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工作中,交流溝通是必須的,能說一口標準的普通話能讓自己的路走得更加順暢嗎,本文(關于推廣普通話的手抄報資料)由出國留學網(wǎng)整理,希望能對你學習工作有所幫助,歡迎閱讀。

【關于推廣普通話的手抄報資料:說好普通話的技巧一】
“ 普通話是一種技能,需要通過訓練來提升自己的能力;普通話是一門藝術,需要通過感悟來發(fā)掘自己的潛力。 從技能到藝術,從訓練到感悟,是一次飛躍,是一次嬗變,促成這種飛躍和嬗變的,是你的汗水和智慧。
汗水和智慧,缺一不可。如同武俠小說中那些高手,即便你天生秉異,有武林盟主的潛質(zhì),也要從學習站樁、蹲馬步開始,打牢基本功,然后才可以駕馭生命中一個又一個奇遇,用千年靈芝增加一甲子內(nèi)力,用絕世秘籍修成曠世武功,憑一身膽識和絕招笑傲江湖。 書歸正傳,還是回到普通話課堂吧,說一說如何盡快提高自己的普通話水平。
第一步:感受(普通話不是生而知之的)
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自己的方言區(qū),北京人也不例外。盡管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標準語音”,但北京話并非普通話,因此,我們都需要用心去感受規(guī)范的普通話。
感受普通話的途徑很多,如收看中央電視臺新聞聯(lián)播節(jié)目,收聽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新聞節(jié)目,觀賞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話劇演出等。重慶人感受普通話,還可以收聽收看當?shù)貜V播電視新聞節(jié)目。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地方臺播音員和主持人往往帶有不同程度的方音,需要認真區(qū)分,尤其是個別娛樂性廣播電視節(jié)目,方言特別重,有的甚至是普通話與方言雜交,這類節(jié)目最好不看不聽。
學生感受普通話還有一個途徑,那就是語文課文的配套錄音,這些錄音大多經(jīng)過專家審定,比較規(guī)范,是了解普通話比較正規(guī)的有聲教材。
第二步:模仿(普通話不是靠自學完成的)
模仿是學習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四川人有句俗話“跟好人學好人,跟著端公跳假神”,這話雖難聽,卻有道理,可謂“話丑理端”。
模仿誰呢?一是模仿業(yè)普通話教師的發(fā)音(最直接),二是模仿正規(guī)普通話教材錄音(最系統(tǒng)),三是模仿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新聞播音員發(fā)音(最標準),四是模仿優(yōu)秀的話劇、電影、電視劇、相聲、小品、評書、歌唱等(最生動),五是模仿國家語委、省語委普通話水平測試輔導錄音(最管用)。
需要指出的是,網(wǎng)上普通話學習資源(如視頻語音教學材料)可以參考,但不宜作為模仿對象。
第三步:學習(學普通話不能跳躍式前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言底層,有的深,有的淺,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而母語方言巨大的慣性又使自我矯正方音幾乎不可能,所以,必須有專業(yè)教師引領,有針對性地學習實用的普通話語音、詞匯、語法知識,以正確的理論指導訓練,以免學習低效和走彎路。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互相支持,是學習普通話必須遵循的原則。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風格,如播音員的標準和規(guī)范,主持人的睿智和應變,學校普通話教師的系統(tǒng)和周全,影視演員的生動和形象等,不宜“從一而終”。要堅信“三人行必有我?guī)?rdquo;,向各類老師學習,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己。
第四步:實踐(學普通話不能紙上談兵)
學習普通話重在實踐,要“勤于學習、善于學習、學以致用、用有所成”。一是用標準音熟讀、背會一些名篇佳作;二是積極參加朗讀朗誦、演講辯論、講故事、說快板、說相聲、歌唱、話劇、播音、主持等語言藝術訓練及活動,以此學用結合,激發(fā)興趣,精益求精;三是盡量日常應用普通話,語言學而不用是斷然學不好的,最好時時用,處處用,時時留心,處處留意。凡是技能,無一不需要“拳不離手,曲不離口”的勤奮訓練。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學習朗誦朗讀和播音主持的必要前提是普通話發(fā)音標準。千萬不要在尚未學好發(fā)音時就急于反復練習篇章內(nèi)容,否則會把發(fā)音錯誤鞏固為難以矯正的頑疾,需要花數(shù)倍的時間進行矯治。
第五步:習慣(學普通話不能一暴十寒)
養(yǎng)成說普通話的習慣,培養(yǎng)琢磨普通話發(fā)聲的愛好,是提升普通話水平的捷徑。要在盡可能多的場合操普通話,用普通話思考問題,還要利用好新版《新華字典》和《現(xiàn)代漢語詞典》,敢于大膽質(zhì)疑別人(包括播音員和主持人)的發(fā)音。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養(yǎng)成使用普通話的習慣包括自己能講規(guī)范的普通話和能聽辨別人講普通話是否規(guī)范兩個方面,能講能辨才是真正的進步。
天道酬勤,只要我們按照這五個步驟堅持下去,就能不斷提升自己的普通話水平
【關于推廣普通話的手抄報資料:說好普通話的技巧二】
“說話”的重要,我不想在此多言。因為,大家想一想那些外家、律師、演說家、談判家就可一清二楚。說話不僅對述那些“職業(yè)說話者”很重要,就是對我們普通人也很重要。筆者這里雜談的,就是指我們普通人的“說話”(下文常用“言談”代“說話”)。
【說到與做到】人最難做到的是說到做到,但是,我們還是要說到做到。因為:一、只言不行,萬事難。只有做事,才能事。二、言而不行,言而無信,是自己打自己的巴,自己毀自己的形象。自吹等于自詆,自擂等于自毀。誠信是做人的根本,你言而無信,不就是在詆毀自己,在打自己的巴嗎?
