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高二化學知識點整理 高二化學知識點詳細筆記篇一
有機實驗往往需要加熱,而不同的實驗其加熱方式可能不一樣。
⑴酒精燈加熱。酒精燈的火焰溫度一般在400~500℃,所以需要溫度不太高的實驗都可用酒精燈加熱。教材中用酒精燈加熱的有機實驗是:“乙烯的制備實驗”、“乙酸乙酯的制取實驗”“蒸餾石油實驗”和“石蠟的催化裂化實驗”。
⑵酒精噴燈加熱。酒精噴燈的火焰溫度比酒精燈的火焰溫度要高得多,所以需要較高溫度的有機實驗可采用酒精噴燈加熱。教材中用酒精噴燈加熱的有機實驗是:“煤的干餾實驗”。
⑶水浴加熱。水浴加熱的溫度不超過100℃。教材中用水浴加熱的有機實驗有:“銀鏡實驗(包括醛類、糖類等的所有的銀鏡實驗)”、“ 硝基苯的制取實驗(水浴溫度為6 0℃)”、“ 酚醛樹酯的制取實驗(沸水浴)”、“乙酸乙酯的水解實驗(水浴溫度為70℃~80℃)”和“ 糖類(包括二糖、淀粉和纖維素等)水解實驗(熱水浴)”。
⑷用溫度計測溫的有機實驗有:“硝基苯的制取實驗”、“乙酸乙酯的制取實驗”(以上兩個實驗中的溫度計水銀球都是插在反應液外的水浴液中,測定水浴的溫度)、“乙烯的實驗室制取實驗”(溫度計水銀球插入反應液中,測定反應液的溫度)和“ 石油的蒸餾實驗”(溫度計水銀球應插在具支燒瓶支管口處,測定餾出物的溫度)。
2、注意催化劑的使用
⑴ 硫酸做催化劑的實驗有:“乙烯的制取實驗”、“硝基苯的制取實驗”、“乙酸乙酯的制取實驗”、“纖維素硝酸酯的制取實驗”、“糖類(包括二糖、淀粉和纖維素)水解實驗”和“乙酸乙酯的水解實驗”。
其中前四個實驗的催化劑為濃硫酸,后兩個實驗的催化劑為稀硫酸,其中最后一個實驗也可以用氫氧化鈉溶液做催化劑
⑵鐵做催化劑的實驗有:溴苯的制取實驗(實際上起催化作用的是溴與鐵反應后生成的溴化鐵)。
⑶氧化鋁做催化劑的實驗有:石蠟的催化裂化實驗。
3、注意反應物的量
有機實驗要注意嚴格控制反應物的量及各反應物的比例,如“乙烯的制備實驗”必須注意乙醇和濃硫酸的比例為1:3,且需要的量不要太多,否則反應物升溫太慢,副反應較多,從而影響了乙烯的產(chǎn)率。
4、注意冷卻
有機實驗中的反應物和產(chǎn)物多為揮發(fā)性的有害物質,所以必須注意對揮發(fā)出的反應物和產(chǎn)物進行冷卻。
⑴需要冷水(用冷凝管盛裝)冷卻的實驗:“蒸餾水的制取實驗”和“石油的蒸餾實驗”。
⑵用空氣冷卻(用長玻璃管連接反應裝置)的實驗:“硝基苯的制取實驗”、“酚醛樹酯的制取實驗”、“乙酸乙酯的制取實驗”、“石蠟的催化裂化實驗”和“溴苯的制取實驗”。
這些實驗需要冷卻的目的是減少反應物或生成物的揮發(fā),既保證了實驗的順利進行,又減少了這些揮發(fā)物對人的危害和對環(huán)境的污染。
高二化學知識點整理 高二化學知識點詳細筆記篇二
1、鈉與水反應:2na+2h2o=2na++2oh-+h2↑
2、硝酸銀與鹽酸及可溶性鹽酸鹽溶液:ag++cl-=agcl↓
3、過氧化鈉與水反應:2na2o+2h2o=4na++4oh-+o2↑
4、碳酸氫鹽溶液與強酸溶液混合:hco3-+h+=co2↑+h2o
5、鈉與硫酸銅溶液:2na+2h2o+cu2+=2na++cu(oh)2↓+h2↑
6、碳酸氫鹽溶液與醋酸溶液混合:hco3-+ch3cooh=co2↑+h2o+ch3coo-
7、氫氧化鈣溶液與碳酸氫鎂反應:
ca2++2oh-+2hco3-+mg2+=mg(oh)2↓+caco3↓
8、向碳酸氫鈣溶液中加入過量的氫氧化鈉:
2hco3-+ca2++2oh-=caco3↓+2h2o+co32–
9、向碳酸氫鈣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氫氧化鈉:ca2++hco3-+oh-=caco3↓+h2o
10、澄清石灰水與少量小蘇打溶液混合:ca2++oh-+hco3-=caco3↓+h2o
11、澄清石灰水通入少量co2:ca2++2oh–+co3=caco3↓+h2o
12、澄清石灰水通入過量co2:oh–+co2=hco3-
13、碳酸氫鈉溶液與少量石灰水反應:ca2++2oh–+2hco3-=caco3↓+co32–+2h2o
14、碳酸氫鈉溶液與過量石灰水反應:hco3-+oh–+ca2+=caco3↓+h2o
15、等物質的量氫氧化鋇溶液與碳酸氫銨溶液混合:
ba2++2oh–+nh4++hco3-=baco3↓+h2o+nh3?h2o
16、碳酸鈉溶液與鹽酸反應:co32–+h+=hco3- 或co32–+2h+=co2↑+h2o
17、向氫氧化鈉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co2+2oh–=co32–+h2o
18、過量的co2通入氫氧化鈉溶液中:co2+oh–=hco3-
19、碳酸氫銨溶液中加入過量氫氧化鈉溶液:
nh4++hco3-+2oh–=nh3↑+co32–+2h2o
20、碳酸鈣與鹽酸反應:caco3+2h+=ca2++co2↑+h2o
21、碳酸鈣與醋酸反應:caco3+2ch3cooh=ca2++2ch3coo-+co2↑+h2o
22、澄清石灰水與稀鹽酸反應:h++oh–=h2o
23、磷酸溶液與少量澄清石灰水:h3po4+oh–=h2o+h2po4–
24、磷酸溶液與過量澄清石灰水:2h3po4+3ca2++6oh–=ca3(po4)2↓+6h2o
25、碳酸鎂溶于強酸:mgco3+2h+=mg2++co2↑+h2o
26、硫酸鎂溶液跟氫氧化鋇溶液反應:
