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2015廣東省清遠市高三期末語文試題及答案由出國留學網(wǎng)高考頻道為您精心提供,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廣東省清遠市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
語文試題
2015.2
本試題共6道大題,24小題,滿分150分。考試用時150分鐘。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自己的班級、姓名、試室號、座位號、考號填寫在答題卡相應的位置上。
2.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qū)域內(nèi)相應位置上,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作答選做題時,請先用2B鉛筆填涂選做題的題號對應的信息點,再作答,漏涂、錯涂、多涂的,答案無效。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
3.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交回。
一、本大題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每對讀音都不相同的一組是
A.旋律/琴弦 醇厚/諄諄告誡 埋怨/隱姓埋名
B.箴言/斟酌 拜謁/殫精竭慮 折本/大打折扣
C.覆轍/掣肘 寒暄/喧賓奪主 傳記/傳奇小說
D.包庇/媲美 諳熟/萬馬齊喑 忖度/度德量力
2.下面語段中畫線的詞語,使用不恰當?shù)囊豁検?BR> 隨著進城務工人員規(guī)模不斷擴大,隨遷子女完成義務教育后,繼續(xù)升學考試的問題日益突出,隨遷子女能否在流入地參加高考的追問愈演愈烈。日前,民眾千呼萬喚的《關于做好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后在當?shù)貐⒓由龑W考試工作的意見》終于出爐,1200多萬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終于可以參加異地高考。在因地制宜的方針指引下,各地異地高考方案原則上將由省級政府在年內(nèi)制定出臺。
A.愈演愈烈 B.千呼萬喚 C.出爐 D.因地制宜
3.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只要真正給予違規(guī)者以嚴懲,讓違規(guī)者對制度與法律心存敬畏,市場才能越來越規(guī)范,法律的尊嚴也才能真正得以體現(xiàn)。
B.考古學家在清理墓穴時,收集到大量石制工具,其中有砍刀器、石核等是用石英砂巖打制而成的。
C.許多家長已經(jīng)認識到,孩子寫一手漂亮字不僅能受用終身,而且能在考試中受益。
D.中國年的全部的意義,就在于團圓;為了團圓,中國“春運”之隆重、之艱辛、之驚天動地,遠超當今人類任何一次集體活動。
4.在文中橫線處填入下列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BR> 。林沖的槍,武松的棒,楊志的大刀,魯智深的禪杖,都是應了自己的身手才能耍得開,讓他們換換家伙兒,保準不是英雄了。
①李逵不會 ②花榮的神箭
③人的職業(yè)能力是生存行為,不是生命的天才
④都在“梁山泊”造反起義的一百零八將個個的武藝高強,可都與他們的天賦有關
⑤矮腳虎不會 ⑥鼓上蚤的本事
A.③ ⑥ ⑤ ② ① ④ B.③ ④ ⑥ ① ② ⑤
C.⑥ ① ② ⑤ ③ ④ D.⑥ ⑤ ① ② ③ ④
二、本大題7小題,共35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文中的三個“□”是為考查而設),完成5-9小題。
王褒,字子深,瑯邪臨沂人也。祖騫、父規(guī),并《南史》有傳。褒識量淹通,志懷沈靜,博覽史傳,七歲能屬文。外祖梁司空袁昂愛之,謂賓客曰:“此兒當成吾宅相?!比豕谂e秀才,除秘書郎、太子舍人。
梁國子祭酒蕭子云,褒之姑夫也,特善草隸。褒少□姻戚,去來其家,遂相模范,而名亞子云,并見重于時。武帝嘉其才藝,遂以弟鄱陽王恢女妻之。及侯景陷建鄴,褒輯寧所部,見稱于時。梁元帝嗣位,褒有舊,如拜吏部尚書、右仆射。褒既名家,文學優(yōu)贍,當時咸共推挹,故位望隆重,寵遇日甚,□愈自謙損,不以位地矜物,時論稱之。