【言美與形美】惡語一句美變丑。一個人語言的美與否,決定他形象的美與丑。大家可能都有這樣的經(jīng)歷:在大街看到一個回率很高的美女,自己也只想多看幾眼??僧斈懵牭剿龃衷?、臟話時,在你的眼里她立馬就變了豬八戒,你就不愿再多看她一眼。其實,語言不美形變丑,只是心靈美與形象美關系的外在表現(xiàn)。因為,人所以話粗、話臟是由于“心粗、心臟”。
時言小事顯人小,常談俗事顯人俗。邊說的是,說壞話、臟話、粗話等對人形象美的影響。其實,就是經(jīng)常地談論那些毛蒜皮之小事、低級趣味之俗事,也會有損自己的形象。我們敬的周總理,少年時就給自己定下了三不談的談話原。原因就在于此。
【言談與心里(包括品德修養(yǎng))】言談的方式、內(nèi)容等與人的品德、質(zhì)、格等心理因素關系密切(言談與心里因素之緒的關系另有專論)。例如,直爽和耿直的人,常快快、無遮攔。這是因為:路直車快,心直快。快必心直,心直必快。質(zhì)優(yōu)面不裝,心正言不飾。無私無畏辦事快,無顧無慮說話爽。
但是,言談并不都是真心真的表達。例如,社場合的談,不是知心朋友的心。無意之言表真心,有意之言達假意?;ɡ锷谛牟幻?,花言巧語心不善。
【言談與思維】語言應是流思想的工具,是思維的外在表現(xiàn)??稍S多人的言談好像不經(jīng)過大腦,只是簡單的外界刺——射。其結果當然是——車快易出事,快易惹事。
行要多思而動,話要多想而出。文前要構思,言前要多思。食進要多洗,言出要多想。好說而不會說就是“傻說”。言多失多,不如啞巴。寧不言,不失言。管不住自己的,必傷自己的。出門時要多想想需帶什么,說話時要多想想需忌什么。
【言談與緒】言談的方式與內(nèi)容,和人說話時的緒有很大的關系。饑不擇食,怒不擇言。“腦子一,忘記一切。”人無論是在過度憤怒還是過度興奮時,都易說出言不由衷的話,或說出不該說的話。這是由于,之緒會降低人的理智,攪擾人的思維。
許多人把別人的發(fā)誓當“金玉言”,實在是太天真,太幼稚了。先不說許多人的發(fā)誓是別有用心,就是下的“真心”發(fā)誓也千萬不能輕信。因為,感動時的山盟海誓,猶如醉酒時的言語。多少清純少女由于輕信“我只你,我永遠你”之山盟海誓,而毀了自己的青、、婚姻,甚至生命。
【言談的方式與效果】治病的不一定要苦,好心的話不一定要難聽。良,一吃就吐怎能利于病?好言,一聽就煩怎能利于行?只有吃進去才能起效,話只有聽進去才能有用。再治病的,咽不下不能起效;再好心的話,聽不進不能頂用。吃要看療效,說話要看效果。不要只出于好的動機,而要追求好的結果。生產(chǎn)售要以市場為導向,說話辦事要以效果為指導。好的坡在于平坦,好聽的話在于婉轉。這里主要說的是,說話要注意態(tài)度,要以尊重人格為前提。
另外,應注意說話的頻次。漿多了不粘,話多了不靈。山珍海味吃多了也膩,善言良語聽多了也煩。所以,說話不要嘮嘮叨叨,不要“千叮嚀萬囑咐”,要知道,說話的頻次與效果不正比例關系,甚至比例關系。
所以,我們在給人提意見、勸說人、批評人、教育人等表達自己思想讓人接受時,一定要注意態(tài)度、場合、語、頻次等方式方法。否則,好言無人聽,好心無人領,甚至好心無好報。
【說話與聽話】只有善聽,才能善言。只有善聽,才能向善言者學習言談的技巧;只有善聽,才能深刻理解他人的言談主旨,而有利于自己的正確應答。只有先為“善聽者”,才能為“善言者”。
