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出國留學低齡化現(xiàn)象日趨明顯,但攻讀本科的留學生仍然是近50萬留學大軍中的絕對主力。然而每年海外名校對中國本科申請者的錄取名額通??刂圃趥€位數(shù)左右,以哈佛大學為例,每年只有7個本科生名額發(fā)給中國學生。包括常青藤、美國西岸加州系在內的名??偣惨膊贿^每年在華招收兩三百人而已。那么去名校讀本科真的那么難嗎?本報特別介紹幾種“曲線”留學的方式,為有美國名校夢的學生提供些思路。
高考不是獨木橋
曾于北京工業(yè)大學入讀兩年的學生周若達,于2012年9月轉學進入美國公立名校密歇根大學(美國綜合排名27名)讀本科,讀經(jīng)濟學專業(yè)并輔修數(shù)學專業(yè)。
談到自己的求學經(jīng)歷和轉學動機,周若達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到,由于高考分數(shù)超過當年北京工業(yè)大學錄取分數(shù)線100多分,但又想體驗下國內大學的校園生活,所以選擇在讀完兩年后才轉學去美國密西根大學念書,而此時sat和托福都不是美國學??疾焖闹匾笜耍M管她當時雅思考了7分。“我在美國轉學后,之前在國內修的學分有部分是被認可的,所以并不會因為轉學而增加太多時間成本,也算是彌補我高考時選校的一些遺憾吧。”周若達談道。
致力于通過創(chuàng)新型教育產(chǎn)品和服務的途西教育本科咨詢服務副總裁keith hernandez也一再向北京商報記者強調,考試分數(shù)并不是考察學生的最重要因素,“他們在課堂外的表現(xiàn)更吸引我們,如果他還有一些有意思的特長和團隊活動就更能增加印象分,”這位哥倫比亞大學前招生官向北京商報記者這樣描述著他面試過的中國學生。
不為文憑為真經(jīng)
不管是每年學校組織的海外夏令營、冬令營,還是校外游學機構的特色游學項目,都是與名校親密接觸的絕佳機會。
2013年是游學概念深入到百姓生活的重要年份,而2014年的游學市場則呈現(xiàn)出越來越專業(yè)和細分化的局面。據(jù)蔚藍國際教育ceo劉智超介紹,今年的游學者會更明確自己的游學目的,而且大家已經(jīng)對走馬觀花的名校觀光興趣不大。“我們今年寒假推出的模擬聯(lián)合國項目就有在哈佛大學的分會場,學生們有機會和美國以及來自全球的學生交流。”
而英孚教育游學項目部的相關負責人也談道:“想去名校游學,會比申請學位課程容易很多,但你能夠享受到本科生一樣的師資待遇和校園生活,最大區(qū)別就是沒有學位證書。但知識的獲取并不會打折扣。”
入職場后仍能圓名校夢
在大多數(shù)人的傳統(tǒng)印象中,留學是年輕人的事情;但對于在職場中經(jīng)歷了很多的人而言,圓美國名校夢其實并不受年齡限制。
過去,大家對訪問學者的印象還停留在海外名校接受的國內訪問學者是為一般高等學校培養(yǎng)學術帶頭人和學術骨干,訪問學者有公派和自費之分。前者是由國家、地方、行業(yè)或者單位資助,后者多為邀請單位資助。
事實上,現(xiàn)在訪問學者的局限性已經(jīng)沒有那么大了。金東方留學咨詢顧問張偉用談道,“有人認為,去美國做交流訪問學者是門檻最高的留學方式。而我認為,這其實是門檻最低的留學方式。因為去美國做交流訪問學者,無需出國考試成績(托福、雅思、gre等),也無需任何學費支出,且申請難度小。從美國大使館關于交流訪問學者的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出,即使小學生去美國交流,也屬于交流訪問學者,門檻當然是最低的。之所以有人認為去美國做交流訪問學者門檻很高,可能是由于歷史原因—1978年首批赴美交流的52名訪問學者是從全國各大高校將近3000人中選拔而出的精英”。
