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典籍《史記·平原君列傳》記載:秦軍圍攻趙國都城邯鄲,平原君去楚國求救,門下食客毛遂自動請求一同前去。到了楚國,毛遂挺身而出,陳述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趙國。近義詞:自告奮勇。比喻自告奮勇去做某項工作。出國留學(xué)網(wǎng)為你編輯整理毛遂自薦讀后感歡迎閱讀。
毛遂自薦讀后感(一)
毛遂的確是個有才華有膽識的人。你看他以三寸不爛之舌加武力相逼迫,終于使得楚王簽下合縱的盟約。其表現(xiàn)就好比利錐破囊而出,鋒芒畢露。讀罷此文,不禁生發(fā)出許多感想。
其一在于,“毛遂”要具備真才實學(xué),這是利錐破囊的最為基本的條件。毛遂既然敢于在眾侍衛(wèi)面前要挾楚王,其膽量的確過人。但是只有膽量是無法做成大事的,毛遂在逼迫楚王之后的一番話才真正顯示了他的才華,打動了楚王,這才是最重要的。而才華的獲得是離不開個人的努力的,正所謂十年磨一劍,否則想在別國的君主面前面無懼色、侃侃而談是不可能的。不止毛遂,歷史上成就了大業(yè)的人,有幾個不是通過努力奮斗才練就一身本領(lǐng)的呢?可見想要“破囊而出”,首先要努力地使得“錐” 鋒利起來。
其二在于,毛遂需要一個展現(xiàn)自己的機會。這是利錐破囊的關(guān)鍵。所謂“亂世出英雄”講的也是這個道理。要想成為“英雄”,除了本身的本領(lǐng)之外,是需要客觀條件的。一個人的領(lǐng)導(dǎo)才能、組織才能等要想到充分的展示,“亂世”無疑是個好機會。在“亂世”你有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可以通過努力團結(jié)一部分力量掃蕩異己,要么成為亂世的中流砒柱,要么成為破除舊秩序建立新統(tǒng)治的領(lǐng)袖人物。所謂“疾風(fēng)知勁草,烈火見真金”。的確,勁草在疾風(fēng)中才能顯出它的本色,沒有了疾風(fēng)的吹襲,它也是軟軟的長在地上的一束普通的草;真金置于火中,別人才能真真切切地認定這是真金,不是仿造的。毛遂的機會就是使楚之行。他抓住了機會,成功了,被平原君稱贊為:“毛先生以三寸不爛之舌,強于百萬之師。”如果他抓不住這個機會呢?那他永遠只是平原君的一個普通的食客。平原君食客無數(shù),毛遂只會毫無建樹。由此可見,機遇對于人的成功是多么的重要。
自身的才華和機遇的結(jié)合,才是走向成功的必經(jīng)之路。這是文章給我的最大啟發(fā)。
毛遂自薦讀后感(二)
戰(zhàn)國時期,趙國平原君想帶二十門客"合縱于楚",可找來找去,只找到了十九人。此時其門下之客毛遂挺身而出,幫助平原君定縱于楚,歃血為盟,出色完成了出使的任務(wù)。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毛遂自薦"。 對此,有人認為毛遂違反了中國人謙遜的美德。此言委實荒唐。試想,如果毛遂不自薦,誰知道他又會在平原君門下再呆上幾年呢?如果毛遂不自薦,誰又會這樣一人"三寸不爛之舌,強于百萬之師"呢?如果毛遂不自薦,趙國又怎能很快"合縱于楚"?就是因為太謙遜了,個人才往往于機遇失之交臂,遺恨終身,就是因為太謙虛了,一個集體才患得患失,裹足不前,就是因為太謙虛,整個民族才缺少生機,步履維艱。因此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說謙虛不僅害人,更能誤國。www.liuxue86.com
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的到來以及中國即將加入WTO,當(dāng)今社會競爭必然日趨激烈,"酒香不怕巷子深"已成明日黃花。如果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那你就必須鼓起勇氣推銷自我。在人才市場,如果你不能推銷自我的話,那你就不要指望別人發(fā)現(xiàn)你的才能;在工作中,如果你不時時表現(xiàn)自我,那你就永遠不會出人頭地,飛黃騰達,甚至于還有被裁員的危險。既然我們不能選擇這個社會,那么我們就必須適應(yīng)這個社會,時時推銷自我,處處表現(xiàn)自我,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創(chuàng)造人生的輝煌。
在這個英雄輩時代里,并非每個人都甘于平庸,也并非每個人都甘心做巨人腳下的奠基石。既然我們可以成為巨人,那么我們?yōu)槭裁催€要做凡夫俗子呢?既然我們可以成為鮮艷的紅花,那么我們?yōu)槭裁匆欢ㄒ銎椒驳木G葉?既然我們可以成為參天大樹,那么我們?yōu)槭裁匆欢ㄒ瞿瑹o聞的小草呢?我們應(yīng)該引薦自己,表現(xiàn)自己,因為自薦是成功的基石。
毛遂自薦讀后感(三)
今天我讀了《毛遂自薦》這篇文章,故事的內(nèi)容大概講的是:秦國功打趙國,趙國的平原君急忙去楚國求救,并要挑選二十名隨員,到最后還缺一名,這時一個叫毛遂的人自我推薦說:“算我一個吧!”連其它的十九個人也譏笑他不自量力,最后毛遂憑借他的能力與自信爭取到了出兵的機會,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遇到事情首先自己要對自己有信心,不要看不起自己,只要認為自己有能力有把握完成的事就要積極地去爭取直到取得成功。
毛遂自薦讀后感(四)
最近,我讀了《毛遂自薦》這本書,我感慨萬千。
這篇文章主要寫的是:趙惠文王九年,秦國出兵攻打趙國,并圍困了趙國的都城邯鄲。趙王派平原君到楚國去求毛遂自薦的故事告訴我們:真金不怕火煉,天生我才必有用!
