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觀潮》教案

字號:


    新的學期到來啦,這一學期,老師和同學們將一起學習更多的課文、收獲更豐富的知識。一個出色的語文教師總是擁有一份出色的課件設計和教案,以下是出國留學網(wǎng)為您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觀潮》教案,謝謝閱讀。更多相關教案請點擊【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觀潮》教案(一)
    一、素質教學目標
    德育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觀,激發(fā)他們的愛國主義感情。
    能力目標 理解作者聽其聲、觀其形、思其序的觀察方法,從而掌握觀察事物必須有順序的規(guī)律。
    知識目標 學會生字新詞,重點理解天下奇觀、橫臥、水天相接、橫貫、浩浩蕩蕩、猶如、如同、山崩地裂等詞語的意思。會用“逐漸”“恢復”造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認識塘江大潮的壯觀情景,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
    三、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聽其聲、觀其形、思其序的觀察方法,掌握觀察事物必須有順序的規(guī)律。
    四、教學用具
    1.錢塘江大潮的軟件片。2.對比重點句的幻燈片。3.錢塘江大潮的錄像片。
    五、教學方法:變序式。
    六、課時安排:三課時。
    七、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言
    同學們,今天老師帶領你們去浙江省杭州灣錢塘江口看一看那里壯麗、奇特涌潮,好嗎?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1.讀后釋題
    課題《觀潮》的“觀”什么意思?“潮”指什么地方的潮水?(觀:觀看。潮:指錢塘江大潮。觀潮:觀賞錢塘江大潮。)
    2.交流自學字詞的情況。教師檢查、指導。
    ①教師用生字卡片檢查“亭、屹、罩、昂、盼、崩、鎮(zhèn)、若、逐、顫、余、吼、恢、漲”的讀音,并組詞語。
    字音難點:多音字“顫”在本課讀(ch4n),避免讀成(zh4n),“鎮(zhèn)、罩、若、逐、顫、漲”為翹舌音,注意讀準確
    ②字形難點:“昂”的左下方不要加撇,“若”的下半部不要錯寫成“古”。“罩”的上半部是“四”不要錯寫成“日”。
    ③理解詞義。
    天下奇觀:奇觀、奇異、少見而又壯觀景象。本課是指錢塘江大潮是世界上少見的壯觀的景象。
    橫臥:橫躺著。原是表示人的動作的詞語,課文里用來描述錢塘江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的樣子,這里把錢塘江比作人。
    水天相接:水和天連接在一起。形容水域廣闊。
    橫貫:橫著通過去。課文里是說大潮滾滾而來,橫著漫過整個江面。
    浩浩蕩蕩:課文里是講大潮滾滾而來,水勢很大的樣子。
    山崩地裂:“崩”是倒塌。“裂”是裂開。真正的“山崩地裂”多半發(fā)生在強烈地震的時候,用來形容很響時,便帶有夸張的意味。
    頓時:立刻。
    人聲鼎沸:形容許多人在一起大聲講話,聲音喧鬧,像開了鍋一樣。
    若隱若現(xiàn):若,好像,仿佛。隱:藏起來,看不見?,F(xiàn),表露在外面,使人可以看見。本課指幾座小山在云霧中一會兒看得見,一會兒又看不清。
    余波:本課指潮頭過去后,剩下的波浪。
    漫天卷地:本課指遠遠看去,潮水像連著天地卷滾過來。形容聲勢大,來勢猛。
    風號浪吼:狂風在號叫,波浪在怒吼。形容風浪大,叫聲響。
    (三)再讀課文,理清段落層次
    1.先按自然段閱讀,弄清每個自然段的意思。再按“潮來之前”、“潮來之時”、“潮來之后”劃分段落層次。
    2.請按作者觀潮的過程給課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紹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
    第二段(第2自然段)潮來之前,作者觀潮的時間、地點及觀潮人的心情。
    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來之時,作者聽到的聲音和看到的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過之后江面上的情景。
    全文也可分為兩段。
    第一段(1自然段)寫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
    第二段(2——5自然段)寫觀潮的經(jīng)過。
    分三層:第一層(2自然段)寫潮來之前。
    第二層(3、4自然段)寫潮來之時。
    第三層(5自然段)寫潮過之后。
    (四)布置作業(yè)
    1.學生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后面第1、2兩個問題。
    2.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一)導言
    今天上《觀潮》的第二節(jié)課,在上節(jié)課我們分了段,列舉了提綱,哪位同學能上黑板前來板書?
