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由出國留學網(wǎng)提供的關于個性發(fā)展自我評價的文章,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篇一:
高中生價值觀的確立與其自我意識的高度發(fā)展相聯(lián)系。價值觀是個體對自然、社會、人生問題的帶有根本性的總觀點,它的形成是由人的知識水平、生活環(huán)境等方面決定的,同時受人的情感意志、理想動機、立場態(tài)度等個性因素所制約。心理學家的調查表明,小學階段的兒童已經(jīng)開始對人類、自然及社會現(xiàn)象產(chǎn)生興趣和疑問,但尚未形成價值觀;到初中階段,價值觀開始萌芽;到高中階段才初步形成。
(一)高中階段確立價值觀的主客觀需求
美國的一位心理學家曾說過:“一個人在人生的任何一個階段里,都沒有象在青少年期這樣如此關心價值觀問題”。的確,當個體進入青少年期,確切地說,是進入高中階段以后,隨著社會接觸的擴大,生活閱歷的積累及文化知識的增長,便開始考慮價值觀的問題,這是一種自然事實,由以下幾方面的原因所導致:第一,隨著高中生認知能力的發(fā)展,他們開始能夠分析各類社會事件,能夠掌握各類社會標準,并以此標準來衡量各種現(xiàn)象,能夠有較正確的道德意識。因而,他們有能力以一種相對熟練的模式對待許多問題;第二,進入高中以后,意味著很快就要結束中學時代的生活,很快就要面臨擇業(yè)或在繼續(xù)求學中進行專業(yè)選擇等問題。所以,對他們來說,尤其是對高年級的高中生來說,面臨著各種機會,需要做出自己的抉擇,而在對職業(yè)、生活方式以及個人發(fā)展方向等問題進行判斷時,需以個人的價值觀為前提,這樣才能既可以在處理各種問題時保持內心準則的一致性,又可以較為靈活地應付各種變化,也將使以后人生的各個側面處于一種協(xié)調狀態(tài);第三,高中生常體驗到更為廣泛的內心沖突和壓力。在童年和少年時期,兒童們的行為準則往往較為單一,而且彼此之間具有一定的一致性。而高中生則面臨較多方面的價值取向。例如,同伴團體中可能傾向于一種價值內容,而父母則傾向于另一種價值內容。高中生既想選擇與同伴團體相同的價值內容以獲得同齡人的認可,又不想與父母的期望相背離,在這種內心沖突的情況下,就強迫他們確立某種屬于自己的價值觀;第四,由于自我意識的高度發(fā)展,高中生能更充分地認識自己,更正確地對待社會生活中所發(fā)生的一切,從而能按照社會的要求,開始設計自己的人生。所以,自我意識的發(fā)展也是確立價值觀的一個不可缺少的條件。
(二)高中生價值觀的特點
高中生在確立和調整自己的價值觀的過程中,表現(xiàn)出許多特點。諸如:第一,對理論問題產(chǎn)生了越來越濃厚的興趣,喜歡把各種具體事實綜合成若干系統(tǒng)的總原則,熱衷于哲學探討;第二,高中生價值觀的核心是人生意義問題,他們逐漸學會將個人的生活目標與社會發(fā)展 的總體方向相聯(lián)系,即不僅要說明自己對于社會的意義,而且還要找到社會對自身的意義;第三,在高中生的價值觀中,反映其個性色彩。具有不同價值觀的高中生對于事物的興趣點、意志品質及歸因方式均不一樣;第四,高中生的價值觀尚缺乏穩(wěn)定性,還容易由于外界環(huán)境的變化而改變對社會及人生的看法,改變自己的價值取向。因此,高中階段個體的價值觀仍有向不同方向發(fā)展的可能。
(三)價值觀的確立在高中生學習、生活中的作用
對于高中生來說,初步確立正確的價值觀,初步明確人生意義的最重要的作用是,使他們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能將近期計劃和遠期規(guī)劃較好地結合起來。做到這一點并不十分容易,如一些高中生雖然能考慮自己的未來前途,但卻不能將近期計劃與未來理想結合起來,使理想難以實現(xiàn)。而正確的價值觀的確立,則具有延緩直接滿足的功能,使高中生逐漸地學會將自身努力作為實現(xiàn)目標的橋梁,使其在學習和生活中更加努力、勤奮。
