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刑》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該作品是以德國人在山東修建膠濟(jì)鐵路以及八國聯(lián)軍攻陷北京、慈禧倉皇出逃為背景,講述了一場兵荒馬亂的運動和一段驚心動魄的愛情故事。下面是出國留學(xué)網(wǎng)為大家搜集整理的檀香刑讀后感,歡迎閱讀與借鑒!
檀香刑讀后感(一)
最近,莫言可是非?;鹆?,而我,趁著這把火,讀了莫言的檀香刑,結(jié)果卻被莫言的檀香刑震撼到了。
《檀香刑》是一部讓人為之震撼的小說。從結(jié)構(gòu)上講,莫言把敘事角度、時間、空間全部打亂,彼此穿插,重新排列。所以這部34萬5千字的作品,有機(jī)而緊湊,沒有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顯得拖沓。故事的五個主人公,趙甲、小甲、眉娘、孫丙、錢丁,關(guān)系錯綜復(fù)雜,他們是劊子手、麻木民眾、具有反抗精神的婦女、農(nóng)民起義的領(lǐng)袖、愛民如子卻身不由己的縣令;他們也是公爹、兒子、兒媳、親爹、情人(干爹)。各種矛盾集中在這五個極具代表性的人身上爆發(fā)。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卻讓人從個性中看到了背后的中國歷史的沉淀。如趙甲,這個大清朝第一劊子手,這個被錢丁等人視作豬狗不如的殺人惡魔,卻被另一些人看做大清朝法律的捍衛(wèi)者;如紅杏出墻的眉娘,這個人們眼中的蕩婦,卻又是大膽追求,勇于反抗的中國女性覺醒的代表。
從語言上講,《檀香刑》以對話為主,卻又不同于對話。所謂對話,當(dāng)為一來一回,《檀香刑》的對話,卻往往只有此沒有彼,在此中顯露彼的回應(yīng)。這種對話方式使得每一章節(jié)都是獨立的,干凈清楚。眉娘、孫丙等戲班出身的人,其語言又是粗俗中帶有韻腳,讀著就像在唱。特色的語言和對話,和貫穿小說的另一條線索——地方戲“貓腔”相結(jié)合,使得整部作品就像貓腔演唱的大悲調(diào)。
從選材上看,作者用大量筆墨細(xì)寫了滿清幾大酷刑。影子說沒有讀完《檀香刑》,因為寫得過于殘忍。讀者都不忍讀的文字,作者是如何寫下去的?但是通部書,看不到一點作者的情感掙扎?;蛟S作家有兩種,一種滿腔熱忱泄于筆端,于是,他哭,讀者與他一起哭,他笑,讀者陪他一起笑;另一種,內(nèi)心波濤洶涌,文字卻冷酷無情,他思考,他追尋,他吶喊,卻大音希聲。前者如路遙,后者如莫言。居然有人問莫言,《檀香刑》寫了什么。莫言說,不知道,只寫了聲音。那是為1900年唱的哀歌。
讀完檀香刑,我覺得這真是一本經(jīng)典,有寓意的書籍。
檀香刑讀后感(二)
康有為和梁啟超與光緒皇帝一起商討“戊戌變法”時,袁世凱正以道員銜在天津小站訓(xùn)練“新建陸軍”,人稱袁大帥。
光緒皇帝和康有為的變法派們,就是想學(xué)習(xí)英國和日本,走君主立憲的道路,放棄皇權(quán),把權(quán)力交給內(nèi)閣,內(nèi)閣首相由議會選舉產(chǎn)生。
要走這條變法之路,慈禧太后是堅決不能允許的。所以光緒皇帝和主張變法的康、梁同黨只能發(fā)動宮廷政變,軟禁慈禧太后,實行變法。光緒皇帝手中沒有武裝力量,康、梁變法派就想到了袁世凱。如果能讓袁世凱合作,這次政變就能穩(wěn)操勝券。官場上的人,總是有一些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因此,變法派就和袁世凱取得了聯(lián)系,起初,也得到了袁世凱的同意。
后來,袁世凱想,如果變法成功,自己的功勞也不過是在康、梁之間,能不能當(dāng)上內(nèi)閣首相,還要看選舉情況,自己的前途命運實在是個未知數(shù)。如果向慈禧太后告密,把變法派一網(wǎng)打盡,自己就是天大的功勞,那自己將來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quán)貴人物。因此,他下定決心,向慈禧太后告密。
