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油詩
什么是打油詩?各說各異。有的說諷刺詩是打油詩,有的說玩笑詩是打油詩,有的說字數不一的詩是打油詩,有的說非格律的詩是打油詩,有的說粗俗詩是打油詩,有的說通俗易懂的詩是打油詩,有的說口語詩是打油詩,有的說雜體詩是打油詩。如果要給打油詩下定義,上面的說法則都偏了。那到底什么是打油詩呢?讓我們先從源流看起。
一)打油詩的源流
(一)俳體 諧體 俳諧體
打油詩源于俳體、諧體,也合稱為俳諧體。
“俳”,許慎《說文解字》訓為“戲”,清段玉裁注:“以其戲言之謂之俳”。
俳歌辭原是俳優(yōu)化裝表演時作唱歌辭,其文體特點以四言為主,協(xié)韻,可歌可誦。其源頭是先秦優(yōu)語。俳歌辭與賦關系密切,后世文人的擬作已失去表演的意義,演變成純案頭的俳諧體。
杜甫 <戲作俳諧體遣悶二首>
異俗吁可怪,斯人難并居。
家家養(yǎng)烏鬼,頓頓食黃魚。
舊識難為態(tài),新知已暗疏。
治生且耕鑿,只有不關渠。
西歷青羌板,南留白帝城。
于菟侵客恨,粔籹作人情。
瓦卜傳神語.畬田費火耕。
是非何處定,高枕笑浮生。
李商隱 俳諧
短顧何由遂,遲光且莫驚。
鶯能歌子夜,蝶解舞宮城。
柳訝眉雙淺,桃猜粉太輕。
年華有情狀,吾豈怯平生。
由此可得出“戲”是“俳諧體”的主要風格之一。
打油詩是俳諧體詩的一種,它雖為舊體詩,但卻以內容與詞語的詼諧、俚俗為主要特征,以俗趣、諧趣取勝。在形式上打破格律的束縛,靈活多樣,這類詩歌體裁涵蓋詩、詞、曲、民歌、民謠。風格上通俗易懂,曉暢明白,有的俚俗粗錢。格律上,有的嚴守規(guī)則,有的除押韻外,不甚遵守一定的規(guī)則,形式比較靈活多樣。散曲中的俳體更為多見,任半塘在《散曲概論》中指出:“俳體之格勢極多,制作不窮,幾占全部著述之半。”他所列舉的俳體有二十五種之多,如獨韻體、短柱體、頂真體、連環(huán)體、嵌字體、隱括體、回文體、離合體、簡梅體、雪花體等。加上嘲戲詼諧風格的曲作,可說是種類繁多。
(二)打油詩、覆窠體
張打油、胡釘鉸和伊周昌
現在,人們習慣把通俗粗淺的詩叫做“打油詩”,有的作者自謙,也把自己有詩稱作“打油詩”。為什么把這種詩稱作“打油詩”,它是怎么來的呢?
打油詩以其始作俑者張打油而得名。
有一年冬天,張打油出游經過某縣參政大人的闊宅,一時興起便入內閑游。不料天色驟變,下起大雪,他急忙奔進屋內。張打油被窗外的奇妙雪景所吸引,不由詩興大發(fā),便提筆蘸墨在墻上寫下《雪詩》一首:
江上一籠統(tǒng),井上黑窟窿。
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
六出飄飄降九霄,街前街后盡瓊瑤。
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掃帚的使掃帚,
使鍬的使鍬。
寫罷詩,便擲筆而去。參政辦完公事回宅發(fā)現張打油的詩,勃然大怒,便派人把他抓來,問他為什么亂畫。張打油答道:“想我張打油,只會吟詩作文,不會胡寫亂畫。”
參政聽后,便以南陽城被叛軍所困,守將請求朝廷派兵解圍為題,叫張打油作詩。張打油聽后稍一思索,便朗聲念道:“天兵百萬下南陽”,參政一聽,覺得跟墻上題詩的風格完全兩樣,就說道:“哈哈,看來這墻上的詩一定不是你寫的!”可是他聽張打油念完下面的幾句,就禁不住大笑起來。原來張打油的全詩是:
天兵百萬下南陽,也無救兵也無糧。
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哭娘的哭娘。
參政被逗樂了,說:“我全明白了。我也不追究,放了你吧!”