初,元帝平侯景及禽武陵王紀后,以建鄴凋殘,時江陵殷盛,便欲安之。又其政府臣僚皆楚人也,并愿即都鄢郢①。嘗如群臣議之。鎮(zhèn)軍將軍胡僧祐、吏部尚書宗懔、太府卿黃羅漢、御史中丞劉瑴等曰:“建鄴王氣已盡,又荊南之地有天子氣,遷徙非宜?!痹凵钜詾槿?。褒性謹慎,知元帝多猜忌弗敢公言其非后因清閑密誎言辭甚切元帝意好荊楚已從僧祐等策竟不用。及魏征江陵,元帝授褒都督城西諸軍事。柵破,從元帝入金城。俄而元帝出降,褒遂與從俱出,見柱國②于謹,甚禮之。
明帝即位,篤好文學,時褒與庚信才名最高,特加親待。帝每游宴,命褒賦詩談論,恒在左右。尋加開府儀同三司。武帝作《象經(jīng)》,令褒注之,引據(jù)該洽,甚見稱賞。褒有器局,雅識政體,既累世在江東為宰輔,帝亦以此重之。建德以后,頗參朝議,凡大詔冊,皆令褒具草。
初,褒與梁處士汝南周弘讓相善,及讓兄弘正自陳來聘,帝許褒等通親知音問,褒贈弘讓詩并書□。尋出為宜州刺史,卒于位。
(節(jié)選自《北史•王褒傳》)
【注】①鄢郢:泛指今湖北江陵、襄陽一帶。②柱國:柱國大將軍省稱。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褒輯寧所部 輯:輯錄
B.不以位地矜物 矜物:矜持
C.以建鄴凋殘,時江陵殷盛 凋殘:衰敗
D.及讓兄弘正自陳來聘 聘:聘請
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豁検?nbsp; (3分)
①褒少□姻戚,去來其家
②□愈自謙損
③褒贈弘讓詩并書□
A.于 且 焉 B.以 而 焉 C.以 其 之 D.因 而 之
7.下列文句中,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知元帝多猜忌/弗敢公言其非/后因清閑/密誎言辭甚切/元帝意好荊楚/已從僧祐等策/竟不用
B.知元帝多猜忌/弗敢公言其非/后因清閑/密誎/言辭甚切/元帝意好荊楚/已從僧祐等/策竟不用
C.知元帝多猜忌/弗敢公言其非/后因清閑/密誎/言辭甚切/元帝意好荊楚/已從僧祐等策/竟不用
D.知元帝多猜忌/弗敢公言其非/后因清閑/密誎言辭甚切/元帝意好/荊楚已從僧祐等策/竟不用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王褒見識廣博,器量通達,心懷沉靜之志,博覽史籍;他的祖父王騫、父親王規(guī)一起著寫了《南史》。
B.元帝平亂之后,想遷都到殷實強盛的江陵一帶,且朝中許多官員是楚人,他們也愿意遷都江陵一帶。然而王褒生性謹慎,不敢直言遷都之事,元都最終遷至建鄴。
C.因為親戚的關系,王褒小時候常來往于蕭子云家,并模仿練習他的書法。他的名聲雖然敵不過蕭子云,但在當時卻與蕭子云一同受到人們的重視。
D.明帝特別喜歡文學,對當時才華聲名最高的王褒與庚信特加親寵。每次游宴,就命王褒寫詩為文,后來又命令王褒為自己寫的《象經(jīng)》作注。
9.根據(jù)具體要求分別完成下列各題。(10分)
(1)翻譯下面的句子。(7分)
①武帝嘉其才藝,遂以弟鄱陽王恢女妻之。(4分)
②武帝作《象經(jīng)》,令褒注之,引據(jù)該洽,甚見稱賞。(3分)
(2)從文中找出兩個能說明王褒“性謹慎”的例子。(3分)
10.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7分)
昭君怨
蘇 軾
誰作桓伊三弄,驚破綠窗幽夢?新月與愁煙,滿江天。 欲去又還不去,明日落花飛絮。飛絮送行舟,水東流。
【注】桓伊,東晉音樂家、名士。著名琴曲《梅花三弄》是根據(jù)他的笛譜改編的。
(1) 上片寫了哪些意象?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3分)
(2)簡要賞析“飛絮送行舟,水東流”一句的妙處。(4分)
11.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選3題,多選只按前3題計分。答對一空給1分)(6分)
(1)克已復禮為仁。 , 。(《論語》)
(2) ,池魚思故淵。 ,守拙歸園田。(陶淵明《歸園田居》)
(3)漁舟唱晚, ?。谎汴圀@寒, 。(王勃《滕王閣序》)
(4)恰同學少年, ?。粫鈿?, 。(毛澤東《沁園春•長沙》)
三、本大題4小題,共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題。
“美”這個字,在日常生活中,用到的機會很多。覺得一個人很美,一片風景很美,讀一首詩,看一幅畫,聽一段樂曲,心里感動,也都可能說“很美”。
