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博餅獎品

字號:


    中秋節(jié)就要到了,中秋博餅是慶祝佳節(jié)的創(chuàng)意方式,博餅活動之所以吸引大家踴躍參與,原因之一還是博餅活動之后的獎品非常誘人哦!那么中秋博餅獎品有哪些呢?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為您解答,歡迎閱讀。
    中秋博餅獎品(僅供參考)
    

    獎 項
    

    份 額
    

    獎品名稱
    

    備 注
    

    狀元
    

    1份
    

    現(xiàn)金200元
    

    4個紅四點、 5個點數(shù)相同、
    
    4個紅四點+2個紅一點、
    
    6個六點、  6個紅四點
    
    (由小到大)
    

    對堂
    

    2份
    

    調(diào)和油(約60元)
    

    一二三四五六點(順子)
    

    三紅
    

    4份
    

    洗衣液一瓶(約30元)
    

    3個紅四點
    

    四進
    

    8份
    

    沐浴液或洗發(fā)水一瓶(約15元)
    

    4個一點、4個二點、4個三點、4點五點、4個六點
    

    二舉
    

    16份
    

    紙巾一提(約10元)
    

    2 個紅四點
    

    一秀
    

    32份
    

    洗衣皂、洗手液或洗潔精(約6元)
    

    1個紅四點
    

    小計
    

    63份禮品(約912元) / 桌 / 22人
    

    備注
    

    博中狀元者不可馬上領(lǐng)取獎品,需等全桌游戲結(jié)束由最大的狀元博中者獲得狀元大獎。
    

    (一)
    現(xiàn)在中秋博餅的獎品一般都是生活用品,比如洗發(fā)水,沐浴露,洗衣粉,牙膏,洗手液,肥皂之類,比較實用。
    還有像生活用品,花生油,或者一些飲品之類也可以,反正自己博,就買自己需要的唄。
    另外像 電吹風,電熨斗,電飯煲也可以考慮作為大的獎品,對堂或者狀元之類的。
    (二)
    如今中秋博餅獎品一般是生活用品或者食物。
    可以先制定博餅那些獎項的獎品大概的價位,大概要多少,先預計一下大概的消費總額。免得到時買多了,或者買貴了,導致兩難的局面。
    制定好后就可以去一大大型的購物中心去購物了。你可以自己先預定要買哪些價位的東西,但是,畢竟你并不清楚到底是多少錢,商品那么多,你可以邊看邊選。甚至可以臨時地決定買什么東西。但是價位一定要先定好!!到時帶上5、6個人去購物就行了。
    其實博餅的獎品一般人并不會特別的在意,因為那是大家都忙著博餅,頭腦里想著要拿狀元,心情激動著呢,那些小獎品,大家都并不會特別在意,那時運氣才是大家在意的。一般只要資費應該都差不多的,買的東西都是那個價格的,只不過是東西不一樣,變了一下而已。
    中秋博餅規(guī)則圖
    延伸閱讀:中秋博餅習俗
    博餅不僅僅代表閩南人們的風俗習慣,還代表這中原文化和閩南文化、科舉文化和民俗文化、古代文化和現(xiàn)代文化的融合。
    中秋節(jié)那天,男人腰部全都要配戴新的男腰帶。
    中秋博餅文化在閩南一帶十分盛行。在以前,閩南中秋博餅,一般都是傳統(tǒng)的博餅玩法,比如,獎品一般都是用會餅。博餅純粹就是為了圖個開心。而且在時間上本地居民農(nóng)歷八月初一之前,是不玩的,博餅的時間正常是在農(nóng)歷的八月初一到農(nóng)歷的八月十五,就是中秋節(jié)。
    博餅開始時是文人雅士的游戲,后來工商界行會、店鋪也流行起來。為避免擲骰子有“賭”的嫌疑,有的商家先把中秋餅敬財神土地,然后“卜信杯”博餅,最大的中秋餅叫“龜頭”(即“鰲頭”),還是“博”第一的意思。直到20世紀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還有這種活動。
    閩南博餅的規(guī)則源于“狀元籌”(又稱“狀元簽”)游戲。狀元籌大概在明代出現(xiàn),清代盛行。清人顧祿《清嘉錄》卷1《狀元籌》對此有記載。博餅一套會餅63個,與狀元籌游戲規(guī)則基本相同,即兩者科名相同、數(shù)量相同、骰子相同、博法相同,區(qū)別是,狀元籌玩的是籌不是餅,中秋博狀元玩的是餅不是籌。至于用骰子做工具,可以追溯到宋代的一種牌戲宣和牌,玩的就是骰子六面的點數(shù),而博餅用的中秋會餅,可以追溯到清代宮廷的中秋禮俗,也是由大到小疊放,按等級高低對應大小月餅賞賜。臺灣史書記載的擲狀元餅玩法與閩南博餅吻合。
    狀元籌、宣和牌、進士餅和博狀元游戲結(jié)合,就有了閩南博餅。閩南博餅的價值在于它是中原文化和閩南文化、科舉文化和民俗文化、古代文化和現(xiàn)代文化的融合,從一個方面印證閩臺同俗的區(qū)域特征。
    中秋博餅活動在很多地方成為一種節(jié)日習俗,但是也出現(xiàn)一些與博餅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不相協(xié)調(diào)的現(xiàn)象。有的杜撰歷史,有的不斷提高博餅獎品價值,幾乎成為一種不用投注的博彩。要保護博餅,保護其應有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
    廈門的“博餅”,也叫“博中秋餅”、“博會餅”。這一風俗的形成與民族英雄鄭成功有關(guān)。據(jù)傳是300多年前,鄭成功屯兵廈門,每到8月15日月圓之時,滿懷反清復明之豪氣的將士們,難免有思鄉(xiāng)思親之情。為排解和寬慰士兵佳節(jié)思念家鄉(xiāng)親人之苦,鄭成功的部下洪旭發(fā)明了一種博餅游戲,讓士兵賞月博餅。鄭成功親自批準從農(nóng)歷13至18,前后6夜,軍中按單雙日輪流賞月博餅。這獨特的游戲,后逐漸在民間流傳和改進,成為一種有趣的民俗活動。早年,博狀元餅,多為親友或結(jié)拜兄弟姐妹間大家出錢,購買一二會月餅,共同博之,誰得“狀元”,來年中秋節(jié)要贈送一會給大家博。其中有人生男孩的要送兩會。這樣,年年有增無減,會餅越來越多,只好再分開兩獨立組。一般家庭由長輩主持,每年買一二會,全家圍成一圈博之。
    中秋會餅每會63塊餅。每會餅設(shè)“狀元”1個,“對堂”2個,“三紅”4個,“四進”8個,“二舉”16個,“一秀”32個。全會大小餅以63塊為單位,含七九六十三之數(shù),是個吉利數(shù)。因為九九八十一是帝王所用的數(shù),八九七十二是千歲數(shù),而鄭成功則封過延平王,所以只能用六十三之數(shù)。這大小六十三塊餅,分別代表狀元、榜眼、探花、進士、舉人、秀才。取民間流行的賭具骰子6顆,放在大瓷碗內(nèi)投擲,依次為序,讓參與者博弈玩耍。
    如今“博餅”,不但家庭有,同學、朋友、同事之間也利用中秋節(jié)博“狀元餅”,單位團體也組織大家博餅,成為中秋節(jié)不可缺少的社會娛樂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