慈禧太后先下手為強(qiáng),軟禁了光緒皇帝,抓捕變法派,除康有為和梁啟超逃脫外,其余譚嗣同、劉光第等六君子都被抓起來,未經(jīng)審問,就推到菜市口砍了腦袋。
六君子的行刑劊子手就是趙甲。趙甲和刑部衙門的劉光第有些個人私交,有一次劉光第和趙甲開玩笑說,有一天我要是落到你的手里,可要給我痛快一點。沒想到,竟然一語成真。所以,趙甲在行刑時手法極其利落,連其他五個人也都跟著沾了光,他們的腦后就像吹過一股涼風(fēng)一樣,人頭就落地了。趙甲覺得,那些人頭落地后的剎那間,似乎還在想著一些什么。這也許并非聳人聽聞,在過去,有的西方學(xué)者就研究過這個問題,人的腦袋被切掉以后,在短時間內(nèi)有沒有思維存在?有一個學(xué)者就和一個被判處死刑的犯人約定,如果他的腦袋在斷頭臺上被切掉以后,學(xué)者就去大聲喊他的名字,如果他能聽到,就眨幾下眼睛。通過實驗,那個被切下來的腦袋果然眨了幾下眼睛。
在中國近代史上,存在著兩個重要歷史轉(zhuǎn)折點,從而決定了中國的命運。
第一個歷史轉(zhuǎn)折點就是袁世凱出賣了“戊戌變法”,使本來可以走上英國和日本一樣的君主立憲政治體制,而變?yōu)椴豢赡堋?BR> 另一個歷史轉(zhuǎn)折點就是張學(xué)良發(fā)動的“西安事變”,沒有“西安事變”,就沒有今天這樣的中國。
袁世凱出賣了“戊戌變法”以后,果然紅極一時,權(quán)傾朝野。他被慈禧太后封為軍機(jī)大臣、直隸總督。
這時候,有一個人要為“戊戌變法”六君子報仇,要刺殺袁世凱。這個人叫錢雄飛,是在日本士官學(xué)校畢業(yè)后回國,是以前由康有為介紹給袁世凱的。此人英俊神勇,是一個神槍手,深得袁世凱喜歡。袁世凱把德國人送給他的兩只金色手槍送給錢雄飛,并且讓他當(dāng)了自己的騎兵衛(wèi)隊長。
當(dāng)錢雄飛對袁世凱行刺時,兩只手槍都沒有打響,原來早就被人偷換成啞彈,而使行刺失敗,可見袁世凱老奸巨猾。
錢雄飛因刺殺朝廷大員而被判處了“凌遲處死”,行刑地點就在天津小站袁世凱的軍營里。行刑操刀者就是北京刑部的首席劊子手趙甲。
檀香刑讀后感(三)
昨晚一口氣讀完了莫言的《檀香刑》,似乎明白了為什么他會受到諾貝爾的青睞。雖然有人在網(wǎng)上評論這是一本非常民族化的小說,我卻感到小說骨子里的西方價值觀,確切地說,小說結(jié)尾孫丙被施檀香刑,分明就是20世紀(jì)的中國式基督受難。
小說背景是風(fēng)雨飄雨的清朝末年,德國人要在山東修鐵路。先是唱貓戲,后是開茶館的孫丙一怒之下,棒殺了調(diào)戲他的妻子的德國兵。在德國兵殺死他的妻子和一對小兒女后,孫丙帶著一幫鄉(xiāng)民也唱大戲般鬧起了義和拳。最終孫丙被捕,處以極刑檀香刑。這種刑罰是以一根檀香木從人的“谷道”插入,從鎖骨處伸出,然后綁在十字架上。孫丙被上刑后,天天被灌參湯,以保證五日不死,迎接鐵路開通。雖有叫花子愿意偷梁換柱,代他受刑,孫丙卻拒絕逃跑,也不愿被叫花子朋友掐死,刑臺成了他最后的戲臺。
十字架上的孫丙活脫一個受難基督,能跑不跑,甘愿受刑,刑臺即是布道臺。德國兵就如當(dāng)年侵占耶路撒冷的羅馬兵,袁世凱則如要求處死基督的猶太長老。小說中的高密縣令錢丁則與掃羅(保羅)相類似。掃羅本是迫害基督徒的羅馬兵,后受神跡感化,轉(zhuǎn)向基督,傳播基督教,改名保羅。錢丁本是清朝的官,奉命捉拿孫丙,最終卻唱起了孫丙的貓腔,殺死了行刑者之一趙小甲,又將匕首刺向?qū)O丙的心臟,結(jié)束了他的痛苦,也破滅了德國人欲以生不如死的孫丙慶祝鐵路開通的美夢。孫丙的女兒孫眉娘為其父奔走相告,在刑臺前喂參湯的形象,令人不禁聯(lián)想起圣母瑪利亞。而那些穿上貓衣,在刑臺上為他們的祖師孫丙唱貓腔的鄉(xiāng)民們不正是基督的追隨者?