《說文解字》從字源上批注“美”,把“美”上下拆開,解釋成“羊大為美”。
近代研究美學的學者,有人認為“羊大為美”,指的是人類最初吃羊肉的快樂?!懊馈边@個字,因此應該起源于味覺。
這一派學者的理論,到目前為止,并未獲得美學界一致的同意。一般人也以為,目前我們用到“美”這個字,還是有比較多的“精神”“心靈”的內(nèi)涵的。覺得一個人很美,覺得一片風景很美,欣賞繪畫,聆聽音樂,心情上愉悅豐富的感覺,似乎與“吃羊肉”的快樂有所不同。
“美”這個字,由“羊大”二字合成,是否與吃羊肉有關,在美學領域還有爭議。
我們凝視一個人,覺得這個人很美,她的一顰一笑,都變成牽掛,有時對方并不知道,只是自己私下欣賞,心里也滿足喜悅.面對一片夕陽,看到西邊天上剎那間色彩燦爛的變化,我們看到的仿佛不只是風景,也同時看到了所有生命完成自己時的莊嚴。春天走到山上,看到滿山花朵的綻放,忍不住歡欣鼓舞,想放懷盡情大叫幾聲。偶然在寧靜的夏夜海濱,一抬頭看到滿天繁星,心中忽然好像被許多喜悅驚訝充滿,竟然可以熱淚盈眶。
許多生命中的美,并不是物質,沒有實際利益,但是,情動于中,留在記憶深處,久久不能忘卻。
“美”好像是心里埋藏很久的記憶,擱置在角落,連自己也忘了,卻忽然被觸動,深藏底層的生命,一時被呼喚了起來。
吃羊肉,當然有快樂,不只吃飽肚子,也在口腔間留有許多滋味。但是,“吃羊肉”的滋味,畢竟與許許多多內(nèi)心深處極其復雜的心靈變化有所不同。近代美學因此更精細地分別,把口腔上官能的快樂稱為“快感”,心靈上豐富的滿足才構成“美感”。
孟子說:“充實之謂美?!钡拇_,“美”使生命充實了起來。
一個人,如果在饑餓的時候,吃一頓羊肉,無疑是非常大的快樂??湛盏奈福皇澄锍錆M,一定也是“充實”的滿足。但是太過饑餓的時候,狼吞虎咽,甚至饑不擇食,就只有感官上的充實,可能連口腔上的滋味都品嘗不出。
“品嘗”,因此并不等于“吃飯”。
物質缺乏,太過饑餓的社會,人如同動物,只滿足生存最基本的需求,“吃到飽”其實無可厚非。但是,人類在脫離饑餓階段之后,一直停留在“吃到飽”的滿足,口腔中所有復雜的味覺潛能都無法開發(fā)。吃得粗糙野蠻,品嘗不出酸甜苦辣咸的豐富變化,也就品嘗不出五味雜陳的人生況味。
西方人講一個人的生活質量,常常用到“taste”這個詞,中國從東漢以后,特別重視“品”;欣賞詩的書叫“詩品”,欣賞畫的書叫“畫品”,評論人物言行舉止性情,叫做“人品”?!捌贰?,也就是“品味”。“品味”兩個字都與“口”有關,但已不是用來“吃到飽”的“口”了。
“品”如果不是一個口,而是三個口,一定是口腔的味覺有了不同層次的需求。生活有品味,生命有品味,還是要有比“吃到飽”多一點的精神心靈上的滿足吧。
一個人沒有“品味”,即便財大氣粗,仍然是精神上的窮人。一個社會沒有“品味”,物質越富有,精神越是困窘空虛。
(摘自蔣勛《此時眾生》)
12—13題為選擇題。請在答題卡“選擇題答題區(qū)”作答。(12題選對一項給2分,選對兩項給5分,多選不給分)
12.下列說法,符合文意的兩項是 (5分)
A.“美”是一個會意字,上下拆開成了“羊大為美”,因此,美起源于味覺。
B.我們時下用到的“美”還包含很多“心靈”的內(nèi)涵,好像與“吃羊肉”的快樂不盡相同。
C.許多生活中的美雖然沒有實際利益,但被其感動就會留下深刻印象。
D.狠吞虎咽甚至饑不擇食能得到感官上的充實,卻會失去心靈上的“充實”。
E.中國文化一直特別重視“品”,雖然“品味”兩個字都與“口”有關,但與“吃到飽”的“口”沒有關聯(lián)。
13.下列對“品味”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中國文化中的“品”就是“品味”。
B.“品嘗”并不等于“吃飽”,“品嘗”就是“品味”。
C.“品”字三個口,意即生活有品味,生命有品味,精神心靈有滿足。
D.“品味”是就人的精神來說的,它不是財大氣粗,不是物質富有。
14. 簡析文中畫線句在全篇中的作用。(4分)
15.請依據(jù)文意,對下面的事例作簡要分析。(4分)
有人說,清遠街道高檔轎車隨處可見,從轎車里往外扔煙頭的現(xiàn)象也屢見不鮮。
在英國,不論走到哪里,行人總是受到司機友善的待遇,闖紅燈是很罕見的。在超
市、商場、旅館里,營業(yè)員都彬彬有禮,不會因為遇到外國人而特意宰客,相反他們會
對人生地不熟的異國人給予及時熱情的幫助。
四、 本大題為選考內(nèi)容的兩組試題。每組試題3小題。共l5分。
選考內(nèi)容的兩組試題分別為“文學類文本閱讀”試題組和“實用類文本閱讀”試題組,考生任選一組作答。作答前,務必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填涂與所選試題組對應的信息點;信息點漏涂、錯涂、多涂的,答案無效。
