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難》是李白的代表作,也是我國文學寶庫中具有歷史價值和文學價值的不朽杰作。《蜀道難》本為樂府《相和歌辭?瑟調(diào)曲》舊題,李白此詩是對傳統(tǒng)題材的再發(fā)揮。出國留學網(wǎng)為您整理編輯蜀道難讀后感,歡迎閱讀。
蜀道難讀后感(一)
這是一首讓古今文人拍案稱奇的詩章。
詩歌開篇即憑空起勢,驟響徹天。詩人把三個嘆詞相疊,兩個形容詞各帶一個語氣詞并列,另用一個比喻,來突出蜀道之難,詩句氣勢磅礴,使讀者在心目中對蜀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接著按由秦入蜀的路線(長安—太白山—峨眉山—青泥嶺—劍閣—成都),具體寫蜀道之難。
先寫蜀道開辟之難。詩歌夸張地說自蜀開國四萬八千年以來,一直“不與秦塞通人煙”,后來五丁力士拽蛇導致地崩山摧身死才促成了蜀道的修建。這個悲壯的神話故事為蜀道增添了許多神奇色彩,也間接地表現(xiàn)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次寫蜀道旅途之難。以“六龍回日”的神話和想像,用黃鶴飛不過、猿猱愁攀援來反襯,用悲鳥、子規(guī)作烘托,極寫山的高峻奇險;以“沖波逆折”“飛湍瀑流”的直接描寫,用“崖轉(zhuǎn)石萬壑雷”的夸張手法,極寫水的湍急兇險。www.liuxue86.com
繼寫蜀道人事之難。劍閣位置險要,易守難攻,歷史上不乏據(jù)險作亂的先例,詩人懷著對國事的擔憂、對人民的關(guān)切之情,警告當局要吸取歷史教訓,防止地方軍閥據(jù)險作亂,殘害人民。
文末的結(jié)語寫蜀道之難導致的結(jié)果。行人望蜀興嘆,徒喚奈何,言有盡而意無窮。
詩人以鬼神莫測的筆法,縱橫馳騁,時間上從四萬八千年之前的混沌初開至戰(zhàn)國而至中唐;空間上從長安跨越數(shù)座大山而至成都,從上可摩天的山巔到激流回旋奔騰的深壑;其他,從行人至鳥獸,從神話傳說至當今世道……騰挪跌宕,驚心動魄,把蜀道之難渲染得淋漓盡致。
本詩為樂府詩,形式自由,每句字數(shù)從三言至十一言,參差錯落,且三次換韻,非常適合表達大自然的奇觀和詩人熱情奔放的思想感情。詩歌融神話、傳說、諺語與景觀、人事、心理于一爐,想像豐富奇特,夸張新穎獨到,虛實結(jié)合,情景交融。“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一句,前、中、后出現(xiàn)三次,反復詠嘆,內(nèi)容逐次加深,產(chǎn)生了回腸蕩氣的藝術(shù)效果,具有極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
全詩從形式到內(nèi)容,充分體現(xiàn)了詩歌的浪漫主義特色。
蜀道難讀后感(二)
初知李白,是在那幾句朗朗上口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中,不知為何,那時還小小年紀的我遍一下子愛上了那首詩,只淺淺明白,那首詩里,是鄉(xiāng)思。因為《靜夜思》我知道了有個詩人叫李白,字太白,被人們稱為“詩仙”。記憶中,有一種酒,醇香而且回味,叫做“詩仙太白”,我不知道這酒為什么叫這個名字,只覺得,李白的詩便如這酒般醇香,回味悠長。
品那一杯“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只此一句,便貫穿了整篇文章,激昂、澎湃的感情,回味悠長的留香,豪情萬丈的吶喊。我對他的認識又深了一分,我對他的喜愛增了一分。他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唯美比過他人;他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細膩賽過他人;他的“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豪情更是勝過他人。
品那一盞“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如此一筆,勾勒出險而峻的蜀山絕壁,領(lǐng)世人進入那群峰之間,邀世人共觀那峭壁絕巖。曾經(jīng)也思考過,為什么李白的詩會如此讓人沉醉入迷,他的詩既不似“安得廣廈千萬間,大辟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心懷天下,也不似“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悠閑自得??墒?,那一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瀑布水終是落在了我們心間;那一句“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的月光終是照在了我們身上;那一句“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的踏歌聲終是響在了我們的耳畔……如此一筆,看似不留痕跡,實則帶走了我們的心。