ba2++2oh–+mg2++so42–=baso4↓+mg(oh)2↓
27、硫酸溶液跟氫氧化鋇溶液反應:ba2++2oh–+2h++so42–=baso4↓+2h2o
28、硫酸氫鈉溶液與氫氧化鋇反應至中性:2h++so42–+2oh–+ba2+=2h2o+baso4↓
29、硫酸氫鈉溶液與氫氧化鋇反應至硫酸根完全沉淀:
h++so42–+oh–+ba2+=baso4↓+h2o
30、硫酸鋁溶液中加入過量氫氧化鋇溶液:
2al3++3so42–+8oh–+3ba2+=3baso4↓+2alo2–+4h2o
31、氫氧化鎂與稀硫酸反應:mg(oh)2+2h+=mg2++2h2o
32、鋁跟氫氧化鈉溶液反應:2al+2oh–+2h2o=2alo2–+3h2↑
33、物質的量之比為1:1naal合金置于水中:na+al+2h2o=na++alo2–+2h2↑
34、氧化鋁溶于強堿溶液:al2o3+2oh–=2alo2–+h2o
35、氧化鋁溶于強酸溶液:al2o3+6h+=2al3++3h2o
36、氫氧化鋁與氫氧化鈉溶液:al(oh)3+oh–=alo2–+2h2o
37、氫氧化鋁與鹽酸溶液反應:al(oh)3+3h+=al3++3h2o
38、硫酸鋁溶液與碳酸氫鈉溶液:al3++3hco3-=al(oh)3↓+co2↑
39、硫酸鋁溶液與碳酸鈉溶液:2al3++3co32–+3h2o=2al(oh)3↓+3co2↑
40、氯化鋁溶液中加入過量氨水:al3++3nh3?h2o=al(oh)3↓+3nh4+
41、明礬溶液加熱水解生成沉淀:al3++3h2o=al(oh)3↓+3h+
42、氯化鋁溶液與偏鋁酸鈉溶液:al3++3alo2–+6h2o=4al(oh)3↓
43、偏鋁酸鈉溶液中加入氯化鐵溶液:fe3++3alo2–+6h2o=fe(oh)3↓+3al(oh)3↓
44、偏鋁酸鈉溶液中加入少量鹽酸:alo2–+h++h2o=al(oh)3↓
45、偏鋁酸鈉溶液中加入過量鹽酸:alo2–+4h+=al3++2h2o
46、偏鋁酸鈉溶液中加入氯化銨溶液:alo2–+nh4++h2o=al(oh)3↓+nh3↑
47、金屬鐵溶于鹽酸中:fe+2h+=fe2++h2↑
48、鐵粉與氯化鐵溶液反應:fe+2fe3+=3fe2+
49、銅與氯化鐵溶液反應:cu+2fe3+=cu2++3fe2+
50、硫化亞鐵與鹽酸反應:fes+h+=fe2++h2s↑
51、硫化鈉與鹽酸反應:s2–+2h+=h2s↑
52、硫化鈉溶液中加入溴水:s2–+br2=s↓+2br–
53、氯化亞鐵溶液中通入氯氣:2fe2++cl2=2fe3++2cl–
54、向硫酸鐵的酸性溶液中通入足量的h2s:2fe3++h2s=2fe2++s↓+2h+
55、氯化鐵溶液中滴加少量硫化鈉溶液:2fe3++s2–=s↓+2fe2+
56、硫化鈉溶液中滴加少量氯化鐵溶液:2fe3++3s2–=s↓+2fes↓
57、氯化鐵溶液中滴加少量碘化鉀溶液:2fe3++2i–=2fe2++i2
58、氯化鐵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fe3++3oh–=fe(oh)3↓
59、氯化鐵溶液跟過量氨水反應: fe3++3nh3?h2o=fe(oh)3↓+3nh4+
60、氯化鐵溶液與硫氰化鉀溶液: fe3++3scn–=fe(scn)3
61、氯化鐵溶液跟過量鋅粉反應: 2fe3++3zn=2fe+3zn2+
62、鋅與稀硫酸: zn+2h+=zn2++h2↑
63、鋅與醋酸: zn+2ch3cooh=ch3coo–+zn2++h2↑
64、鋅與氯化銨溶液: zn+2nh4+=zn2++nh3↑+h2↑
65、氯化鐵溶液加入碘化鉀溶液: 2fe3++2i-=2fe2++i2
66、硫酸亞鐵溶液中加用硫酸酸化的過氧化氫溶液:2fe2++h2o2+2h+=2fe3++2h2o
67、硫酸亞鐵溶液中加用硫酸酸化的高錳酸鉀溶液:
5fe2++mno4-+8h+=5fe3++mn2++4h2o
68、四氧化三鐵溶于濃鹽酸: fe3o4+8h+=2fe3++fe2++4h2o
69、氧化鐵溶于鹽酸: fe2o3+6h+=2fe3++3h2o
70、氧化鐵溶于氫碘酸溶液: fe2o3+2i-+6h+=2fe2++i2+3h2o
71、用氯化鐵與沸水反應制氫氧化鐵膠體:fe3++3h2o fe(oh)3+3h+
72、向溴化亞鐵溶液通入足量的氯氣:2fe2++4br-+3cl2=2fe3++2br2+6cl-
73、向溴化亞鐵溶液通入少量氯氣: 2fe2++cl2=2fe3++2cl-
74、向碘化亞鐵溶液通入足量氯氣: 2fe2++4i-+3cl2=2fe3++2i2+6cl-
75、向碘化亞鐵溶液通入少量氯氣: 2i-+cl2=i2+2cl-
76、碘化鉀溶液中加入氯水: 2i-+cl2=i2+2cl-
77、碘化鉀溶液中加入過量氯水: i-+3cl2+3h2o=6h++io3-+6cl-
78、溴化鈉溶液中加入氯水: 2br-+cl2=br2+2cl-
79、亞硫酸溶液中加入氯水: h2so3+cl2+h2o=4h++2cl-+so42-
80、亞硫酸溶液中加入氯化鐵: h2so3+2fe2++h2o=4h++2fe2++so42-
81、亞硫酸溶液中加入雙氧水: h2so3++h2o2=2h++h2o+so42-
82、氯氣通入水中: cl2+h2o=h++cl-+hclo
83、氯氣通入碳酸氫鈉溶液中: cl2+hco3=cl-+co2+hclo
84、亞硫酸鈉溶液中加入溴水: so32-+h2o+br2=so42-+br-+2h+