高中階段是在各方面進行探索、嘗試并面臨走向獨立生活道路的時候,而且高中生的智力和個性都獲得了高度的發(fā)展,因此而產(chǎn)生了獨立自主的需求。高中生自治的要求主要體現(xiàn)在行為、情感及道德評價等方面,在行為上,他們要求獨立決定涉及個人的各種問題,希望有一定的行為自由;在情感上,他們希望能獨立體驗和選擇個人喜好;在道德評價上,他們希望能以自己的評價標準為依據(jù),獨立評價自己、他人的行為及社會事件。
(一)高中生的自治需求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與父母的關系:從青春期開始,子女與父母的關系便發(fā)生了變化,子女減少了對父母的依賴,卻增加了反抗性情緒,這種情況一般在初中高年級達到至極。進入高中后,雖然大多數(shù)高中生仍希望父母將他們作為獨立的個體來對待,反對父母對他們過多的干涉,但與初中階段相比,則減少了與父母之間的直接沖突,他們更希望能與父母站在同等的位置上探討和決定某些問題,希望能與父母和睦相處。
2.選擇職業(yè):選擇職業(yè),確定未來的生活道路,是高中時期生活中的一個重要任務。高中生在畢業(yè)前至少要在兩種社會定向上做出選擇,即是繼續(xù)上學,接受高等教育,還是參加工作,直接就業(yè)。而且不論是選取上述哪一條道路,都需在所學專業(yè)或職業(yè)種類上做出具體的挑選。大部分的高中生在這一選擇過程中體現(xiàn)出了自主性,他們能對自己的興趣、能力、適應性等方面做出估價,希望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出自己的選擇,當然在做某些重要決定時,他們也不拒絕接受父母或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但對于父母的那種強行安排持反對態(tài)度。
3.對現(xiàn)實社會的不滿:高中生強烈要求自治的特點也體現(xiàn)在他們對現(xiàn)實社會所具有的一種不滿情緒中。高中生對現(xiàn)實社會產(chǎn)生不滿情緒可歸因于兩個方面。其一是由于高中階段仍處于理想主義的階段,他們對于社會和人生的期望都帶有強烈的理想主義色彩,因此,對現(xiàn)實中存在的弊端極為敏銳和反感,有時甚至產(chǎn)生強烈憤怒或絕望的情緒,從而影響其對社會及人生的看法和態(tài)度;另一方面,是由于他們對問題的觀察和分析還帶有片面性及表面性,所以其思想認識上易出現(xiàn)偏頗,導致對現(xiàn)實社會的看法只顧一點而不及其余。
(二)影響高中生產(chǎn)生自治需求的因素
高中生在自治需求的表現(xiàn)及程度上均存在著個體差異,這受制于以下幾方面因素。第一,認知水平,既包括高中生思維品質的特點又包括其智力發(fā)展的程度,例如,一個具有較強的批判性思維品質的高中生往往具有更強的自治需求;第二,性格特點,那種性格外向、性情剛烈、攻擊性強的高中生常表現(xiàn)出更明顯的自治傾向;第三,家教環(huán)境,父母的教育方式過于專制、或父母對子女的態(tài)度過于保護、或父母在教育態(tài)度上不一致等都會使高中生自治的需求更強烈;第四,心理成熟水平,心理成熟水平過于滯后的高中生的自治需求相對微弱。
高中階段是個體在成熟之前所度過的最后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中所形成和發(fā)展的許多個性特點都將對完成以后幾個人生階段的發(fā)展任務產(chǎn)生直接的影響。
篇二:
我是一名即將畢業(yè)的高三學生,在牛欄山一中這所優(yōu)秀的學校高中階段的學習生活中,我學到了豐富的知識,同時,通過老師們的熱情幫助,也使我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完善與發(fā)展。在這里我學會了獨立,在困難面前不后退,遇到問題時開動腦筋,想方設法去解決問題,克服困難。而每解決一個問題,克服一個困難,都使我的信心得到了提升。因為我相信,只要有足夠的自信,加上百倍的努力,就一定能夠戰(zhàn)勝各種艱難險阻,通向成功的彼岸。
