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愛國精神,有很多感人的人和事,比如說何叔衡,比如說楊開慧等等,本文(愛國主義手抄報花邊)由出國留學網整理,更多內容請關注m.liuxue86.com.歡迎閱讀。
愛國主義手抄報花邊(一)

愛國主義手抄報花邊(二)

愛國主義手抄報花邊(三)

愛國主義手抄報花邊(四)

【抗日英雄人物事跡:何叔衡】
何叔衡,1876年生,湖南寧鄉(xiāng)人。1914年,何叔衡與毛澤東相識于長沙,二人志同道合,成為摯友。1918年4月,何叔衡與毛澤東、蔡和森等組織成立新民學會,曾任執(zhí)行委員長。1920年與毛澤東等發(fā)起組織俄羅斯研究會,并參加長沙共產主義小組。1921年7月出席黨的一大。會后,任中共湘區(qū)委員會委員。1927年馬日事變后,在上海為黨創(chuàng)辦地下印刷廠,開展黨的地下工作。1928年赴蘇聯(lián)莫斯科中山大學,與徐特立、吳玉章、董必武、林伯渠等編在特別班學習。徐特立曾說,在莫斯科,我們幾個年老同志,政治上是跟叔衡同志走的。1930年7月回國后,在上海負責全國互濟會工作,營救被捕同志,組織革命者去蘇區(qū)。
1931年11月,何叔衡到中央革命根據地,與毛澤東等參加了中央工農政府的領導工作。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任臨時中央政府工農檢察人民委員、內務人民委員和中央政府臨時法庭主席等職。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后,留在中央根據地堅持游擊戰(zhàn)爭。1935年2月24日,從江西轉移福建途中,在長汀突圍戰(zhàn)斗中壯烈犧牲,時年59歲。
1914年,何叔衡與毛澤東相識于長沙,成為摯友。1918年4月,他與毛澤東等組織成立新民學會,任執(zhí)行委員長。
1920年與毛澤東等發(fā)起組織俄羅斯研究會,并共同發(fā)起成立長沙的共產黨早期組織。
1921年7月出席中共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后任中共湘區(qū)委員會委員。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任國民黨湖南省黨部執(zhí)行委員、監(jiān)察委員。1927年長沙馬日事變后,到上海為黨創(chuàng)辦地下印刷廠等。
1928年6月赴蘇聯(lián)出席中共六大。9月進入莫斯科中山大學,與徐特立、吳玉章、董必武、林伯渠等編在特別班學習。徐特立曾說,在莫斯科,我們幾個年老同志,政治上是跟叔衡同志走的。
1930年7月回國后,在上海負責全國互濟會工作,組織營救被捕同志,將暴露身份的同志轉往蘇區(qū)。
1931年11月,奉命進入中央革命根據地,與毛澤東等參加中央工農民主政府的領導工作。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任臨時中央政府工農檢察人民委員、內務人民委員部代部長、臨時最高法庭主席等職。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后,留在中央革命根據地堅持游擊戰(zhàn)爭。
1935年2月24日,從江西轉移福建途中,在長汀突圍戰(zhàn)斗時壯烈犧牲。
愛國主義手抄報花邊(五)

愛國主義手抄報花邊(六)

愛國主義手抄報花邊(七)

愛國主義手抄報花邊(八)

愛國主義手抄報花邊(九)

