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蘇菲的世界》有感

字號:


    《蘇菲的世界》是以小說的形式,通過一個哲學導師向主人公蘇菲傳授哲學知識的經(jīng)過,揭示了西方哲學史的發(fā)展歷程。下面是出國留學網(wǎng)為大家搜集整理的讀蘇菲的世界有感,歡迎閱讀與借鑒。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一)
    今天,我來到了書城,拿著一瓶礦泉水就直奔向三層,拿起書來就津津有味的讀著,忽然,手碰到了一本書,名叫《蘇菲的世界》,我對它的名字很感興趣,便拿起來看了。
    故事中說的是一個14歲的少女蘇菲在某天回家時發(fā)現(xiàn)了一封信,上面只有簡短的三個字:“你是誰?”信封上清楚地寫上了“苜蓿路三號,蘇菲收”,上面并沒有寫上寄信人的名字,也沒貼郵票,這個神秘的信使蘇菲陷入了一陣沉思。就這樣,在某個神秘導師的指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與此同時,蘇菲不斷接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底展開。蘇菲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后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然而,事情的真相遠比她所想的更加怪異、更加離奇。
    《蘇菲的世界》,既是智慧的世界,也是夢的世界。它將會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贊嘆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和好奇。世界對于我們來說,是許多未知之謎的組合,是各種猜測的集結,人窮盡一生也不會知道全部事情的經(jīng)過和開頭,只有無憂無慮地過上每一天,才算是人生。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二)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初級哲學書籍,講述的是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發(fā)現(xiàn)一封由一個神秘的哲學導師寄來的信,從此開啟了她學習哲學的道路。隨著蘇菲的經(jīng)歷,一系列哲學史的發(fā)展歷程和哲學思想在我心中生根發(fā)芽,從而也引起我對這個世界謎團的好奇與思考。
    整本書篇幅很長,我前后一共花了兩個多月才讀完,內容很多,對于哲學史的發(fā)展過程,我記住的很少,但是作者獨具匠心的構思卻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閱讀前幾章,以為本書的主角就是蘇菲和她的哲學老師艾伯特,而越往下,越覺得詭異,到蘇菲十五歲生日的那場哲學宴會上,我才漸漸意識到,本書真正的主角是席德和她的少校父親,而蘇菲和艾伯特只是本書作者筆下的人物席德之父少校筆下塑造的人物,少校創(chuàng)造出這兩個人以及他們的經(jīng)歷,寫成一本書,作為給女兒席德的生日禮物。
    而奇怪的是,在少校的筆下,蘇菲和艾伯特也漸漸感受到了這個創(chuàng)造者的存在,知道了自己的命運都掌握在他手中,于是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脫離了少校的控制,獲得了成功。這種被創(chuàng)造者逃離被安排的命運的構思,讓我感覺很微妙,甚至感到思維有些被小小的扭曲了。
    很久以前就被灌輸以一種思想,就是哲學書非??菰?、難啃,所以這是我第一次嘗試閱讀哲學類的書籍,但它給了我驚喜并激起了我的思考和興趣。書中的少校筆下的蘇菲的世界固然是一篇哲學的發(fā)展史,但它給我的啟迪卻很多,我想,作者用心良苦的構思,或許是要更直觀地告訴我們,真實與虛幻其實并沒有什么界限。而我們是誰,誰又是我們,我們是否真實的存在,還是如同蘇菲和艾伯特一樣,只是被一個更偉大的個體所操縱著的一些幻像而已?一切都如同迷一樣。但無論如何,即使我們有太多太多的不解,世界仍舊存在,地球仍舊旋轉,時間仍舊流逝,周而復始……或許這就是哲學吧!