(一)文學類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小題。
清遠飛霞(節(jié)選)
黃偉宗
我愛清遠是因為它有飛霞;我愛飛霞,是因為它在清遠之中。
清遠飛霞,是一個整體,是一個理想境界,又是一個現(xiàn)實的境界。
清遠古名中宿,顧名思義,是中間歇宿的意思。古時從中原進入嶺南,順北江乘船至廣州,清遠正好是中途投宿之地,中宿由此得名。而中宿何時,又為何易名清遠?有待考察。在我看來也是從中宿而來的,因為古時背井離鄉(xiāng)、遠游旅行的人,大都是商賈之類的謀生者,或者是失意的文人騷客,坎坷曲折的旅程和人生歷程,使他們大都有一種飽經(jīng)滄桑的游子心態(tài),與李白的“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感慨共鳴,從而在中宿之后,忙中偷閑,苦中作樂,動中尋靜,鬧中得雅。此地的良辰美景、山水風光正合精神需求,一如陶淵明所寫的“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真是又清又遠,從而謂之“清遠”。
飛霞風景區(qū)包括三個景點:飛來寺、藏霞洞、飛霞山。
歷史最悠久的是飛來寺。寺在與飛霞山遙遙相對的飛來山上。山腰樹林中有一巨石,呈獅子形狀,被稱為獅子石,又被稱為飛來石,因為它底部小,石面大,像是一塊飛來的石頭疊上去的樣子。相傳古時有位云游和尚路過此處,用線從大石與底石交疊的石縫中橫過,竟可暢通無阻,他驚嘆是罕見的天外飛來之物,由此頓悟“佛意”,在此定居下來,建立寺廟,取名“飛來寺”。飛來寺紅墻綠瓦,周圍綠樹成蔭,同飛來石一樣從林海中冒出,上下對應地連成雙鷹飛臨青山的姿勢。更妙的是,飛來寺和飛來石所在的飛來山下,滔滔的北江繞過山腳,江面從寬轉窄,流過此山后即又江開水闊,形成了一道長峽,名曰“飛來峽”,使得整座飛來山連同其上的飛來石、飛來寺,像一條方舟一樣,在茫茫的水面上“浮動著”。形成了既是自然美景,又是其味無窮的人生意境。它昭示著:自然美景與人生世態(tài),似乎是同境同理,都是“飛來”,都在激動;美在“飛來”中,也在浮動中。“飛來”是寄寓,浮動是變遷,但兩者都是生命,是永恒。
如果說飛來寺的勝景有佛家的氣韻,那么,藏霞洞可以說是具有道家風采的一方天地。從登上北江碼頭開始,行人所走的登山路都是曲折的、斷斷續(xù)續(xù)的石階路,全是一番“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的景致。尤其是沿途濃蔭覆蓋,清新陰涼,漫步而上,時轉時折,真乃曲徑通幽。更妙的是沿途有條小溪,時有潺潺流水蜿蜒而下。有時陽光穿過林隙葉縫,像樂池奏出的美妙旋律,切切沙沙。伴之鶯鶯鳥語和沁人肺腑的縷縷花香,真是天下第一幽徑也。正是在這樣的一條幽徑中,人們觀賞到躲藏在綠林或白云深處的美景:禺峽山亭、觀海亭、達觀亭、一片天、梅亭、知水仁山亭、桃源亭、錦霞禪院、藏霞牌坊等景點,真是名副其實的“藏霞善徑”!僅從這條山道和景點的名稱,人們便可品出其中道家文化的意味,但它不僅如此,而且具有更深更廣的哲理:人在霞中心境清,霞在人中意更遠;藏中有霞景更霞,霞在藏中藏更深。
穿過飛霞通津坊,即進入飛霞風景區(qū)第三個景區(qū)——飛霞山。個個景點,沿山而上,經(jīng)登極橋、登峰橋,穿飛霞古洞進軒轅黃帝祠,再經(jīng)寶徑亭、鳳凰樓、紀公亭,進入修行精舍,直到山頂摩天長天亭,真可謂九重風景九重天!這個景區(qū)的中心是飛霞古洞,這洞實際上是座寺廟。這寺廟的建筑自成一格,是沿山而上的層層結構,每層既可獨立,又是互有連接貫通的,每層有不同的用途,祭奉不同的神佛。特別有趣的是,這里所祭奉的神佛,為儒、道、佛三教之至尊。中國之寺廟,多是以教而立,此地三教共祭于一祠,實是罕見。其實,從上述飛霞山的景點名稱來看,也可見三教融合的意蘊。飛霞山以這種罕有的祭祀方式,顯示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兼容的文化意識。試問:飛霞山之飛霞在何處?應該說,在山上的每個景點每重天,又在每個游人的人生旅程中。要真正無愧人生,就要有更多更大的飛霞似的人生追求,此生就不是過眼云煙,而是永恒的人生。我想,這才是真正的理想的清遠飛霞的境界。
16.文章開頭為什么要交代“清遠”一詞的來由?(4分)
17.作者以“清遠飛霞”的三個景點為中心,各個景點的特色是什么,又揭示了怎樣的文化內(nèi)涵?試簡析之。(5分)