【抗日英雄人物事跡:楊開慧】
孩童時代
楊開慧1901年出生于湖南省長沙縣板倉。其父楊昌濟是聞名三湘的學者,他思想先進,開慧雖為女兒身,但父親也為她取了名、字、號。1904年,楊昌濟懷著救國救民的抱負,遠涉重洋去留學,楊開慧在母親向振熙的撫養(yǎng)下度過了童年。
1908年,楊昌濟從國外來信,囑咐楊開慧的母親一定要送開慧上學,隨后楊開慧破例進入長沙第四十初級小學,在當時的板倉女孩子還沒有上學讀書的先例,楊開慧開了風氣之先成為該校第一批女學生,也是班上年齡最小的學生。楊開慧在楊公廟小學讀了三個學期后,轉到離板倉五里路的儲能學校。辛亥革命發(fā)生后不久,楊開慧回家動員不識字的媽媽也進學校讀書,便和媽媽一起轉到離家20多里的衡粹女校,媽媽讀實業(yè)班,她讀附設小學班,母女同校讀書一時被傳為佳話。后因衡粹女校要遷到長沙,楊開慧又轉到麻林橋附近的縣立第一女子高校,一直讀到畢業(yè)。
青年時代
1913年,楊昌濟從國外歸來,任教于長沙湖南省立第一師范。楊開慧跟隨母親陪伴從國外留學回湘的父親,從鄉(xiāng)下到長沙大鵝塘居住。楊昌濟以淵博的學識和高尚的品德吸引著向上有為的學生,毛澤東、蔡和森、蕭子升等經常去楊家向老師請教各種救國救民的大道理,正是在這其間,楊開慧第一次見到毛澤東。從遷居長沙到楊昌濟病逝,楊開慧沒有再進入學校,一直在家里由父親指導自學。當毛澤東等來家向父親請教時,她總是搬一條小凳坐在旁邊,聽他們談論治學、做人之道,研討朝代興衰,探尋救國救民真理。毛澤東和楊開慧日漸熟悉。
1918年6月,楊昌濟應聘為北京大學教授,舉家北遷。1918年秋,為了組織新民學會會員赴法勤工儉學,毛澤東第一次來到北京,前去看望老師楊昌濟并在楊家小住,并經恩師介紹,在北京大學圖書館任助理員。毛澤東雖是暫住楊家,小師妹和他接觸的機會卻多了,毛澤東每天清晨起來堅持洗冷水澡鍛煉身體,而且寒冬臘月都是這樣堅持著,這也使得楊開慧從內心深處對他產生了一種敬佩,正是這時毛澤東和楊開慧開始相愛。
1919年12月8日,毛澤東率驅張(敬堯)代表團第二次到了北京,也住在楊家。不久,楊昌濟染病,楊開慧日夜侍于病榻之側,并為父親讀書讀報。每期《新青年》是必讀之書,從這里,楊開慧汲取了許多新思想新道德。1920年1月,楊昌濟不幸病逝,北京和長沙的教育界都為楊昌濟開了追悼會,毛澤東以半生半婿的身份參加守靈,幫助料理后事,父親病逝后楊開慧隨母親、哥哥回湖南。
楊開慧回到長沙,得到父親生前好友的關照,在李淑一父親的幫助下進入教會學校福湘女中讀書,和后來成為柳直荀烈士夫人的李淑一住在同一寢室。楊開慧在校期間不做禮拜,破壞校規(guī),還經常出去搞學生運動,奔走于各校組織講演隊走上街頭,宣傳學聯(lián)的主張。因此不久被保守的福湘女中開除。
1920年8月,毛澤東在長沙成立了文化書社,楊開慧得知書社缺經費后,還回家動員母親把父親去世時親友們送的奠儀金,拿出一部分來支持毛澤東,同時她還參加了書社的工作。
1920年湖南教育界、學界就婦女教育問題展開熱烈討論,“男女同校”成為討論中的熱門話題。要開風氣之先,需有勇敢者帶頭,需要非凡的魄力和膽識。楊開慧想進男校,和毛澤東商量,毛澤東非常支持。1920年9月,楊開慧串聯(lián)了福湘、周南兩女校的5名女學生,毅然進入岳云男子中學,成為全省男子中學中第一批女學生。
1920年冬,楊開慧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為湖南第一批團員。就在這時,她與毛澤東結婚。他們一不置嫁妝,二不坐花轎,三不布新房,四不辦酒席,也沒有送親客。楊開慧獨自一人提著一個裝著衣服的小箱子,來到了毛澤東的住處第一師范教員宿舍,以同居來表示結婚,用他們的話來講叫“不做俗人之舉”。過了一段時間,才請來一些摯友吃飯,這頓飯總共用了6塊大洋,吃到最后他倆向各位客人宣布:“我們結婚了!”m.liuxue86.com.
革命歲月
1921年夏,毛澤東同何叔衡一起,赴上海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1922年初,楊開慧加入中國共產黨。以黨齡而論,楊開慧在女性中僅次于北大的繆伯英(何孟雄之妻),共產黨第二個女黨員的身份。中共“一大”后,毛澤東建立了中共湘區(qū)委員會,任區(qū)委書記,楊開慧負責區(qū)委的機要和交通聯(lián)絡工作,成了毛澤東的得力助手。他們把家安在了長沙市郊外清水塘22號,這也是區(qū)委所在地。她經常往來于文化書社、船山學社等黨的秘密聯(lián)絡點,傳送黨的文件和指示,協(xié)助毛澤東收集資料,抄寫文稿,同時照料毛澤東的生活起居,使他有精力從事日益繁重的革命工作,楊開慧當時把她母親也接來跟著住在一起。