    知名作家南方朔是這樣評價本書的:“《蘇菲的世界》的小說部分,蘇菲的主體自覺過程頗像偵探故事加上現(xiàn)代版的愛麗絲夢游仙境,哲學加偵探,加幻想,再加上宇宙觀,它讓人心胸開闊,這不正是哲學愛智最古典的定義嗎?”是啊,雖然初次接觸哲學的我還不能非常深刻地理解書中的一些內容,也不能像南先生那樣作出深刻的評價,但是,我感受到,它喚醒了我對世界的好奇心和對人生終極意義的思考,這的確是一本好書!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三)
    14歲的少女蘇菲不斷接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面前展開。在一位神秘導師的指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她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和后天的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然而事實真相遠比她想象的更怪異、更離奇……
    在哲學啟蒙書中,喬斯坦·賈德所著的《蘇菲的世界》也許是最暢銷的一本,而且在相當程度上已經(jīng)成為暢銷不衰的名著。在我看來,這本書之所以獲得巨大的成功,是得益于其奇妙的構思。全書實際上有兩條線索:一是14歲少女蘇菲與那位神秘哲學家艾伯特之間的通信和來往,而通過哲學家對蘇菲的授課和談話,作者對西方哲學自古至今的發(fā)展脈絡和探討的主要問題作了引人入勝的講解;二是同齡少女席德與她父親艾勃特之間的通信和來往。讀者發(fā)現(xiàn),兩條線索由交錯、靠近而重合,到頭來真相大白,蘇菲和哲學家艾伯特只是席德父親艾勃特為女兒寫的書里的虛構人物,或者毋寧說,是艾勃特化身艾伯特在向同樣化身為蘇菲的席德進行哲學啟蒙。
    柏拉圖曾言:哲學起于驚疑。事實上,不論是誰,倘若沒有對世界的驚奇和對人生的疑惑,就不會開始哲學的思考。書中先從如“我是誰”,“世界從何而來”等幾個簡單的問題引導蘇菲產(chǎn)生哲學性的思考,接而從哲學的搖籃雅典出發(fā),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哲學,還有一些自然哲學家的議題思考有了初步了解。她對文藝復興時期的認識包括達·芬奇的繪畫、莎士比亞的戲劇等等涉及藝術、科學等許多方面。至于近現(xiàn)代的哲學,神秘導師艾伯特的“哲學函授課”包含了康德、黑格爾、弗洛伊德乃至于馬克思的哲學思想。
    這本書涵蓋了哲學、科學、藝術等多個方面,內容之多,思想之深刻。不僅如此,更加值得人們稱贊的是作者以故事性的方式講述了哲學家的故事和他們的思想,將原本晦澀難懂的哲學揉碎以另一種更加細膩的方式注入讀者的頭腦中。哲學家們往往確實具有不同于他人的不平凡的人生,他們的生活經(jīng)歷不會像行俠者那樣驚險離奇,不會像軍事家那樣波瀾壯闊,不會像男歡女愛那樣情意綿綿,而他們與眾不同之處正在于他們特有的言行蘊含著哲學的深邃,會給你留下深深的思考和悠遠的回味,哲人的人生往往就是故事(liuxue86.com)。這種“灌輸”的效果顯然要比在哲學課堂上那些單一乏味的概念講解要生動得多,這樣的哲學知識將會有血有肉、有滋有味,更加貼近生活、貼近讀者的心靈。
    書中的一些問題,比如“我是誰?”,這個問題我曾經(jīng)也思考過,相信這個問題是人們一致迷惑過的。為什么會有“我”這個意識的存在?其實最開始,我并沒有從書中直接得到答案,作者模棱兩可的帶過了??墒堑胶竺嬲劦降芽柕臅r候,他所說的“我思故我在”這句名言,頓時讓我有了醍醐灌頂?shù)膹匚?。人因為思考而存在,這句話帶了點唯心主義的味道,但確實是當人們在否認在懷疑的時候,這一思考的行為就已經(jīng)證實了“我”的存在。當我讀《蘇菲的世界》的時候,心中還總是有一個問題讓我百思不得其解。那就是神學與哲學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最開始,在艾伯特為蘇菲講解自然派哲學家的時候,先談到了神話故事對自然問題的解釋方式,然后是自然哲學家們產(chǎn)生懷疑,他們依靠自己的理性思考來得到答案,他們相信自己的思考是不變的。在這里,他們批評了傳統(tǒng)神話,這是否體現(xiàn)了神學與哲學的矛盾?后來又談到笛卡爾的時候指出他目前發(fā)現(xiàn)的三件事:一、人是會思考的生物,二、上帝是存在的,三、宇宙有一個外在的真實世界。他堅持認為上帝是存在的,他宣稱上帝可以保證我們用理智所認識到的一切事物必然會與現(xiàn)實世界相符。這樣看來,哲學又是為神學服務的,而不是矛盾的。