《檀香刑》講的是中國的故事,基本架構(gòu)卻是西方人所熟悉的。當(dāng)然如果純粹模仿,沒有人會買賬,莫言的高明在于他講故事的方式又是非常中國的。首先是地方性的傳說,如“虎須”的故事。趙小甲得了所謂“虎須”,看人便成了各種動物,寓意明顯,增強(qiáng)了戲劇性和沖擊力。莫言的敘事語言很有特色,大段大段都是戲文式的,讀起來暢快淋漓。不過這樣的語言肯定給翻譯造成了很大困難。小說的敘事順序可謂一波三折,如回旋曲般,卷著讀者往前走。其間最大的漩渦當(dāng)屬凌遲錢雄飛。五百刀的凌遲,作者細(xì)寫了其中九刀,其間插入對凌遲的介紹,趙甲學(xué)徒的過程,以及趙甲的師傅曾經(jīng)凌遲過的一個女子。這種回旋插入的手法在閱讀心理上延長了時間,使得讀者仿佛也陪著錢雄飛經(jīng)歷了一次煎熬的凌遲。莫言真的很殘忍。心理承受能力差的慎入!
僅從《檀香刑》來說,西方讀者既會有一種獵奇的感覺,也會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蛟S正是這種似與不似才最能博得西方人的青睞。
檀香刑讀后感(四)
對于莫言而言,就是如何在天才般的感覺、超凡的想象力、出眾的講故事的能力的感性層面之外,獲得與恢弘的書寫相匹配的更加宏大的視野和更加寬廣的意蘊。——祁述裕
對于我而言,莫言和我有太大的距離:天才般的感覺,我沒有;超凡的想象力,理解不了;宏大的視野和更加寬廣的意蘊,看不懂;山東高密鄉(xiāng)的風(fēng)土人情,不了解??傊?,《檀香刑》讀起來吃力,難怪有的人說,《檀香刑》需要有強(qiáng)大的內(nèi)心的人才能讀,“看《檀香刑》,可能要做好受刑的準(zhǔn)備,因為滿紙都是既魔幻又寫實的粗野文字,看過就如讓人讓人被粗砂紙打過一遍。”自認(rèn)為不是內(nèi)心強(qiáng)大的人,即使我硬著頭皮讀完了,也是看不懂。
以后讀書,不能跟風(fēng),要讀自己喜歡的,適合自己的。
檀香刑讀后感(五)
前幾天一個朋友送我一本莫言的《檀香刑》,昨天事情不多,一個晚上把他給速讀了一邊,讀過之后感覺不壞,但是沒有想象的好,就像作者說的那樣,“《檀香刑》大概是一本不合時尚的書”,對于我這種讀者來說在理解的層面上有點困難。
這本書獲獎很多,2002年首屆“鼎鈞文學(xué)獎”;入圍第六屆“茅盾文學(xué)獎”;2002年獲得臺灣聯(lián)合報“2001年十大好書獎”;中國小說學(xué)會“2001年度小說排行榜”榜眼。在同朋友對這本書交流中我得知,作者這本書上是在創(chuàng)新,其實作者在后記中已經(jīng)明確表明了“《檀香刑》是我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一次有意識地大踏步撤退,可惜我撤退的還不夠到位”,“在小說這種原本是民間的俗藝漸漸地成為廟堂里的雅言的今天,在對西方文學(xué)的借鑒壓倒了對民間文學(xué)的繼承的今天”,作為著名的當(dāng)代中國作家,作者或許正在嘗試突破禁錮,或者說以退為進(jìn),還魂小說本來的面目,就像作者說的讀這本書“這是一種用耳朵閱讀,是一種全身心的參與”。
