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訪問學者的神秘面紗
褪去光環(huán) 訪學也接地氣
隨著出國留學在中國的水漲船高,訪問學者這一特殊人群也受到了越來越多國人的關注。滿腹學識的高校教授?學富五車的學術高人?叱咤風云的商界高管?……這個略帶神秘的稱呼,給大多數(shù)人的印象就是門檻極高、費用極高還得自己掏腰包。
近年來申請訪問學者的人才越發(fā)廣泛,在傳統(tǒng)的高校、科研、醫(yī)學等領域外,律師、媒體、商界等多個行業(yè)都已經有了延伸。隨著中國與歐美國家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訪學的“神秘光環(huán)”正在逐漸褪去,其已不再是一件“高端大氣上檔次”的事,在高校內,范圍也已不再局限于那些德高望重的教授級人物,普通講師甚至在校學生申請訪問學者的比例正在逐年提升。除了具有一定學術背景的人士可以申請訪問學者之外,一些毫無學術背景的商務人士成功申請訪學的案例也屢見不鮮。
履歷鍍金 訪學成深造熱選
在學術領域,無論是任職、評職稱,抑或申請研究項目,海外學術背景已成為一道重要的加分門檻。學院派資深教授通過做訪學旨在為自己的履歷“鍍金”,同時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士也熱衷于此,紛紛加入訪學申請隊伍,希望以訪問學者的經歷為工作加分。
除了有訪學需求的人數(shù)在增多外,訪學門檻的降低也是吸引申請者的一個重要原因。以最受歡迎的一年自費訪學為例,絕大多數(shù)受訪院校不收學費,申請者只需要自理生活費、交通費等費用,以此推算,訪問學者一年的費用也只需十幾萬元。相較于留學,這并不是一項多大的開支。
與留學申請相比,訪學的難度不高是另一大重要原因,對于一些工作人士而言,在工作、家庭兼顧,缺乏時間、精力的前提下,申請留學的高門檻讓他們將需求轉向了訪學。申請名校留學近幾年越來越難,申請公派訪問學者同樣也不簡單,但是名校的自費訪問學者不需要具備高條件,不需要提供語言成績,能夠進行日常交流就可以。
優(yōu)勢凸顯 訪學市場取向產業(yè)化
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目前留學服務行業(yè)產生的商業(yè)規(guī)模每年可達數(shù)百億元,并產生了數(shù)家上市留學中介服務機構。如今,伴隨著自費訪學的興起,留學行業(yè)內的商業(yè)模式正在訪學領域被“復制”。
目前,海外院校資源難以整合,因此在國內市場上很少有專門以訪問學者申請為服務主業(yè)的中介機構,華恒留學作為極少數(shù)提供交流訪問學者服務的機構,協(xié)助申請者完成從申請到獲得邀請函、簽證及出國后的一系列專業(yè)指導及服務。
未來的話,訪學服務一定會成為一項更為細分的產業(yè),目前留學、游學在國內都已經形成產業(yè)化,訪學也是必然趨勢。而且目前來看,訪學服務產業(yè)化的趨勢已經初步顯現(xiàn)。訪學相較于留學,它的年齡段要廣泛很多,30-60歲都可以,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訪學的潛在需求量甚至可以達到數(shù)十萬人、數(shù)百萬人。
如果申請的某個訪學項目恰巧國外正在招募的話,一兩個月左右即能拿到邀請函,其中也不乏在不到一個月就獲得邀請函的案例存在。申請訪問學者除了申請者的專業(yè)方向外,也與各目的國對訪問學者項目釋放的政策密不可分。與英國、澳洲及加拿大等國家相比,美國自費訪學的申請最為容易,英國要求申請者必須具有學者身份,澳洲近幾年訪問學者項目減少,加拿大則因為有法語要求使不少申請者被拒之門外,然而美國在次貸危機后簽證政策逐步放寬,大部分院校也希望借助自費訪問學者的形式增加財政收入,因此美國自費訪學備受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