    (二)講讀課文第一段
    1.齊讀第一段課文。
    2.教師講解: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所以吸引了許多人來這里觀潮,這個“觀”是什么意思?(看)看什么?(潮來時的景象)
    (三)講課課文第二段
    1.觀潮這部分分幾層?每層都寫了什么?
    2.講讀第一層
    (1)自由讀課文。思考:江面上是什么樣的?人們的心情是什么樣的?(畫出來)
    (2)學生議答。(江面很平靜,越往東越寬,在雨后的陽光下,籠罩著一層蒙蒙的薄霧。)
    ①給人什么樣的感覺?(靜的感覺)
    ②作者寫“江面越往東越寬”是什么意思?(這涉及到“潮汐”的形成問題,可作如下點撥:潮從哪個方向來?從書中找出句子來說明。(從“大家昂首東望”“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看出潮從東邊來。)潮從東邊來,江面越往東越寬,那越往西呢?(越往西越窄)潮水越往西,就會產(chǎn)生什么現(xiàn)象?(潮水越往西越急)。
    ③出示錢塘江口地形圖,補充錢塘江大潮形成的有關知識:錢塘江口是喇叭形,外寬內窄,外深內淺,水底還有一道人們看不見的“沙坎”,迫使潮水上升,因此潮波傳來,受到很大的約束,這是地理因素。另外是引力的因素,八月十八,太陽、地球、月亮三球的引力對漲潮影響最大。再有是八月中旬這段時間海面上常常刮東南風,所以潮波來勢特別猛烈。
    ④人們的心情怎樣?(大家昂首東望,等著盼著。說明非常著急心情十分迫切。)急到什么程度?(昂首東望,學生可做一做動作。)
    3.講讀第二層
    (1)談話:要是你在人群中,你急不急?想不想看這天下奇觀?好,老師就領你們去看看。
    (2)放潮來時的錄像片。思考:潮來時,給你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聲音大,浪大)
    (3)默讀第二層,邊讀邊畫出描寫潮水樣子和聲音的詞語。
    (4)學生自由發(fā)言。(找出三處描寫聲音的句子,讓學生上黑板板書,找出四處描寫樣子的句子后,也讓學生在黑板上板書。)
    板書:悶雷一條白線
    越來越大橫貫江面
    白色城墻
    山崩地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
    (5)提問:大潮是從哪個方向來的?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具體寫潮水到來時的樣子和聲音的?(由遠至近)你能把潮來時聲形有條理地說一說嗎?
    (“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寫遠處的聲音。“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么變化”,是此時此刻的景象。
    過了一會兒,聲音“越來越大”,“凍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xiàn)了一條白線”,“那條白線很快地向前移動,逐漸拉長,變粗”,這是描寫稍近時潮水的聲音和樣子。“移動”、“拉長”、“變粗”便很快出現(xiàn)了橫貫江面的情況。
    一瞬間,“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這是再近前時潮聲的樣子。
    大海來到近前時,那樣子“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動得顫動起來”潮水越來越近,潮水越來越大,潮頭越來越高,潮勢越來越猛。)
    (6)學生回答過程中教師適當點撥。
    作者用一條線、白色的城墻、白色戰(zhàn)馬來比喻由遠到近的浪潮的不同樣子,說明潮大、雄偉。水來時是直立而行的,像白色城墻,氣勢雄偉,聲勢浩大。
    板書:浪罕見,聲巨大。
    (7)談話:如果你就在這觀潮的人群中,當你聽到像悶雷的隆隆響聲,看到一條白線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時,你的心情怎樣?會說什么?會怎樣做?(再放潮來時的錄像片。)
    (8)學生議答。(人聲鼎沸,都在喊:“潮來了,潮來了!”都踮起腳往東望去,人群又沸騰起來。當人們看到眼前的一切,真是又高興,又驚嘆不已。)
    (9)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二層。
    4.講讀課文第三層。
    (1)自由讀課文。思考:潮來之時,聲勢浩大,潮過之后呢?
    (2)學生談自己的想法。(一眨眼的功夫,潮頭就向西奔去。可是余波還在漫天卷地地涌來,江面上依舊風號浪吼。過了很久,江面才恢復平靜。)
    (3)這里的“靜”和第一段的“靜”一樣嗎?
    (4)停息后是什么景象?說明什么?(潮水大。)
    5.練習讀第二段。
    第三課時
    (一)導言
    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作者是怎樣觀察表達的?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
    (二)根據(jù)板書,總結全文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思考: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是怎樣表達的?
    2.提問: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是怎樣表達的?