    如果說神學是人們的信仰屬于唯心,科學是理性的探索屬于唯物,那么哲學就是否包含了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兩者,與其兼容?哲學屬于邏輯理性的思考,科學的靈感源于哲學。但是哲學在某一層次上又服務于神學,那么也就是說神學是哲學的更高層次的境界,因為“神學揭示啟示的真理,而哲學只是闡明自然的真理”。當然無論人們怎么認為神學與哲學的關系,總是先有神學的啟示方向,后有哲學的思考,理論上而言哲學都是源于神學的。
    還有一點值得思考的是,當我讀完了這本書之后,我所想到的是作者希望如今的青少年能夠像蘇菲一樣在人類哲學的精神文明下逐步成長,到長大成人的那一天,還是能夠保持一份對世界的好奇心,像哲學家一樣理性思考,不要固定思維,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挖掘新的事物,即使懂得了很多的知識道理但仍然對這個世界充滿考究和疑問,因為“真正聰明的人是意識到自己無知的人”。
    現(xiàn)在的社會,雖然安定,但缺乏哲學性的思考。拿現(xiàn)在的網(wǎng)絡來說,它的與人方便卻造成了知識剽竊的普遍問題,不論是大學生還是學術研究者,大家似乎疲于自己去探究思考問題,而是更喜歡借用別人的想法和觀點而缺乏個人的靈魂性。不僅如此,現(xiàn)在的許多長大成人的大人們更是習慣了這個世界,習慣了以整個社會的思考方式去想問題,像以往哲學家那樣挑戰(zhàn)神學,挑戰(zhàn)社會等顛覆現(xiàn)有固定認識的想法與勇氣早已消失不見。
    結合我的個人所經(jīng)歷過的一件事來講,曾經(jīng)有一位同學,他只是喜歡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某天他對我們平時用水的水質產(chǎn)生了質疑,然后他就借了一臺簡單的儀器裝備將我們平時用的自來水提煉分解,發(fā)現(xiàn)底部沉淀了許多的紅色物質。當他把這件事的結果告訴我們的時候,許多人的反應都是先是驚訝,后是接受,按照他們當時所說的一句話,“都已經(jīng)用水那么多年了,我們不還是活得好好的,所以沒有必要那么麻煩地去深究這種問題啊。”很多人都可能對我們生活的這個社會,這個世界所產(chǎn)生的問題,都抱以無所謂的態(tài)度,更遑論去自我探索和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并解決問題了。
    這就是現(xiàn)代人習慣于這個世界的一個最大的問題。我們雖然不可能回到那個百家爭鳴,到處充滿對知識真理追尋的年代,但是也不能安于現(xiàn)在和平舒適的生活,而疲于對人類、對自然、對社會的思考。哲學性思考的光輝應該不時從人們的身上閃現(xiàn),那份對世界的好奇心不能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而永久失去啊。
    《蘇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它將會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贊嘆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與思考。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四)
    這些天我一直在看《蘇菲的世界》,看那些在時空中閃現(xiàn)的哲人們是如何解析生命和世界的意義的。“蘇菲”這個名字有“智慧”的意思。那么,《蘇菲的世界》,也就是“智慧的世界”。
    哲學,便是能夠讓人變得更加智慧的學說。
