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由出國留學網提供的圣誕節(jié)手抄報內容的文章,希望對大家一定的幫助。更多圣誕節(jié)手抄報的文章內容盡在出國留學網m.liuxue86.com

圣誕節(jié)英文介紹
Christmas Day
Christmas is a joyful religious holiday when Christians celebrate the birth of Jesus Christ. To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Christmas is a season of giving and receiving presents. In some European countries, Father Christmas, or Saint Claus, comes into houses in the night and leaves gifts for the children. Saint Nicholas
is represented as a kindly man with a red cloak and long white beard.
Most children believe that Santa Claus lives at the North Pole. All year he lists the names of children, both those who have been good and those who have been bad. He decides what presents to give to the good children. Each child hung a stocking, or sock, over the fireplace. Santa entered down the chimney and
left candy and presents inside the socks for the children. On the morning of Christmas day. Each child can't wait to open his or her eyes to see what Santa has left in the stocking.
Christmas Cards
Another important custom of Christmas is to send and receive Christmas cards, which are meant to help express the sentiment of the season. Americans begin sending Christmas cards early in December to friends,
acquaintances, and co-workers. The post office advises customers to mail early in the season and avoid the Christmas rush. Some people heed the advice; others wait until the last minute and then are upset when their loved ones have not received the greeting card or the present which they sent.
圣誕節(jié)習俗
西方許多家庭一進入12月份就開始忙著采購各種節(jié)日用品,如圣誕禮品及食物等。在12月24日這天晚上,一般全家人都要相聚在一起共進圣誕晚宴。有時,圣誕晚餐還要為“上帝的使者”設一個席位。圣誕晚宴極為豐盛.種種美食,色香味形俱備,令人大快朵頤,所以圣誕晚宴又叫圣誕大餐。在餐桌上,黃色圈狀的鮮橙片預示著美好的祝愿。玫瑰、核桃、桂皮和顏色鮮艷的水果,是圣誕節(jié)傳統(tǒng)的桌上飾品。 圣誕晚宴最主要的一道菜是必不可少的傳統(tǒng)佳肴——烤火雞。
在西方人眼里,沒有烤火雞就算不上是圣誕晚宴。有些西方人還習慣在圣誕晚宴的餐桌上擺一整頭烤乳豬,英美等國的人們還喜歡在豬嘴里放上一只蘋果。這個習慣可能源于一些較大的家庭,因為只有大家庭才有可能吃得了一頭豬。后來一些講究排場的人在圣誕請客時也紛紛效仿。