我喜歡讀小說,一直以來這么認(rèn)為:小說對一個人的行為方式、價值觀念、個人信仰的形成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回顧這幾年來,小說真的有點爛了,或許是由于我們的物質(zhì)充裕、效率越來越高,小說的制造更加方便了;國民的素質(zhì)提高了,寫小說的、看小說的越來越多了;讀者多起來,小說的范圍以及題材越來越大,一些非主流的小說開始上路了,甚至開始修路了,這條路能通到那里我們不知道,但是我們能看到的現(xiàn)狀是很多小說是消磨時間的快餐,看完一遍就可以扔的遠(yuǎn)遠(yuǎn)的,還有的小說就不值得購買,甚至有的小說從印刷成冊后就成為垃圾,論斤叫賣,我不會翻,更不會買,買了之后浪費自己空間、時間,賣廢紙還嫌麻煩。還好,現(xiàn)在一個“貓腔”(貓腔是《檀香刑》中的旋律)一個《秦腔》(第六屆“茅盾文學(xué)獎”獲獎作品,我買了,剛開始看)給我們帶來了一種嶄新的感覺,讓我們愿意多看幾遍。
《檀香刑》這本書我僅僅過了一遍,但是書中流暢的貓腔,讓我感覺很棒,那是一種淺的可以一眼看到底的韻文,但是又是那么精準(zhǔn)的刻畫當(dāng)時的情景,甚至我有這種感覺,看過一遍這本書后,貓腔就在耳邊浮現(xiàn),盡管我從來沒有聽過那種腔調(diào)。還有就是這本書的《序言》真的值得一看。
以上基本都是在瞎胡扯,最近一段時間聽朋友說小說的發(fā)展,再加上自己的感悟隨心記錄,只怕時間長了忘掉了,留待自己回頭看。
檀香刑讀后感(六)
最近,莫言可是非?;鹆?,而我,趁著這把火,讀了莫言的檀香刑,結(jié)果卻被莫言的檀香刑震撼到了。
《檀香刑》是一部讓人為之震撼的小說。從結(jié)構(gòu)上講,莫言把敘事角度、時間、空間全部打亂,彼此穿插,重新排列。所以這部34萬5千字的作品,有機(jī)而緊湊,沒有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顯得拖沓。故事的五個主人公,趙甲、小甲、眉娘、孫丙、錢丁,關(guān)系錯綜復(fù)雜,他們是劊子手、麻木民眾、具有反抗精神的婦女、農(nóng)民起義的領(lǐng)袖、愛民如子卻身不由己的縣令;他們也是公爹、兒子、兒媳、親爹、情人(干爹)。各種矛盾集中在這五個極具代表性的人身上爆發(fā)。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卻讓人從個性中看到了背后的中國歷史的沉淀。如趙甲,這個大清朝第一劊子手,這個被錢丁等人視作豬狗不如的殺人惡魔,卻被另一些人看做大清朝法律的捍衛(wèi)者;如紅杏出墻的眉娘,這個人們眼中的蕩婦,卻又是大膽追求,勇于反抗的中國女性覺醒的代表。
從語言上講,《檀香刑》以對話為主,卻又不同于對話。所謂對話,當(dāng)為一來一回,《檀香刑》的對話,卻往往只有此沒有彼,在此中顯露彼的回應(yīng)。這種對話方式使得每一章節(jié)都是獨立的,干凈清楚。眉娘、孫丙等戲班出身的人,其語言又是粗俗中帶有韻腳,讀著就像在唱。特色的語言和對話,和貫穿小說的另一條線索——地方戲“貓腔”相結(jié)合,使得整部作品就像貓腔演唱的大悲調(diào)。
從選材上看,作者用大量筆墨細(xì)寫了滿清幾大酷刑。影子說沒有讀完《檀香刑》,因為寫得過于殘忍。讀者都不忍讀的文字,作者是如何寫下去的?但是通部書,看不到一點作者的情感掙扎?;蛟S作家有兩種,一種滿腔熱忱泄于筆端,于是,他哭,讀者與他一起哭,他笑,讀者陪他一起笑;另一種,內(nèi)心波濤洶涌,文字卻冷酷無情,他思考,他追尋,他吶喊,卻大音希聲。前者如路遙,后者如莫言。居然有人問莫言,《檀香刑》寫了什么。莫言說,不知道,只寫了聲音。那是為1900年唱的哀歌。
讀完檀香刑,我覺得這真是一本經(jīng)典,有寓意的書籍。
檀香刑讀后感(七)