三年的學習生活,讓我逐步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思考、讀書和社會實踐使我不斷走向成熟。使我對知識充滿渴望,對理想的實現(xiàn)有了目標的追求,住校的生活,使我的人際關系得到了擴展,新的思維方式的變更,造就了我日趨成熟的思想,培養(yǎng)了我務實進取、做事認真負責的作風和良好的團隊精神。
正因如此,在高中階段的學習過程中,我能夠比較認真對待每一門課程,認真預習,積極復習。遇到問題,能向同學請教,不斷改進學習方法,制訂學習計劃,合理安排時間。我把學習當成獲取知識豐富自己的樂事,對它充滿了興趣。我的特長是.喜歡閱讀文學刊物.正是這一愛好,并得以運用.使我的現(xiàn)代文閱讀有了良好的基礎,也取得了見效的成果。
在生活中,我能夠尊重師長,善于與同學溝通,同他們建立良好的關系,盡最大的努力幫助他人。積極參加學校和組織的各項活動,以豐富自己的課余生活。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在運動中體會快樂,收獲健康。在家庭中,我能尊重父母,尊敬長輩,有問題及時溝通,學會孝敬。
作為新一代的我們,我即將結束高中的生活,告別高中時代的,將邁入高校去尋找另一片更加廣闊的天空。我要更加努力地學習,考上理想大學,為幾年來的中學生活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也以此書寫人生的篇章中最光輝的一頁,爭取早日成為國家棟梁。
篇三:
個性是個體在先天與后天相互作用下形成的相對穩(wěn)定的和獨特的心理行為模式,直接影響著青少年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v觀國內外關于心理健康的表述,擁有良好的個性品質一直被人們看作是心理適應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和內容,也是心理健康教育或心理衛(wèi)生工作所要達到的最終目標 。我國的大量研究進一步證實了個性是心理健康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個性因素是與個人心理健康有關的內在因素,作為整體的個性品質對心理健康起關鍵作用,但個性結構的各個部分并非不分輕重地影響著人的心理健康,有一些個性因素更為重要,另一些可能不那么關鍵[3]?;诖?,本研究利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調查表·個性素質量表》,對個性中具有社會評價意義的、與心理健康和心理適應密切相關的因子進行研究,旨在探討高中生個性素質發(fā)展現(xiàn)狀及其特點,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論參照。
一、 對象與方法
在廣東省隨機抽取高中三個年級的學生1207人進行調查,其中一般學校學生397人,重點中學學生810人;男生659人,女548人; 高一年級402人,高二年級390人,高三年級415人;獨生子女478人,非獨生子女729人;城市學生571人,農(nóng)村學生636人。
個性素質的測量采用了“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調查研究”課題組編制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調查表·個性素質量表》[1],它包含適應、人際素質、個性素質、動力系統(tǒng)、自我、認知風格、歸因風格、應對風格8個分量表,整體具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且各分量表所測內容相對獨立。個性素質分量表包括:內外傾、意志、冒險、樂觀—悲觀、責任、耐挫性、獨立七個因子,其α系數(shù)為0.91,分半信度為0.78,再測信度α系數(shù)為0.887,重測信度為0.854[1,2]。
全部數(shù)據(jù)用SPSS13.0進行統(tǒng)計處理。
二、結果與分析
(一)高中生個性素質的發(fā)展現(xiàn)狀
從表1可以看出,高中生整體個性素質發(fā)展較好,但個體差異較大。從各因子看,在責任方面最好,其次為樂觀-悲觀和耐挫性,得分較低的是冒險方面,最差的是意志方面。