18.文中有“人在霞中心境清,霞在人中意更遠;藏中有霞景更霞,霞在藏中藏更深”的七字句,請你用通俗的語言作簡析。(6分)
(二) 實用類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小題。
馬可:只想做與時尚無關的真正的衣服
9月底的一個傍晚,馬可坐在工作室的會客廳接受了《人物》的第三次采訪。這是一間幾乎沒有任何裝修痕跡的空間,灰色方磚地面,由幾塊老木板拼接的桌椅,桌面坑洼不平,細縫處隱約可見兩三團青黑色的苔蘚。父母問,你怎么不搞一個天花吊頂呀?你看人家弄個天花,多漂亮啊?!澳阏f,我能聽嗎?我就不是那種審美啊。”馬可呵呵地笑著。此時珠海,剛入初秋,天氣不那么悶熱了,馬可穿了一條白色亞麻連衣裙,身材削瘦,麻花辮,臉上偶爾流露出小女孩的羞怯。
馬可工作室的出品都是純天然的手工制作,她從偏遠的西南山區(qū)請來了一些掌握傳統(tǒng)女紅技術的手工藝人。馬可的設計從手織布的組織紋樣開始、再到手工縫制和植物染色。雖然緩慢,但令人身心愉悅。她厭倦了此前令她成名的流水線成衣,她只想制作真正的手做的衣裳,那些服務于人們的日常生活、為了真實地面對自己的內(nèi)心,而不是向外界“炫耀或者建立某一種形象”的生活必需之物。
臺灣云門舞集創(chuàng)辦者林懷民非常欣賞馬可的設計,邀請她為新作設計演出服裝,“她在意的是布料跟身體間的空間。”林懷民接受《人物》采訪時談到,當他的舞者穿上馬可的衣服時,與空氣、風“來來去去”形成一種奇妙感,一位性格急躁的舞者竟然可以很好地做出此前并不擅長的慢動作?!斑@么多年來,在西方時裝的影響下……所有的人自卑,一個是它的價格昂貴,第二個是一定要瘦得皮包骨你才能算是趕上流行?!绷謶衙裾f,馬可的衣服任何身材都可以穿,“所以為了穿那些昂貴的衣服,要把自己瘦得生不如死那個樣子,不曉得在干嗎,我想這個是走歪了。”
林懷民初見馬可是在澳門一起觀看越南裔編舞家的舞團表演。舞者是一群真正的越南農(nóng)婦,馬可興奮得不行。演出結束后跑去后臺跟老人們聊天,語言不通,七手八腳,直到老人們表示要回旅館了,她才放她們走?!斑@很滑稽?!绷謶衙癜腴_玩笑說,“我就是比較不一樣,我會覺得我很喜歡她們,然后講幾句話,我就去睡覺了,馬可沒有,勇往直前。”
“勇者”馬可付諸實踐之事是將“無用”投入市場。她在北京城中心一個創(chuàng)意園區(qū)舉辦了國內(nèi)首次無用作品發(fā)布會,同時宣布北京無用生活空間正式開幕。表演在一個露天天臺,充滿濃郁的宗教感,一位臺灣原住民歌手唱響序曲,33個高矮胖瘦不一的表演者,穿著粗布麻衣,緩緩踱進舞臺。
表演者圍攏在一起,踏著簡單的舞步,整齊地用腳跺踩地面,地板上的玻璃燭臺在抖動中發(fā)出越來越強烈的節(jié)奏聲。馬可流淚了,事后她解釋說,現(xiàn)代社會強調個性和自我,她卻從這支舞里看到了祖先們賴以生存的根基,那種群體協(xié)作的共性永遠超越個體差異的強大?!斑@是還保留著原生態(tài)生活方式的各地民族共通的東西,人們聚在一起,手拉著手,頭頂蒼天,腳踩大地,只要不斷重復著簡單的動作,就能夠給彼此帶來內(nèi)心的感動和幸福,我們還要什么呢?”
演出結尾,兩位老人帶領著一隊人向一個方向走遠,他們回家了,燈光熄滅,沉浸在黑暗中的嘉賓一時還回不過神來,沒有通常時裝秀完畢的鮮花和掌聲,大家在靜默中被指引著來到樓下的廣場,鐵銹色的小劇場幕墻上打出“無用回家”4個字,一束暖色燈光灑在馬可身上,她一襲暗紅色麻布長衫,用輕微的聲音感謝一連串的人?!拔沂裁炊疾幌胝f了?!眱芍芎螅龑τ浾哒f,本來想解釋無用到底是什么,但那一刻,她覺得語言太蒼白,她想說的一切都盡在演出中了。
無用到底要做什么?在一篇寫于2007年的文章《我對服裝設計師身份的認識》中,她給出答案:“我不滿足于服裝在生活中的實用性和裝飾性,我深信最偉大的最高尚的創(chuàng)作動機應該是出于關心人,對人本身的終極關懷——關心人的情感、關心人的精神世界。這種關心包含了愛,但比愛更為寬廣,更無條件?!?BR> (本文節(jié)選自《人物》2014年10月號)
19.如何理解馬可在演出后“我什么都不想說了”? (4分)
20.文章從哪些方面介紹設計師馬可的精神品質?請分點概括。(5分)
21.文章結尾引用了馬可的一句話:“這種關心包含了愛,但比愛更為寬廣,更無條件”,結合本文,聯(lián)系當前社會現(xiàn)實,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看法。(6分)
五、本大題2小題,每小題6分,共12分。
22.下面是某中學暑期去瑤族村考察的初步構思框架,請把這個構思寫成一段話,要求內(nèi)容完整,表述準確,語言連貫,不超過75字。