刑罰最令人膽寒之處并非其能了結(jié)人的生命,而是讓人忍受身心的極大痛苦,生不如死。中國人在這一方面頗有造詣。如題,檀香刑即是一種,這種刑是將一根檀木橛子從人的谷道釘入,從皮肉與脊髓的縫隙間穿過,最終由口中或鎖骨或肩頭或頸后穿出面不傷及內(nèi)臟。
書中主人公之一孫丙便被判了這酷刑,還要求在執(zhí)刑后釘著檀木橛子再活五日。這一切的發(fā)生奠定在袁世凱鎮(zhèn)壓義和團(tuán),八國聯(lián)軍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出逃的歷史背景之上。孫丙在親眼目睹自已的妻子子女慘遭德軍殺害后起義造反,后被知縣錢丁擒獲。孫丙是高密縣貓腔的老祖宗,故事一路發(fā)生都伴隨他凄涼卻鏗鏘的貓腔戲。
孫丙是在這時代壓迫中極具代表性的一個悲劇英雄人物。德國技師當(dāng)街調(diào)戲他的妻子,他失手將德國人打死,原只在樹林中避難,誰知德人血洗馬桑鎮(zhèn),包括他妻子兒女在內(nèi)二十七人命枉喪。忍無可忍的孫丙終于背井離鄉(xiāng)學(xué)義和拳,重返馬桑鎮(zhèn)來報血海深仇。他在受刑時不卑不亢,受刑后大唱貓腔,令對貓腔戲癡迷的高密縣百姓貓叫連天。這是對命運的哭訴,同時是下給大清王朝的一紙判決書,對列強(qiáng)一味的退讓委曲求全并不能換來安寧,最終北京在槍炮與潰散的人心中淪陷。
在此需一提知縣錢丁。錢丁是一個武世超群博學(xué)多識的人,原也是為民請命的好官。馬桑鎮(zhèn)血案發(fā)生后,他馬不停蹄去萊州府為民請命,卻被潑了一頭冷水,甚至性命與烏紗帽皆丟。直此他陷入了迷惘與痛苦。錢丁與孫丙的親生女兒孫眉娘是相好,在抓捕孫丙一事中他百般掙扎甚至尋死,最終屈服。盡管德國人不遵守信用,擒獲孫丙后仍將馬桑鎮(zhèn)夷為平地,盡管他被執(zhí)刑的劊子手趙甲百般侮辱,盡管他的妻子,曾國藩后人拿孫眉娘之事為難他。
然而這是全書最精彩的人物之一,其出人意料就在故事結(jié)尾。錢丁看著痛苦不堪的孫丙與眉娘,他心底的正氣再也不能控制地噴發(fā),什么大清王朝袁世凱慈禧,國家要亡了,現(xiàn)在已是末日了,沉睡的人們是怎么了?錢丁的表弟錢雄飛曾因刺殺袁世凱末遂而受凌遲,但錢丁在夫人服毒殉國后克服了對死亡的恐懼,手刃了趙小甲,并給了孫丙一個痛快,使德國人在次日鐵路通車典禮展出孫丙的毫無人性的詭計徹底敗破。但錢丁卻暢快了,另一個世界里,他不留遺憾。
孫眉娘手刃了趙甲,成了結(jié)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她是一個貌美如花的女子,但母親死得早,打小跟父親走南闖北吃了不少苦,沒人為她纏足,從而生了一雙大腳。她的丈夫是屠戶,而趙甲正是她的公爹。從她父親孫丙被抓后,她從一個風(fēng)流女子成了堅毅勇敢的女俠客。她曾與叫花子們一同入縣衙欲用一個舍生取義的叫花子小山子將孫丙換出來,卻因?qū)O丙自有計劃而敗露,叫花子頭頭朱八、小連、侯小七他身邊的猴子都慘遭斬首,并掛在縣衙門前示眾。孫眉娘因易容得當(dāng)又被知縣夫人救下而保全性命,但她不愿離開,她要抗?fàn)幍降住?BR> 余下的日子中孫眉娘披頭散發(fā),如神魔一般,終于在錢丁被行刺當(dāng)晚,為救錢丁將匕首插入了趙甲的胸膛。誰都清楚這些人們最后都以死亡告終,但死亡反而是對所有人最大的解脫。國家士崩瓦解,與其行尸走肉般茍活不如轟轟烈烈寫一出警醒世人的悲劇。刺鼻的血腥味是狂風(fēng)暴雨的前兆,國家要亡,如何會不反抗?!親人要亡,怎么不拼上自己!