據(jù)了解,以交流訪問學者的身份留學美國的適用人群包括了中小學在讀生、本科在讀生、本科畢業(yè)生、研究生、博士以及教育科研人員(中小學教師、大學教職員、科研人員、學者等)。
高考不是獨木橋
曾于北京工業(yè)大學入讀兩年的學生周若達,于2012年9月轉學進入美國公立名校密歇根大學(美國綜合排名27名)讀本科,讀經(jīng)濟學專業(yè)并輔修數(shù)學專業(yè)。
談到自己的求學經(jīng)歷和轉學動機,周若達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到,由于高考分數(shù)超過當年北京工業(yè)大學錄取分數(shù)線100多分,但又想體驗下國內大學的校園生活,所以選擇在讀完兩年后才轉學去美國密西根大學念書,而此時sat和托福都不是美國學??疾焖闹匾笜耍M管她當時雅思考了7分。“我在美國轉學后,之前在國內修的學分有部分是被認可的,所以并不會因為轉學而增加太多時間成本,也算是彌補我高考時選校的一些遺憾吧。”周若達談道。
致力于通過創(chuàng)新型教育產(chǎn)品和服務的途西教育本科咨詢服務副總裁keith hernandez也一再向北京商報記者強調,考試分數(shù)并不是考察學生的最重要因素,“他們在課堂外的表現(xiàn)更吸引我們,如果他還有一些有意思的特長和團隊活動就更能增加印象分,”這位哥倫比亞大學前招生官向北京商報記者這樣描述著他面試過的中國學生。
不為文憑為真經(jīng)
不管是每年學校組織的海外夏令營、冬令營,還是校外游學機構的特色游學項目,都是與名校親密接觸的絕佳機會。
2013年是游學概念深入到百姓生活的重要年份,而2014年的游學市場則呈現(xiàn)出越來越專業(yè)和細分化的局面。據(jù)蔚藍國際教育ceo劉智超介紹,今年的游學者會更明確自己的游學目的,而且大家已經(jīng)對走馬觀花的名校觀光興趣不大。“我們今年寒假推出的模擬聯(lián)合國項目就有在哈佛大學的分會場,學生們有機會和美國以及來自全球的學生交流。”
而英孚教育游學項目部的相關負責人也談道:“想去名校游學,會比申請學位課程容易很多,但你能夠享受到本科生一樣的師資待遇和校園生活,最大區(qū)別就是沒有學位證書。但知識的獲取并不會打折扣。”
入職場后仍能圓名校夢
在大多數(shù)人的傳統(tǒng)印象中,留學是年輕人的事情;但對于在職場中經(jīng)歷了很多的人而言,圓美國名校夢其實并不受年齡限制。
過去,大家對訪問學者的印象還停留在海外名校接受的國內訪問學者是為一般高等學校培養(yǎng)學術帶頭人和學術骨干,訪問學者有公派和自費之分。前者是由國家、地方、行業(yè)或者單位資助,后者多為邀請單位資助。
事實上,現(xiàn)在訪問學者的局限性已經(jīng)沒有那么大了。金東方留學咨詢顧問張偉用談道,“有人認為,去美國做交流訪問學者是門檻最高的留學方式。而我認為,這其實是門檻最低的留學方式。因為去美國做交流訪問學者,無需出國考試成績(托福、雅思、gre等),也無需任何學費支出,且申請難度小。從美國大使館關于交流訪問學者的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出,即使小學生去美國交流,也屬于交流訪問學者,門檻當然是最低的。之所以有人認為去美國做交流訪問學者門檻很高,可能是由于歷史原因—1978年首批赴美交流的52名訪問學者是從全國各大高校將近3000人中選拔而出的精英”。
據(jù)了解,以交流訪問學者的身份留學美國的適用人群包括了中小學在讀生、本科在讀生、本科畢業(yè)生、研究生、博士以及教育科研人員(中小學教師、大學教職員、科研人員、學者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