有此波折,張打油之名便流傳開了。久而久之,后人便把內容淺顯明了,字句詼諧風趣,形象鮮明生動的詩稱作“打油詩” ,又叫“打狗詩”。
與張打油齊名的還有個叫“胡釘鉸”的。
胡釘鉸,本名胡令能,生卒不詳,唐貞元、元和時期人。隱居圃田(今河南中牟縣)。家貧,少為負局鎪釘之業(yè)(修補鍋碗盆缸的手工業(yè)者),人稱“胡釘鉸”。北宋孫光憲《北夢瑣言》最早收錄了胡釘鉸的詩。
南宋計有功《唐詩紀事》與《全唐詩》(見十一函三冊,收詩四首)有他的簡要介紹:“胡令能,莆田隱者。少為負局鎪釘之業(yè),夢人剖其腹以一卷書內之,遂能吟詠,遠近號為胡釘鉸。詩四首。”
除上面幾首外,《全唐詩》另收一詩是《王昭君》:
胡風似劍鎪人骨,漢月如鉤釣胃腸。
魂夢不知身在路,夜來猶自到昭陽。
十七載有胡釘鉸往參鎮(zhèn)州(今河北正定)寶壽沼禪師之事:壽問:“胡釘鉸莫便是否?”鉸云:“不敢。”壽云:“還釘得虛空么?”鉸云:“請打破虛空來。”壽便打云:“他后有多口阿師與你點破在!”胡釘鉸后舉似趙州,州云:“你因什么被他打?”鉸云:“不知過在什么處。”州云:“只這一縫,尚不奈何,更教打破?”胡釘鉸便領。州卻云:“且釘這一縫。”
一縫分明在,當頭下手難。
饒君釘鉸得,終是不圓全。
晚唐還有一個寫這類詩的代表人物,叫伊用昌。
伊用昌,唐末五代人。因其詩淺俗直露,時謂之“覆窠體”。 所謂“覆窠”,意為把鳥巢翻過來,一覽無余的意思。江南呼淺俗之詞曰“覆窠”,猶今云“打油”也。
到了晚清,在福建一帶出現了被稱為鄭堂體的誹諧詩,據朱克敬《雨窗消意錄》,福建人鄭堂能詩,好滑稽??な貑势?,將殮而不瞑,堂自言能祝,因高葉曰:“夫人一貌玉無瑕,四十年來鬢未華。何事臨終含淚眼,恐教兒子著蘆花。”吟訖而瞑,太守以厚禮贈之。國喪期間,太守宴于西湖,鄭堂故意沖其前導。人守怒,今作詩自責。鄭堂連書“苦”字,太守笑道:“你今天才知道苦了吧?”鄭堂續(xù)成一絕曰:“苦苦苦苦苦苦天,上皇晏駕未經年。江山草木皆垂淚,太守西湖看畫船。”太守連忙請他走了,因這要傳出去可不得了。據稱至今閩人還稱徘諧詩為鄭堂體。
淺俗直露一覽無余、詼諧風趣生動鮮明,是打油詩的特點。
打油詩:內容淺顯明了,語言詼諧風趣(俚俗、諧趣),形象鮮明生動的詩稱作“打油詩”。分類的主要依據是內容。
打油詩以絕句形式的打油詩在數量上最多。以律詩出現的較少。如宋曾慥《高齋漫錄》載:毗陵人成郎中“貌不揚而多髭。再娶之夕,岳母陋之,曰:‘我女如菩薩,卻嫁一麻胡!’”婚夕,命成賦詩,成詠道:
一床兩好世間無,好女如何得好婦?
高卷珠簾明點燭,試教菩薩看麻胡。
這是采用絕句形式。
還有的用律詩形式,如明無名氏《時尚笑談》載一諷刺昏庸貪瀆者的詩:
黑漆皮燈籠,半天螢火蟲。
粉墻樣白虎,青紙畫烏龍。
茄子敲泥磬,冬瓜撞木鐘。
但知錢與酒,不管正和公。
這是一首五律,馮夢龍《廣笑府》載諷刺荊州太守的詩則是一首七律。
利用詞曲形式的也比較多見,如宋代蜀中妓所作《鵲橋仙》:
說盟說誓,說情說意,動便春愁滿紙。多應念得脫空經,是那個先生教的?
不茶不飯,不言不語,一味供他憔悴。相思已是不得閑,又那得工夫咒你。
在歷代的發(fā)展過程中,打油詩種類繁多,像剝皮詩、歇后詩、藏頭詩、藥名詩、謎語詩、拆字離合詩、數字詩、民謠等之中,都有打油詩的身影,直到今天它也深受詩歌愛好者歡迎的一種詩體。
二)古代文人多打油
歷來打油詩被人看不起,談詩論文恥言打油詩,但是實際上古代文人詩多打油,文人詩集中打油之作比比皆是。
韓愈詩歌中,俳諧詩占有相當大的比例,這在古代文人中尚不多見.根據內容及表現方式的不同,韓愈俳諧詩可分為"俳諧詩"和"雜俳諧詩"兩種。
除了上述的韓愈,杜甫的詼諧詩則更多。晚唐李商隱也曾作《俳諧》詩。詩云:
短顧何由遂,遲光且莫驚。
鶯能歌子夜,蝶解舞宮城。
柳訝眉雙淺,桃猜粉太輕。
年華有情狀,吾豈怯平生。
以下是標題中明確標有俳體俳諧體字樣的。
初秋小疾效俳諧體 陸游
宿疢逢秋劇,衰容逐日添。
專房一竹幾,列屋萬牙簽。
遣悶憑清圣,忘情付黑甜。
晚來風月好,一笑卷疏簾。
次韻魏端仁感懷俳諧體 范成大
浪學騷人賦遠游,大千何事不悠悠。
酒邊點檢顏紅在,鏡里端詳鬢雪羞。
過眼浮云翻覆易,曲肱短夢破除休。
孤煙落日冥鴻去,心更冥鴻最上頭。
春日俳體 方回
氣至時來物不違,小園閒步見天機。
荷錢欲出鳴蛙出,柳絮才飛乳燕飛。
