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瑞士日內瓦管理學院的生活與學習體驗

字號:

   現(xiàn)在就讀于瑞士日內瓦管理學院的王凌波是2010年9月份出國的,以交換生的身份去瑞士學經(jīng)濟管理,轉眼過去半年了,對于這段國外生活,她覺得自己收獲頗多。
        想盡辦法讓別人理解自己
    “在瑞士問路,他們一般都會很熱情地把你送到你要到的地方去。”凌波介紹說這一細節(jié)讓身處他鄉(xiāng)的她覺得很溫暖。和瑞士的同學相處得比較融洽,同學過生日,她帶著自己包好的水餃去參加派對,同學們都很喜歡吃。這讓她覺得很自豪。“在派對上大家一起跳舞,我一開始只是在坐著,后來被拉起來一起學葡萄牙的舞蹈。雖然扭扭歪歪的舞姿不是很優(yōu)美,但大家笑鬧在一起,沒有語言、種族的隔閡,都很開心。”
    “初到瑞士時,一次我去超市買雞蛋,沒找到雞蛋在哪兒,就開始問營業(yè)員,恰巧超市營業(yè)員不會說英語,而我又不知道雞蛋用法語怎么表示,于是開始手舞足蹈地比劃,可對方還是一臉茫然,最后我實在沒辦法了只好學了兩聲雞叫,雖然學得不是很像,但營業(yè)員還是理解了,最后終于買到了。”凌波不好意思地講道。每想起這個,凌波就覺得有些丟臉。
        高成本的生活讓自己成長
    在生活方面,凌波說她比較不適應的是每到周日,所有店鋪都大門緊閉,街道上空蕩蕩的,一個人都沒有,特別冷清,因為人們都開始享受周末,全家人聚在家休息或外出旅游。凌波只好提前買好周末要用的東西。
    “學校不提供住宿,我和中國同學一起租房子,租了一個瑞士人的房間,一月600瑞士法郎,折合人民幣4000多元。”凌波每個月的獎學金恰好補了房租。為了鍛煉自己,她利用假期在中國餐館打工,早晨九點半出門,忙碌的時候凌晨一點才下班。這些都不是最辛酸的,最辛酸的是老板娘為人刻薄,稍有不對,便加以訓斥。由于沒有事先商量好工資待遇,等到結算時發(fā)現(xiàn)縮減了近1/3。委屈的眼淚都要流出來了。相較之下,有一次,一位客人在餐廳用完餐以后,同店老板握手,又同凌波握手,悄悄給了凌波10法郎小費,凌波感嘆,客人比老板更懂得員工的辛苦。
        最遙遠的距離是生死相隔 
    “瑞士的大學生要比中國的大學生辛苦一些,要想取得好成績就必須吃透老師教授的內容,在國外考試沒有‘范圍’一說。”凌波這樣介紹道,全都是要憑學生自己的努力。課堂上只有二十幾個人,每個人都可以自由發(fā)言,討論的性質更強一些。凌波漸漸地喜歡上那兒的氣氛、那兒的老師。一個月的假期結束后收到學校的郵件,本來期待開學的凌波心情變得有點低落。
    她在日志中這樣寫道:“開學后的幾天收到學校的郵件,教國際文化課的老師去世了,她是我最喜歡的一位老師,上課總是很有激情,對學生總是那么有耐心,可是突然間……感覺到在生與死面前,什么都變得模糊,變得不堪一擊,變得不再重要。原來最遙遠的距離,是在一閉眼的瞬間什么也無法挽留了。希望……天堂的祝福不分國界。”
    凌波覺得自己學會把一些事情看淡了,看問題的方式變得更加全面客觀,會從文化層面上去理解,這也算是收獲之一。6月份就要回國了,凌波的心情很激動,開始準備給家人朋友的小禮物。凌波說有機會還要出國,去各個地方看一看,在國外有合適的工作也會選擇留下。因為還年輕,凌波在自己的路上慢慢看著、走著、體驗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