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誕節(jié)手抄報小學生

字號:


    圣誕節(jié)在西方國家很重要,我常常聽到的圣誕老人,圣誕禮物都是這個節(jié)日延伸出來西方文化,下面是出國留學網(wǎng)為你提供的圣誕節(jié)手抄報小學生,歡迎閱讀。想了解更多秋天的手抄報,請繼續(xù)關(guān)注本欄目。
    
    
    
    
    
    
    【圣誕節(jié)手抄報小學生:圣誕節(jié)拉雪橇的,到底是什么鹿?】
    時常聽到有人說麋鹿在為圣誕老人拉雪橇,這實在有點讓人抓狂:天可憐見,本來就已經(jīng)夠珍稀的麋鹿們會被凍死的!至少,它應(yīng)該是一種可以在寒帶地區(qū)生活的鹿對不?在歐亞和北美大陸北方的廣闊森林和苔原,生活著好幾種大型的鹿,分別是馬鹿、駝鹿和馴鹿。即使谷哥和度娘告訴大家,為圣誕老人拉雪橇的是馴鹿,并奉上馴鹿的寫真若干,恐怕大家還是會覺得鹿們都長得差不多吧……比如,這四幅圖,到底誰是馴鹿呢?
    首先,這不是麋鹿,這不是麋鹿!!!
    麋鹿( Elaphurus davidianus )是我國的一個特有物種,又名"四不象",是世界珍稀動物,屬于鹿科。因為它頭臉像馬、角像鹿、頸像駱駝、尾像驢,因此得名四不像。
    原產(chǎn)于中國長江中下游沼澤地帶,以青草和水草為食物。性好合群,善游泳,喜歡以嫩草和水生植物為食。求偶發(fā)情始于6月底,持續(xù)6周左右。曾經(jīng)廣布于東亞地區(qū)。后來由于自然氣候變化和人為因素,在漢朝末年就近乎絕種。元朝時,為了以供游獵,殘余的麋鹿被捕捉運到皇家獵苑內(nèi)飼養(yǎng)。到19世紀時,只剩在北京南海子皇家獵苑內(nèi)一群。在西方發(fā)現(xiàn)后不久被八國聯(lián)軍捕捉并從此在中國消失。直到1898年被英國購買并繁殖到255頭,并在1983年將部分個體送回中國。之后有更多的麋鹿回歸家鄉(xiāng),并有部分被放生野外。
    想想如果是這個長尾巴的動物拉著圣誕老爺爺,估計會嚇壞不少的小朋友吧!
    其次,鹿角要足夠奇異!
    于是長著比較正常鹿角的馬鹿被淘汰。馬鹿( Cervus canadensis ),是僅次于駝鹿的大型鹿類,共有10個亞種,因為體形似駿馬而得名,身體呈深褐色,背部及兩側(cè)有一些白色斑點鹿科鹿屬,所以長著典型的樹枝一樣的鹿角。馬鹿在北半球溫帶到寒溫帶森林中常見,而且個子也很大,肩高可達1米到1米5。馬鹿的特征是脖子和身體有突然的顏色變化,尤其是在東亞和北美的馬鹿中,這個深色的脖子比較明顯。liuxue86.com
    怎么樣?在圖上找到麋鹿和馬鹿了吧?這兩種鹿,都是真正的鹿,屬于鹿科鹿亞科(Cervinae);而剩下的兩種,嚴格地說不屬于狹義的鹿,屬于鹿科狍亞科(Capreolinae),它們都有“非典型”的鹿角:角會長成板狀,而且容易長得左右不對稱……仔細看看,是不是?
    其實剩下兩種鹿還有一些共同特征:它們的毛很豐富,比如鼻子上的毛很多,比如雄鹿脖子下面都有下垂的長須,像圣誕老人的胡子。請繼續(xù)往下讀,雪橇鹿選秀已經(jīng)到了二進一決賽了。
    等一下,我有說過一定要奇異到不像角了嗎?
    完全長成一片,像兩個手掌形的東西頂在腦袋上,這也太過了吧?長成這樣的是駝鹿,而不是馴鹿。