屋少地寬何不可,家貧春好未全非。
莫欺白發(fā)渾如雪,杯到猶能疾手揮。
初秋戲作山居雜興俳體 楊萬里
暑入秋來午更強,風排兩遣曉差涼。
如何遶砌千枝蕙,只是開門一陣香。
朝中措 效俳體 元 元好問
瑞云浮動酒波紅。一醉卷愁空。昨日海棠窠下,今朝芍藥香中。
蜂迎蝶送,珠圍翠繞,盡謝春風。管甚碧油堂印,且教臨老花叢。
【江行俳體】明 袁儀制中道
五載前曾說此游,問程結伴幾春秋。
艱難水陸千余里,大小關梁六易舟。
畏路刺船頻裸體,乘流開柁緩梳頭。
順風一日行三日,莫待依灘怨石尤。
苦雨用俳諧體 朱熹 半面
半面匆匆過,心留人不留。
無心安可活,一去數回頭。
紹興中,有貴人好為俳諧體詩及箋啟,詩云:"綠樹帶云 山罨畫,斜陽入竹地銷金."《上汪內相啟》云:"長楸脫卻青羅帔,綠蓋千層;俊鷹解下綠絲絳,青云萬里."后生遂有 以為工者.賴是時前輩猶在,雅正未衰,不然與五代文體何異. 此事系時治,忽非細事也.------- 老學庵筆記 43
明代唐伯虎有《詠纖足俳歌》一首:
第一嬌娃,金蓮最佳,看鳳頭一對堪夸。
新荷脫瓣月生芽,尖瘦幫柔繡滿花。
從別后,不見她,雙鳧何日再交加。
腰邊摟,肩上架,背兒擎住手兒拿。
這首類似艷詞的俳歌更加說明此時"俳歌"這種體裁有時確實是文人純粹的游戲之作。
俳諧語 范增祥
靜觀物象叩昭融,桿格還憑理想風。
風力完全搓柳綠,花光膨脹出墻紅。
鶯黃燕紫文明化,蜂蜜蠶絲智有功。
昨見梨園陳百戲,幾多現象舞臺中。
三)打油詩的社會功能
(一)娛樂性
戲杜甫 [唐]?李白
飯顆山頭逢杜甫,頭戴笠子日卓午。
為問因何太瘦生,只為從來作詩苦。
這首詩的筆意已有了淺俗的打油詩氣味。
有一新郎新婚之夜題詩一首,以抒新婚之情意,言語半癡半癲,憨態(tài)可掬,讀來頗為有趣。其詩道:
牙床斜坐裹金蓮,半露酥胸半露肩。
故向情郎說癡話,奴家今夜哪頭眠。
開門六件事
有一婦人因丈夫納妾而作詩一首,頗甚玩味。前兩句作豁達大度狀,后兩句交代開門諸事,開門七件事,卻惟獨缺“醋”,妙哉!
恭喜郎君又有她,儂今洗手不當家。
開門諸事都交代,柴米油鹽醬與茶。
詠 雪 明?陸詩伯
玉皇大帝販私鹽,一個蘇州拖面煮。
不間天上打羅篩,滿地紛紛都是面。
題梅花觀壁
紅帽哼兮黑帽哈,風流太守看梅花。
悔花忽的開言道:“小的梅花接老爺。”
詠 雪
剪碎鵝毛空中舞.山南山北不見上。
琉璃碧瓦變成銀,面糊糊了青州府。
《途說》所載《詠閃電》云:
黑云團團堆上天,想是天公要吃煙。
何以知其要吃煙?一閃一閃打火鐮。
有一個書吏想讓他兒子繼承自己的事業(yè),每天都教他兒子背誦公文的程序、套語,弄得他兒子暈頭轉向。有一年春天,他家院子里海棠樹開花較遲,這書吏讓兒子寫一首海棠詩,結果使他哭笑不得:
庭前一株海棠樹,緣何至今不發(fā)芽?
著爾東風齊助力,火速明朝便開花!
明代,某醫(yī)士讀唐人張打油的《雪詩》,似有所悟,也仿作了一首《詠雪》詩:
昨夜北風寒,天公大吐痰。
東方紅日出,便是化痰丸。
此詩也是通俗有趣,其特點是三句話不離本行,恰似醫(yī)者口吻。
平民百姓常有好句。
宋代廣東有一為夫送飯的老婦,是個地道的下里巴人。但她面對蘇東坡逃逗性的詩句戲弄,應對自如,反唇相譏,出口成詩,尤為得體。詩云:
蓬發(fā)星星兩乳烏,朝朝送飯去尋夫。
是非只為多開口,記否朝廷貶汝無?
這首打油詩前兩句出自蘇東坡之口,后兩句為老婦人所言。當時大名鼎鼎的蘇東坡謫貶廣東后,幾乎家喻戶曉,無人不知。顯然,老婦人這兩句打油詩是針對蘇東坡的人生坎坷的,它揭了蘇東坡的老底、瘡疤,戳到了他的痛處。
小姨子扶枕
前清有位秀才,某天隨太太回娘家,向岳父拜壽,因一時高興多喝了幾杯,當場醉倒 ,被送回書房休息,沒多久,他的小姨子到書房拿東西,見姐夫睡的枕頭掉地上,便替他撿起來,順手扶起他的脖子,想替他枕好,沒想到秀才人醉心不醉,用手拉了小姨子一把。小姨子用力掙脫后,就在墻上題詩一首以泄憤:
好心來扶枕,為何拉我衣?不看姐姐面,一定是不依。該死!該死!
秀才等小姨子走后,下床一看,覺得很不好意思,便題詩辯白:
好心來扶枕,醉心拉你衣,只當是我妻,不知是小姨.失禮!失禮!
秀才題完后再睡,其妻見墻上詩句,不禁醋火中燒,也題詩一首:
有意來扶枕,有心拉她衣,墻上題詩句,都是騙人的。彼此!彼此!
不久,小舅子也看到,不覺技癢,也提了一首:
好心來扶枕,醉心拉她衣,姊妹雖一樣,大的是你妻。清醒!清醒!