85、亞硫酸鈉溶液中加入雙氧水: so32-+h2o2=so42-+2h2o
86、二氧化硫通入溴水中: so2+br2+2h2o=4h++2br-+so42-
87、單質鐵溶于過量稀硝酸中(no):fe+no3-+4h+=fe3++no↑+2h2o
88、過量單質鐵溶于稀硝酸中(no):3fe+2no3-+8h+=3fe2++2no↑+4h2o
89、單質銅與稀硝酸反應: 3cu+2no3-+8h+=3cu2++2no↑+4h2o
90、單質銅與濃硝酸反應: cu+2no3-+4h+=cu2++2no2↑+2h2o
高二化學知識點整理 高二化學知識點詳細筆記篇三
第一章
一、焓變反應熱
1.反應熱:一定條件下,一定物質的量的反應物之間完全反應所放出或吸收的熱量
2.焓變(δh)的意義:在恒壓條件下進行的化學反應的熱效應
(1)符號:△h(2)。單位:kj/mol
3、產(chǎn)生原因:化學鍵斷裂——吸熱化學鍵形成——放熱
放出熱量的化學反應。(放熱>吸熱)△h為“-”或△h<0
吸收熱量的化學反應。(吸熱>放熱)△h為“+”或△h>0個人圖書館
☆常見的放熱反應:①所有的燃燒反應②酸堿中和反應
③大多數(shù)的化合反應④金屬與酸的反應
⑤生石灰和水反應⑥濃硫酸稀釋、氫氧化鈉固體溶解等
☆常見的吸熱反應:①晶體ba(oh)2·8h2o與nh4cl②大多數(shù)的分解反應
③以h2、co、c為還原劑的氧化還原反應④銨鹽溶解等
二、熱化學方程式
書寫化學方程式注意要點:
①熱化學方程式必須標出能量變化。
②熱化學方程式中必須標明反應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狀態(tài)(g,l,s分別表示固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水溶液中溶質用aq表示)
③熱化學反應方程式要指明反應時的溫度和壓強。
④熱化學方程式中的化學計量數(shù)可以是整數(shù),也可以是分數(shù)
⑤各物質系數(shù)加倍,△h加倍;反應逆向進行,△h改變符號,數(shù)值不變
三、燃燒熱
1.概念:25℃,101kpa時,1mol純物質完全燃燒生成穩(wěn)定的化合物時所放出的熱量。燃燒熱的單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幾點:
①研究條件:101kpa
②反應程度:完全燃燒,產(chǎn)物是穩(wěn)定的氧化物。
③燃燒物的物質的量:1mol
④研究內容:放出的熱量。(δh<0,單位kj/mol)
四、中和熱
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堿發(fā)生中和反應而生成1molh2o,這時的反應熱叫中和熱。
2.強酸與強堿的中和反應其實質是h+和oh-反應,其熱化學方程式為:
h+(aq)+oh-(aq)=h2o(l)δh=-57、3kj/mol
3.弱酸或弱堿電離要吸收熱量,所以它們參加中和反應時的中和熱小于57、3kj/mol。
4.中和熱的測定實驗
五、蓋斯定律
1.內容:化學反應的反應熱只與反應的始態(tài)(各反應物)和終態(tài)(各生成物)有關,而與具體反應進行的途徑無關,如果一個反應可以分幾步進行,則各分步反應的反應熱之和與該反應一步完成的反應熱是相同的。
第二章
一、化學反應速率
1、化學反應速率(v)
⑴定義:用來衡量化學反應的快慢,單位時間內反應物或生成物的物質的量的變化
⑵表示方法:單位時間內反應濃度的減少或生成物濃度的增加來表示
⑶計算公式:v=δc/δt(υ:平均速率,δc:濃度變化,δt:時間)單位:mol/(l·s)
⑷影響因素:
①決定因素(內因):反應物的性質(決定因素)
②條件因素(外因):反應所處的條件
2、※注意:
(1)、參加反應的物質為固體和液體,由于壓強的變化對濃度幾乎無影響,可以認為反應速率不變。
(2)、惰性氣體對于速率的影響
①恒溫恒容時:充入惰性氣體→總壓增大,但是各分壓不變,各物質濃度不變→反應速率不變
②恒溫恒體時:充入惰性氣體→體積增大→各反應物濃度減小→反應速率減慢
二、化學平衡
(一)1、定義:
化學平衡狀態(tài):一定條件下,當一個可逆反應進行到正逆反應速率相等時,更組成成分濃度不再改變,達到表面上靜止的一種“平衡”,這就是這個反應所能達到的限度即化學平衡狀態(tài)。
2、化學平衡的特征
逆(研究前提是可逆反應)
等(同一物質的正逆反應速率相等)
動(動態(tài)平衡)
定(各物質的濃度與質量分數(shù)恒定)
變(條件改變,平衡發(fā)生變化)
3、判斷平衡的依據(jù)
判斷可逆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方法和依據(jù)
(二)影響化學平衡移動的因素
1、濃度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
(1)影響規(guī)律: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增大反應物的濃度或減少生成物的濃度,都可以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動;增大生成物的濃度或減小反應物的濃度,都可以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動
(2)增加固體或純液體的量,由于濃度不變,所以平衡_不移動_
