓我更知道如何克服自己的不足,不放棄、不自卑的面對逆境和困苦;不驕不燥的面對成績;用情之真,愛之切的心態(tài)去面對友誼。我相信,伴隨約翰.克里斯多夫整整一生的音樂,從今之后,也會伴隨著我,走過人生的每一個階段,我相信,音樂不僅讓約翰•克里斯多夫的世界變得絢爛迷人,也會讓我的世界變得豐富多彩。
    《約翰克里斯多夫》讀后感(四)
    《約翰.克里斯多夫》這本書已經(jīng)讀過許多次了,一直想寫點什么,卻總沒動筆。但每次捧起她時,都深深地被她感動和激勵,于是,再次閱讀之后,終于忍不住提起筆來。
    我一直覺得,藝術(shù)家是一類很"特別"的人,他們是英雄,卻是多半不被人認(rèn)可的英雄。時代似乎總是跟不上他們的步伐,如果他們走運的話,還有可能在活著的時候享受尊崇,如果他們不幸(也許是幸運)的話,就只有窮困潦倒,在死后被人頂禮膜拜了。英國哲學(xué)家卡萊爾說過:"他們不是帶來光明的英雄,而是探索光明的英雄。正因其探索而無止境,正因其無止境而崇高,所以藝術(shù)也就比任何人類的文明更接近永恒。"羅曼.羅蘭說,藝術(shù)家,尤其是音樂家,是人類中最崇高的一類。
    約翰.克里斯多夫的命運無疑是具有傳奇色彩的,年幼的時候被稱為神童,七歲時就開始承擔(dān)家庭生活的重?fù)?dān),這個時候社會給予約翰.克里斯多夫的更多的是認(rèn)可,他還小,還不夠堅強,還需要從社會得到歡呼和褒獎,而他也沒能大踏步地走到社會認(rèn)知的前頭。但生活的艱難給予他比別人更多的責(zé)任,也給予了他比別人更多的灌溉。約翰.克里斯多夫很快就走出了所有人的視線,再也沒有人能理解他了,但真正的英雄在吸引朋友的同時也不憚于制造敵人。于是,約翰.克里斯多夫孤孤單單地走向不朽,身邊環(huán)繞著的是冷眼和打擊。他離開了祖國,他失去了最親愛的朋友,他離經(jīng)叛道喪失了人倫.但每一次約翰.克里斯多夫都如鳳凰涅磐般從死難中復(fù)活,一次比一次更堅強。他老來時那種平和和沖淡的意境,已經(jīng)如皚皚雪山,安詳而不可動搖。
    約翰.克里斯多夫是不是理想中可望而不可及的呢?其實這已經(jīng)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告訴我們--英雄就是從不向命運低頭的人。他喜,他怒,他悲,他痛,但是,他不沉淪。他的生命是為著自己的理想而點燃,他的一切是為了追求而執(zhí)著。
    當(dāng)絢爛的春花開遍山崖,當(dāng)炎炎的夏日灸烤地面,當(dāng)金黃的落葉堆滿胸前,當(dāng)呼嘯的北風(fēng)如刀鋒般掠過頸邊,我對自己說:我追求,所以我高貴。
    《約翰克里斯多夫》讀后感(五)
    每次讀完長篇都有一種失落的感覺,尤其是這一次讀《約翰克利斯朵夫》,花了1個半月時間。據(jù)說這本書影響了很多人,我卻有點不確定自己能不能完整地讀下來。
    作者對人的各個時期的心理把握得十分到位。從克利斯朵夫小嬰兒的時候,到少年,到青年,到中年,到老年,各個時期遇到的不同問題,人會產(chǎn)生什么心理,都清楚地分析出來。以時間為主線,穿插了克利斯朵夫的幾個重要的人生片斷。如小時候,他與祖父和父母的關(guān)系,少年時期的友情和初戀,青年時期的愛情和事業(yè),中年時期的友情和愛情,老年時期的友情等。整個作品的結(jié)構(gòu)設(shè)計得很精巧。當(dāng)然這是一部獲得了諾貝爾獎的小說,毫無疑問是本好書,可是如果早幾年遇到這本書,我卻不一定對他感興趣; 而現(xiàn)在,受制于表達(dá)能力,我也不一定能講出來他的好。
    寫幾個我印象比較深的片斷吧。
    評價克利斯朵夫的父親:“他不是一個壞人,而是一個半好的人,這也許更糟,他生性懦弱,沒有一點兒氣魄,沒有毅力,還自以為是慈父、孝子、賢夫、善人,或許他真是慈父孝子等等,如果要做到這些,只要有種婆婆媽媽的好心,只要像動物似的,愛家人像受自己一部分的肉體一樣,而且他也不能說是十分自私,他的個性還夠不上這種資格。他是哪一種人呢?簡直什么都不是,這種什么都不是的人真是人生中可怕的東西!好像一塊掛在空中沒有命的肉,他們要往下掉,非掉下不可;而掉下來的時候把周圍的一切都拉下來了。”
    (有沒有覺得,我們身邊也有很多這樣的人?這種什么都不是的人,真是人生中可怕的東西。)