品那一壺“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zhuǎn)石萬壑雷”。僅此一句,酣暢淋漓,他帶著那一聲聲驚天動地的聲響,連同那蜀道的艱險,一同呈現(xiàn)在世人前。讀詩,是享受美的過程。讀李清照的“唯恐雙錫蚱蜢舟,載不動許多愁”,讀出了滿滿愁絲;讀李商隱的“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讀出了淡淡懷戀。唯有讀李白的“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zhuǎn)石萬壑雷”,讀出了萬丈豪情的同時,還聽到了震耳的水流聲,看到了爭流的瀑布傾瀉而下。
小時候,有人曾問我最喜歡的私人是誰,我說是李白。當時只傻傻的把他寫的詩很多,流傳至今的也有1000余首當做理由。也僅僅是這么個簡單的理由,我才更愿意去了解,了解李白,了解李白的詩。因為了解,才更愿意去細細品讀,在午后的陽光下用心去感受。也曾經(jīng),為背誦不下那一篇篇長篇闊論而苦惱,但很快就被對詩所帶來的心靈震撼所替代。他的詩,如酒,悠久醇香、回味無窮;如歌,纏綿交錯、余音繞梁;如畫,亦真亦假,流連其中;如舞、如鼓、如天邊一抹紅霞……
慘淡月光下,一個身影,左手一壺濁酒,右手一把利劍,趁著酒興而舞,劍反射出淡淡寒光,身旁石桌上,筆墨散亂地放著,紙上,一篇文章?lián)P揚灑灑,最顯眼的,莫過于那幾個字:蜀道難。
蜀道難讀后感(三)
蜀道難,難于上青天”。歷史傳說的神奇與壯美,山川景物的偉大和強悍,詩人李白的豪放與曠達,久久回蕩在腦海。再讀《蜀道難》,別有一番風味。
李白借“蜀道”這一特定的審美對象,通過描寫“蜀道”之“難”,來表達自己對生命的體悟與認識。而這種強烈的生命意識,就是《蜀道難》的魅力之所在。而今,往日的嗟嘆與無奈都變成了令人欣賞的美景、奇觀,“黃鶴之飛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援”的千年古道,也變成了寬闊的道路,行人車輛不斷。
一場突如其來的人間災難悄然而至,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地動山搖,山崩地裂,房屋倒塌,橋梁坍塌,公路被山體滑坡、泥石流阻斷……人民的生命財產(chǎn)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再一次出現(xiàn)了“蜀道難”的局面。
面對困境,有的人選擇面對,有的人則躲避。而我們的人民解放軍義無反顧地擔負起了抗震救災的重任。他們冒著生命危險,用自己的身體和困難抗爭,從瓦碩下面救出一個個在死亡線上掙扎的生命;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從4999米嚴重缺氧的高空,空降地震災區(qū)救助災區(qū)人民,創(chuàng)造了世界軍隊空降史的奇跡;他們冒著生命危險,挖鑿堰塞體導流明渠,排除了堰塞體潰壩湖水淹沒下游綿陽市的險情,創(chuàng)造了世界上成功處理大型堰塞湖的奇跡。是呀,蜀道難,但難不倒我們的民族和國家,也難不到我們英勇的人民軍隊。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也會有“蜀道難”的境遇。面對困難,我們應該怎么選擇?文學家王國維曾把人生的境界分為三種:昨夜西風調(diào)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無論何時何地,王國維想告訴我們的是,要有那份別樣的豁達、頑強和堅持不懈。而劉墉先生則把這三種境界分別比作駱駝、獅子、嬰兒?,F(xiàn)在的我們就像駱駝一樣為了走出沙漠,就算再苦,也必須堅持。只有走出沙漠,才有活的機會。中年的我們好像獅子,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為了讓家人過更好的生活而拼命工作,滿足自己的物質(zhì)或是精神上的需要。晚年的我們卻回歸到嬰兒時的天真,與世無爭,很淡定的過完余生。無論我們像什么,我們都要做好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做最想做的自己。
最后,我想說,無論我們處在哪個階段,達到何種境界,面對困境,只要有“人生得意須盡歡”的樂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鐘鼓饌玉不足貴”的坦然,相信終將迎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無限驚喜。
蜀道難讀后感(四)
昨天晚上看李白詩,自打上學課本上學過幾首外,一直沒看過,結(jié)果很震憾,欣賞他的灑脫與才氣,心下想寫篇讀后感,未料有人捷足先登,寫的比俺寫的好許許多,若再寫肯定蒼白,于是抄來,第一次抄人家的東西。
“噫吁嘻,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詩篇開頭的一句絕叫,絕不是萎縮懦弱冷漠沉淪之徒所能寫出的。只有李白,只有胸中激蕩著狂濤巨瀾的李白,才能從心底油然呼來,叫板而出!