    (這篇課文主要寫作者觀看“天下奇觀”——錢塘江大潮的經(jīng)過。課文采用先總述后分述的表達方法。先總述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接著按“潮來之前”、“潮來之時”、“潮來之時”、“潮過之后”的順序,描寫了錢塘江大潮。運用恰當?shù)谋扔髦攸c描寫了“潮來之時”大潮的瞬息變化和雄偉氣勢。)
    3.思考:全文貫穿著一個什么字來寫的?(奇)奇在什么地方?(錢塘江大潮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在農(nóng)歷八月十八這一天潮來時聲巨大,浪罕見,水位高。)什么是“天下奇觀”?(天下少有的雄偉、美麗,而又罕見的景象。)
    4.小結:
    從課文有條理地敘述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是按照大潮的發(fā)展變化的順序,有次序、有重點觀察的。我們要認真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按照事物本身的發(fā)展變化順序確定觀察次序,按照事物本身的發(fā)展變化順序有重點地敘述,這樣寫出的文章,才會重點突出,條理分明。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指讀同學看錢塘江大潮潮來時的錄像片,使學生身臨其境,進一步理解課文。
    (四)讀寫練習
    練習用課后第3題中帶點詞語造句。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觀潮》教案(二)
    一、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4自然段。
    3.邊讀書邊想象畫面,能聯(lián)系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體會詞句的含義。
    4.感受大自然的壯觀,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閱讀感受與他人交流。
    二、教學重點、難點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感受錢塘潮的神奇壯觀,教學難點是體會課文中的有關語句,想象課文描繪的大潮景象。
    三、教學準備
    詞卡
    四、教學時間
    2課時
    五、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 板書課題,比較“觀”字
    1.同學們已經(jīng)預習了課文第一課,誰來說說課題?(板書:觀潮)
    2.題目中,出現(xiàn)了一個“觀”字,課文中,還出現(xiàn)了一個“觀”字,翻開書,小聲讀一讀,找一找。(板書:天下奇觀)
    3.比較:“觀潮”的“觀”字和“天下奇觀”的“觀”字的意思一樣嗎?在理解了“觀”字意思的基礎上,再去理解“天下奇觀”。
    4.小結:同一個字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思是不一樣的,讀書的時候,要一邊讀,一邊想,這樣才能感受到祖國語言的豐富多彩。
    二、初讀課文,朗讀正確
    1.小聲地讀一讀課文,把課文朗讀正確。
    2.指名讀,糾正學生朗讀中的錯誤讀音。
    (薄霧悶雷漲注意學生在朗讀加點字時的字音。)
    3.出示詞卡,朗讀詞語。
    (寬闊、籠罩、薄霧、若隱若現(xiàn)、昂首東望、風平浪靜、水天相接、沸騰、橫貫江面、齊頭并進、奔騰、漫天卷地、依舊、恢復)
    三、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小聲地再讀一讀課文,讀完了課文,請你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A、八月十八——最佳的觀潮日
    B、鹽官鎮(zhèn)——最好的地方
    C、觀潮人——最多
    D、響聲——最大
    E、浪潮——最壯觀
    F、人的情緒——最高漲
    2.你能把這六方面的內容連在一起嗎?可以說一句話,可以說兩句話……也可以是一段話,說說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3.通過你們的學習,已經(jīng)把課文讀成了幾句話,由厚讀薄了。能不能把這篇課文讀得更薄一些,把整篇課文讀成一句話?
    (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4.指導朗讀:(1)要突出錢塘江大潮的歷史悠久;(2)突出它是天底下美麗而罕見的景象。
    5.能不能把這句話再讀厚?通讀這篇課文,找一找哪些語句表現(xiàn)出了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
    (預設:學生很容易地從第三、第四、第五自然段中找出直接描寫大潮十分壯觀的語句。在學生找出后,教學進行小結:這就是大潮到來時和過去以后的景象。板書:潮來時,潮過后。再啟發(fā):大潮到來之前錢塘江是怎樣一番景象呢?板書:潮來前。)
    6.在這篇課文中,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來描寫錢塘江大潮的?
    四、朗讀全篇,感受“天下奇觀”
    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的順序,分三大組朗讀課文,教師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 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1. 作者一開篇,就點出了對錢塘江大潮的評價。作者是怎樣說的?
    2.
    2.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描繪這“天下奇觀”的?
    二、抓住重點,感受大潮到來時和過去以后的澎湃之美
    1.翻開書,用心地讀一讀課文,讀后來談談你的感受。
    (預設:這篇課文所表現(xiàn)出的一是大潮的朦朧之美;二是大潮的澎湃之美。但教學實際學生只能感受到大潮的洶涌澎湃之美。)
    2.自讀課文,找出三、四自然段中描寫精彩的句子。
    A、哪部分內容最讓你感受到大潮最雄偉、最壯觀?