    克利斯朵夫想要離開家鄉(xiāng)外出闖蕩的時候,他的母親不同意,他的兩個弟弟也趁機出來抨擊他們的哥哥,說他不孝順,其實他這兩個弟弟才是不孝。他的媽媽整天向他訴苦,就怕他離開。甚至她還用錯了方法,她向鄰居抱怨克利斯朵夫不孝順,結(jié)果鄰居們也說他不孝,簡直把他氣死了。后來克利斯朵夫不得不逃亡到法國,他們倆又和解了,克利斯朵夫常常寫信回家,老母親也寫簡單的回信。在老母親覺得自己不行了的時候,克利斯朵夫不顧被捕的風(fēng)險,硬是回家見了媽媽最后一面。
    克利斯朵夫的生命中有幾段感情,但是都沒有發(fā)展到結(jié)婚,這真是一個巨大的遺憾。如果說他初戀的女孩不值得他愛,他愛過的單身母親也配不上他,那個傻傻的阿達(dá)更是一個笑話,那么他后來遇到幾個人都有幾分可惜。
    那個法國女教師與他的愛情,像一朵在半夜盛開的曇花,還沒來得及被人欣賞就凋謝了,而且很巧妙的是,她的與她相依為命的弟弟卻恰好是能欣賞克利斯朵夫才華的人,兩個人后來的相知相扶更是感人,她的弟弟代替她成為了克利斯朵夫最好的朋友。
    之后,克利斯朵夫和一個女歌手好了。她也有著悲慘坎坷的童年,很辛苦才爬到現(xiàn)有的位子,被很多人潛規(guī)則過。她和他都是生命的強者,就像那野草生生不息。書里這樣評價他們的愛情:“克利斯朵夫不會愛上給他好處的人,而寧愿愛一個使他受苦的人。兩個極端才會互相吸引,人的本性老在尋找能毀滅自己的東西,他傾向于盡量消耗自己的,熱烈的生活,不喜歡儉約的謹(jǐn)慎的生活。對于克利斯朵夫這樣的人,這辦法是對的,因為他所求的并非在于盡可能的活得長久,而是在于活得轟轟烈烈。”
    (好一個轟轟烈烈,這就是為什么很多人理想中的戀愛對象不能和自己走進(jìn)婚姻殿堂的原因之一吧。大多數(shù)人都希望愛得熱烈,卻沒有對熱烈過后平淡的生活有心理準(zhǔn)備。)
    再后來,克利斯朵夫愛上了朋友的妻子,他用音樂解開了她的禁錮,并且點燃了她的熱情之火。然而這終就是不被祝福的愛,而且是困難重重的愛,有著連勇敢的克利斯朵夫也不能沖破的籬笆---道德。多年后克利斯朵夫想到她,在教堂里,他們相見了,卻沒認(rèn)出彼此,就這樣擦肩而過。生活又恢復(fù)到一壇死水的狀態(tài),哪怕你心里翻起巨大的浪花,卻也只能是曾經(jīng)的滄海了。
    最后出場的是我欣賞的一位女性,這樣的女性在生活中大量存在。她在十幾歲的時候就悄悄愛上了克利斯朵夫,當(dāng)時他只是教她堂姐音樂,順便也教她。而她卻是真正地欣賞他的音樂,贊嘆他的才華。然而她后來嫁給了伯爵,她仍然通過自己的力量暗中幫助克利斯朵夫。當(dāng)克利斯朵夫超長的反射弧終于意識是誰在幫他的時候,她卻要搬家了??死苟浞蛳胍膼矍?,可是timing早已經(jīng)過了。當(dāng)克利斯朵夫去意大利又遇上她時,她的丈夫已故,還留下一雙兒女。克利斯朵夫想要和她結(jié)婚,可是她說她經(jīng)歷了婚姻,覺得婚姻會破壞他們的友誼。而后來克利斯朵夫再也不敢提起的時候,她又想給他想要的東西---婚姻。然而,她的兒子,一個小惡魔,對克利斯朵夫懷有敵意,生生地把這兩個相愛的人再次拆開。他們的愛情一直在陰差陽錯之中,但是他們?yōu)榱藧鬯龅囊磺卸际悄敲疵篮?,有意義。因為她的出現(xiàn),克利斯朵夫變得平和多了。克利斯多夫還促成了她女兒和他最好朋友的兒子的婚姻,那時他是一個可愛的老人。
    書中最后說:古教堂門前圣者克利斯朵夫像之下拉丁文銘文為:
    當(dāng)你見到克利斯朵夫的面容之日,
    是你將死而不死于惡死之日。
    這句話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之于我的理解,我覺得當(dāng)讀者了解了克利斯朵夫一生的故事,應(yīng)該能從他的遭遇里看到希望,勇敢的克利斯朵夫會給你啟示,讓你能夠正直地走自己的路??死苟浞蛞彩窃谏畹哪サZ下達(dá)到一種超然的境界,既能和這個世界和平相處,又能堅持走自己的路。這是一條戰(zhàn)斗者之路,也是一條強者之路。
    最后,我覺得應(yīng)該感謝傅雷先生,我覺得他翻譯得很棒,謝謝他把克利斯朵夫帶給中國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