只有李白,只有有著風卷殘云般氣魄的李白,才能讓蜀道上連天的群峰,壁立的懸崖,洶涌的惡水,凄涼的叢林,還有那磨牙吮血的恐怖,全都渲染出大氣磅礴的長軸畫卷,才能凸現(xiàn)出一種驚天地泣鬼神的崇高美!“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這空間上難度上的極度擴張;“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這時間上的極度綿延拓展;“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這“五丁開山”的巨大的神勇力量;“飛湍瀑流爭喧豗 ”的洶涌激蕩,“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的奇險崢嶸,這一切的一切,在詩人如椽巨筆的揮灑下,沒有一個不是突破景物常態(tài)的,沒有一個不是宏大壯闊的,沒有一個不是粗拙奇譎的,也沒有一個不是令人心動魂悸的!總觀全詩內(nèi)容,真正體現(xiàn)了一種雄健偉岸,高峻奇險,渾然天成的崇高美,一種氣象不凡的壯闊美!
“忽然絕叫三五聲,滿壁縱橫千百字”,正因為情感的狂放不羈,酣暢淋漓,李白才要一唱三嘆,回環(huán)跌宕;正因狂放不羈,情不由己,李白才能天馬行空,無拘無束,上天入地,才能奇特的想象,斗膽的夸張。正因為狂放不羈,全詩才能在情感的旋律線上,在詩歌的整體氣勢上,在篇章的布局上,大開大合,大起大落,急驟奔突;才能呈現(xiàn)出風馳電掣般的運動美,變幻莫測的迅疾美!才能給人以長風之出谷,雷電之驚閃,萬馬之奔騰的強烈的震撼力!
由于奔放不羈,豪邁恣肆,古樂府單一古板的句式,已遠遠適應不了李白那如長江大河般奔涌的情感了,于是,突破舊樂府的句式特點,也就成為必然。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最長的九字句,這些長短不齊,流轉(zhuǎn)自如的句式,也只有這些句式,才能像“大珠小珠落玉盤”一樣,輕重緩急地表達出詩人奔放如風,迅疾如電的豪邁情懷,才能涂抹出氣象不凡的浪漫主義的壯麗畫卷。筆力的雄渾灑脫,龍騰蛇行;語言的參差錯落,搖曳生輝,都使狂放浪漫的絕唱,平添了酣暢的流轉(zhuǎn)美,起伏的參差美和動人撼人的節(jié)奏美!
“狂來輕世界,醉里得真如”,當李白迷醉于自己的精神家園,陶醉在巴山蜀道上的一幅幅雄奇俊美的圖畫時,他的“狂放”“灑脫”,可謂發(fā)揮到了極致!
《蜀道難》,一首狂放的浪漫的絕唱,從內(nèi)容到形式,無不都是詩人狂放之情主宰下的鬼斧神工般的走筆渲染,寫意潑墨!