后來被岳父發(fā)現,不禁大怒,也題一首詩,以作警告:
不該來扶枕,不該拉她衣, 兩個都有錯,下次不可以.切記!切記!
岳母因心疼女婿,只得題詩一首,來打圓場:
既已來扶枕,也已拉她衣,姐夫戲小姨,本來不稀奇。別提!別提!
三個秀才出門,路上見一文錢,都想撿到自己腰包里。于是賽詩比窮,贏者得這文錢。甲秀才開始:
茅屋見青天,鍋里無炊煙,
墊的破棉縟,蓋的爛被單。
當然,這不算窮,乙秀才更窮:
青天是房屋,星月當蠟燭。
蓋的肚囊皮,墊的背脊骨。
這是叫花子,算是窮到底了。不過,丙秀才別出蹊徑,說得更窮:
三天未吃飯,兩天沒抽煙。
悠悠氣不斷,就為這文錢。
打油詩常用于吹牛。古代一干讀書人偶然在野外相遇,互相吹噓自己的才學,爭執(zhí)不下,最后決定各人吟一首最能表現自己才學的詩定高下。一書生技壓“群雄”,勇奪冠軍。其詩云:
天下文章數三江,三江文章數故鄉(xiāng)。
故鄉(xiāng)文章數舍弟,舍弟與我學文章。
此詩一出,其它書生再無話說。
陳斗泉《謝友贈金華火腿》
金腿蒙君贈,全家大喜歡。
柴燒三擔盡,水至一缸干。
肉似枯荷葉,皮同破馬鞍。
牙關三十六,個個不平安。
《笑笑錄》載紹興王少翁以初出小雞饋塾師作為節(jié)禮,塾師以詩卻之,云:
昨日蒙君惠只雞,可憐離母未多時。
勸君莫把牛刀試,留取籠中作畫眉。
薄肉片(一)
一富貴人家請一教書先生 ,一日三餐只有肉片一盤,且薄而少。先生礙于面子,不便直說,便作詩一首誚之:
主人之刀利且鋒,主母之手輕且松;
一片切來如紙同,輕輕裝來無二重。
忽然窗下起微風,飄飄吹入九霄中。
急忙使人覓其蹤,已過巫山十二峰。
哪知東家夫妻雖知其意,但又不愿增加伙食費,也就不把先生的譏誚放在心上,每日館膳依舊是薄肉片一盤,略無改善。先生無奈,就又作詩一首以解嘲:
薄薄批來淺淺鋪,廚頭娘子費工夫。
等閑不敢開窗看,恐被風吹過太湖。
塾師詠粥詩
合米煮成粥一甌,東風吹開幾道溝;
恰似一池西湖水,漁翁垂釣在上頭。
長工聽了也來一首詠粥詩
數米煮成粥—甌,鼻風吹起兩道溝!
遠望像面清圓鏡.近見長工在里頭。
詠薄粥詩
半鍋清泌米一盅,未曾到口使人愁。
筷子插東卻倒西,才把匙挑左右流。
捧出廚房風起浪,夜放院中月沉鉤。
佳人不用明鏡照,眉目分明在里頭。
新嫁娘尿床
有一新嫁娘夜夢尿床,有人知道后作詩調笑之,其詩曰:
丹青不畫自成龍,夢里頻頻告出恭。
智伯有頭無可用,沛公如廁莫相從。
非關云雨巫山濕,若決江河大地通。
枕畔忽驚郎喚醒,方知身在水晶宮。
對別人的生理缺陷進行嘲笑是打油詩中最多的,雖然這是對人的不尊重,但有時是故意互相嘲弄為樂,則又當別論。
高妻矮夫
一身矮之人娶一身長女為妻,成婚之日,眾人見而發(fā)笑,有好事者,
當堂嘲之以詩道:
三尺郎君七尺妻,畫眉須要架木梯。
夜來并臥鴛鴦枕,湊得頭齊腳不齊。
豁妻吹燈
一禿頭娶一豁嘴女為妻。新婚之夜,二人自掩其丑,男的非熄燈不脫帽,便請新娘熄燈,夫命難違,只得掩袖遲疑,新郎卻頻頻相催,新娘被催無奈,便用力向燈大吹,其聲“非非”作響,燈火卻不為所動。有好事者作詩道:
檀郎何事緊相催?袖掩朱唇出繡幃;
滿口香風關不住,教儂空自喚非非。
麻胡
“麻胡”是對丑陋男子的稱呼。其娶親當晚,岳母竟當眾譏笑他,說自己女兒美如菩薩卻嫁了個麻胡。岳母即命其婿作詩,新郎毫不推辭,揮筆而就,詩曰:
一床兩好世間無,好女如何嫁好夫?
高卷珠簾明點燭,試叫菩薩看麻胡。
老郎新娘
有男女二老者,年逾六旬,始行婚配。老郎、新娘一時矯揉作態(tài),引來無限笑話,有人作詩詠道:
華梯空作枯楊兆,二老新婚樂有余;
未及破瓜先落齒,還從熟路駕輕車。
萊衣今與新婚者,金屋聊為壽母居。
鷸蚌相爭持不久,暗中笑煞武嶺漁。
翁老妾小
某翁年屆八十,食色未衰,家有一室,又娶一妾,以娛晚景。少妾年少,僅十八,乃小家碧玉,伶俐可愛,成婚之夕,老翁樂不可支,當即賦詩道:
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紅顏我白發(fā)。
與卿顛倒本同庚,只隔中間一花甲。
有趣的是,歷代不少名人都偶有打油之作。相傳蘇軾長的是馬臉,蘇小妹的前額特寬,兩人曾互作打油詩戲謔對方。蘇軾首先發(fā)難:
前腳未出閨房內,額頭已到華堂前。
蘇小妹不甘示弱,反唇相譏道:
去年一點相思淚,今年始流到嘴邊。
前清才子李調元也是位打油的高手。據云,李在任兩江主考期間,眾士子不服,與李吟詩聯(lián)對。比到最后以麻雀為題,各人吟一首詩。李不假思索,吟出二首打油詩。其一云:
一窩一窩又一窩,三四五六七八窩。
食盡皇王千鐘粟,鳳凰何少爾何多!