只要你有才華,肯定會有你施展的地方,就是看你有沒有膽量自我推薦。人才的成功有多種渠道,其中有的是別人的推薦,也有的是自己推薦自己。只要是為了大家的利益,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華,這種“自薦”行為就是一種道德行為,是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的。
毛遂自薦讀后感(五)
大敵當(dāng)前,趙國形勢萬分危急。去楚國求兵解圍。平原君把門客召集起來,挑選20個文武全才一起去。經(jīng)過挑選,最后還缺一個人。門下有一個叫毛遂的人走上前來,向平原君自我推薦說:“聽說先生將要到楚國去簽訂‘合縱’盟約,約定與門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邊去尋找?,F(xiàn)在還少一個人,希望先生就以毛遂湊足人數(shù)出發(fā)吧!”平原君說:“先生來到趙勝門下幾年了?”毛遂說:“三年了。”平原君說:“賢能的人處在世界上,好比錐子處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顯現(xiàn)出來。現(xiàn)在,處在趙勝的門下已經(jīng)三年了,左右的人們對你沒有稱道,趙勝也沒聽到贊語,這是因為沒有先生什么才能的緣故。所以先生不能一道前往,請留下!”毛遂說:“我不過今天才請求進到囊中罷了。如果我早就處在囊中的話,就會錐子那樣,整個鋒芒都會露出來,不僅是尖梢露出來而已。”平原君終于與毛遂一道前往。
我們做事不能等別人來發(fā)覺自己,要不然很少會有人來看重自己,要主動出擊,用自己的口才說服別人,這樣才能讓別人看重自己,讓自己一展身手。
毛遂自薦讀后感(六)
暑假期間,我閱讀了《中華美德》這部書,其中有一篇“毛遂自薦”的故事,對我的啟發(fā)很大。
故事的內(nèi)容是這樣的,毛遂是戰(zhàn)國時期趙國人,平原君的門客。公元前257年,秦國攻打趙國,趙王命令平原君到楚國借兵,平原君在門客里挑選精兵強將一起赴楚國,毛遂自薦前往,并不辱使命,協(xié)助平原君說服楚王出兵救趙。
毛遂自薦的故事告訴我們:人才的成功有多種渠道,其中有的是別人的推薦,也有的是自己推薦自己。只要是為了大家的利益,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華,這種“自薦”行為就是一種道德行為,是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的。
我作為一名小學(xué)生,要努力學(xué)習(xí)科學(xué)知識,使自己成為一名有能力、有才華的人。關(guān)鍵時候也要毛遂自薦,為班集體、為學(xué)校、為家長爭光。
一直以來,我認真學(xué)習(xí)繪畫,繪畫老師還教我們辦理板報的技巧,前幾天,我向班主任老師主動要求辦理二年級的黑板報,得到了老師的批準(zhǔn),我一定不辱使命,將我們班的板報辦好,這也算是我一次毛遂自薦的經(jīng)歷吧!
毛遂自薦讀后感(七)
戰(zhàn)國時,七雄逐鹿中原以爭天下,布衣毛遂勇于自薦,見識超群,話語雄辯,智勇雙全,終于使楚王派兵救趙,解秦之圍,令人敬佩。
古往今來,有才能的人出世不多,自薦者更是鳳毛麟角。三國的諸葛亮隱居隆中,劉備三請始出;蘇軾在他的《水調(diào)歌頭·赤壁懷古》中也表現(xiàn)了出世與入世的苦悶;陶淵明遺世獨立,陶醉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之中……能有多少人象毛遂那樣脫穎而出,展示自己的才能,解除國家的憂患呢?在今天,仍有不少的人缺乏自薦勇氣,每談及自己,羞羞答答、忸忸怩怩、“猶抱琵琶半遮面”。怕人說狂,怕人說癲,怕人笑話。還有一些朋友,自視清高,“酒香不怕巷子深”,等著天上掉餡餅。殊不知,競爭年代,百舸爭流,“好酒”照樣也會酸在“巷子”里。
大千世界,萬事萬物都在展示自己,孔雀開屏,白鶴亮翅;一粒種子,總要發(fā)一片葉芽,一株小草總要頂一朵花蕾……正是由于萬物的充分展示,才使得大千世界輝煌燦爛。充滿競爭的大舞臺,機會大家均等。是千里馬,就應(yīng)迎風(fēng)長鳴;是龍種,就應(yīng)沖騰起舞。
當(dāng)今的時代,競爭已進入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競爭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人才的競爭,然而人才何在?在于發(fā)現(xiàn)、尋找,更重要的還是在于自我推薦。“先有伯樂,后有千里馬”之說,雖古已有之,但靠別人去發(fā)現(xiàn),我總認為是一種浪費,一種遺憾,一種悲哀,知己莫若己,乞求別人了解,等待別人推薦,無異于捧著金飯碗要飯吃。況且,能夠真正發(fā)現(xiàn)你、了解你、賞識你的人,畢竟太少、太少,所以才有“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之說。時代要求人們頑強奮擊,勇于創(chuàng)造,毛遂自薦,敢于冒尖。
青年朋友們,讓我們用知識來充實我們的頭腦,練就一身過硬的本領(lǐng),在祖國建設(shè)中,爭當(dāng)出頭鳥,競作弄潮兒,把我們的聰明才智、青春熱血自覺地投入到新時代的大熔爐里,為中華民族的騰飛發(fā)光發(fā)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