【“善言”之善】善言者不只是敢說,最重要的是會說——說自己該說的,又是別人想聽的。該說是指符合自己的說話目的、原則、主旨等。說話不僅要說自己該說的,還要盡力說別人想聽的。因為你想說的不一定是人家想聽的,甚至是人家厭煩的。氺都愿喝甜的,話都愿聽好的。所以,那些“很會說話的人”只說別人想聽的,“很不會說話的人”只說自己想說的。
與人言談,要適時、適人、適地。“適時、適地”主要說的是,說話要分場合,融氛。“適人”是指說話要看對象。例如,見大人說“大話”,不被小看;見人說“話”,不被欺騙;見狠人說“狠話”,不被恐嚇。
正說不好答,說卻能駁。正答不能,問更行。若遇到有的人故意想給你難堪,這時,說或問不僅能解自己之圍,還能有力地回擊對方。
文寫得具體人讀,話說得具體人信。具體不僅容易使人產(chǎn)生再造想象而使語言形象化,還可以“使真更真”或“使假真”,容易使人相信。因此,我們在敘述事、表達思想時,要盡量具體些。編瞎話、說謊話的人說得“有眉有眼”就是利用了這一點。
辦事不要拖拖拉拉,說話不要吞吞吐吐。辦事拖拉會給人不重視之感,說話吞吐會給人不誠實之感。后者還會給人不舒服之感。
物有余地好回轉,話有余地好商量。鍋滿沒法攪,話滿沒法改。把話說得太滿太死,好像線打了個死結,又好像給自己斷了后路。俗語的“不要把話說得過”,就很有道理。
能寫出大多數(shù)人想寫而寫不出的就是會寫;能說出大多數(shù)人想說而說不出的就是會說。名詩真景,名言大實話。名詩與名言其實都是客觀事實(真心真)的非常真實的映。只不過我們一般人不易做到罷了。但是,只要我們不懈地努力是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
言語要有力,必先分主次。言談的主要方面,猶如軍隊的主力軍、精兵強將,所以不分主次的言談必然是無力的。
帳要算清,話要說明。不清的帳不如不記,不明的話不如不說。其實,把話說得明明白白,是說話的基本要求。
只要不是啞巴,我們都會說話,每天都要說話。可是,我們中的一些人并不了解它,一些人又好像不會說話。上面之雜談,只是筆者的一點淺薄之見。但愿能給大家一點啟示!(作者:張人)
【關于推廣普通話的手抄報資料:說好普通話的技巧三】
學好普通話,不能盲目地練習,要注意一定的技巧,才會讓你事半功倍。
一、找出普通話和自己方言中的對應規(guī)律,加強規(guī)律、加強記憶。各種方言和普通話的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語音上,詞匯和語法方面的差異較小。語音的差異主要表現(xiàn)有:多數(shù)地區(qū)平翹舌音不分,n、l不辨、缺少eng、ing、e、uo等韻母,沒有輕聲以及兒化音亂用,還有多數(shù)人的韻母圓唇度不夠等,綜合這些特點,學員可以自己或在專業(yè)老師的指導下找出方言和普通話的對應規(guī)律,對難點多加練習和記憶,效果會倍增!
二、常聽多練,反復練習。聽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聽力”或“練耳力”,良好的聽力是學好普通話的基礎,所以多聽是初學者要注重的一個方面。聽的素材可以選擇中國人民廣播電臺和中央電視臺的節(jié)目,看電視時應注意播音員的口形,可以邊聽邊模仿。也可把普通話標準者的錄音和自己的錄音的比較,找出差異。加以改進!