其二云:
一個一個又一個,個個毛淺嘴又尖。
毛淺欲飛飛不遠,嘴尖欲唱唱不圓。
莫笑大鵬聲寂寂,展翅長鳴上九天。
眾士子先是哈哈大笑,繼而哭笑不得,最后呆如木雞。李調元含笑不語,揚長而去。
劉驥是蘇洵的友人。蘇洵26歲時,其妻生第二胎女兒,邀請劉驥赴宴。劉驥醉后吟了一首“弄瓦”(生女之謂)詩:
去歲相邀因弄瓦,今年弄瓦又相邀。
弄去弄來還弄瓦,令正莫非一瓦窯?
劉驥因友人之妻生第二胎女兒,就借機對其戲謔和調侃,反映了他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這是不可取的。但詩中濃厚的生活情趣,足以博人一笑。
明朝才子解晉,雅好文學,又善戲謔。有一天,他看到一位時裝婦人,身上穿了一套用九重紐扣的衣服,于是作詩謔道:
一領輕衫剪素羅,美人體態(tài)猶勝娥。
春心若肯牢關鎖,紐扣何須用許多!
也有的打油詩是自嘲的。
自嘲詩 [清]?無名氏
琴棋書畫詩酒花,去年件件不離他。
而今七字都更變,柴米油鹽醬醋茶。
金陵有一僧(按即志明和尚),嘗作打油詩四十首,命其集曰《牛山四十屁》,中有一首云:“
春叫貓兒貓叫春,聽他越叫越精神,
老僧亦有貓兒意,不敢人前叫一聲。
因此打油詩又被叫做牛山體。
也有諷刺某些貪官的:
白天泡酒場,晚上進包廂。
一身腸和胃,交付共產黨。
把會蟲與貪官的嘴臉刻畫得形神畢肖,呼之欲出。
打油詩顯睿智
“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擅長詩、詞、書、畫。有個小偷黑夜上鄭板橋家去偷東西,鄭板橋發(fā)現后,想把他打發(fā)走,于是便對著窗外即興念了一首打油詩:
大風起兮月正昏,有勞君子到寒門。
詩書腹內藏千卷,錢串床頭沒半根。
出門休驚黃尾犬,越墻莫礙綠花盆。
夜深不及披衣送,收拾雄心往別村。
小偷一聽這首詩,頓時羞紅了臉,悄悄溜出了鄭板橋的家院。
有一和尚不守戒律,大開五葷,誘奸婦女。后被官家捉去重責數十大板并戴枷長街示眾,圍觀者甚眾。一老者見此和尚丑態(tài),也作打油詩一首諷刺道:
知法又犯法,出家又戴枷。
兩塊無情板,夾個大西瓜。
民間故事中的打油詩就很多了,一般都很風趣,而且語言直白。不過由于其中常常俚語很多,故地方性很強。
詠不倒翁
不倒翁,為兒童游戲玩具,也稱「撥不倒」畫家齊白石老人嘗畫不倒翁,畫上題詞云:
能供兒戲此翁乖,打倒休扶快起來;
頭上齊眉紗帽黑,雖無肝膽有官階。
第三句齊眉紗帽黑,在京劇里丑角戴紗帽都齊眉。第四句階讀ㄍㄞ音,因老人籍湖南。另有一首:
烏紗白扇儼然官,一倒原來泥半團;
將你忽然來打倒。通身何處有心肝。
白石老人題詞很白話,字里行間諷刺沐猴而冠之政客官僚,語雖通俗,配以其特殊風格之畫作,刻畫入微,入木三分。當前玩具店已少見不倒翁(現在電動玩具多彩多姿,此類舊式玩具已遭淘汰),而當前官場議壇上卻有不少不倒翁。
歐陽修的一首打油詩:
大雨嘩嘩飄濕墻,諸葛無計找張良。
關公跑了赤兔馬,劉備掄刀上戰(zhàn)場。
這是歐陽修一次到一新開酒家吃飯,店主問歐陽修菜的味道如何。歐陽修當即運用謎語和諧音的修辭手法題了這四句詩,含蓄巧妙地道出了菜品的味道:
大雨嘩嘩飄濕墻,(無檐——無鹽)
諸葛無計找張良。(無算——無蒜)
關公跑了赤兔馬,(無韁——無姜)
劉備掄刀上戰(zhàn)場。(無將——無醬)
王守仁的《哭象棋詩》
象棋在手樂悠悠,苦被嚴親一旦丟。
兵卒墜河皆不救,將軍溺水一齊休。
馬行千里隨波去,士入山川逐浪流。
炮響一聲天地震,象若心頭為人揪。
《升庵詩話》“打油詩”條,記某小市發(fā)大水,妓女們遷居于北巖寺,一狡黠少年作詩曰:
水漲倡家住得高,北巖和尚得松腰。
丟開《般若經》于卷,且說風流話幾條。
最喜枕邊添耍笑,由他岸上涌波濤。
師徒大小齊聲祝,愿得明年又一遭。
打油詩常引出許多笑話,于是又給創(chuàng)作帶來了生機。
打油詩不是民間詩人的專利,自張打油開創(chuàng)這一詩體之后,因其有廣泛的群眾基礎,盛傳不衰,一些文人學士、文武百官也閑不住了,甚至皇帝都開始“打油”了。
明朝開國之君朱元璋,別看他出身貧寒,識字不多,是個老粗,但他在登基稱帝時,卻心竅大開,才思奔涌,吟出一首令群臣大驚的《金雞報曉》詩:
雞叫一聲撅一撅,雞叫兩聲撅兩撅。
三聲喚出扶桑來,掃退殘星與曉月。
這是一首十分可笑而又氣魄不凡的打油詩。它反映出作者對新的一天的企盼、信心和喜悅之情。
