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十月到,如今,大多數(shù)中國學子都已開學,英國大學的國際學生們也不例外。新的國家、新的生活,雖然一切都很新鮮,卻難免遇到不適應的地方。為此,我們專訪了校方、學生、學聯(lián),為新生提供寶貴建議。
近年來,中國成為英國國際學生的最大來源國。同時,由于中國留學生熱衷申請英國大學商科類課程,造成一些英國高校的相關專業(yè)出現(xiàn)中國學生扎堆現(xiàn)象。
紐卡斯爾大學中國學聯(lián)主席告訴我們,目前該校本科、研究生中有中國學生約1000人,加上INTO機構的800人,共有近兩千名中國學生。
這些學生中只有300到400人是本科生,所學專業(yè)主要分布在商科、電子等科目,還有口譯翻譯等紐卡斯爾大學優(yōu)勢專業(yè)。
扎堆的現(xiàn)象不可避免:因為主要還是歸根于中國的國情,就是比較偏向市場化,家長更希望子女回國就能直接找到工作。
“其實,我有一些朋友本科讀的是一些傳媒、政治、社會學等專業(yè),但到最后還是迫于畢業(yè)就業(yè)壓力,碩士都選擇讀商科”,她說。
“這樣做的結果是給自己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因為之前沒有學過高等數(shù)學,沒有學過會計,很多東西需要全部重新學,可能帶來的結果其實也不是很好”。
因此,建議大家不要盲目選者商科。“我更提倡大家既然出國留學,不如選擇一門自己真正擅長并且喜歡的科目”,她表示。
面對這種情況,英國高校有什么應對措施?
倫敦南岸大學(London South Bank University)國際辦公室官員告訴我們,通過特定的合作項目到該校讀書的中國學生大部分集中在會計與金融、工程以及商業(yè)管理這三個學科領域。
“我們了解到中國學生最大的問題可能在于比較害羞,不是非常善于溝通,為了讓他們盡量講英語練英語,我們會在分班和分配宿舍的時候把中國學生打散,不要集中在一起”,她說。
布魯內(nèi)爾大學國際部高級官員介紹,該校有4、5百名中國學生,占總人數(shù)的3%左右。
“我們非常理解新生愿意與中國同學在一起,畢竟有種安全感,但同時,我們也希望大家能夠好好開拓眼界,體驗倫敦的國際化大都市的氛圍,與外國朋友建立友誼,甚至未來也許可以成為商業(yè)上的伙伴”,他說。
他強調(diào):“我們學校的辦學理念之一就是積極培養(yǎng)全球公民”。
“倫敦是一個國際性大都市,有來自世界各國的人,很多人也有口音,犯錯誤很正常,所以,中國學生要加強自信,要敢說”。
牛津大學博士、教育專家分析,因為在海外生活產(chǎn)生的孤獨感,有人一旦見到其他中國同學就會“老鄉(xiāng)見老鄉(xiāng),兩眼淚汪汪”,很容易走在一起,日子長了,聚在一起的人也多了。
專家建議大家用開放的心態(tài),與其他國家的同學分享自己的生活,多參加社團活動,不要局限在華人圈子。
“幾乎每所英國高校都有中國學聯(lián),通過這種組織與來自同一個文化圈的朋友保持聯(lián)系當然可以減少孤獨感,但是,參加其它國家的學生社團都有助于了解別國文化,而且,其實很多外國學生也很想要多去了解中國和中國文化”,她表示。
同學們還可以參與一些志愿者活動,可以做義工,與英國本地社團多交流。同學們還可以適當?shù)丶媛毚蚬ぁ?BR> “讀一年制碩士的同學可能課業(yè)比較繁忙,沒有時間打工,但是,本科學生多少能夠抽出一些時間來兼職”,她說。她認為打工對于擴展人際關系網(wǎng)絡、減少孤獨感非常有幫助。
專家建議同學們多在學習上做準備、多參加各方面活動,了解自己所在大學和城市的特色,有機會的話也可以多出去走走,即使在同一個城市里也可以多出去看看,享受一下每個地方的獨特之處。
“可能有的學生在與外國人交流的時候一旦遇到問題就會覺得,其它國家的人對中國人有看法,我認為這種態(tài)度并不可取,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中出現(xiàn)問題和誤會很正常,完全可以抱著開放的心態(tài),真誠說出自己的看法”,她表示。