23.閱讀下面一段文字,用一句話概括出其中的主要信息。(不超過40個字,包括標點)
朱汝珍(1870—1942年),字玉堂,號聘三,又號隘園,廣東清遠人,清末民初法學家,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位榜眼,授翰林院編修。按照慣例,甲辰恩科的主考官在閱評完所有考生的試卷后,從參加殿試的273名考生的試卷中挑選出10份,并按名次排列好(其中朱汝珍第一,劉春霖第二),呈送給慈禧太后“欽定”。慈禧太后翻開主考官列為“頭名”的試卷,見該卷雖然文詞暢順華麗,但字體卻為粗筆楷書,因慈禧性喜疏淡清新字體,故看后不禁連連搖頭。再說,奪魁的舉子是廣東人,不禁讓這位老佛爺想起太平天國的洪秀全,維新派的康有為、梁啟超,高舉反清大旗的孫中山……加之朱汝珍姓名中有“珍”字,“朱”與“誅”同音。珍妃支持光緒皇帝變法改良,被推入井中溺死,“朱汝珍”這三個字一下就觸動了慈禧那根敏感的神經(jīng)。于是她將朱汝珍的試卷扔到一旁。相反,慈禧覺得劉春霖這個名字有吉祥之兆,又是貴州人,便將他提升為狀元,朱汝珍只好屈居光緒三十年(1904年)末科榜眼了。
六、本大題1小題,60分。
24.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60分)
2014年12月下旬,在清遠市書香節(jié)好書進校園活動中,面對琳瑯滿目的課外書籍,學子們是鐘情文學書,還是偏愛教輔書?我市兩所普通高中的學生,在選購圖書時的表現(xiàn)卻截然不同:一邊是鐘情《課堂內(nèi)外》、《作文素材》、《英語街》等教輔書,兩天內(nèi)售出圖書700余冊;而另一邊卻偏愛《青春風》、《致我最想錯過的你》等青春萌動的小說以及《追風箏的人》、《百年孤獨》等中外名著,活動的第一天就售出圖書1500余冊。
要求:①自選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文體不限。②不要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的范圍。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參考答案
2015.2.5
一、
1.A(A. xuán/xián,chún/zhūn,mán/mái; B.zhēn,yè/jié,shé/zhé;C.zhé/chè,xuān,zhuàn/chuán; D.bì/pì,ān/yīn,duò。)
2.A(A.愈演愈烈:事情、情況等變得越來越嚴重?!白穯枴辈荒堋坝萦摇?,故錯誤;B.千呼萬喚:一再呼喚,多次催促;C.出爐:比喻新產(chǎn)生出來;D.因地制宜:根據(jù)不同地區(qū)的具體情況規(guī)定適宜的辦法。)
3.D(A.關聯(lián)詞搭配不當,應將“只要”改為“只有”;B.句式雜糅,將“有……”與“……是用石英砂巖打制而成的”雜糅在一起了;C.邏輯不當,應將“不僅”與“而且”領起的句子調換位置。)
4.B(句③是觀點性的句子,適合放在段首。句④開始舉例,應排在句③之后。由此可以排除A、C、D三項。)
二、
5.C(A.輯:聚合,集聚;B.矜物:驕傲而瞧不起別人;D.聘:互通友好.)
6.B
7.C
8.C(A.“并《南史》有傳”的意思是“都在《南史》中有傳”;B.根據(jù)文意,元帝最終聽從了胡僧祐等人遷都江陵一帶的建議,選項中“元都最終遷都建鄴”的說法錯誤;D.《象經(jīng)》是武帝寫的。)
9.(1)①梁武帝嘉獎王褒的才華技藝,就把弟弟鄱陽王蕭恢的女兒嫁給他。
②武帝作《象經(jīng)》,命王褒為之作注,他引證詳備廣博,很受武帝的贊賞。
(2)①等到皇帝清靜閑暇時才秘誎遷都之事;②得到武帝允許后才贈給周弘讓詩和書信。
附:文言文參考譯文
王褒字子深,瑯邪臨沂人。祖父王騫、父親王規(guī),都在《南史》中有傳。王褒見識廣博,器量通達,心懷沉靜之志,博覽史籍,七歲就能作文章。外祖父梁朝司空袁昂喜愛他,對客人說:“這個孩子將來應該成為我們家的宰相?!倍畾q就被舉薦為秀才,任秘書郎、太子舍人之職。
梁朝國子祭酒蕭子云,是王褒的姑父,特別擅長草書和隸書。王褒小的時候因為親戚的關系,來往于蕭子云家,就模仿練習他的書法,而名聲僅次于蕭子云,一同受到當時的重視。梁武帝嘉獎他的才華技藝,就把弟弟鄱陽王蕭恢的女兒嫁給王褒。到了侯景攻陷建業(yè),王褒收集安撫自己的部下,受到當時人的稱道。梁元帝繼位,王褒和梁元帝有舊交情,召見拜為吏部尚書、右仆射。王褒既是名家,文學作品優(yōu)異豐贍,當時人都很推崇他,所以他的地位名望并重,寵遇日甚一日,他卻越發(fā)自謙自遜,不因地位高居人上而自驕于人,當時的輿論都稱贊他。