清朝的康熙是一個頗有文化素養(yǎng)的皇帝。據說他在一次出游中,因一翰林學士把路旁一尊名曰“翁仲”的石人像說成“仲翁”,回宮之后,就因此寫了一首反語打油詩:
翁仲如何讀仲翁,想必當年少夫功。
從今不得為林翰,貶爾江南做判通。
此詩妙在將錯就錯,以訛反訛。翰林學士把“翁仲”讀作“仲翁”,他就在詩中故意把“功夫”、“翰林”、“通判”三詞統(tǒng)統(tǒng)來個顛倒,用這一連串的反語冷嘲熱諷,奚落戲弄,十分辛辣,而且機智俏皮,幽默風趣,讀來可笑而又感有一種含蓄之美。www.liuxue86.com
在人們的心目中,總以為寫詩作文是文人的事,不與武人相干,其實不然,武人寫打油詩者亦不少見。清代陜甘總督楊遇春,一日游臥佛寺,就吟了一首上品的打油詩:
你倒睡得好,一睡萬事了。
我若陪你睡,江山叫誰保。
此詩格調頗高,詩意甚好。
(二)諷刺與揭露
1、諷刺暴政、揭露壞人
有用于嘲笑和諷刺,鞭撻腐朽,怒斥丑惡的打油詩,其社會意義也相當大。
八字衙門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
頭戴烏紗身著錦,知縣原來是庸才。
它有力地揭露了封建官吏貪焚昏庸的丑惡嘴臉。
魯迅《南京民謠》
大家去謁陵,強盜裝正經。
靜默三分鐘,各自想拳經。
革命烈士夏明翰也寫過一首絕妙的打油詩:
眼大善觀風察色,嘴闊會拍馬吹牛。
手長能多撈名利,腿軟好屈膝磕頭。
寥寥幾筆.生動地勾畫出了一個貪婪無恥的反動軍閻的丑惡形象。
諷縣官貪墨
《廣笑府》稱:一仕宦貪墨甚,及去任,倉庫為之一空。民作德政云:
來時蕭索去時豐,官帑民財一掃空,
只有江山移不去,臨行寫入畫圖中。
嘲官比虎兇
《解人頤新集》載:明弘治間仁和縣尹居官頗不職,時獵者獲一虎,士林中阿諛者賀詩,以為政治之效。惟士子俞珩,代虎作詩嘲之,一時傳誦稱絕。
虎告相公聽我歌,相公比我食人多,
若公今日行仁政,我已雙雙渡北河。
王十朋的“反腐倡廉”詩
王十朋是東甌一帶清官,又是享有盛譽的文豪。他為人正直,關心百姓,反對官吏貪得無厭。有一次,新上任的樂清縣令錢百享,故作姿態(tài),禮賢下士,邀他吟詩,祝其升官發(fā)財。王十朋反其道而行之,就吟了一首反腐倡廉的詩:
錢家魚肉滿籮筐, 百姓糠菜填饑腸。
享福毋忘造福眾, 升官莫作殃民郎!
官人與賊
元代至正年間,朝廷頒下規(guī)矩:凡迎送官員出巡及押解強盜,都要鳴鑼開道,以壯聲威。但是,鑼鼓的敲擊辦法必須有兩樣:迎接官員出巡時,兩聲鼓一聲鑼;押解強盜時,一聲鼓一聲鑼。
那時,官員一旦出巡,迎進送出的鳴鑼擊鼓,威風粼粼派頭十足??墒?這些官吏平時為官貪婪,強取豪奪,大肆搜刮民脂民膏,直鬧得雞飛狗跳,民不聊生,老百姓恨透了這些官員,當時社會上流傳一首打油詩曰:
解賊一鑼并一鼓,迎官兩鼓一聲鑼。
鑼鼓看來都一樣,官人與賊爭不多。
這首打油詩寫得幽默詼諧,通俗易懂,讀起來瑯瑯上口,便于記憶。它尖銳地揭露了元代官員的強盜本質,表現了人民大眾對統(tǒng)治者的憎恨與蔑視,可稱得上是當時一首辛辣的政治諷刺詩。
誚官胡涂蟲
《笑林廣記》稱:一官斷事不明,惟好酒怠政,貪財酷民,百姓怨恨,乃作詩誚之,云:
黑漆皮燈籠,白天螢火蟲,
粉墻畫白虎,青紙寫烏龍,
茄子敲泥磬,冬瓜撞木鐘,
惟知錢與酒,不管正與公。
《笑林廣記》有一則胡涂笑話:一青盲眼人涉訟,自訟眼瞎,官曰:「你明明一雙青白眼,如何詐瞎?」答曰:「老爺看小人是青白的,小人看老爺是胡涂得緊?!菇袢税l(fā)噱,可與上詩合觀。
五大天地
《嘻談續(xù)錄》載:一官好酒怠政,貪財酷民,百姓怨恨。臨卸篆公送德政碑,上書「五大天地」。官曰:「此四字是何用意?令人不解?!贡娂澝颀R聲答曰:
官一到任時,金天銀地,
官在內署時,花天酒地,
坐堂聽斷時,昏天黑地,
百姓含冤時,恨天怨地,
如今交卸時,謝天謝地。
詠傘-有天無日
《文苑滑稽談》稱:蘇州一僧能詩,頗捷給、善謔,當涂遇太守,未避,守命賦涼傘詩。僧賦云:
眾骨攢來一柄收,黃羅銀頂耍諸侯;
當時撐向馬前去,真?zhèn)€有天無日頭。
《笑林廣記》中有一則同類笑話:官值暑月,同僚紛議,或曰:「某山幽雅」,或曰「某寺清閑」。一老人進曰:「山、寺雖好,總不如此座公廳最涼快。」官曰:「何以見得?」答曰:「別處多有日頭,獨此處有天無日。」
虐政謠
《廣笑府》稱:昔荊守貪虐,民怨興謠曰:
食祿乘軒著錦袍,豈知民瘼半分毫?