    B、你來讀一讀三、四自然段,把你認為描寫得精彩的句子用括號標注出來,再多讀幾遍,努力讀得精彩一些。
    3.指名朗讀學生認為寫得精彩的句子。
    指導朗讀:
    A、什么樣的響聲呢?隆隆的響聲,把這種聲勢讀出來。
    這響聲響亮嗎?(不響亮。)為什么——好像悶雷滾動。哪個字突出了響聲不響亮?
    B、有人告訴我們說,潮來了,說這話的人會是怎樣一番心情?讀出人們內心中的驚喜。
    C、看到白線后,人群又沸騰了,人群怎樣沸騰?咱們演一演,怎么樣?
    提示:人們聽到了遠處傳來的隆隆響聲,看到了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xiàn)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了。人們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
    沸騰了,剛才的場面還可以用一個詞語形容,那就是——人聲鼎沸。
    一個人讀,顯然讀不出人聲鼎沸的感覺,得大家一起讀。
    E、氣勢越來越大,你的心情就越……,讀出你內心中的激動。
    F、多么壯觀啊!讀出大潮這澎湃之美來。
    G、誰來讀,讓大地顫動起來。
    4.聽讀段落,感悟作者的表達順序。
    A、我們把精彩的段落打亂了順序去朗讀,實際上作者在描寫大潮時是有順序的。你聽我來讀一讀,仔細聽,看看缺少了哪些詞語?
    B、你知道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來描寫大潮到來時的景象嗎?
    (作者由遠及近地觀察,隨著位置的轉變和時間的推移描寫潮水的變化。)
    5.自讀三、四自然段,感受“變化”。
    A、作者在描寫大潮到來時的景象時,之所以把它描寫得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那時因為作者突出抓住了它的“變化”,作者都突出了它的哪些變化呢?
    (1)潮聲(越來越大):隆隆——越來越響——如同山崩地裂
    (2)潮頭(越來越高):白線——水墻——白色戰(zhàn)馬
    (3)潮勢(越來越猛):逐漸拉長、變粗——翻滾——浩浩蕩蕩
    B、作者把潮聲、潮頭、潮勢三方面內容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寫,讓我們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啊!
    6.當大潮奔騰西去后,作者仍舊描繪出了它的變化?兩丈來高,大約是6、7米,相當于三層樓那么高?此時此刻,你想說些什么?
    三、對話文字,感受大潮到來前的朦朧之美
    1.大潮到來之前,錢塘江是怎樣一番景象?讀一讀,描寫大潮到來前錢塘江景色的句子。
    2.品味“橫臥”。
    A、這兩句話中哪個詞語用得好?好在哪?
    B、看看“臥”字,左邊一個“臣”,又邊一個“卜”,表示“人”。“臣”像什么呢?(上下排列著兩只眼睛。)人的眼睛是左右排列的,那么什么時候人的眼睛才是上下排列的?(趴或是躺。)“臥”是什么意思?
    C、作者說,錢塘江橫臥在眼前,就是想突出什么呢?(一動不動,沒有動靜。)與后面哪個詞語是呼應的?(平靜。)
    3.作者在潮來前還抓住了哪些景物?突出了它們什么特點?
    A、理解“屹立”,來了解“古塔、中山亭、觀潮臺”的特點:高聳,穩(wěn)固
    B、小山:若隱若現(xiàn)
    4.鎮(zhèn)海古塔、中山亭、觀潮臺是多么的高聳,多么的穩(wěn)固,它們屹立在寬闊的錢塘江江邊,遠處還有幾座小山。你覺得這是一幅怎樣的畫面?(朦朧、美麗、和諧、壯觀……)
    5.此時此刻,高聳、穩(wěn)固的鎮(zhèn)海古塔、中山亭、觀潮臺被籠罩著一層蒙蒙的薄霧;寬闊的、平靜的錢塘江被籠罩著一層蒙蒙的薄霧;遠處的幾座小山被籠罩著一層蒙蒙的薄霧,這幅畫面讓你感受到了一種怎樣的美?
    四、抒發(fā)情感,總結全文
    作者在觀潮之前,就評價到: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成為天下奇觀。而現(xiàn)在,我們是親臨其境,耳聞其聲,眼見其景,感受到了朦朧與澎湃,你不由得要發(fā)自內心地說上一句:錢塘江大潮,……
    五、作業(yè)
    A、背誦課文第三、第四自然段。
    B、模仿描寫潮水來時的寫作方法,寫一場雨景。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 語文教師工作計劃 | 語文老師工作計劃 | 語文教研組工作計劃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 語文教師工作計劃 | 語文老師工作計劃 | 語文教研組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