檀香刑讀后感(八)
說實在話,我對作家莫言并不是特別了解,直到他成為諾貝爾文學(xué)獎獲得者,形形色色的評價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接受一位朋友的推薦,找到他的代表作《檀香刑》,抽空讀了它。
一段行刑場面的回憶,一場血雨腥風(fēng)的起旋,令人毛骨悚然,這樣的開頭,竟然插在鳳頭部分,我不太理解,隨著故事的深入,僅用“粗俗淫蕩”作評價顯然是冤枉了這部作品,至于黑色幽默倒是有點。因為寫實,所以震撼,我終于鼓足勇氣看完了這部飽含血淚的作品。
眉娘的浪、小甲的傻、知縣的偽共同支撐著作品前半部平衡而又穩(wěn)定的生活格局,偶爾的小風(fēng)小浪不外乎女人之間的爭風(fēng)吃醋,地方鄉(xiāng)紳的禮尚往來和鄉(xiāng)野村民的哭笑唱跳,他們總體封閉在自己的生活圈里,折射的是清朝晚期自給自足的封建生活狀態(tài)。然而,趙甲的到來像一顆石子,在這樣平靜的圈子里激起一堆浪花,并隨著事件的發(fā)展越蕩越大,在當(dāng)?shù)厝搜壑?,他是京城來的大人物,還是很有名氣的儈子手,他親手葬送了數(shù)不清的人命,這樣的人物出場,暗示著慘劇即將上演。緊接著,竊國者袁世凱粉墨登場、國外勢力的入侵最終導(dǎo)致了不可避免的悲劇,也奏響了大清滅亡的悲歌。
一根虎須看出每個人的本相,無疑帶上了魔幻色彩,豺狼虎豹驢蛇豬……在我看來,又何嘗不是按照動物界的特性給每個人物對號入了座。通過小甲這樣一個看似傻帽的人物來透視其他人物,是作者獨具匠心之處,虎須給小甲帶來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情境,也給讀者帶來了耳目一新的感覺??赐噶艘恍┤说淖炷?,不知是小甲的幸運還是小甲的不幸。
大清朝的腐臭之氣從劊子手回憶的一點一滴,上下官員的一舉一動,洋鬼子的狂妄自大中彌散開來,近乎變態(tài)的殘忍刑法,媚上欺下的鎮(zhèn)壓手段,趾高氣昂的侵略姿態(tài),在這樣的晚清悲歌里,知識分子們開始了思想救國,平民百姓們開始了暴力抗洋,戊戌六君子是維新派代表,也是資產(chǎn)階級的代表,然而終究變法失敗,自身難保,轟轟烈烈地死在了刀口下。以孫丙為代表的農(nóng)民也揭竿而起,企圖暴力抵抗洋人的侵略行徑,可惜帶著愚昧色彩的義和神拳抵不過先進(jìn)的洋槍洋炮,甚至抵不過他們內(nèi)心深處的劣根性,他們失敗了,引來了更多的鎮(zhèn)壓和殺戮。戲臺、刑臺、升天臺,臺上臺下,無不在唱著同一臺戲,大清快亡了,甚至像受刑人一樣任人宰割,茍延殘喘。
貓腔戲的喵嗚喵嗚唱出了悲歡離合,唱出了每個人的酸甜苦辣,成為了整部戲的線索。眉娘對錢丁的愛恨情仇,小甲看似不解風(fēng)情的胡言亂語,趙甲的麻木殘忍,袁世凱的陰冷殘暴,錢丁的無可奈何,一群叫花子的熱血仗義,孫丙的頑強(qiáng)不屈,串成了一部精彩大戲,悲壯的歷史厚重感令人不忍翻閱卻又不得不仔細(xì)回味。維新派之悲,悲在自身的軟弱和不切實際,農(nóng)民英雄之悲,悲在愚昧落后,悲在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所有人的悲,抹上了時代烙印,是當(dāng)時的社會背景造成的。
一句“戲……演完了……”我如夢初醒,故事到此算是結(jié)束了,而靈魂深處的悲歌,似乎沒有一唱到底,最后一群人的覺醒中,希望的曙光在慢慢升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