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留學網為您整理編輯遲桂花讀后感,歡迎閱讀。
遲桂花讀后感(一)
讀《遲桂花》,我們似乎也幸運地同老郁在一起,聞著桂花香,喝著桂花茶,浸醉在翁家山那世外桃源一般的世界里?!哆t桂花》以老郁收到的老同學翁則生的一封信開始,老郁看到信后,到翁家山去喝翁則生的喜酒。作品中沒有過分注重故事情節(jié)的描述,而是將大量的筆墨放在了對美麗的翁家山的描繪上,在美麗的翁家山,人兒也是淳樸善良,組成了一幅景美、人美、情美的飄逸自然畫。www.liuxue86.com
“在半山亭里立住歇了一歇,回頭向東南一望,看得見的,只是些青蔥的山和如云的樹,在這些綠樹叢中又是這兒幾點,那兒一簇的屋瓦與白墻”,寥寥幾句話,就把翁家山清新和淡雅呈與讀者面前,這樣青蔥如翠的山,如云團簇的樹,還有那隱約的屋瓦、白墻,怎能不讓人不沉醉與其中?怎能不讓人的心靈不得以純凈?在讀者沉浸于這樣的美景中時,卻“幽幽的有晚鐘聲傳過來,東嗡東嗡地這鐘聲實在來得緩慢凄清”,這樣清幽的語言,卻給翁家山增添了幾分凄清的詩意,大有遠離市囂的歸隱之感。這樣的美景有視覺的美、有聽覺的美,使人心曠神怡,真?zhèn)€是美不勝收!
這樣的山鄉(xiāng)美景,正是幻化出主人公生活的環(huán)境,“我”的老同學翁則生一家,在這儼然是世外仙境的山鄉(xiāng),過的是恬靜的日子,本來,翁則生是疾病纏身、學業(yè)中輟、感情受挫、灰心喪氣的一個人,卻在這樣的靈秀山水中奇跡般地康復,并為人師表,且即將成家;而翁則生的妹妹——蓮,是作品最著力塑造的人物形象。她是一個農村青年婦女,美麗善良,性格率真,盡管遭受了生活的挫折,卻依然保持著天真活潑的性格。正是她的美麗、沉靜和樂觀,給予了老郁強烈的精神愉悅,使他被燃起的欲望得到凈化,心靈也融化為澄靜大自然中一部分。作品將蓮的形象和遲桂花時時相映襯,又把她的性格氣質放在翁家山的大自然世界中,仿佛她不只是一個具體的人,同時也成為了大自然美和寧靜的化身,是一枝生活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遲桂花”。
在紅塵俗世中浮沉的我們,要去哪兒才能尋到“翁家山”,遇到“遲桂花”一樣的人? 老郁在故事最后同則生還有蓮告別時,喊道,“但愿得我們都是遲桂花!”
對,但愿得我們都是遲桂花!
遲桂花讀后感(二)
這是郁達夫的一篇短篇名作。與《沉淪》相比,主人公依舊是“零余者”,雖然風格沒有前者大膽與突破,但格調也是很高的。小說讀后讓我有一種很溫暖的感覺,心靈仿佛也在淡淡的遲桂花香中得到了蕩滌一般。
小說中最有意思的是“我”同翁則生的妹妹蓮在心靈上的契合。在短短的相處時間中,“我”對蓮產生了難以言狀的情愫,由先前的種種幻想到后來似是兄妹般純真的友情。這不禁讓我驚嘆他們在短時間內為何會產生這般情感?我想一方面是“我”對蓮的理解與同情。這與“我”(其實原型就是郁達夫)出生底層,對勞苦大眾有著天然的親近感有關。更難能可貴的是“我”在當時已經功成名就后依然保持著這種親近感。另一方方面的原因我想是蓮也擁有一顆純潔率真的心有關吧!她表現(xiàn)出來的熱情大方、敢說敢做的舉止與“我”的精神追求達到了某種契合吧,所以在短時間內產生出純真的情感來就不足為奇了!