(二)高中生個性素質的發(fā)展特點
1. 高中生個性素質的學校差異
表2顯示,來自不同學校的學生在整體個性素質上差異顯著。一般學校學生的個性素質要顯著地優(yōu)于重點學校的學生;在各因子上,一般學校與重點學校的學生在內外傾、冒險、責任、耐挫性、獨立因子上差異顯著,均為一般學校的學生高于重點中學的學生。
2. 高中生個性素質的性別差異
表3顯示,男女高中生在整體個性素質上有極其顯著的差異,且為男生顯著的高于女生;從各因子上來看,男生在意志、冒險、耐挫性和獨立因子上都表現(xiàn)出顯著的優(yōu)勢
3. 高中生個性素質的年級差異
表4的ANOVA分析顯示,高中生個性素質不同年級上的差異表現(xiàn)在樂觀悲觀、責任和耐挫性上,事后檢驗表明:在樂觀悲觀因子上高一年級得分高于高二和高三年級;高一年級得分高于高二、高三年級,且隨年級呈下降趨勢;耐挫性上先強后弱,高二年級得分高于高一和高三年級。
4. 高中學生個性素質的城鄉(xiāng)、獨生與非獨生子的差異
在對高中生個性素質的城鄉(xiāng)、獨生與非獨生子女的差異檢驗中發(fā)現(xiàn),高中生整體個性素質在城鄉(xiāng)和是否為獨生子女方面都沒有顯著差異,而在責任因子上差異極其顯著,農(nóng)村學生責任感強于城市學生,非獨生子女責任感強于獨生子女。
對學校性質、性別、城鄉(xiāng)、年級和是否是獨生子女之間進行多變量分析發(fā)現(xiàn)與個性素質之間均不存在交互作用。
三、討論
從研究結果看,高中生整體個性素質普遍發(fā)展較好,說明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個性素質發(fā)展還是受到了人們的重視,但個體差異較大,也說明了高中生的個性素質發(fā)展不平衡,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心理適應和健康。已有的研究也發(fā)現(xiàn),高中生有異常心理問題傾向的比例是14.2%,有嚴重心理行為問題的比例是2.9%,而這些問題很多都是不良個性所致。因此,當前學校教育除關注中學生整體個性素質的培養(yǎng)與完善外,對問題學生也應提供有針對性的輔導。同時,研究也發(fā)現(xiàn),高中生冒險精神不強、意志力較弱,原因在于中小學教育一貫重視智力開發(fā),而忽視了學生健康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特別是意志、冒險、興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另外,家長對孩子過度的保護性教育也使孩子在個性發(fā)展上出現(xiàn)了缺陷。在之前運用16PF以及16PF的中學生人格問卷調查也發(fā)現(xiàn),當前中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狀況存在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需要引起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本研究發(fā)現(xiàn),學校性質對學生個性素質發(fā)展影響較大,這是因為高中生正處于未成熟到成熟的過渡階段,也正處于個性定型的關鍵期,而學校又是學生個性社會化的重要場所,教師對學生個性發(fā)展具有導向作用,同伴群體對個性發(fā)展具有“棄惡揚善”的作用,還有校園自然環(huán)境、文化環(huán)境也對學生個性發(fā)揮著影響作用。而調查顯示,一般學校學生的個性素質要優(yōu)于重點中學學生,主要表現(xiàn)在內外傾、冒險、責任、耐挫性、獨立方面,這與以往的研究結果相吻合[8]。重點中學競爭激烈,老師、家長都過于重視學生學習成績,而忽略了學生的興趣和課外生活,這就使學校環(huán)境忽視了學生冒險精神、責任感、獨立性和耐挫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重點中學的同學關系也因競爭而顯得冷漠,造成很多同學內向、缺乏必要的社會支持,只重視自己的學習而對他人和班級事務漠不關心,而且由于只關心學習而忽略了其他方面,一旦學習失利,就容易全盤否定自己,從而影響良好個性素質的培養(yǎng)。