初,元帝平定侯景之亂和擒獲武陵王蕭紀之后,因建鄴凋零殘破,而當時江陵殷實強盛,就想把都城安置在那里。又因為朝中的官員僚屬都是楚人,都希望遷都鄢郢(建鄴)。元帝曾經(jīng)召集群臣商議這件事。鎮(zhèn)軍將軍胡僧祐、吏部尚書宗懔、太府卿黃羅漢、御史丞劉瑴等人說:“建鄴帝王氣數(shù)已盡,而荊南之地有天子氣象,遷都建鄴不合適?!痹壅J為他們說得很對。王褒生性謹慎,知道元帝猜疑忌諱很多,不敢公開說明遷都的不妥。后來因為皇帝清靜閑暇,秘密勸諫,言辭非常懇切。元帝心中喜好荊楚之地,已聽從胡僧祐等人的謀略,最終沒能采用王褒的建議。等到西魏征討江陵時,元帝授命王褒都督城西諸軍事。柵欄被攻破后,王褒從元帝進入金城。很快,元帝出城投降,王褒就與眾人一同出城,見到柱國于謹,于謹待他很有禮貌。
明帝即位,特別喜愛文學,當時王褒與庚信才華聲名最高,特意加以親寵優(yōu)待。明帝每次游宴,都命王褒寫詩為文,一直在身邊。不久加授開府儀同三司。武帝作《象經(jīng)》,命王褒為之作注,他引證詳備廣博,很受武帝的贊賞。王褒有器量,特別明了政事,既然多年在江東做輔政大臣,皇帝也就因此而看重他。建德以后,王褒多參與朝政,所有大的詔令文冊,都讓王褒執(zhí)筆撰寫。
當初,王褒和梁朝居士汝南人周弘讓相友善,到了弘讓的兄長弘正從陳國來通好,武帝允許王褒等人和親戚朋友通音信,王褒贈給周弘讓詩和書信。不久,調出任宜州刺史,在任上去世。
10.(1)笛聲、綠窗、新月、煙云、天空、江面,(2分)描繪出一幅有聲有色、浩淼幽清的畫面。(1分)
(2)該句設想離別的人乘船離岸逐漸西去,送別的人矗立江邊,不愿離開,(1分)只有那多情的柳絮,追逐行舟,代人送行。(1分)詞人運用擬人手法,(1分)以“流水無情”(詞人以景結情)反襯難分難舍之情。(1分)
[分析人物1分,分析柳絮1分,答出“擬人”“反襯”或“虛寫”1分,分析手法效果1分。]
11.
(1)一日克已復禮 天下歸仁焉 (2)羈鳥戀舊林 開荒南野際
(3)響窮彭蠡之濱 聲斷衡陽之浦 (4)風華正茂 揮斥方遒
三、
12.(5分)BD(A.這只是部分美學學者的理論,到目前為止,并未獲得美學界一致的同意。C.由原文第七段可知,此處說的是許多“生命中的美”,而非“生活中的美”。E.原文是說,中國從東漢以后特別重視“品”,選項中“一直”的說法不妥。)
13.(3分)B(選項說法太絕對了,人在饑餓時如同動物,這時的“品嘗”只滿足生存最基本的需求,不是“品味”。)
14.(4分)承上啟下:承接上文“可能連口腔上的滋味都品嘗不出”的事實,引出下文有關“品嘗”與“吃得飽”之間的關系的闡釋。
15.(4分)文章認為,生活有品味,生命有品味,還要在精神心靈上多一點追求。清遠人逐漸走向富有,但他們在精神上仍很貧窮;英國是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英國人很富有,但他們?nèi)圆粷M足心靈的需求。真正有品味的人不是財大氣粗,而是心靈潔凈。(要以文中觀點來闡釋材料中的現(xiàn)象)
四、
16. (4分)既扣題(或照應“清遠飛霞是一個整體”句),又借地名道出“清新淡遠”的意境,為下文寫“飛霞”三景作了整體上的背景鋪墊。(意近即可)
17.(5分)⑴飛來寺的景點特色是“奇”,揭示的是“人生都在激動、美在浮動、寄寓和變遷是永恒”的哲理禪意;⑵藏霞洞的景點特色是“幽”(曲徑通幽、曲折、深幽等),揭示的是“心清意遠”的道家內(nèi)涵;⑶飛霞山的景點特色是“神”(神秘、奇妙、高、重重層層等),揭示的是不斷追求、爭取永恒的人生價值理念。(答案靈活,意近即可)
18.(6分)人在勝景中才能心境得清,勝景要有人欣賞才能意境幽遠;人的心中本身要有美的質素才能欣賞出外界的景色之美,只有美景常投心上,你的心靈才能變得深遠雅致。(意近即可)
19.(4分)她覺得語言太蒼白,她想說的一切都盡在演出中了。演出者用純樸的舞蹈語言講述了馬可設計服裝理念:設計服裝應關注人的本身。
20. (1) 生活崇尚簡樸,不追求物質享受。(2)設計上專注于關心人而不是炫耀衣料。(3)有勇氣不斷地創(chuàng)新向前。(5分)
21.(1)馬可的意思是說做一個設計師要學會關心,要有愛,這種愛是對人本身的關注,而不是僅僅是衣服。這種愛是沒有條件的,不帶雜質的是純粹的。(2分)(2)當今社會,人們多少有些浮躁心理,一心想出名謀利,不能夠靜下心來設計和做事情。(2分)(3)只有多關注于創(chuàng)作本身,才有利于成功。(2分)(結合本文,2分。結合社會現(xiàn)實,2分。圍繞“純粹”和“關愛”分析,2分。)
五、