(3)在溶液中進行的反應,如果稀釋溶液,反應物濃度__減小__,生成物濃度也_減小_,v正_減小___,v逆也_減小____,但是減小的程度不同,總的結果是化學平衡向反應方程式中化學計量數(shù)之和__大___的方向移動。
2、溫度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
影響規(guī)律: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溫度升高會使化學平衡向著___吸熱反應______方向移動,溫度降低會使化學平衡向著_放熱反應__方向移動。
3、壓強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
影響規(guī)律:其他條件不變時,增大壓強,會使平衡向著__體積縮小___方向移動;減小壓強,會使平衡向著___體積增大__方向移動。
注意:(1)改變壓強不能使無氣態(tài)物質存在的化學平衡發(fā)生移動
(2)氣體減壓或增壓與溶液稀釋或濃縮的化學平衡移動規(guī)律相似
4、催化劑對化學平衡的影響:由于使用催化劑對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影響的程度是等同的,所以平衡__不移動___。但是使用催化劑可以影響可逆反應達到平衡所需的_時間_。
5、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動原理):如果改變影響平衡的條件之一(如溫度,壓強,濃度),平衡向著能夠減弱這種改變的方向移動。
三、化學平衡常數(shù)
(一)定義:在一定溫度下,當一個反應達到化學平衡時,___生成物濃度冪之積與反應物濃度冪之積的比值是一個常數(shù)____比值。符號:__k__
(二)使用化學平衡常數(shù)k應注意的問題:
1、表達式中各物質的濃度是__變化的濃度______,不是起始濃度也不是物質的量。
2、k只與__溫度(t)___有關,與反應物或生成物的濃度無關。
3、反應物或生產(chǎn)物中有固體或純液體存在時,由于其濃度是固定不變的,可以看做是“1”而不代入公式。
4、稀溶液中進行的反應,如有水參加,水的濃度不必寫在平衡關系式中。
(三)化學平衡常數(shù)k的應用:
1、化學平衡常數(shù)值的大小是可逆反應__進行程度_____的標志。k值越大,說明平衡時_生成物___的濃度越大,它的___正向反應___進行的程度越大,即該反應進行得越__完全___,反應物轉化率越_高___。反之,則相反。一般地,k>_105__時,該反應就進行得基本完全了。
2、可以利用k值做標準,判斷正在進行的可逆反應是否平衡及不平衡時向何方進行建立平衡。(q:濃度積)
q_〈__k:反應向正反應方向進行;
q__=_k:反應處于平衡狀態(tài);
q_〉__k:反應向逆反應方向進行
3、利用k值可判斷反應的熱效應
若溫度升高,k值增大,則正反應為__吸熱___反應
若溫度升高,k值減小,則正反應為__放熱___反應
四、等效平衡
1、概念:在一定條件下(定溫、定容或定溫、定壓),只是起始加入情況不同的同一可逆反應達到平衡后,任何相同組分的百分含量均相同,這樣的化學平衡互稱為等效平衡。
2、分類
(1)定溫,定容條件下的等效平衡
第一類:對于反應前后氣體分子數(shù)改變的可逆反應:必須要保證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與原來相同;同時必須保證平衡式左右兩邊同一邊的物質的量與原來相同。
第二類:對于反應前后氣體分子數(shù)不變的可逆反應:只要反應物的物質的量的比例與原來相同即可視為二者等效。
(2)定溫,定壓的等效平衡
只要保證可逆反應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相同即可視為等效平衡。
五、化學反應進行的方向
1、反應熵變與反應方向:
(1)熵:物質的一個狀態(tài)函數(shù),用來描述體系的混亂度,符號為s。單位:j?mol-1?k-1
(2)體系趨向于有序轉變?yōu)闊o序,導致體系的熵增加,這叫做熵增加原理,也是反應方向判斷的依據(jù)。
(3)同一物質,在氣態(tài)時熵值最大,液態(tài)時次之,固態(tài)時最小。即s(g)〉s(l)〉s(s)
2、反應方向判斷依據(jù)
在溫度、壓強一定的條件下,化學反應的判讀依據(jù)為:
δh-tδs〈0反應能自發(fā)進行
δh-tδs=0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
δh-tδs〉0反應不能自發(fā)進行
注意:(1)δh為負,δs為正時,任何溫度反應都能自發(fā)進行
(2)δh為正,δs為負時,任何溫度反應都不能自發(fā)進行
第三章
一、弱電解質的電離
1、定義:電解質: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tài)下能導電的化合物,叫電解質。
非電解質: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tài)下都不能導電的化合物。
強電解質:在水溶液里全部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
弱電解質: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