已有的研究也表明,個性與個體的自我意識密切相關,自我評價低的學生具有性格偏內向、適應能力差、情緒不穩(wěn)定等特征。而相比較而言,一般學校對學生的學習要求相對偏低,也重視學生特長發(fā)展和課外生活,同學之間競爭不強烈、溝通和交流多,關系相對和諧,學生可以多方面展示自己。相對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有利于學生良好個性素質的發(fā)展。
篇四:
我是一個熱愛生活,做事認真的人。在高中階段的學習生活中,我不但學到了豐富的知識,同時,在各方面也得到了完善。在困難面前,我從不后退,總是開動腦筋,想方設法去解決問題,克服困難。而每解決一個問題,克服一個困難,都使我的信心得到了提升。我相信,只要有足夠的自信,加上加倍的努力,就一定能夠戰(zhàn)勝各種艱難險阻,通向成功的彼岸。
在高中階段的學習過程中,我能夠認真對待每一門課程,認真預習,積極復習。遇到問題,向同學請教,向老師咨詢。我會不斷改進學習方法,調整學習計劃,合理安排時間。我把學習當成獲取知識,豐富自己的樂事,對它充滿了興趣。
我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善于與同學溝通,同他們建立良好的關系,盡最大的努力幫助他人。在生活中,我能夠尊重師長,孝敬父母。我能夠積極參加學校和社會上組織的有益活動,以豐富自己的課余生活。我喜歡體育,并積極參與其中,在運動中體會快樂,收獲健康。
我身上還存在著不少缺點和不足,今后,我要加倍努力,不斷完善自我。
個性發(fā)展特長及成果
(1)我居住社區(qū)樓房的墻壁上,經(jīng)常有人張貼小廣告,嚴重影響了社區(qū)的環(huán)境。我就利用節(jié)假日休息時間和母親一起用鏟子等工具將它們清除掉,遇到貼和散發(fā)小廣告的違法行為,我會主動制止。
(2)我舅舅工作的地方是一家培訓機構,我把那里當成培養(yǎng)我適應社會能力的場所,高中期間的每一個暑假,我都到這家培訓機構進行社會實踐。通過社會實踐,我深深地體會到做任何工作,不僅需要熱情,更需要具備認真負責的精神和與他人合作的團隊精神。
(3)我的興趣廣泛,計算機、唱歌、足球、籃球都是我的最愛。除了利用課間、課后時間和同學一起踢足球外,節(jié)假日我還在小區(qū)里和同齡的伙伴一起鍛煉。通過與同齡人的交流,提高了我與人交流與溝通的能力。
篇五:
與其智力發(fā)展的情況相呼應,高中生的各種個性品質也已趨于穩(wěn)定和成熟,而且隨著認知水平的提高及生活經(jīng)驗的積累,高中生在個性發(fā)展上出現(xiàn)了一些新的特點。
一、自我意識的高度發(fā)展
高中階段,正是一個人必須明確自己個性的主要特征,開始考慮自己的人生道路的時候,所以,一切問題既是以“自我”為核心而展開的,又是以解決好“自我”這個問題為目的的。這種主客觀上的需求使得高中生的自我意識獲得了高度發(fā)展。高中生自我意識的發(fā)展對于其形成穩(wěn)定的人格特征以及價值觀等方面均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梢哉f,高中生對其自身的態(tài)度和看法,影響著他們實際發(fā)展的各個方面。
(一)高中生自我意識的基本特點
高中生自我意識的特點體現(xiàn)在許多方面,祝蓓里將其歸結為以下六點:
第一,自我意識中獨立意向的發(fā)展。高中生已能完全意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因此要求獨立的愿望日趨強烈,但是,這種獨立性要求是建立在與成人和睦相處基礎上的,與初中時期的反抗性特點有所區(qū)別。多數(shù)高中生基本上能與其父母或其他成人保持一種肯定的尊重的關系,反抗性成份逐漸減少。
第二,自我意識成分的分化,高中生在心理上把自我分成了“理想的自我”和“現(xiàn)實的自我”兩個部分。正是由于這種分化,才形成了他們思維或行為上的主體性,產(chǎn)生了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判斷和控制自己言行的要求和體驗,同時也出現(xiàn)了自我矛盾。