滿斟美酒千家血,細切肥羊萬姓膏;
燭淚淋漓冤淚滴,歌聲嘹喨怨聲高;
群羊付與豺狼牧,辜負朝廷用爾曹。
諷清初開科取士
《文苑滑稽談》稱:清初定鼎開科取士,諸生有鳴高行遯者,丙戍(順治三年)再行會試,告病觀望諸生,悉列名與考,有人作詩刺之:
圣朝特旨試賢良,一隊夷齊下首陽,
家里安排新頂帽,腹中打點舊文章;
當年深自愧周粟,今日幡思吃國糧,
非是一朝頓改節(jié),西山薇蕨已精光。
按此詩以伯夷叔齊不食周粟餓死首陽山故事,譏諷士子變節(jié)應考。
三十年代末,《申報》副刊密刊登過一首題為《債》的打油詩:
為人欠債最難過。國債為何不怕多。
完債卻無田產抵,想來國債有山河。
北宋書畫家米芾,為雍丘縣令時,有一年鬧蝗災,米芾命令所有差役領百姓各持棍帚,撲打蝗蟲,災情日益減輕。正當米芾為此高興之時,鄰縣縣令卻派人送來書信一封,斥責米芾把蝗蟲趕到他的轄區(qū)去了,還說要向上司告狀。米芾看完,哈哈大笑,令侍從取來筆墨,在來信背面寫下一首蝗蟲打油詩:
蝗蟲本是天災,豈由小官遣派?
倘說鄙人趕去,速請閣下押來。
傳者無不絕倒。
2、披露社會的黑暗面
父抱兒 [明]?無名氏
隔窗看見兒抱兒,想起當年我抱兒。
我抱兒來兒餓我,日后他兒餓我兒。
王梵志的打油詩 宋?費袞《梁溪漫志》
造作莊田猶未已,堂上哭聲身已死。
哭人盡是分錢人,口哭元來心里喜。
馮徹是明代的朝廷御史,因直言勸諫,得罪了皇上,被發(fā)配至遼東。他申訴無門,便埋怨起讀書來了。于是憶起北宋汪洙的一首《勸學詩》:“少小須勤學, 文章可立身。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遂一反其意,做了一首剝皮打油詩:
少小休勤學,文章誤了身。
遼東三萬里,盡是讀書人。
他把現實中荒謬的世相展示給人們,把是與非、美與丑完全翻了個,讓人們在閱讀中產生奇趣,由對詩中荒唐的說教感到滑稽可笑,再到有所啟悟,從而認識詩中更深層次的內涵,那就是感嘆官場的黑暗和皇上的昏庸。在歷史上寫打油詩的大臣并不鮮見。
清初,前朝遺老紛紛出任新朝的官職,于是有人作打油詩以吟其事:
圣朝特旨試賢良,一隊夷齊下首陽。
家里安排新雀帽,腹中打點舊文章。
當年深自慚周粟,今日幡然吃國糧。
非是一朝忽改節(jié),西山薇蕨吃精光。
此詩活用商代遺民伯夷、叔齊恥食周粟的典故,來描摹這些人物的形跡與心態(tài),調侃揶揄之中不乏辛辣。
雞鳴喈喈,鴨鳴呷呷??h尉下鄉(xiāng),有獻則納。
雞鳴于塒,鴨鳴于池。縣尉下鄉(xiāng),靡有孑遺。
雞既鳴矣,鴨既鳴矣,鑼鼓鳴矣,縣尉行矣。
(宋周遵道《豹隱紀談》)
這是一首諷刺貪官縣尉的詩,仿《詩經》古體詩形式。
諷刺貪占便宜者的詩:
我被蓋汝被,汝氈蓋我氈;
汝若有錢相共使,我若有錢使汝錢;
上山時汝扶我腳,下山時我托汝肩;
汝有妻時伴我眠,我有妻時我共眠;
汝違此誓時,我死在汝后;
我違此誓時,汝死在我先。”
(明?潘塤《楮室記》)。
四川潼南縣三匯小渡口風景秀麗,廟宇堂皇,乃是游覽勝地。當地有個叫李繼堂的大紳士,最愛假斯文,到處題詩。民國二十幾年,此人在廟內粉墻上的精美壁畫之間,用鋼叉大字寫上一首歪詩。一位游客在那首歪詩下面,寫了一首打油詩;“
潼南有個李繼堂,此人身高丈二長。
如若此人無丈二,為何放屁在高墻?”