高二化學知識點整理 高二化學知識點詳細筆記篇一
有機實驗往往需要加熱,而不同的實驗其加熱方式可能不一樣。
⑴酒精燈加熱。酒精燈的火焰溫度一般在400~500℃,所以需要溫度不太高的實驗都可用酒精燈加熱。教材中用酒精燈加熱的有機實驗是:“乙烯的制備實驗”、“乙酸乙酯的制取實驗”“蒸餾石油實驗”和“石蠟的催化裂化實驗”。
⑵酒精噴燈加熱。酒精噴燈的火焰溫度比酒精燈的火焰溫度要高得多,所以需要較高溫度的有機實驗可采用酒精噴燈加熱。教材中用酒精噴燈加熱的有機實驗是:“煤的干餾實驗”。
⑶水浴加熱。水浴加熱的溫度不超過100℃。教材中用水浴加熱的有機實驗有:“銀鏡實驗(包括醛類、糖類等的所有的銀鏡實驗)”、“ 硝基苯的制取實驗(水浴溫度為6 0℃)”、“ 酚醛樹酯的制取實驗(沸水浴)”、“乙酸乙酯的水解實驗(水浴溫度為70℃~80℃)”和“ 糖類(包括二糖、淀粉和纖維素等)水解實驗(熱水浴)”。
⑷用溫度計測溫的有機實驗有:“硝基苯的制取實驗”、“乙酸乙酯的制取實驗”(以上兩個實驗中的溫度計水銀球都是插在反應液外的水浴液中,測定水浴的溫度)、“乙烯的實驗室制取實驗”(溫度計水銀球插入反應液中,測定反應液的溫度)和“ 石油的蒸餾實驗”(溫度計水銀球應插在具支燒瓶支管口處,測定餾出物的溫度)。
2、注意催化劑的使用
⑴ 硫酸做催化劑的實驗有:“乙烯的制取實驗”、“硝基苯的制取實驗”、“乙酸乙酯的制取實驗”、“纖維素硝酸酯的制取實驗”、“糖類(包括二糖、淀粉和纖維素)水解實驗”和“乙酸乙酯的水解實驗”。
其中前四個實驗的催化劑為濃硫酸,后兩個實驗的催化劑為稀硫酸,其中最后一個實驗也可以用氫氧化鈉溶液做催化劑
⑵鐵做催化劑的實驗有:溴苯的制取實驗(實際上起催化作用的是溴與鐵反應后生成的溴化鐵)。
⑶氧化鋁做催化劑的實驗有:石蠟的催化裂化實驗。
3、注意反應物的量
有機實驗要注意嚴格控制反應物的量及各反應物的比例,如“乙烯的制備實驗”必須注意乙醇和濃硫酸的比例為1:3,且需要的量不要太多,否則反應物升溫太慢,副反應較多,從而影響了乙烯的產(chǎn)率。
4、注意冷卻
有機實驗中的反應物和產(chǎn)物多為揮發(fā)性的有害物質,所以必須注意對揮發(fā)出的反應物和產(chǎn)物進行冷卻。
⑴需要冷水(用冷凝管盛裝)冷卻的實驗:“蒸餾水的制取實驗”和“石油的蒸餾實驗”。
⑵用空氣冷卻(用長玻璃管連接反應裝置)的實驗:“硝基苯的制取實驗”、“酚醛樹酯的制取實驗”、“乙酸乙酯的制取實驗”、“石蠟的催化裂化實驗”和“溴苯的制取實驗”。
這些實驗需要冷卻的目的是減少反應物或生成物的揮發(fā),既保證了實驗的順利進行,又減少了這些揮發(fā)物對人的危害和對環(huán)境的污染。
高二化學知識點整理 高二化學知識點詳細筆記篇二
1、鈉與水反應:2na+2h2o=2na++2oh-+h2↑
2、硝酸銀與鹽酸及可溶性鹽酸鹽溶液:ag++cl-=agcl↓
3、過氧化鈉與水反應:2na2o+2h2o=4na++4oh-+o2↑
4、碳酸氫鹽溶液與強酸溶液混合:hco3-+h+=co2↑+h2o
5、鈉與硫酸銅溶液:2na+2h2o+cu2+=2na++cu(oh)2↓+h2↑
6、碳酸氫鹽溶液與醋酸溶液混合:hco3-+ch3cooh=co2↑+h2o+ch3coo-
7、氫氧化鈣溶液與碳酸氫鎂反應:
ca2++2oh-+2hco3-+mg2+=mg(oh)2↓+caco3↓
8、向碳酸氫鈣溶液中加入過量的氫氧化鈉:
2hco3-+ca2++2oh-=caco3↓+2h2o+co32–
9、向碳酸氫鈣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氫氧化鈉:ca2++hco3-+oh-=caco3↓+h2o
10、澄清石灰水與少量小蘇打溶液混合:ca2++oh-+hco3-=caco3↓+h2o
11、澄清石灰水通入少量co2:ca2++2oh–+co3=caco3↓+h2o
12、澄清石灰水通入過量co2:oh–+co2=hco3-
13、碳酸氫鈉溶液與少量石灰水反應:ca2++2oh–+2hco3-=caco3↓+co32–+2h2o
14、碳酸氫鈉溶液與過量石灰水反應:hco3-+oh–+ca2+=caco3↓+h2o
15、等物質的量氫氧化鋇溶液與碳酸氫銨溶液混合:
ba2++2oh–+nh4++hco3-=baco3↓+h2o+nh3?h2o
16、碳酸鈉溶液與鹽酸反應:co32–+h+=hco3- 或co32–+2h+=co2↑+h2o
17、向氫氧化鈉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co2+2oh–=co32–+h2o
18、過量的co2通入氫氧化鈉溶液中:co2+oh–=hco3-
19、碳酸氫銨溶液中加入過量氫氧化鈉溶液:
nh4++hco3-+2oh–=nh3↑+co32–+2h2o
20、碳酸鈣與鹽酸反應:caco3+2h+=ca2++co2↑+h2o
21、碳酸鈣與醋酸反應:caco3+2ch3cooh=ca2++2ch3coo-+co2↑+h2o
22、澄清石灰水與稀鹽酸反應:h++oh–=h2o
23、磷酸溶液與少量澄清石灰水:h3po4+oh–=h2o+h2po4–
24、磷酸溶液與過量澄清石灰水:2h3po4+3ca2++6oh–=ca3(po4)2↓+6h2o
25、碳酸鎂溶于強酸:mgco3+2h+=mg2++co2↑+h2o
26、硫酸鎂溶液跟氫氧化鋇溶液反應:
ba2++2oh–+mg2++so42–=baso4↓+mg(oh)2↓