第三,強烈地關心著自己的個性成長。高中生十分關心自己個性特點方面的優(yōu)缺點,在對人對己的評價時,也將個性是否完善放在首要位置。
第四,自我評價的成熟。高中生能獨立地評價自己的內心品質、評價行為的動機及效果的一致性情況等,其自我評價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主客觀的辯證統(tǒng)一。
第五,有較強的自尊心。高中生在其言行受到肯定和贊賞時,會產(chǎn)生強烈的滿足感;反之,易產(chǎn)生強烈的挫折感。
第六,道德意識的高度發(fā)展(祝蓓里:《青年心理學》,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總之,高中生在自我觀察、自我評價、自我體驗、自我監(jiān)督、自我控制等自我意識的諸成分上都獲得了高度的發(fā)展,并趨于成熟。
(二)高中生的自我概念
個性的形成也包括形成相對穩(wěn)定的自我形象,或具有相對穩(wěn)定的自我的概念。一個人是否具有一個適當?shù)淖晕腋拍睿瑢ζ鋫€性的發(fā)展至關重要。
自我形象(或自我概念),主要是指一個人對自身的態(tài)度,這個態(tài)度包括三個互相聯(lián)系的成分:認識成分──對自己品質和特征的了解和認識;情感成分──對自身品質的評價及與此相關聯(lián)的自尊體驗;品行成分──從上述兩個成分派生出的對自己行為的實際態(tài)度。[蘇]N.C.科恩編著,陳賢義等譯:《中學高年級學生心理學》,知識出版社,1985年版。
影響高中生自我概念的因素很多,其主要因素有下述三方面:第一是生理因素,主要是身體外觀形態(tài)上的特點,這種特點可以影響到高中生自我概念的積極性程度或消極性程度;其次是認知水平,具有較高的認知水平及較成熟的形式邏輯及辯證邏輯思維特點的高中生,往往具有更適當、更穩(wěn)定的自我概念;第三是父母的自我概念傾向對高中生自我概念的影響,其影響是同方向的;第四是成功及失敗經(jīng)驗的積累,這也是影響自我概念性質的一個因素。
據(jù)調查,自我形象在高中階段已趨于穩(wěn)定。美國心理學家西蒙和羅森貝爾克用橫斷法對比研究了三個年齡組(8歲至11歲、12歲至14歲和15歲至17歲)被試的自我形象特點,結果發(fā)現(xiàn),15歲以后,被試的自尊感增強、羞怯感減少,自我評價最為穩(wěn)定。德國心理學家對12歲、16歲及19歲的中學生的自我形象的調查也表明,自我形象在經(jīng)過了12—16歲的顯著變化后,便逐漸趨于穩(wěn)定。
由此可見,高中階段是個體自我形象逐漸達到穩(wěn)定的時期,一個人在高中階段對自身的看法,有許多都持續(xù)終生。
(三)高中生自我評價的深化
自我評價是與個體認識能力發(fā)展相關的一種自我意識的表現(xiàn),是一種包含社會行為準則的知識和主觀經(jīng)驗的復雜的心理行為。具體指個體對自身的思想、能力、水平等方面所作的評價,它是自我調節(jié)機制的主要成分。自我評價的能力,只有在青年初期──高中階段才開始成熟。雖然個體在童年時就開始產(chǎn)生了一些簡單的自我評價,但那時的自我評價多是由別人的態(tài)度和反應折射到自身而產(chǎn)生的,缺少其內在性。到了高中階段,由于抽象邏輯思維的進一步發(fā)展,知識經(jīng)驗的日益豐富,高中生逐漸學會了較為全面、客觀、辯證地看待自己、分析自己,自我評價的能力才變得全面、主動,而且日趨深刻,表現(xiàn)為他們不僅能分析自己一時的思想矛盾和心理狀態(tài),能認識到自己對某一具體行為起支配作用的個別心理特點,還能經(jīng)常對自己的整個心理面貌進行估量,能認識到自己較穩(wěn)定的個性心理品質。
自我評價能力的增長及對自我分析要求的提高,不僅是高中生個性高度發(fā)展的重要標志,而且也是有目的的進行自我教育的前提。高中生進行自我評價不完全是由于外力的推動,而在相當程度上是出自于實現(xiàn)理想自我的愿望,或是對失敗和挫折的反省。所以,自我評價能力發(fā)展的最終結果將導致高中生更好地實現(xiàn)自我監(jiān)督和調控及自我改造和完善。