三、說:聽力好了,就要多動口聽力是個前提,說是重點。說好普通話應以字音準確為前提,所以在學員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學習的步驟,否則本末倒置多費氣力而仍改不掉語音的錯誤。首先要學好漢語拼音打好基礎,打好了基礎等字音比較標準了,可以試著練習有針對性的繞口令,以便提高發(fā)音器官的協(xié)調(diào)的發(fā)音的能力。等字音掌握準確了,再演繹作品,多加練習,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
注意在“說”的過程存在的問題
1.吐字歸音:吐字歸音的要求是:字頭彈出、部位準確、氣息飽滿、結實有力;字腹拉開立起、氣息均勻;字尾完整自如、歸音到位、干凈利索、趨向干凈。其實一個漢字的音程很短,要在短短的時間內(nèi)兼顧聲韻調(diào)和吐字歸音,所以必須從日常訓練開始嚴格要求:*出字要求聲音的發(fā)音部位準確、彈發(fā)有力。
*立字要求韻腹拉開立起,做到“開口稍閉,閉音稍開”。
*歸音收音時要干凈利索不可拖泥帶水。
尤其是“i、u、n、ng”等做韻母時,要注意口型的變化。注意克服韻尾不到位、歸音不到位以及調(diào)值不準確的問題。同時還要注意輕音、兒化、重中格式以及音調(diào)的發(fā)音特點。
2.繞口令練習中存在的問題:首先繞口令的作用是促使頭腦反應靈活、用氣自如、口齒伶俐、吐字清晰。針對繞口令,在繞口令練習中不要過急過快,先要按照普通話正確的發(fā)音方法發(fā)音,練習應做到速度有慢到快。聲音有小到大,段子由易到難。否則不科學的訓練導致發(fā)音不準、吐字含糊,念的越快錯誤發(fā)音重復的次數(shù)越多,離正確的發(fā)音標準越遠!
3.演繹朗讀文章時,一定要停連與重音訓練正確表達文章的情感。在讀作品時,要注意停連、重音、語氣、節(jié)奏。也就是一句話里,哪里該停,停多久;哪里是重音,哪里該輕讀;一段話中,哪幾句該連,那幾句不連,哪幾句是重點;整個句子的聲音形式是升還是降,是強還是弱,是急是緩這些都要細細品味,多多練習;朗讀文章的方法:快看快想穩(wěn)出口、少停多連。把握好氣息的調(diào)整和文章的整體性。
朗誦是一門極高的語言藝術,但是朗誦對于大部分學員、尤其是初學者是一個很大的難題,因為熟知朗誦的人都知道學好朗誦需要兩大功底:一個標準流利的普通話,另一個需要熟練的朗讀功底。其實這些做到還不夠,我們要了解一下朗讀和朗誦的最大的一個區(qū)別就是在這個“誦”上;另外,前者只要表情達意就可以了,后者不但要做到表情達意,還有通過有聲語言對作品進行再度創(chuàng)作,通過語言表達技巧給聽眾以音樂美、構圖美、感覺美和意境美的享受;但是我們可以通過老師教授的朗誦技巧可以去欣賞朗誦作品。同時提升自己品位和朗讀技巧要通過一些訓練可以使我們逐漸掌握漢語語法規(guī)律,培養(yǎng)敏感的語感,還可以使聲帶、發(fā)音、語氣、語調(diào)、語勢等得到全面鍛煉,相聲情并茂的境界攀登。但是要注意在訓練過程中應采用循序漸進的練習方法。
第一步是初步訓練(基礎)??梢赃x用百字左右的文章作為朗讀的素材。要求是:發(fā)音準確,聲音洪亮,吐字清楚,不添字,丟字,不讀錯字,不顛倒字,按標點符號以及語法停頓要求進行恰當?shù)耐nD。
第二是過渡訓練。可以選用二、三百字的文章朗讀。在第一步的基礎上,過渡到通順流暢,且能讀出陳述、疑問、感嘆、祈使等幾種句子的不同語氣、語調(diào)。
第三步是鞏固訓練??梢赃x用五百字左右的文章朗讀,重點練習朗讀技巧,并結合聽范讀鞏固前兩步的訓練成果。要求在前兩步的基礎上能進一步讀出長句中的停頓和句中的輕重緩急,且依據(jù)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恰當而自然地帶者感情去朗讀。
第四步是綜合技巧練習??梢赃x用八百字左右的文章朗讀。將分項訓練中得到的各種技巧綜合運用到朗讀中去。要求語言流暢,語氣連貫,具有較強的感染力。