    在我13歲的時候我買下了這本書,沒有想到,一看就是四年,看了三遍。說它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真的一點都不為過。 “我是誰?”“世界從何而來?”這兩個問題在我心中時時縈繞,排解不開。世界仿佛是重新出現(xiàn)在我的面前,而我是剛剛在那只“大兔子”的皮毛中抬起頭,準備端詳宇宙中這位“魔術師”——“生命最初的意義”——的臉。我并不確定我會知道什么,我也不確定我會發(fā)現(xiàn)什么,可是我知道,過程有時候比結果更重要。于是我開始追隨艾伯特和蘇菲的腳步,展開了這場在哲學世界里的游歷。 十四歲的少女蘇菲看見鏡子里的自己瘋狂地眨眼,于是她走進了哲學的世界。笛卡爾說:“Cogito,ergo sum(我思故我在)。”
    這個少女也在一些神秘信件的帶領下開始在哲學這個世界中徜徉著,思索著。世界起源的紗幕一層層被掀開,但是新的疑團卻又接踵而來。席德,蘇菲,艾伯特;席德佳,蘇菲亞,大艾伯特;樹林中無人的上校的小木屋,祖母從吉普賽婦人那里買來的一面“魔鏡”……每件事物都是線索,每件事物也都是新的謎團。 蘇菲邊走邊想,一個個新的哲學天地展現(xiàn)在她的面前。事情的真相,原來竟是如此…… 果真是我思故我在。 蘇格拉底,柏拉圖,亞理斯多德,中世紀,文藝復興,浪漫主義,弗洛伊德……一千年,兩千年,一個世紀,兩個世紀,一種思想,另一種思想都在這本書里被引述伸展得恰到好處。
    像另一個愛麗絲漫游仙境一樣,如夢如幻,卻又無比真實。在這個缺乏夢境缺乏哲學的時代,我在這本書里找到了他們兩者之間最完美的統(tǒng)一。 有時候我會想起自己走過的路,其實生命真的有很多不可思議的地方,可是由于自己已經(jīng)“習慣”這樣生活,也就不曾明了宇宙的浩瀚和生命的偉大。有位哲學家說過,每個孩子都是哲學家。我想,那是因為孩子都沒有失去對這個世界所抱有的最初的好奇心。
    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為何會存在這個世界上而不感到驚奇,這將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情呵! 其實我沒有什么把握能夠真正透徹地了解世界和生命最初的意義和起源,可是我想,身為一個活著的人,就應該對自己的生命和自己生活的環(huán)境負責。如何負責呢?最起碼,我們要知道自己究竟該如何生活才是最好的。我們不能如此無所謂地生活著,像一具沒有靈魂的軀體??墒?,生命的意義和世界的起源是一個太大的課題了,我只是一個剛剛開始打量哲學這個金色殿堂的小孩。
    世界太大,而我太小,我沒有辦法以自己如此微弱如此渺小的生命去探究和斷定這么浩瀚這么偉大的世界??墒俏抑溃K有一天,我可以站在世界的頂端,仔細審視與我平等的“魔術師”。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五)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學啟蒙書,她用深入淺出的文字向每個讀這本書的人展示了哲學從古到今光輝的發(fā)展歷程。從主人公蘇菲在信箱中取出的一封信寫著:“你是誰”的信開始,整個歷程便開始了。在艾伯特的指導下,蘇菲特的指導下,蘇菲從哲學的搖籃,雅典出發(fā)對蘇格拉底和樹立的哲學有初步了解。她對文藝復興時期所認識的包括達芬奇的繪畫,莎士比亞的戲劇……涉及藝術科學建筑等許多方面。至于現(xiàn)代,艾伯特的哲學函授課包含了康德、黑格爾乃至馬克思的哲學思想??吹竭@樣一部分作品,讓我看到了全世界的文明。
    也許在蘇菲的所到之處,到處都凝結著文明與哲學的精華??吹竭@本書之后,我不僅學到了一些東西,而且更讓我心靈為之受到震撼。
    我原本以為哲學不過只是一門不切實際的學科,但讀完這本書之后,我才發(fā)現(xiàn)我錯的有多離譜。其實我發(fā)現(xiàn)哲學是非常簡單的,在我們生活當中隨處可見的那都是哲學。哲學是關于天底下每個人都在乎都關心的一個學科。哲學可以解決的都是沒有科學方法可以證明的問題-比如善于惡、美與丑、生與死等??茖W給予我們知識,然而只有哲學才給予我們智慧。
    都來看《蘇菲的世界》這本書吧,相信它也會給你很大的震撼。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六)
    哲學,是我們混沌的宇宙中,那轟然一響!如星塵的我們,從此知道了智慧的美麗!