高中生在自我評價的發(fā)展上表現(xiàn)出個體差異,大部分高中生能夠進行適當?shù)淖晕以u價,但相對而言,高中生易出現(xiàn)自我評價偏高的傾向,因而導致他們行為表現(xiàn)上的自負,常常聽不進別人的意見。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情況會得以克服,自我評價與其實際表現(xiàn)會日趨一致。
二、價值觀的確立
高中生價值觀的確立與其自我意識的高度發(fā)展相聯(lián)系。價值觀是個體對自然、社會、人生問題的帶有根本性的總觀點,它的形成是由人的知識水平、生活環(huán)境等方面決定的,同時受人的情感意志、理想動機、立場態(tài)度等個性因素所制約。心理學家的調查表明,小學階段的兒童已經(jīng)開始對人類、自然及社會現(xiàn)象產(chǎn)生興趣和疑問,但尚未形成價值觀;到初中階段,價值觀開始萌芽;到高中階段才初步形成。
(一)高中階段確立價值觀的主客觀需求
美國的一位心理學家曾說過:“一個人在人生的任何一個階段里,都沒有象在青少年期這樣如此關心價值觀問題”。的確,當個體進入青少年期,確切地說,是進入高中階段以后,隨著社會接觸的擴大,生活閱歷的積累及文化知識的增長,便開始考慮價值觀的問題,這是一種自然事實,由以下幾方面的原因所導致:第一,隨著高中生認知能力的發(fā)展,他們開始能夠分析各類社會事件,能夠掌握各類社會標準,并以此標準來衡量各種現(xiàn)象,能夠有較正確的道德意識。因而,他們有能力以一種相對熟練的模式對待許多問題;第二,進入高中以后,意味著很快就要結束中學時代的生活,很快就要面臨擇業(yè)或在繼續(xù)求學中進行專業(yè)選擇等問題。所以,對他們來說,尤其是對高年級的高中生來說,面臨著各種機會,需要做出自己的抉擇,而在對職業(yè)、生活方式以及個人發(fā)展方向等問題進行判斷時,需以個人的價值觀為前提,這樣才能既可以在處理各種問題時保持內心準則的一致性,又可以較為靈活地應付各種變化,也將使以后人生的各個側面處于一種協(xié)調狀態(tài);第三,高中生常體驗到更為廣泛的內心沖突和壓力。在童年和少年時期,兒童們的行為準則往往較為單一,而且彼此之間具有一定的一致性。而高中生則面臨較多方面的價值取向。例如,同伴團體中可能傾向于一種價值內容,而父母則傾向于另一種價值內容。高中生既想選擇與同伴團體相同的價值內容以獲得同齡人的認可,又不想與父母的期望相背離,在這種內心沖突的情況下,就強迫他們確立某種屬于自己的價值觀;第四,由于自我意識的高度發(fā)展,高中生能更充分地認識自己,更正確地對待社會生活中所發(fā)生的一切,從而能按照社會的要求,開始設計自己的人生。所以,自我意識的發(fā)展也是確立價值觀的一個不可缺少的條件。
(二)高中生價值觀的特點
高中生在確立和調整自己的價值觀的過程中,表現(xiàn)出許多特點。諸如:第一,對理論問題產(chǎn)生了越來越濃厚的興趣,喜歡把各種具體事實綜合成若干系統(tǒng)的總原則,熱衷于哲學探討;第二,高中生價值觀的核心是人生意義問題,他們逐漸學會將個人的生活目標與社會發(fā)展的總體方向相聯(lián)系,即不僅要說明自己對于社會的意義,而且還要找到社會對自身的意義;第三,在高中生的價值觀中,反映其個性色彩。具有不同價值觀的高中生對于事物的興趣點、意志品質及歸因方式均不一樣;第四,高中生的價值觀尚缺乏穩(wěn)定性,還容易由于外界環(huán)境的變化而改變對社會及人生的看法,改變自己的價值取向。因此,高中階段個體的價值觀仍有向不同方向發(fā)展的可能。
(三)價值觀的確立在高中生學習、生活中的作用
對于高中生來說,初步確立正確的價值觀,初步明確人生意義的最重要的作用是,使他們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能將近期計劃和遠期規(guī)劃較好地結合起來。做到這一點并不十分容易,如一些高中生雖然能考慮自己的未來前途,但卻不能將近期計劃與未來理想結合起來,使理想難以實現(xiàn)。而正確的價值觀的確立,則具有延緩直接滿足的功能,使高中生逐漸地學會將自身努力作為實現(xiàn)目標的橋梁,使其在學習和生活中更加努力、勤奮。