蜀道難讀后感(五)
李白的詩清新飄逸,豪邁曠達?!妒竦离y》凸現(xiàn)了大氣磅礴的崇高美,演繹了迅疾變幻的運動美,奔涌出參差錯落的音韻美,真正譜寫了一首浪漫主義的絕唱。
詩篇開頭“噫吁嘻,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詩句,體現(xiàn)了李白胸中激蕩著狂濤巨瀾。
總觀全詩內(nèi)容,真正體現(xiàn)了一種雄健偉岸,高峻奇險,渾然天成的崇高美,一種氣象不凡的壯闊美。
由于奔放不羈,豪邁恣肆,古樂府單一古板的句式,已遠遠適應不了李白那如長江大河般奔涌的情感了,于是,突破舊樂府的句式特點,也就成為必然。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最長的九字句,這些長短不齊,流轉(zhuǎn)自如的句式。也只有這些句式,輕重緩急地表達出詩人奔放如風,迅疾如電的豪邁情懷,才能涂抹出氣象不凡的浪漫主義的壯麗畫卷。
筆力的雄渾灑脫,龍騰蛇行;語言的參差錯落,搖曳生輝,都使狂放浪漫的絕唱,平添了酣暢的流轉(zhuǎn)美,起伏的參差美和動人撼人的節(jié)奏美!《蜀道難》,一首狂放的浪漫的絕唱,從內(nèi)容到形式,無不都是詩人狂放之情主宰下的鬼斧神工般的走筆渲染,寫意潑墨!
知道李白的《蜀道難》的人,應該很多,他給人以遼闊的遠景,一種地平線的寬廣的感覺,又有一種崩天開地的豁然。這是一種我們民族的本質(zhì),艱辛卻堅定,不易卻執(zhí)著。
蜀道難讀后感(六)
李白一生都懷有建功立業(yè)的求仕思想,性格自由豪邁,入京求仕時“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想念長安時,又有“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是那樣的雄健奔放,那樣的充滿激情,那么的感情至深!“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既是作者詠嘆的主題,也是一嘆之不足而二嘆,二嘆不足而至于再嘆的基調(diào)。詩中大量運用神話,用夸張的手法來寫蜀道難行及戰(zhàn)禍之烈。使蜀道風光既神奇又壯偉,令人驚奇振奮,抓住名山水特色,展示了古老蜀道逶迤、崢嶸、奇險、高峻之貌。通過傳神的歷史,使全詩充滿奇險色彩和浪漫氣氛。“六龍回日”寫其高,“沖波逆折”寫其險,“黃鶴南飛”“猿猴攀愁”寫其峻,“飛流爭喧”寫其險,“捫參歷井”寫其危,“悲鳥、雄飛雌、子規(guī)”寫其空悲??傊?,作者運用大量想象和形象的夸張,把蜀道的難和偉抒發(fā)的淋漓盡致。氣象上,如從高山壁畫經(jīng)過一般,一幅幅動人的畫面連綿不斷的出現(xiàn)在面前,讓人嘆為觀止啊!
還有,詩人反復詠嘆,“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也因而成為千古傳頌之佳句,反復詠嘆描繪了由親人蜀道路上驚險而奇麗的山川。結(jié)尾寫戰(zhàn)禍之烈,一方面寫劍閣的險要,易守而難攻,易生叛亂,不可留;另一方面寫蜀道軍事叛亂的殘忍景象,抒發(fā)詩人對現(xiàn)實的隱憂,他看清在繁華一片的氣象下統(tǒng)治階級的腐敗,因而深表憤恨與不滿,以奔放不羈的筆調(diào)寫了政治上的求仕心,也表達了對人民的熱愛。“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之憑的李白,一切無不盡歸筆底!
杜甫、白居易、李商隱,命運大致相同,都是一直遭到排擠,一生失意,通過詩句表達對專權(quán)黑暗政治的不滿,但他們的失意在詩中消極的表現(xiàn),如李商隱“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白居易“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侵月”,杜甫“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無不體現(xiàn)作者的感嘆,蘊藉憂憤。而李白單單除外,“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豈是悲嘆?是他那鮮明的浪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