27、硫酸溶液跟氫氧化鋇溶液反應:ba2++2oh–+2h++so42–=baso4↓+2h2o
28、硫酸氫鈉溶液與氫氧化鋇反應至中性:2h++so42–+2oh–+ba2+=2h2o+baso4↓
29、硫酸氫鈉溶液與氫氧化鋇反應至硫酸根完全沉淀:
h++so42–+oh–+ba2+=baso4↓+h2o
30、硫酸鋁溶液中加入過量氫氧化鋇溶液:
2al3++3so42–+8oh–+3ba2+=3baso4↓+2alo2–+4h2o
31、氫氧化鎂與稀硫酸反應:mg(oh)2+2h+=mg2++2h2o
32、鋁跟氫氧化鈉溶液反應:2al+2oh–+2h2o=2alo2–+3h2↑
33、物質的量之比為1:1naal合金置于水中:na+al+2h2o=na++alo2–+2h2↑
34、氧化鋁溶于強堿溶液:al2o3+2oh–=2alo2–+h2o
35、氧化鋁溶于強酸溶液:al2o3+6h+=2al3++3h2o
36、氫氧化鋁與氫氧化鈉溶液:al(oh)3+oh–=alo2–+2h2o
37、氫氧化鋁與鹽酸溶液反應:al(oh)3+3h+=al3++3h2o
38、硫酸鋁溶液與碳酸氫鈉溶液:al3++3hco3-=al(oh)3↓+co2↑
39、硫酸鋁溶液與碳酸鈉溶液:2al3++3co32–+3h2o=2al(oh)3↓+3co2↑
40、氯化鋁溶液中加入過量氨水:al3++3nh3?h2o=al(oh)3↓+3nh4+
41、明礬溶液加熱水解生成沉淀:al3++3h2o=al(oh)3↓+3h+
42、氯化鋁溶液與偏鋁酸鈉溶液:al3++3alo2–+6h2o=4al(oh)3↓
43、偏鋁酸鈉溶液中加入氯化鐵溶液:fe3++3alo2–+6h2o=fe(oh)3↓+3al(oh)3↓
44、偏鋁酸鈉溶液中加入少量鹽酸:alo2–+h++h2o=al(oh)3↓
45、偏鋁酸鈉溶液中加入過量鹽酸:alo2–+4h+=al3++2h2o
46、偏鋁酸鈉溶液中加入氯化銨溶液:alo2–+nh4++h2o=al(oh)3↓+nh3↑
47、金屬鐵溶于鹽酸中:fe+2h+=fe2++h2↑
48、鐵粉與氯化鐵溶液反應:fe+2fe3+=3fe2+
49、銅與氯化鐵溶液反應:cu+2fe3+=cu2++3fe2+
50、硫化亞鐵與鹽酸反應:fes+h+=fe2++h2s↑
51、硫化鈉與鹽酸反應:s2–+2h+=h2s↑
52、硫化鈉溶液中加入溴水:s2–+br2=s↓+2br–
53、氯化亞鐵溶液中通入氯氣:2fe2++cl2=2fe3++2cl–
54、向硫酸鐵的酸性溶液中通入足量的h2s:2fe3++h2s=2fe2++s↓+2h+
55、氯化鐵溶液中滴加少量硫化鈉溶液:2fe3++s2–=s↓+2fe2+
56、硫化鈉溶液中滴加少量氯化鐵溶液:2fe3++3s2–=s↓+2fes↓
57、氯化鐵溶液中滴加少量碘化鉀溶液:2fe3++2i–=2fe2++i2
58、氯化鐵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fe3++3oh–=fe(oh)3↓
59、氯化鐵溶液跟過量氨水反應: fe3++3nh3?h2o=fe(oh)3↓+3nh4+
60、氯化鐵溶液與硫氰化鉀溶液: fe3++3scn–=fe(scn)3
61、氯化鐵溶液跟過量鋅粉反應: 2fe3++3zn=2fe+3zn2+
62、鋅與稀硫酸: zn+2h+=zn2++h2↑
63、鋅與醋酸: zn+2ch3cooh=ch3coo–+zn2++h2↑
64、鋅與氯化銨溶液: zn+2nh4+=zn2++nh3↑+h2↑
65、氯化鐵溶液加入碘化鉀溶液: 2fe3++2i-=2fe2++i2
66、硫酸亞鐵溶液中加用硫酸酸化的過氧化氫溶液:2fe2++h2o2+2h+=2fe3++2h2o
67、硫酸亞鐵溶液中加用硫酸酸化的高錳酸鉀溶液:
5fe2++mno4-+8h+=5fe3++mn2++4h2o
68、四氧化三鐵溶于濃鹽酸: fe3o4+8h+=2fe3++fe2++4h2o
69、氧化鐵溶于鹽酸: fe2o3+6h+=2fe3++3h2o
70、氧化鐵溶于氫碘酸溶液: fe2o3+2i-+6h+=2fe2++i2+3h2o
71、用氯化鐵與沸水反應制氫氧化鐵膠體:fe3++3h2o fe(oh)3+3h+
72、向溴化亞鐵溶液通入足量的氯氣:2fe2++4br-+3cl2=2fe3++2br2+6cl-
73、向溴化亞鐵溶液通入少量氯氣: 2fe2++cl2=2fe3++2cl-
74、向碘化亞鐵溶液通入足量氯氣: 2fe2++4i-+3cl2=2fe3++2i2+6cl-
75、向碘化亞鐵溶液通入少量氯氣: 2i-+cl2=i2+2cl-
76、碘化鉀溶液中加入氯水: 2i-+cl2=i2+2cl-
77、碘化鉀溶液中加入過量氯水: i-+3cl2+3h2o=6h++io3-+6cl-
78、溴化鈉溶液中加入氯水: 2br-+cl2=br2+2cl-
79、亞硫酸溶液中加入氯水: h2so3+cl2+h2o=4h++2cl-+so42-
80、亞硫酸溶液中加入氯化鐵: h2so3+2fe2++h2o=4h++2fe2++so42-
81、亞硫酸溶液中加入雙氧水: h2so3++h2o2=2h++h2o+so42-
82、氯氣通入水中: cl2+h2o=h++cl-+hclo
83、氯氣通入碳酸氫鈉溶液中: cl2+hco3=cl-+co2+hclo
84、亞硫酸鈉溶液中加入溴水: so32-+h2o+br2=so42-+br-+2h+