    幾千年前的一個夜晚,人類抬頭仰望星空,突然,天空“轟然一響”,驚醒了沉睡無知的我們,于是我們在浩瀚的宇宙中,開始試圖尋找銀河、太陽,也開始慢慢找尋回到真我的心靈之路!這神奇的轟然一響,讓我們從此開始想了解自己的內心,想洞察人類的思維,想揭示地球的神奇,想探究宇宙的奧妙。
    如果說“轟然一響”是哲學的開始,那我覺得,《蘇菲的世界》就是一道閃電。讓我們從感觀上,像是在欣賞一部精彩的偵探故事;心靈上,卻向我們展開了整部悠久的世界哲學史。清新有趣的小說情節(jié),虛虛實實的兩個“我”,神神秘秘的花園宴會,使本來純理論性的哲學知識,表現(xiàn)得生動活潑起來,這也正是我向大家推薦《蘇菲的世界》這部書的主要理由。
    對于具有多種家庭知識背景的作者——喬斯坦·賈德來說,他向我們證明了,哲學不是一些與現(xiàn)實脫節(jié)的,學院人士躲在象牙塔里研討的無聊的“東西”。哲學應該鮮活地存活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應該靈活地在我們人生中運用貫通,讓我們更加心胸開闊,這不正是哲學——“愛、智慧”,最古典的定義嗎!
    讀《蘇菲的世界》有感(七)
    今日終于讀完了蘇菲的世界。人有選擇的自由,可以能動地作用于社會。我不相信上帝的存在,是唯物論者,但又相信社會與自然一體,會生長,是一元論者。有時能體會到物神合一的境界的。確實,人只是廣袤的世界里的一粒灰,認識事物有不實之處,如康德所說,戴著有色眼鏡,受到種種限制。在有限的空間與時間里,運用理智去分析,每件事都有它的必然性。對生活不僅是美感的體驗,如祁克果所說, 要進入到道德階段,堅持按正確的去做。但不想進入宗教階段。誠然,有時天人合一的感覺就像是宗教。
    《蘇菲的世界》以小說的形式,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jīng)過,揭示了西方哲學發(fā)展的歷程。由前蘇格拉底時代到薩特,以及亞里士多德、笛卡兒、黑格爾等人的思想都通過作者生動的筆觸躍然紙上,并配以當時的歷史背景加以解釋,引人入勝。評論家認為,對于那些從未讀過哲學課程的人而言,此書是最為合適的入門書,而對于那些以往讀過一些哲學而已忘得一干二凈的人士,也可起到溫故知新的作用。
    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發(fā)現(xiàn)了一封神秘的信。她從這封寫著“你是誰?”的信開始,在艾伯特的指點下,從哲學的搖籃雅典出發(fā),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哲學有了初步了解,同時達·芬奇的繪畫和莎士比亞的戲劇也包括其中。
    這本《蘇菲的世界》可謂是現(xiàn)代版的《愛麗絲夢游記》,它引領我在一個新奇而古老的世界里漫游……其實在大千世界里,我們每個人都是漫游者,而哲學正是我們探路的一支火炬。它不示意你走向某一特定的方向,而是讓你用心靈的眼睛去尋覓;它不限定你思考某一固有的現(xiàn)象,而是讓你用自己思想的腳步去探察……
    生活中,不能說人人都是哲學家。但我覺得,至少人人都有點哲學頭腦——一種好奇的探求愿望,一種不棄的思考精神……
    在生活中探索新聞,在學習中探索知識。就像蘇菲在神秘導師創(chuàng)造的神奇世界里探索世界謎團?;蛟S這種對于好奇的探索精神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而正是這種天性促使人們一往無前,正是這種精神使人們不斷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人類善于思考的能力真的很重要。如果不會思考,那么蘇菲能在神秘世界里解開一個個謎團而受益匪淺嗎?如果不會思考,那么我能在生活中因解出一個個難題而興奮不已嗎?如果不會思考,那么人們能在各方面得到進步因而加快發(fā)展嗎?