    駝鹿( Alces alces ),這是世界上最大的鹿,肩高1米7到2米1,而且肩部明顯隆起,再加上鼻子寬大,所以有點像駱駝。駝鹿和馬鹿一樣,生活在歐亞和北美大陸北部的森林,不過分布的緯度更高,它們自帶雪地鞋——張開的蹄子。這龐然大物還是游泳好手,曾創(chuàng)造過游過1公里寬的湖面的記錄。
    不知道為什么駝鹿沒有被圣誕老人相中,難道是因為成年雄鹿的掌狀角?或喉嚨下只有小撮胡須,還有個肉垂,顯得有點猥瑣?比較靠譜的理由也許是由于駝鹿是嗅覺動物,視力不好,圣誕老人的雪橇可是需要“飛行員”的呢。
    撲朔迷離的馴鹿
    于是我們的主角終于登臺了!馴鹿( Rangifer tarandus ),在英國叫做reindeer,在美國叫做caribou,請大家不要再認錯了。前面用了那么多排除法,現(xiàn)在讓我們來勾勒馴鹿的外貌:長著珊瑚形狀的角,一些部分連成板狀且左右不對稱,脖子上有白色的胡須一樣的長毛,尾巴短,臉不長。
    馴鹿是一種適應(yīng)苔原生活的古老鹿類,分布范圍在本文介紹的四種鹿中最靠北邊,被圣誕老人選中,多少有點近水樓臺先得月的意思。好吧,也許真正的原因是,馴鹿適應(yīng)嚴寒,為了在雪下找食物,它們的嗅覺很靈敏,而且視覺也不壞。
    有趣的是,馴鹿兩性都有角,這在鹿類中是很特別的。大概鹿角可以讓它們更方便地從厚厚的積雪下刨出食物吧。果殼網(wǎng)謠言粉碎娘說 ,圣誕老人的馴鹿都是母的,因為公鹿在12月底的時候鹿角已經(jīng)掉了。這是不錯的。可是,為什么圣誕老人的馴鹿大多都給起的雄性的名字呢?馴鹿的身份這次真的“撲朔迷離”了。
    從這里開始,與科普無關(guān)
    好吧,圣誕老人的馴鹿還可以飛,就不能公鹿永遠不掉角了嗎。請看阿拉斯加漁獵管理部門(Alaska Department of Fish and Game)對圣誕老人的馴鹿的“科學”描述:
    分類:
    ( Rangifer tarandus saintnicolas magicalus )圣誕老人的魔法馴鹿,馴鹿的一個亞種。
    亞種描述和區(qū)別:
    R. t. saintnicolas magicalus 與馴鹿的其它亞種外貌十分相似,但也有一些顯著不同:馴鹿的其它亞種中,成年雄性的鹿角都會在每年10月底掉落,只有未成年的雄性和雌性會將鹿角保留到第二年4月。關(guān)于 R. t. saintnicolas magicalus 的鹿角是否會掉落,目前還沒有相關(guān)研究,只有12月底的幾次偶然目擊顯示它們的鹿角都看似十分健壯且全部被茸毛覆蓋。
    本亞種的另一個特征是擁有飛行的能力。通過圣誕老人一家的人工訓練,目前只要頻繁地給本亞種的個體喂食胡蘿卜,它們就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飛越極長的距離。
    家域和種群:
    R. t. saintnicolas magicalus 分布在北極,只有9個個體。但它們并不屬于瀕危的亞種,因為它們受到了圣誕老人夫婦和一群經(jīng)過特殊訓練的精靈的照顧,死亡率為0。雖然一些因素曾威脅過它們的生命,比如雪天屋頂太滑、或者洛杉磯國際機場航班過于繁忙等等……
    基因庫:
    種群中有一個個體,名為Rudolf,擁有獨特的基因突變:它生而具有大紅色的鼻子,并且可以發(fā)光。這大大適應(yīng)了在霧氣濃重的平安夜的遠途飛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