晚餐后的甜食,通常有李子、布丁和碎肉餡餅等——英美等國人認為,吃過這幾種食物后就會福星高照、大吉大利。 圣誕晚宴之后,人們還要去教堂報告佳音,并為唱詩班的人們預備糖果點心等。 世界上各國過圣誕節(jié)的飲食習俗既有相同之處,也各有不同。 在美國,圣誕大餐中還有一樣特別的食品——烤熟的玉米粥,上面有一層奶油,并放上一些果料,香甜可口,別有滋味。 在丹麥,當圣誕大餐開始時,人們必須先吃一份杏仁布丁,然后才能開始吃別的東西。 在法國,生性浪漫的法國人喜歡在12月24日的晚上載歌載舞,伴著白蘭地和香檳酒的濃郁酒香,一醉方休,醉度圣誕。 在英國,英國人除開懷痛飲啤酒之外,還喜歡去異地旅游。比較保守的家庭則在圣誕前夜合家團聚。
在德國,一向比較嚴謹?shù)牡聡硕家_懷暢飲啤酒戴白葡萄酒,吃甜食、酸食、酸豬蹄、啤酒燴牛肉、奶制品和各種生菜。 在意大利,雖然平時已吃好喝好,但過圣誕節(jié)時,那才真叫大吃大喝,山珍海味,美饌佳肴,玉盤奇饈,應有盡有,是饕餐之徒大顯身手的時候。 在澳大利亞,每家飯店酒店都為圣誕節(jié)準備了豐盛的食物,有火雞、臘雞、豬腿、美酒、點心等,人們在傍晚時分或一家老小或攜親伴友,成群結隊地到餐館去吃圣誕大餐。 英國 英國人在圣誕節(jié)是最注重吃的,食品中包括燒豬、火雞、圣誕布丁、圣誕碎肉餅等。
每一個家人都有禮物,仆人也有份,所有的禮物是在圣誕節(jié)的早晨派送。有的唱圣誕歌者沿門逐戶唱歌報佳音,他們會被主人請進屋內,用茶點招待,或者贈小禮物。 美國 因為美國是由許多民族組成的國家,所以美國人慶祝圣誕的情形也最為復雜,從各國來的移民仍多依照他們祖國的風俗。不過,在圣誕時期,美國人的門外掛著花環(huán)以及其它別致的布置則是一樣的。 法國 法國的一般成年人,在圣誕前夕差不多都要到教會參加子夜彌撒。在完畢后,家人同去最年老的已婚的哥哥或姊姊的家里,團聚吃飯。
這個集會,討論家中要事,但遇有家人不和睦的,在此后也前嫌冰釋,大家要和好如初了,所以圣誕在法國是一個仁慈的日子。 西班牙 西班牙的兒童會放鞋子在門外或窗外,接收圣誕禮物。在許多城市里有禮物給最美麗的子女。牛在那天也能得到很好的待遇。據(jù)說在耶穌誕生時,曾有一頭牛向他吐氣來使到他得到溫暖。 意大利 每一個意大利的家庭,都放有耶穌誕生故事的模型景物。在圣誕前夕,家人團聚吃大餐,到午夜時參加圣誕彌撒。完畢之后,便去訪問親友,只有小孩和年老的人得到禮物。在圣誕節(jié),意大利人有一種很好的風俗,兒童們作文或撰詩歌,表示感謝他們的父母在一年來給他們的教養(yǎng)。他們的作品,在未吃圣誕大餐之前,被暗藏在餐巾里、碟子的下面或是桌布里,父母裝作看不見。在他們吃完大餐之后,便把它取回,向大家朗讀。
瑞典 瑞典人是很好客的,圣誕節(jié)時,更有明顯的表現(xiàn),美一個家庭,不論貧富,都歡迎朋友,甚至陌生人也可以去,各種食品擺在桌上,任人來吃。 瑞士 瑞士的圣誕老人是穿白色的長袍,戴上假面具的。他們都是由貧苦人所扮,結隊向人討取食品和禮物。在收隊后,他們就平分所得的東西。 丹麥 丹麥是最初推出圣誕郵票和稱防癆郵票的,這種郵票發(fā)出來籌款作防癆經費。在丹麥人寄出的圣誕郵件上沒有不貼上這種郵票的。收接郵件的人,看見貼有愈多圣誕郵票的,會覺得更喜歡哩! 智利 智利人慶祝圣誕節(jié),必有一種名叫【猴子尾巴】的冷飲品,是用咖啡、牛乳、雞蛋、酒和發(fā)酵的葡萄合制而成。這種飲料為什么被叫做【猴子尾巴】呢?倒沒有人能夠解釋。
挪威 挪威人在圣誕前夕臨睡前,家里各人都把自己所穿的一雙鞋子,由大至小排稱一列,是各人輪流唱出他最喜歡的圣誕歌或圣詩一首。 愛爾蘭 愛爾蘭的每一個家庭,在圣誕節(jié)前夕,都放有一枝洋燭或燈在窗門架,表示歡迎救世主降生。 蘇格蘭 蘇格蘭人在家里找尋向別人借來的東西,必需在圣誕節(jié)之前都歸還與物主。他們多是在新年的首個星期一那天贈送禮物,并不是在圣誕節(jié)期間送的,小孩子和仆人都會得到禮物。 荷蘭人的圣誕禮物,往往是出乎一般人所意料的,有時會被藏在布丁羊腸里面。 德國 德國的每一信奉耶穌教的家庭,都有一株圣誕樹,圣誕樹是在德國最先有的。德國人對于制圣誕節(jié)餅是很講究的。餅有很多款式,在親友之間,彼此均有贈送。
圣誕節(jié)由來
教會開始并無圣誕節(jié),約在耶穌升天后百余年內才有。據(jù)說:第一個圣誕節(jié)是在公元138年,由羅馬主教圣克里門倡議舉行。而教會史載第一個圣誕節(jié)則在公元336年。由于圣經未明記耶穌生于何時,故各地圣誕節(jié)日期各異。直到公元440年,才由羅馬教廷定12月
25日為圣誕節(jié)。公元1607年,世界各地教會領袖在伯利恒聚會,進一步予以確定,從此世界大多數(shù)的基督徒均以12月25日為圣誕節(jié)。十九世紀,圣誕卡的流行、圣誕老人的出現(xiàn),圣誕節(jié)也開始流行起來了。