    蘇菲在書中反復問自己:我是誰?我為何在這里?我認為,人類在探索和思考過程中所得到的快樂和收獲是最有價值和意義的。我想,蘇菲以自己在神奇世界里的經(jīng)歷和感悟證明了:我探,我思,故我在。
    《蘇菲的世界》就是一部深入淺出的人類哲學史。它不僅能喚醒人們內心深處對生命的敬仰與贊嘆、對人生意義的關心與好奇,而且也為每一個人的成長--使生命從混沌走向智慧、由困惑而進入覺悟之境,掛起了一盞盞明亮的桅燈……
    "一本關于哲學史的小說",是《蘇菲的世界》一書的副標題,頗能點明該書的要點。這是一本小說,但也是一本有系統(tǒng)的涵蓋各哲學思潮的速食大雜燴。隨著小說人物在哲學傳統(tǒng)中尋求謎團的解答,讀者也跟著溫習了一遍西方哲學史。
    《蘇菲的世界》不論就內容,或就其受歡迎程度來看,都是極吸引人的一本書。這本書的成功,顯示了一個重要的社會指標,就是社會大眾渴望知識及缺乏安全感。在一本小說里,塞進整部西方哲學史,對追求速度的這一代而言,本身就極具魅力。除了追求知識的流行趨勢之外,一般人也多少覺察到當今教育上的缺失,我們的教育并未提供有關人生和其意義的必要知識,而這些答案正隱藏在哲學的奧秘里?,F(xiàn)在,我們有機會一一來巡視,到底這些飽學之士,教了我們些什么。
    它是一本捍衛(wèi)哲學的書,代表了"大多數(shù)人的看法"。這本書不是在探討哲學上的某一特別思潮或歷史,而是嘗試對每一派別做概論式的介紹,并說明它在今日的地位??梢哉f是一本集"學術界一般看法的摘要錄"。因此,這本書表達了當今知識分子的立場。
    假如《蘇菲的世界》代表著主流知識分子的哲學觀點,它所表達的也極引人注目。這本書對真實的哲學給予極崇高的評價:批判的、理性的和公正的評論;去除偏見、迷信和慣例;不做倉促和輕率的判斷,一意追求真理、知識、美善和道德。
    坦白說,這正是世間為何要有哲學家的原因。我們需要哲學家,不是因為他們可以為我們選拔選美皇后或告訴我們今天蕃茄的最低價。哲學家們總是試圖避開這類沒有永恒價值的熱門話題,而努力將人們的注意力吸引到永遠"真"、永遠"美"、永遠"善"的事物上。
    在這本書里,其實真正感興趣的哲學,不在邏輯學、數(shù)學或語言學,當故事重心轉移到馬克思、弗洛伊德、達爾文和宇宙論時,摩爾、羅素等人,根本連提都不提。有些話題,即使和哲學沒什么關系,卻一再出現(xiàn),很明顯,這是一本在政治立場上十分討好的書。一切當代時髦詞匯全部被囊括:生態(tài)學、女性主義、寬容、東方宗教、比較宗教、聯(lián)合國和新世界秩序等。這樣的寫法,或許是為了使哲學議題不和時代脫節(jié),或許是為了涵蓋更廣大的讀者群,不過,留給讀者的印象是這些議題似乎才是作者真正關心的。
    因此,這不是"一本關于哲學史的小說",而是一個當代擁護自然的人文主義者對哲學根源所做的選擇性的探討。在小說結尾,科學被認定是真理的裁判者;而唯物主義雖然教義不明確,卻絕對是人類的最佳選擇。這本書引導讀者獲至這樣的結論,但事實上并未提供理由。它給予讀者的印象只是這是歷代智慧累積的結果;當然,不同的歷史將會導致不同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