通過上述這四步的練習,朗讀的水平會就會層次性的提高,可以在普通話測試中獲得比較滿意的成效。但是需要注意:在學習時,不要泛泛而讀。今天這一篇,明天讀那一篇,這樣是事倍功半。所以要有學習的專注性,尤其對初學者來說尤為重要。還是記住那句話:熟能生巧。
在正確方法和刻苦的訓練中,一定可以百煉成鋼的。
淺談共鳴和氣息控制在有聲語言藝術中的應用。
無論朗誦還是朗讀,氣息控制和呼吸調(diào)整是很重要的。
有人反映:在平時說話感覺不到氣不夠用,而在有聲語言表達過程中上氣不接下氣,這是因為平時說話是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一句話就說完了就自然停下來換氣,而在有聲語言的表達中,作品是別人寫的,為了能達到作品內(nèi)容的清晰完整,自己就不能隨意換氣;為了把作品表達的更清楚、準確、完整聽起來流暢自然,充分的表情達意。所以在很多人一碰到長句子,索性往下沖直到氣用完為止;從而造成自己過度的喘氣和換氣,感覺讀完特別累,另外如果不能充分利用共鳴,那么長期下去發(fā)音器官會導致病變!導致這種情況的兩個原因:其一是沒有充分利用共鳴器官,其二是氣息控制不當。
平時我們在說話的時候,聲帶并沒有震動,僅僅依*氣息的摩擦,再怎樣用力,也不會有任何聲響,因為沒有震動,也就沒有共鳴!反之,要追求聲音洪亮,一味依*聲帶的強烈震動,只能造成聲帶充血,聲音嘶啞。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充分利用共鳴腔,讓震動在口腔、鼻腔甚至胸腔得到共鳴,放大,自己的聲音才會飽滿,圓潤,高揚,洪亮。
1、體會胸腔共鳴:微微張開嘴巴,放松喉頭,閉合聲門(聲帶),練發(fā)氣泡或者低低的哼唱,用手捂住胸口,體會胸腔的震動,就感覺字像是從胸腔里透出來的一樣;這就運用了胸腔共鳴!
2、降低喉頭的位置:喉部放松、放松、再放松;3、打牙關:所謂打牙關,就是打開上下大牙齒,給口腔共鳴留出空間,用手去摸摸耳根前大牙的位置,看看是否打開了。然后發(fā)出元音“a”,感覺感覺自己聲音的變化;4、提顴?。何⑿χf話,嘴角微微向上翹,同時感覺鼻翼張開了,你會發(fā)現(xiàn)聲音顯得更清晰,明亮了;5、挺軟腭:找一下半打哈欠的狀態(tài),或者學鴨子叫“ga-ga”!
以上技巧其實就是打開口腔的幾大要點,以后在大聲說話的時候,注意保持以上幾種狀態(tài)就會改善自己的聲音。但是,切記,一定要“放松自己”,不要矯枉過正;這樣可以正確運用口腔共鳴,一方面可以解除聲帶的壓力,減少聲帶的疲勞而引起的嗓子干澀、疼痛,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吐字力度,顯得字音更加清晰、洪亮。
氣息控制:
平時可以多做一些深吸緩呼、急吸慢呼的練習,最好在練習說話的時候先站起來,容易尋找到呼吸狀態(tài),要坐的話,也要坐直,做在座位的前端二分之一,頭正身直,上身微微前傾。
運用氣息的時候,千萬不要“泄氣”,要在上述的呼吸壓力中緩緩的釋放,并且要善于運用嘴唇把氣攏住。這樣來保持胸腹和嘴唇的壓力平衡。
氣息在朗讀或朗誦中的運用。
1.要根據(jù)朗誦或朗讀內(nèi)容的長短來確定音量的大小。如果內(nèi)容較短。一般來說,音量可以稍大,如果內(nèi)容較長,一般來說,音量可以稍小,以免因為音量較大,持續(xù)時間較長,使嗓音嘶啞。
2.必須注意,要把握你的音高問題。就像唱歌一樣,起音的音高一定把握好,要適中,起音太高或太低,會給后面的朗誦帶來困難,或者高的朗誦不下去,或者低的聽不清楚。一旦不小心出現(xiàn)了起音偏高或偏低則應及時進行調(diào)整。
3.還有一點就是“氣口”。其實“氣口”是中國戲曲中的行話,也就是換氣的地方;什么地方應該一口氣讀完,什么地方應該停頓,都要做好事先準備;有的句子要一氣呵成,那就需要存儲足夠的氣,使其慢慢的呼出;其次,對文章要認真的分析,充分理解內(nèi)容后,才能找到準確的“氣口”,氣息飽滿了,“氣口”有處理的好,那么表達起來就舒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