遲桂花讀后感(三)
上午讀了郁達夫的短篇小說《遲桂花》,好久沒有遭遇這樣清新又純樸的文筆了,忍不住要說點什么。
文中的人物關系交代的十分清楚流暢, 故事情節(jié)也沒有一波三折、勾心斗角的噱頭,只如清亮透澈的山泉一般,以極為緩慢的節(jié)奏在讀者心頭細細流淌過去。換做現(xiàn)在,如此干凈的文學作品已經極為罕見了,它的動人之處也正在于此。就好比,看慣了濃妝艷抹的時髦女郎,眼前突然掠過一清純村姑,總忍不住要發(fā)自內心地驚嘆?;蛘?,更恰當?shù)恼f法應該是,自然純正之美總能夠在更高境界契合我們的審美需求。
小說中的“蓮”是一個具有遲桂花意象的符號,她是善良、真誠、純潔、靈秀的化身,她的美是一種不受世俗玷污的幽芬,宛如滿覺隴的桂花一樣持久。文中對于翁則生、翁母等一干人物的描繪,也是本著這種真善美的基調,點墨不多,卻十分生動。更妙的是作者的文筆,將江浙一帶的山嶺風景刻畫到了極致,讀來仿佛親自穿梭在山林翠綠如玻璃般流動又靜寂的光影中,桂花的甜香縈繞,經久不散。如果去年讀到這篇小說,去杭州旅游時,無論如何也要抽時間去滿覺隴,如今只能遺憾地留待那不可知的下次了。
我平素欣賞的小說、電視、電影,便是那沒有出現(xiàn)陰險狡詐的壞人,以及連環(huán)套情節(jié)的。滿場都是好人,故事淺淺淡淡,如同平常的日子。不過,現(xiàn)在真的很少。于是寫這篇不算讀后感的讀后感,以此記錄一下,并建議沒有讀過的朋友都找來讀一讀,降降炎涼世態(tài)里心的虛火。
遲桂花讀后感(四)
時至深秋,該是轉冷的時候了??衫淞藳]幾日,忽又如初夏般溫熱了起來。朋友說杭州的桂花又開了一次?! ∧翘焖诓莸厣祥e逛,聞到空氣里依稀襲來一股清香。尋香而去,發(fā)現(xiàn)草葉間散落著一些零星的小黃點。細一看,竟是二度開放的桂花!那些桂樹,平時矮矮地蹲在那里,只有難看又笨倔的黑鳥才會在它上面筑巢。朋友抱怨說,八月桂花香的時候,怎么就沒瞧她一眼呢?而在我的記憶里,杭州城里的桂花,多是按時開謝的。大概正因著她的乖巧規(guī)矩,老天爺對她倒是別有眷顧了。書上說,一般情況下,桂花開過二十日便沒了,而杭城的桂花期卻要長一些,總有一個月左右罷??上蟋F(xiàn)在這樣開在近冬時節(jié)的,在記憶里卻找不出半點蹤影。想是沒有的吧,又不知是否記錯了。據(jù)說滿覺隴的遲桂花開得頗有風味,但我未曾去過滿覺隴,不好意思信口胡說。不過在這個時候開放的,即便是名滿天下的滿覺隴桂花,也算是開遲了的吧? 疑惑歸疑惑,喜歡桂花的心里,卻早想要欣然接受了,只可惜身不在斯,只有一味地遺憾和驚嘆了。可我終于還是翻出陳年皇歷來,重溫了幾次心頭余留的幸福感覺。
那時候我在杭城的大學里讀書,每到中秋時節(jié),空氣里便會飄起淡淡的桂花香,那是令人陶醉的遙遠的神秘花園的氣息。上課的時候,老師說些什么,十有八九是聽不進去的。趴在桌上,只需在恍惚之間,便走到桂花仙子的園子里去了。如有機會,我會偷偷溜到仙子的花床上躺上幾分鐘,又或者悄悄到園子里蕩幾下秋千;坐著硬板凳也不要緊,不知在什么時候它就會變成軟綿綿的小花瓣了。如果夢里剛好響起一曲古色古香的調子來,那種愜意就更無法消停了。只是這樣的好日子,一年里也只有一個來月,終不能延至深秋的。而這個深秋,桂花竟然開了第二次。我有些嫉妒起朋友的幸運來了。
朋友說,那些桂花香還是同第一次一樣,仍是一貫的恬淡含蓄不張揚,慢條斯理地在空氣里遞著脈脈甜香,一點也不在意這個時節(jié)里前后覬覦著的冷空氣。她說,這遲來的桂花香讓她想起了小時母親親手做成的桂花炒飯。我想,那或許是小的時候母親在寒風里攏過來的溫暖的手臂吧。那么,在八月里曾羞澀地開放過的,不就是初長成人的桂家女了嗎?這或者又將是一個奇異的白日夢吧?那初開的桂花,真是年方十八的桂家女。跟所有不經事的少女一樣,她是羞澀的。打懂事起,她就喜歡躲在那間竹簾半卷的閣樓里,輕易不肯拋頭露面,好奇的時候,只透過竹簾的間隙看看窗外發(fā)生的新鮮事兒。她的窗口總有一種淡淡的香氣,小伙子們經過時,都會忍不住駐足,而這個時候她就會慌里慌張的拉上窗簾。她是那樣的羞澀的,但那股淡淡的香氣卻按捺不住地透過簾子溢出來。見過她的老人們說,那只不過是個矮矮胖胖的小姑娘罷了。可小伙子們怎么也不相信,對她充滿了十二分的好奇和向往。