22.(6分)本次瑤族村三日行考察要求參加人員事先查閱資料,了解瑤族概況,備好所需行裝;(3分)考察期間的主要活動有參觀、訪談以及與村民聯(lián)誼,每人需寫日記,記錄考察情況。(3分)
23.(6分)
“廣東清遠人朱汝珍因字體、姓名、籍貫的原因而屈居中國歷史上最后一位榜眼。”或“清遠人朱汝珍因字體、姓名、籍貫的緣故而與清代末科狀元無緣?!?BR> (陳述對象“朱汝珍”1分,“字體”1分,“姓名”1分,“籍貫”1分,有“中國歷史上最后一位榜眼”或“與狀元無緣”等含意相同的內(nèi)容1分,句子通順1分,共6分)
六、 【作文審題指引】
(一)審題意:讀懂材料,正確理解題意。
本次作文的材料是關于書香節(jié)好書進校園時,面對琳瑯滿目的書籍兩所中學的學生在選購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不同興趣愛好。
為什么兩間中學的學生選購圖書時會出現(xiàn)這么大的偏差,主要原因是讀書的目的不同,一是讀書為了考大學,故偏愛教輔書;一是讀書為了提升文化素養(yǎng),故鐘情文學類的圖書。
(二)審立意:審題準確,正確立意。
由以上分析可知,我們可以確定這樣立意方向:目的不同,興趣愛好不一樣,選擇課外書的品種自然就會有差異。多角度立意示例:
1.從課外書的不同選擇,看學生的讀書目的。
2.課外書,不要再為學業(yè)負擔加砝碼。
3.選擇課外書,別讓功利遮望了眼。
4.讀課外書,彌補應試教育課堂的文化“缺氧”。
5.教輔書,課內(nèi)功課好幫手。
等級評分標準
基礎等級50分 內(nèi)容25分 一等(25-21) 二等(20-16) 三等(15-11) 四等(10-0)
符合題意
中心突出
內(nèi)容充實
感情真摯 符合題意
中心明確
內(nèi)容較充實
感情真實 基本符合題意
中心基本明確
內(nèi)容單薄
感情基本真實 偏離題意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當
沒有什么內(nèi)容
感情虛假
表達25分 一等(25-21) 二等(20-16) 三等(15-11) 四等(10-0)
符合文體要求
結構嚴謹
語言流暢
書寫工整 符合文體要求
結構完整
語言通順
書寫較工整 基本符合文體要求
結構基本完整
語言基本通順
書寫潦草 不符合文體要求
結構混亂
語言不通順,語病多
字跡難辨
發(fā)展等級10分 一等(10-8) 二等(7-6) 三等(5-3) 四等(2-0)
立意深刻
材料豐富
語言有文采
見解、構思新穎 立意較深刻
材料較豐富
語言較有文采
見解、構思新穎 立意略顯深刻
材料略顯豐富
文句略有表現(xiàn)力
見解、構思略有新意 個別語句有深意
個別例子較好
個別語句較精彩
個別地方有新意
說明:①基礎等級評分以題意、內(nèi)容、語言、文體為重點,全面衡量。符合文體要求,指符合考生所選文體的要求。
②發(fā)展等級評分,依據(jù)4個評分點,不求全面,只需一點突出,即可按等評分,直至滿分。
③未擬標題扣2分。出現(xiàn)錯別字,1-2個不扣分,3個扣1分,4個扣2分,5個扣3分,6個以上(含6個)扣4分。重復的不計。不足字數(shù)者,每少50字扣1分。
④抄襲的文章,“基礎等級”在四等之內(nèi)評分;“發(fā)展等級”不給分。
點擊下載:廣東省清遠市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
出國留學網(wǎng)高考頻道為您整理史上高考復習資料大全!讓您的高考成績穩(wěn)步上升!
高考語文考點 | 高考數(shù)學考點 | 高考英語考點 | 高考理綜考點 | 高考文綜考點 |
高考語文復習資料 | 高考數(shù)學復習資料 | 高考英語復習資料 | 高考理綜復習資料 | 高考文綜復習資料 |
高考語文模擬試題 | 高考數(shù)學模擬試題 | 高考英語模擬試題 | 高考理綜模擬試題 | 高考文綜模擬試題 |
高考語文歷年真題 | 高考數(shù)學歷年真題 | 高考英語歷年真題 | 高考理綜歷年真題 | 高考文綜歷年真題 |
高考備考輔導;高考食譜大全;高考前必須做的事 |
高考語文真題 | 高考數(shù)學真題 | 高考英語真題 | 高考文綜真題 | 高考理綜真題 |
高考語文答案 | 高考數(shù)學答案 | 高考英語答案 | 高考文綜答案 | 高考理綜答案 |
高考語文模擬試題 | 高考數(shù)學模擬試題 | 高考英語模擬試題 | 高考文綜模擬試題 | 高考理綜模擬試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