“要盡量讓別人來了解你,也要盡量去了解對方,這樣外國人才會有機會知道你的想法;建議大家多去接觸不同國家的人,如果遇到交流上的困難,也不要輕易放棄”。
近年來,中國成為英國國際學生的最大來源國。同時,由于中國留學生熱衷申請英國大學商科類課程,造成一些英國高校的相關專業(yè)出現(xiàn)中國學生扎堆現(xiàn)象。
紐卡斯爾大學中國學聯(lián)主席告訴我們,目前該校本科、研究生中有中國學生約1000人,加上INTO機構的800人,共有近兩千名中國學生。
這些學生中只有300到400人是本科生,所學專業(yè)主要分布在商科、電子等科目,還有口譯翻譯等紐卡斯爾大學優(yōu)勢專業(yè)。
扎堆的現(xiàn)象不可避免:因為主要還是歸根于中國的國情,就是比較偏向市場化,家長更希望子女回國就能直接找到工作。
“其實,我有一些朋友本科讀的是一些傳媒、政治、社會學等專業(yè),但到最后還是迫于畢業(yè)就業(yè)壓力,碩士都選擇讀商科”,她說。
“這樣做的結果是給自己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因為之前沒有學過高等數(shù)學,沒有學過會計,很多東西需要全部重新學,可能帶來的結果其實也不是很好”。
因此,建議大家不要盲目選者商科。“我更提倡大家既然出國留學,不如選擇一門自己真正擅長并且喜歡的科目”,她表示。
面對這種情況,英國高校有什么應對措施?
倫敦南岸大學(London South Bank University)國際辦公室官員告訴我們,通過特定的合作項目到該校讀書的中國學生大部分集中在會計與金融、工程以及商業(yè)管理這三個學科領域。
“我們了解到中國學生最大的問題可能在于比較害羞,不是非常善于溝通,為了讓他們盡量講英語練英語,我們會在分班和分配宿舍的時候把中國學生打散,不要集中在一起”,她說。
布魯內(nèi)爾大學國際部高級官員介紹,該校有4、5百名中國學生,占總人數(shù)的3%左右。
“我們非常理解新生愿意與中國同學在一起,畢竟有種安全感,但同時,我們也希望大家能夠好好開拓眼界,體驗倫敦的國際化大都市的氛圍,與外國朋友建立友誼,甚至未來也許可以成為商業(yè)上的伙伴”,他說。
他強調(diào):“我們學校的辦學理念之一就是積極培養(yǎng)全球公民”。
“倫敦是一個國際性大都市,有來自世界各國的人,很多人也有口音,犯錯誤很正常,所以,中國學生要加強自信,要敢說”。
牛津大學博士、教育專家分析,因為在海外生活產(chǎn)生的孤獨感,有人一旦見到其他中國同學就會“老鄉(xiāng)見老鄉(xiāng),兩眼淚汪汪”,很容易走在一起,日子長了,聚在一起的人也多了。
專家建議大家用開放的心態(tài),與其他國家的同學分享自己的生活,多參加社團活動,不要局限在華人圈子。
“幾乎每所英國高校都有中國學聯(lián),通過這種組織與來自同一個文化圈的朋友保持聯(lián)系當然可以減少孤獨感,但是,參加其它國家的學生社團都有助于了解別國文化,而且,其實很多外國學生也很想要多去了解中國和中國文化”,她表示。
同學們還可以參與一些志愿者活動,可以做義工,與英國本地社團多交流。同學們還可以適當?shù)丶媛毚蚬ぁ?BR> “讀一年制碩士的同學可能課業(yè)比較繁忙,沒有時間打工,但是,本科學生多少能夠抽出一些時間來兼職”,她說。她認為打工對于擴展人際關系網(wǎng)絡、減少孤獨感非常有幫助。
專家建議同學們多在學習上做準備、多參加各方面活動,了解自己所在大學和城市的特色,有機會的話也可以多出去走走,即使在同一個城市里也可以多出去看看,享受一下每個地方的獨特之處。
“可能有的學生在與外國人交流的時候一旦遇到問題就會覺得,其它國家的人對中國人有看法,我認為這種態(tài)度并不可取,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中出現(xiàn)問題和誤會很正常,完全可以抱著開放的心態(tài),真誠說出自己的看法”,她表示。
“要盡量讓別人來了解你,也要盡量去了解對方,這樣外國人才會有機會知道你的想法;建議大家多去接觸不同國家的人,如果遇到交流上的困難,也不要輕易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