這一年,該是她出閣的時候了,經過炙熱熬人的等待之后,小伙子們可以大膽地上門提親了。你瞧,他們提著各色各樣的鮮花上了門。那些花兒不也是象他們一樣明目張膽地開放著了嗎?可她只微微一笑,似乎等不及聽聽小伙子們的奉承話,馬上又跑上了閣樓里去。她心里只記得一個人,就是那個曾閑坐在她的竹簾外,在桂花樹旁若有所思的青年。可她是羞澀的,只是透著半卷的竹簾悄悄地看過他,碰巧隔著簾子與他目光相對,天地便也融了。但她終于什么也沒有說。接著花期就過去了。后來桂花嫁了人,過起了和大伙一樣的柴米油鹽的日子,閑來沒事也不靠著窗兒遐想了,她的窗子不知怎么地也沒有了以往的香氣。院里有一株從娘家轉植過來的桂花樹,桂花落下的時候,她就把它們收在一起曬干藏好,等著什么時候做一些可口的桂花香糕。有幾次,她也會拾起一些少時的記憶,但好象很快就又被她丟在一旁了。曬好桂花的時候,冬天就跟著來了。她的臉慢慢失去了光彩,有時竟扳起來了。后來她有了自己的孩子。孩子的一切都教她感到新鮮,就象小時候門前剛剛種下的桂花樹。她成日地盯著那張小臉兒瞧呀瞧的,就盼著他快快長大。那小臉兒倒是慢慢變大了,可她一點也沒發(fā)覺。有一天晚上她夢到小的時候一邊在桂樹前做著引體伸腰的動作,一邊對著月亮祈禱,桂花樹一下子就長到五百丈高,高到月宮里去了。過了這一夜,她發(fā)現(xiàn)她的孩子已經長大了。不知怎么的,院子里的桂樹又開了一次花。她很高興,就用這些桂花連續(xù)做出可口的桂花炒飯,孩子愛吃極了。每一次遞過熱氣騰騰的桂花炒飯去,看著孩子高興的樣子,她的心里也充滿了著桂花的清香。
孩子長大了,鏡子里的容顏慢慢老了,皮膚粗糙了,腰也挺不直了,可她的桂花飯手藝越來越好了。孩子非常喜歡她的桂花飯,尤其在不開心的時候,只要聞到母親遞過來的桂花香,好象煩惱也沒有了。她做的桂花飯的香氣,也慢慢起了變化。原來她在夢里得了一個神仙的指示,說是如果桂花太多太濃了,吃多了口舌會變得遲鈍。但孩子太喜歡了,于是她改用桂花蒸飯了。蒸飯的時候,底下一層水,中間是桂花,最上層才放上米,分別用筷子架著一層薄紗隔開,這樣蒸出的桂花飯香味更加均勻清淡,但飯里就沒有一點桂花了。
桂花的一輩子,就這樣在桂花飯里過去了。那年冬天,她終于老到做不動桂花飯了。有一天,她躺在床上,從窗格子里看到孩子坐在院里的桂花樹下,黯然神傷的樣子,她急壞了,可她再做不動飯了。那天夜里,她又做了一個夢,她又遇上了那位神仙。她祈禱說,讓我再做一次桂花飯吧。神仙笑著說,那你下輩子就別做桂花飯了,你就做一棵桂樹吧。她答應了。那天夜里,桂花在寒風里又開放了一次。當?shù)诙烨宄吭钆_上的桂花飯香吹到孩子的臉上的時候,她安詳?shù)亻]上了眼睛。很多年后,朋友在一棵矮矮的桂樹下,發(fā)現(xiàn)了當年二度開放的桂花,驚嘆不已。 我還是忍不住笑了,于是從一個白日夢中醒來……
遲桂花讀后感(五)
《遲桂花》是郁達夫后期較為成熟的作品,文章給我的感覺就像桂花的香氣一樣清新、自然,香而不膩。郁達夫在《遲桂花》中仍然采用“自敘傳”的敘述方式來抒發(fā)主人公的內心情感和感情脈絡。郁達夫擅長在作品中刻畫“病態(tài)”的男子,其代表作《沉淪》《春風沉醉的晚上》的主人公悲觀、痛苦、厭世頹廢的心境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讀郁達夫的作品總有一種讓我感到壓抑的感覺。
《遲桂花》的男主人公翁則生依舊是一個充滿著“病態(tài)”的男子,但主人公的“病態(tài)”在這清秀、綺麗的山水之間居然得到了“治愈”,沒有淪為悲劇的命運。也許大自然真的可以凈化人的心寧,陶冶人的情操。讓人在物欲的追求中,放慢腳步。讓人高度緊繃的神經松弛下來。
郁達夫用細膩的筆調對翁家山的景色進行了細致的刻畫,營造出一種強烈的寧靜之美。蓮姑所展現(xiàn)的人格魅力,就像桂花所散發(fā)出香氣一樣,持久回味。蓮姑本身是一個帶有悲劇色彩的人物,在夫家受盡了屈辱與刁難,最終狼狽的回到了自己的家。在封建思想充斥在人們腦海里的年代,這種女人是要受到別人的異樣眼光的。但蓮姑并沒有悲觀絕望。在他的世界里依然是簡單、樂觀的。依舊像少女的般純潔無暇。這是小說中最吸引我的地方。在蓮姑身上看到了一個人該具備的健全人性。 郁達夫在文中抒發(fā)了自己對大自然的熱愛,他把蓮姑比作“桂花”,更是對像蓮姑這樣在大自然的滋潤下而具有美好人性人們的贊美。
朋友,如果你現(xiàn)在感到抑郁、苦悶,放下手中的工作,盡情投入大自然的懷抱,也許你會做到釋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