85、亞硫酸鈉溶液中加入雙氧水: so32-+h2o2=so42-+2h2o
86、二氧化硫通入溴水中: so2+br2+2h2o=4h++2br-+so42-
87、單質鐵溶于過量稀硝酸中(no):fe+no3-+4h+=fe3++no↑+2h2o
88、過量單質鐵溶于稀硝酸中(no):3fe+2no3-+8h+=3fe2++2no↑+4h2o
89、單質銅與稀硝酸反應: 3cu+2no3-+8h+=3cu2++2no↑+4h2o
90、單質銅與濃硝酸反應: cu+2no3-+4h+=cu2++2no2↑+2h2o
高二化學知識點整理 高二化學知識點詳細筆記篇三
第一章
一、焓變反應熱
1.反應熱:一定條件下,一定物質的量的反應物之間完全反應所放出或吸收的熱量
2.焓變(δh)的意義:在恒壓條件下進行的化學反應的熱效應
(1)符號:△h(2)。單位:kj/mol
3、產(chǎn)生原因:化學鍵斷裂——吸熱化學鍵形成——放熱
放出熱量的化學反應。(放熱>吸熱)△h為“-”或△h<0
吸收熱量的化學反應。(吸熱>放熱)△h為“+”或△h>0個人圖書館
☆常見的放熱反應:①所有的燃燒反應②酸堿中和反應
③大多數(shù)的化合反應④金屬與酸的反應
⑤生石灰和水反應⑥濃硫酸稀釋、氫氧化鈉固體溶解等
☆常見的吸熱反應:①晶體ba(oh)2·8h2o與nh4cl②大多數(shù)的分解反應
③以h2、co、c為還原劑的氧化還原反應④銨鹽溶解等
二、熱化學方程式
書寫化學方程式注意要點:
①熱化學方程式必須標出能量變化。
②熱化學方程式中必須標明反應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狀態(tài)(g,l,s分別表示固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水溶液中溶質用aq表示)
③熱化學反應方程式要指明反應時的溫度和壓強。
④熱化學方程式中的化學計量數(shù)可以是整數(shù),也可以是分數(shù)
⑤各物質系數(shù)加倍,△h加倍;反應逆向進行,△h改變符號,數(shù)值不變
三、燃燒熱
1.概念:25℃,101kpa時,1mol純物質完全燃燒生成穩(wěn)定的化合物時所放出的熱量。燃燒熱的單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幾點:
①研究條件:101kpa
②反應程度:完全燃燒,產(chǎn)物是穩(wěn)定的氧化物。
③燃燒物的物質的量:1mol
④研究內容:放出的熱量。(δh<0,單位kj/mol)
四、中和熱
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堿發(fā)生中和反應而生成1molh2o,這時的反應熱叫中和熱。
2.強酸與強堿的中和反應其實質是h+和oh-反應,其熱化學方程式為:
h+(aq)+oh-(aq)=h2o(l)δh=-57、3kj/mol
3.弱酸或弱堿電離要吸收熱量,所以它們參加中和反應時的中和熱小于57、3kj/mol。
4.中和熱的測定實驗
五、蓋斯定律
1.內容:化學反應的反應熱只與反應的始態(tài)(各反應物)和終態(tài)(各生成物)有關,而與具體反應進行的途徑無關,如果一個反應可以分幾步進行,則各分步反應的反應熱之和與該反應一步完成的反應熱是相同的。
第二章
一、化學反應速率
1、化學反應速率(v)
⑴定義:用來衡量化學反應的快慢,單位時間內反應物或生成物的物質的量的變化
⑵表示方法:單位時間內反應濃度的減少或生成物濃度的增加來表示
⑶計算公式:v=δc/δt(υ:平均速率,δc:濃度變化,δt:時間)單位:mol/(l·s)
⑷影響因素:
①決定因素(內因):反應物的性質(決定因素)
②條件因素(外因):反應所處的條件
2、※注意:
(1)、參加反應的物質為固體和液體,由于壓強的變化對濃度幾乎無影響,可以認為反應速率不變。
(2)、惰性氣體對于速率的影響
①恒溫恒容時:充入惰性氣體→總壓增大,但是各分壓不變,各物質濃度不變→反應速率不變
②恒溫恒體時:充入惰性氣體→體積增大→各反應物濃度減小→反應速率減慢
二、化學平衡
(一)1、定義:
化學平衡狀態(tài):一定條件下,當一個可逆反應進行到正逆反應速率相等時,更組成成分濃度不再改變,達到表面上靜止的一種“平衡”,這就是這個反應所能達到的限度即化學平衡狀態(tài)。
2、化學平衡的特征
逆(研究前提是可逆反應)
等(同一物質的正逆反應速率相等)
動(動態(tài)平衡)
定(各物質的濃度與質量分數(shù)恒定)
變(條件改變,平衡發(fā)生變化)
3、判斷平衡的依據(jù)
判斷可逆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方法和依據(jù)
(二)影響化學平衡移動的因素
1、濃度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
(1)影響規(guī)律: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增大反應物的濃度或減少生成物的濃度,都可以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動;增大生成物的濃度或減小反應物的濃度,都可以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動
(2)增加固體或純液體的量,由于濃度不變,所以平衡_不移動_