1922年,毛澤東創(chuàng)辦了湖南青年圖書館,楊開慧主持圖書館的一切事務。1922年10月,楊開慧生了第一個孩子,取名毛岸英。楊開慧一邊帶孩子,一邊協(xié)助毛澤東工作。1923年4月,毛澤東到上海黨中央工作,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長。1923年11月 次子毛岸青在板倉家中出生。1924年,楊開慧帶著岸英和岸青兩個孩子也來到了上海,并同向警予一起去紗廠組織女工夜校,為此還專門學習用上海話講課。
1925年2月,隨毛澤東回到韶山開展農民運動,協(xié)助毛澤東創(chuàng)辦農民夜校,在農民夜校擔任教員。她不僅一直照顧丈夫生活并帶孩子,也幫助聯(lián)絡同志,還幫毛澤東找資料、抄寫文章。
1925年12月 離開韶山轉往廣州協(xié)助毛澤東收集、整理資料,編寫文稿,負責聯(lián)絡工作。
1926年隨毛澤東在廣州開展革命工作。
1927年初,毛澤東對湖南農民運動進行考察,楊開慧把大量的調查材料進行分類整理,工整地抄寫下來。3月,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在中共湖南區(qū)委機關報《戰(zhàn)士》上首次刊登,里面也凝聚了楊開慧的心血。1927年4月三子毛岸龍在武昌出生。
“八七”會議后,毛澤東潛回湖南,趕到板倉看望在此隱蔽的妻子和三個孩子,又在楊開慧陪伴下潛入長沙,住進了岳父留下的那座掛著“板倉楊”匾額的房子。毛澤東日夜進行暴動的準備,楊開慧則照料著丈夫的生活。8月底,毛澤東去指揮秋收起義,行前囑咐楊開慧照顧好孩子,參加一些農民運動。楊開慧給丈夫帶上草鞋,要堂弟楊開明送一程,并叮囑毛澤東最好扮成郎中(醫(yī)生)。這次話別,是這對夫婦的永訣!
此后,楊開慧獨自帶著孩子回到長沙板倉開展地下斗爭。面對嚴重白色恐怖,在與上級組織失去聯(lián)系的情況下,楊開慧參與組織和領導了長沙、平江、湘陰等地武裝斗爭,發(fā)展黨的組織,堅持斗爭整整3年。
被捕犧牲
1930年,紅軍兩次攻打長沙。湖南軍閥何健把對朱、毛紅軍的仇恨都發(fā)泄到楊開慧身上。他出了1000銀元的賞格捉拿楊開慧。楊開慧在群眾的掩護下,幾次都逢兇化吉躲過了敵人的追捕。1930年10月24日,楊開慧潛回板倉看望母親和孩子,被軍閥密探發(fā)現,當晚凌晨80余人團團包圍了楊開慧的家。她被逮捕時,連同8歲的兒子毛岸英和保姆也一同被抓去。
她先被關在國民黨的“清鄉(xiāng)司令部”,怕有人劫獄,又轉移到長沙陸軍監(jiān)獄。轉移時,押簽上注明:“最嚴重的政治犯,女共黨楊開慧一名,附小孩一名,女工一名。”她帶著長子毛岸英坐牢,面對國民黨長沙警備司令部“鏟共隊”的種種威逼利誘,嚴刑拷打,她堅貞不屈,大義凜然:“你們要打就打,要殺就殺,要想從我的口里得到你們滿意的東西,妄想!”“砍頭只像風吹過!死,只能嚇膽小鬼,嚇不住共產黨人!”中共地下黨和楊開慧的親屬們也四處營救,許多知名人士也出面保釋。何健迫于壓力,對下屬交代:只要楊開慧同意登報聲明與毛澤東脫離夫妻關系,就可交保釋放,其他問題都可不再追問。楊開慧則斬釘截鐵地回答:“我死不足惜,愿潤之的事業(yè)早日成功!”“要我與毛澤東脫離關系,除非??菔癄€!”
1930年11月14日,楊開慧于瀏陽門外識字嶺英勇就義,年僅29歲。
在江西指揮紅軍反“圍剿”的毛澤東得知楊開慧犧牲的消息,寄信給楊家說:“開慧之死,百身莫贖。”
解放后,毛澤東仍常懷念楊開慧。1957年,他給故人柳直荀的遺孀李淑一回信時,寫下了《蝶戀花·答李淑一》,第一句就是“我失驕楊君失柳”。對女子的稱呼本應用“嬌”字,當年推薦楊昌濟去北京大學任教的章士釗曾“驕楊”當作何解,毛澤東則說:“女子為革命而喪其元(頭),焉得不驕?”m.liuxue86.com.
1901年:出生于湖南省長沙縣板倉
1913年:隨父親遷往長沙
1918年:楊昌濟到北京大學任教,楊開慧隨父北京
1920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
1920年冬:與毛澤東結婚
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8年5月:毛澤東與賀子珍結婚
1930年10月:被長沙警備司令部逮捕
1930年11月14日:就義于長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