由于圣經記載耶穌生于夜間,故傳統(tǒng)稱12月24日夜為“圣誕夜”或“平安夜”。
圣誕節(jié)的來歷
12月25日的圣誕節(jié)是慶?;浇虅?chuàng)始人耶穌基督生日的日子,是西方國家最大、人們最喜愛的節(jié)日。
據(jù)基督教徒的圣書《圣經》記載,上帝決定讓他的獨生子耶穌基督投生人間,找個母親,然后就在人間生活,以便人們能更好地了解上帝、學習熱愛上帝和更好地相互熱愛。“圣誕節(jié)”的意思是“慶?;?rdquo;,慶祝一個年輕的猶太婦女瑪麗婭生下耶穌的時刻。
《圣經》記載,瑪麗婭和木匠約瑟夫訂了婚??墒?,在他們同居之前,約瑟夫發(fā)現(xiàn)瑪麗婭已懷孕。因為約瑟夫是個正派的人,又不想把這件事說出去讓她丟臉,所以他想悄悄地和她分手。他正在考慮這事時,上帝的天使出現(xiàn)在他的夢中,對他說,“不要嘀咕了,把瑪麗婭娶回家。她懷的孩子來自圣靈。她將生下個男孩子,你們給孩子起名叫耶穌,因為他將從罪惡中拯救人們。”
盡管耶穌的確切生日并不清楚,大約是在2000年前,但是日歷按著假定日期把時間分為公元前(耶穌基督誕生前)和公元后。在公元后的頭三百年間,耶穌的生日是在不同的日子慶祝的。最后,在公元354年,教堂的領導人把12月25日定為耶穌基督的生日。
圣誕節(jié)是基督教世界最大的節(jié)日。4世紀初,1月6日是羅馬帝國東部各教會紀念耶穌降生和受洗的雙重節(jié)日、稱為“主顯節(jié)”(亦稱“顯現(xiàn)節(jié)”)即上帝通過耶穌向世人顯示自己。當時只有耶路撒冷的教會例外,那里只紀念耶穌的誕生而不紀念耶穌的受洗。后來歷史學家們在羅馬基督徒習用的日歷中發(fā)現(xiàn)公元354年12月25日頁內記錄著:“基督降生在猶大的伯利恒。”
經過研究,一般認為12月25日為圣誕節(jié),可能開始于公元336年的羅馬教會,約在公元375年傳到小亞細亞的安提阿,公元430年傳到埃及的亞歷山大里亞,耶路撒冷的教會接受得最晚,而亞美尼亞的教會則仍然堅持1月6日主顯節(jié)是耶穌的誕辰。
12月25日原來是波斯太陽神(即光明之神)密特拉的誕辰,是一個異教徒節(jié)日,同時太陽神也是羅馬國教眾神之一。這一天又是羅馬歷書的冬至節(jié),崇拜太陽神的異教徒都把這一天當作春天的希望,萬物復蘇的開始。可能由于這個原因,羅馬教會才選擇這一天作為圣誕節(jié)。這是教會初期力圖把異教徒的風俗習慣基督教化的措施之一。后來,雖然大多數(shù)教會都接受12月25日為圣誕節(jié),但又固各地教會使用的歷書不同,具體日期不能統(tǒng)一,于是就把12月24日到第二年的1月6日定為圣誕節(jié)節(jié)期,各地教會可以根據(jù)當?shù)鼐唧w情況在這段節(jié)期之內慶祝圣誕節(jié)。自從12月25日被大多數(shù)教會公認為圣誕節(jié)后,原來1月6日的主顯節(jié)就只紀念耶穌受洗了,但天主教會又把1月6日定為“三王來朝節(jié)”,以紀念耶穌生時東方三王(即三位博士)來朝拜的故事。
隨著基督教的廣泛傳播,圣誕節(jié)已成為各教派基督徒,甚至廣大非基督徒群眾的一個重要節(jié)日。在歐美許多國家里,人們非常重視這個節(jié)日,把它和新年連在一起,而慶祝活動之熱鬧與隆重大大超過了新年,成為一個全民的節(jié)日。12月25日的主要紀念活動都與耶穌降生的傳說有關。從12月24日于翌年1月6日為圣誕節(jié)節(jié)期。節(jié)日期間,各國基督教徒都舉行隆重的紀念儀式。圣誕節(jié)本來是基督教徒的節(jié)日,由于人們格外重視,它便成為一個全民性的節(jié)日,是西方國家一年中最盛大的節(jié)日,可以和新年相提并論,類似我國過春節(jié)。西方人以紅、綠、白三色為圣誕色,圣誕節(jié)來臨時家家戶戶都要用圣誕色來裝飾。紅色的有圣誕花和圣誕蠟燭。綠色的是圣誕樹。它是圣誕節(jié)的主要裝飾品,用砍伐來的杉、柏一類呈塔形的常青樹裝飾而成,上面懸掛著五顏六色的彩燈、禮物和紙花,還點燃著圣誕蠟燭。紅色與白色相映成趣的是圣誕老人,他是圣誕節(jié)活動中最受歡迎的人物。西方兒童在圣誕夜臨睡之前,要在壁爐前或枕頭旁放上一只襪子,等候圣誕老人在他們入睡后把禮物放在襪子內。在西方,扮演圣誕老人也是一種習俗。
以上內容由出國留學網提供,如果您覺得本站的信息還不能完美解決您的問題,可以聯(lián)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內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