三、自治需求
高中階段是在各方面進行探索、嘗試并面臨走向獨立生活道路的時候,而且高中生的智力和個性都獲得了高度的發(fā)展,因此而產(chǎn)生了獨立自主的需求。高中生自治的要求主要體現(xiàn)在行為、情感及道德評價等方面,在行為上,他們要求獨立決定涉及個人的各種問題,希望有一定的行為自由;在情感上,他們希望能獨立體驗和選擇個人喜好;在道德評價上,他們希望能以自己的評價標準為依據(jù),獨立評價自己、他人的行為及社會事件。
(一)高中生自治需求的表現(xiàn)
高中生的自治需求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與父母的關系
從青春期開始,子女與父母的關系便發(fā)生了變化,子女減少了對父母的依賴,卻增加了反抗性情緒,這種情況一般在初中高年級達到至極。進入高中后,雖然大多數(shù)高中生仍希望父母將他們作為獨立的個體來對待,反對父母對他們過多的干涉,但與初中階段相比,則減少了與父母之間的直接沖突,他們更希望能與父母站在同等的位置上探討和決定某些問題,希望能與父母和睦相處。
2.選擇職業(yè)
選擇職業(yè),確定未來的生活道路,是高中時期生活中的一個重要任務。高中生在畢業(yè)前至少要在兩種社會定向上做出選擇,即是繼續(xù)上學,接受高等教育,還是參加工作,直接就業(yè)。而且不論是選取上述哪一條道路,都需在所學專業(yè)或職業(yè)種類上做出具體的挑選。大部分的高中生在這一選擇過程中體現(xiàn)出了自主性,他們能對自己的興趣、能力、適應性等方面做出估價,希望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出自己的選擇,當然在做某些重要決定時,他們也不拒絕接受父母或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但對于父母的那種強行安排持反對態(tài)度。
3.對現(xiàn)實社會的不滿
高中生強烈要求自治的特點也體現(xiàn)在他們對現(xiàn)實社會所具有的一種不滿情緒中。高中生對現(xiàn)實社會產(chǎn)生不滿情緒可歸因于兩個方面。其一是由于高中階段仍處于理想主義的階段,他們對于社會和人生的期望都帶有強烈的理想主義色彩,因此,對現(xiàn)實中存在的弊端極為敏銳和反感,有時甚至產(chǎn)生強烈憤怒或絕望的情緒,從而影響其對社會及人生的看法和態(tài)度;另一方面,是由于他們對問題的觀察和分析還帶有片面性及表面性,所以其思想認識上易出現(xiàn)偏頗,導致對現(xiàn)實社會的看法只顧一點而不及其余。
(二)影響高中生產(chǎn)生自治需求的因素
高中生在自治需求的表現(xiàn)及程度上均存在著個體差異,這受制于以下幾方面因素。第一,認知水平,既包括高中生思維品質的特點又包括其智力發(fā)展的程度,例如,一個具有較強的批判性思維品質的高中生往往具有更強的自治需求;第二,性格特點,那種性格外向、性情剛烈、攻擊性強的高中生常表現(xiàn)出更明顯的自治傾向;第三,家教環(huán)境,父母的教育方式過于專制、或父母對子女的態(tài)度過于保護、或父母在教育態(tài)度上不一致等都會使高中生自治的需求更強烈;第四,心理成熟水平,心理成熟水平過于滯后的高中生的自治需求相對微弱。
高中階段是個體在成熟之前所度過的最后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中所形成和發(fā)展的許多個性特點都將對完成以后幾個人生階段的發(fā)展任務產(chǎn)生直接的影響。
以上內容是由出國留學網(wǎng)提供,更多精彩內容盡在出國留學網(wǎng)
推薦閱讀 :自我評價范文 自我評價600字 高中生自我評價
小編特別推薦
高中生自我鑒定 | 高中生自我評價 | 中學生自我評價 | 團員自我評價 | 綜合素質自我評價
小編特別推薦
高中生自我鑒定 | 高中生自我評價 | 中學生自我評價 | 團員自我評價 | 綜合素質自我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