(3)在溶液中進行的反應,如果稀釋溶液,反應物濃度__減小__,生成物濃度也_減小_,v正_減小___,v逆也_減小____,但是減小的程度不同,總的結果是化學平衡向反應方程式中化學計量數(shù)之和__大___的方向移動。
2、溫度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
影響規(guī)律: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溫度升高會使化學平衡向著___吸熱反應______方向移動,溫度降低會使化學平衡向著_放熱反應__方向移動。
3、壓強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
影響規(guī)律:其他條件不變時,增大壓強,會使平衡向著__體積縮小___方向移動;減小壓強,會使平衡向著___體積增大__方向移動。
注意:(1)改變壓強不能使無氣態(tài)物質存在的化學平衡發(fā)生移動
(2)氣體減壓或增壓與溶液稀釋或濃縮的化學平衡移動規(guī)律相似
4、催化劑對化學平衡的影響:由于使用催化劑對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影響的程度是等同的,所以平衡__不移動___。但是使用催化劑可以影響可逆反應達到平衡所需的_時間_。
5、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動原理):如果改變影響平衡的條件之一(如溫度,壓強,濃度),平衡向著能夠減弱這種改變的方向移動。
三、化學平衡常數(shù)
(一)定義:在一定溫度下,當一個反應達到化學平衡時,___生成物濃度冪之積與反應物濃度冪之積的比值是一個常數(shù)____比值。符號:__k__
(二)使用化學平衡常數(shù)k應注意的問題:
1、表達式中各物質的濃度是__變化的濃度______,不是起始濃度也不是物質的量。
2、k只與__溫度(t)___有關,與反應物或生成物的濃度無關。
3、反應物或生產(chǎn)物中有固體或純液體存在時,由于其濃度是固定不變的,可以看做是“1”而不代入公式。
4、稀溶液中進行的反應,如有水參加,水的濃度不必寫在平衡關系式中。
(三)化學平衡常數(shù)k的應用:
1、化學平衡常數(shù)值的大小是可逆反應__進行程度_____的標志。k值越大,說明平衡時_生成物___的濃度越大,它的___正向反應___進行的程度越大,即該反應進行得越__完全___,反應物轉化率越_高___。反之,則相反。一般地,k>_105__時,該反應就進行得基本完全了。
2、可以利用k值做標準,判斷正在進行的可逆反應是否平衡及不平衡時向何方進行建立平衡。(q:濃度積)
q_〈__k:反應向正反應方向進行;
q__=_k:反應處于平衡狀態(tài);
q_〉__k:反應向逆反應方向進行
3、利用k值可判斷反應的熱效應
若溫度升高,k值增大,則正反應為__吸熱___反應
若溫度升高,k值減小,則正反應為__放熱___反應
四、等效平衡
1、概念:在一定條件下(定溫、定容或定溫、定壓),只是起始加入情況不同的同一可逆反應達到平衡后,任何相同組分的百分含量均相同,這樣的化學平衡互稱為等效平衡。
2、分類
(1)定溫,定容條件下的等效平衡
第一類:對于反應前后氣體分子數(shù)改變的可逆反應:必須要保證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與原來相同;同時必須保證平衡式左右兩邊同一邊的物質的量與原來相同。
第二類:對于反應前后氣體分子數(shù)不變的可逆反應:只要反應物的物質的量的比例與原來相同即可視為二者等效。
(2)定溫,定壓的等效平衡
只要保證可逆反應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相同即可視為等效平衡。
五、化學反應進行的方向
1、反應熵變與反應方向:
(1)熵:物質的一個狀態(tài)函數(shù),用來描述體系的混亂度,符號為s。單位:j?mol-1?k-1
(2)體系趨向于有序轉變?yōu)闊o序,導致體系的熵增加,這叫做熵增加原理,也是反應方向判斷的依據(jù)。
(3)同一物質,在氣態(tài)時熵值最大,液態(tài)時次之,固態(tài)時最小。即s(g)〉s(l)〉s(s)
2、反應方向判斷依據(jù)
在溫度、壓強一定的條件下,化學反應的判讀依據(jù)為:
δh-tδs〈0反應能自發(fā)進行
δh-tδs=0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
δh-tδs〉0反應不能自發(fā)進行
注意:(1)δh為負,δs為正時,任何溫度反應都能自發(fā)進行
(2)δh為正,δs為負時,任何溫度反應都不能自發(fā)進行
第三章
一、弱電解質的電離
1、定義:電解質: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tài)下能導電的化合物,叫電解質。
非電解質: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tài)下都不能導電的化合物。
強電解質:在水溶液里全部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
弱電解質: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