太白墓詩
《蓬軒別記》之:采石江頭,太白墓在焉,人題詠殆遍,有客書一絕云:
采石江邊一壞土,李白詩名曜千古,
來的去的寫兩行,魯般門前掉大斧。
題楞伽山殿壁詩
《文苑滑稽談》載:有善謔居士題楞伽山殿壁二絕句云:
望湖亭在太湖西,多少游人胡亂題,
我也胡亂提一首,待他泥壁一齊泥。
多時不見詩人面,一見詩人丈二長,
不是詩人丈二長,緣何放屁在高墻。
后人見此壁題有感,又題一絕:
放屁在高墻,高墻應轟倒,
及至那邊看,那邊抵住了。
明代,有一個叫陸詩伯的人,仿張打油《雪詩》,亦作雪詩一首,有論者謂可與張打油平分秋色,詩云:
大雪洋洋下,柴米都漲價,
板凳當柴燒,嚇得床兒怕。
陸詩伯此詩確實有“驚人之筆”,它不正面寫雪,而是從“柴米漲價”側面襯托,立意奇特。最后一句“嚇得床兒怕”令人心驚肉跳!開千古未有之奇!全詩純用俚語,土得掉渣,而意味自出。
(三)哲理性
別看打油詩短小通俗,但它的作用卻不可忽視。特別是某些打油詩佳品,常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據《隨園詩話》記藏:一個老修桶匠.其子不孝,常受凍餓。一次,老人抱孫子于懷中,念念有詞吟道;
曾記當年養(yǎng)我兒,我兒今又養(yǎng)孫兒。
我兒餓我由他餓,莫教孫兒餓我兒。
這首風趣幽默、含意深刻的打油詩,使兒子深受教育,終于幡然悔悟.痛改前非。
明代文嘉《今日詩》
今日復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為,此事何時了?人生百年幾今日,今日不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為君聊賦今日詩,努力請從今日始。
“
清代文人錢鶴灘的《明日歌》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
安徽桐城市西后街有條“六尺巷”,因張、葉兩家蓋房爭地而得名。
張家主人張英是當朝禮部尚書,家里人寫信求他支持,不料宰相在弄明事情后,寫了首打油詩勸告家人要以忍讓為懷,團結為重。詩曰:
千里捎書只為墻,讓出三尺有何妨?
萬里長城今猶在,誰見當年秦始皇!
于是,張家讓地三尺,葉家一見深為感動,也讓地三尺。這便有了“六尺巷”的佳話。這首打油詩比長篇大論的說理強多了。
當年蘇東坡得了個兒子,高興之余寫詩打趣道:
人皆養(yǎng)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惟愿兒子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唐朝王梵志的類似今天打油詩體的諷刺幽默詩。詩曰:
他人騎大馬,我獨跨驢子。
回顧擔柴漢,心下較些子。
打油詩?諷竹 [清]?隱士
竹似偽君子,外堅中卻空。
根細善鉆穴,腰柔貫鞠躬。
成群能蔽日,獨立不禁風。
文人多愛此,想來聲氣同。
一年歌 明 唐伯虎
一年三百六十日,春夏秋冬各九十。
冬寒夏熱最難當,寒則如刀熱如炙。
春三秋九號溫和,天氣溫和風雨多。
一年細算良辰少,況又難逢美景何?
銅壺 [清]鄭板橋
口小腹大鼻眼高,烈火燒身稱英豪;
量小豈能容大物,二三寸水起波濤。
打油詩到了現代,更成為許多人的拿手好戲和取樂諷刺的工具,而且在內容和題材上發(fā)生了重大變化,開始反映現實生活,表現人民的思想、要求和愿望,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但打油詩的藝術風格沒有改變。
1927年以后,蔣介石建立了蔣家王朝,收羅了各路諸侯,他們表面上道貌岸然,但實際上爭權奪利,勾心斗角,各懷鬼胎。于是魯迅先生寫了四句《南京民謠》打油詩:
大家去謁陵,強盜裝正經;
靜默十分鐘,各自想拳經。
揭露國民黨的內部摩擦,對他們偽裝正經的行為進行辛辣的諷刺格調幽默風趣,語言通俗如話,生動形象。
解放戰(zhàn)爭后期,著名詩人袁水拍有一首《詠國民黨紙幣》的打油詩,也很有意思。詩云:
跑上茅屋去拉屎,忽然忘記帶草紙,
袋里掏出百萬鈔,擦擦屁股滿合適。
這是對國統(tǒng)區(qū)通貨膨脹的幽默諷刺,反映國民黨的經濟危機和政治黑暗。語言風趣逗人,俚俗可笑。
大凡打油待。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這五個方面的特點:
一是通俗易懂;二是生動奇趣;三是含而不露;四是構思奇持;五是它對對仗和平仄方面的要求不一定十分嚴格,只是要求大體押韻即可。
詩 | 詩句 | 詩詞鑒賞 | 詩詞 | 散文詩 | 現代詩 | 打油詩 |
詩 | 詩句 | 詩詞鑒賞 | 詩詞 | 散文詩 | 現代詩 | 打油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