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留學 留學生親歷一次英國傳統(tǒng)的家庭圣誕

字號:


    很幸運,到英國的第一個圣誕便接到朋友的邀請,親歷一次英國傳統(tǒng)的家庭圣誕。體味其與中國春節(jié)的異同,便也拾得些許樂趣。
    趣之一在“吃”
    與中國春節(jié)一樣,吃,也是傳統(tǒng)圣誕的第一要務。不過它的高潮不是年夜飯,而是25日的圣誕午餐———烤火雞??净痣u頗帶英國特色,從火雞肚子里的填料、配料、蔬菜到操作程序,招招式式都有一定之規(guī)。“業(yè)務”不熟的上班族女主人也不用慌張,差不多每個家庭都備有菜譜,精裝本厚400來頁,擺在廚房里照章操作。幾公斤重的火雞應幾時入烤箱,幾時變溫度、拆包裝、幾時上桌都寫得清清楚楚。即使如此,女主人從前一天晚上就做準備,圣誕還起個大早,直忙到開飯。
    吃飯時,男主人阿德拉斯告訴我,圣誕吃烤火雞的習慣從美國傳到英國沒多少年。50多年前他住在約克郡,當時的傳統(tǒng)是吃烤雞。那時,雞還是稀罕物,很貴,過年才有的吃。菜譜上果然也有“圣誕烤雞”的程序。圣誕午餐的最后甜點,也是特定的,圣誕布丁配威士忌黃油,很甜,有很重的酒味。阿德拉斯說,小時候在家,他媽媽都自己做,做好后可以存放3年。這豈不與中國南方打年糕、北方凍餃子有異曲同工之妙?聽著阿德拉斯的老故事,那感覺一下子就回到了中國的春節(jié)年夜飯。“民以食為天”,看來在哪國的文化中也少不了,雖說“食”的形式各有不同,人們盼望過節(jié)吃好的愿望卻是一樣的。
    趣之二在“禮”
    圣誕日是個星期四,英國人索性將一周都封為圣誕周。像中國人過春節(jié)一樣,節(jié)前幾天近乎瘋狂的年貨大采買一直持續(xù)到圣誕前夜,裝飾著圣誕彩燈的商業(yè)街、購物中心、超級市場擠得水泄不通。
    圣誕禮物都用彩紙包裝,放在圣誕樹下,上面注明送給誰,里面還經(jīng)常夾著小卡片,寫著祝福的話。圣誕日上午拆看禮物,是一家人最快樂的時候。早餐后朋友一家人聚到圣誕樹前,每個人都收到好幾包禮物,隨著一個個精美禮包打開來,常伴著一聲驚叫、一陣歡笑。禮物不在大小,有時只是一盒巧克力,一把刮胡刀或一把小梳子加句玩笑話,重要的是全家人在這個特別的時刻以這種方式傳達一份情意。
    圣誕前夜《泰晤士報》上有篇文章《冰冷的手,火熱的心》,說的就是人們冒著嚴寒買禮物的事。今年英國每個家庭用在購買圣誕禮物上的錢,平均400英鎊左右。這個數(shù)字比幾年前已經(jīng)升高了,但與他們約3萬英鎊的家庭平均年收入比,還是很有節(jié)制的。不由得想到中國人春節(jié)送禮。中國人重家庭、重親情的傳統(tǒng)至今常聽外國人稱道,但時下禮物價值越來越高,甚至有攀比斗富之虞,反倒將那份真摯的親情沖淡了。
    趣之三在“祈福”
    中國舊時過春節(jié),有掃塵、祭灶、貼春聯(lián)、放鞭炮等形式,親戚朋友串串門祝個福,其實就是圖個來年吉利。英國的圣誕也有相同做法。圣誕前夜,大的活動集中在一些教堂,下午5點前后,英國廣播公司電視向世界直播劍橋國王學院教堂的圣歌禮拜已有50年傳統(tǒng),選擇的經(jīng)文與圣歌都是祝福的內(nèi)容。它也是英國圣誕夜正式開始的標志。據(jù)英國媒體報道,有些英國人一年只在這一天去教堂。但實際上,現(xiàn)在有2/3的家庭圣誕夜是在家里度過。他們提前做一次家庭掃除,然后裝飾起圣誕樹或各種各樣的燈飾。
    朋友家在圣誕前夜完成最后一件圣誕裝飾的形式也很溫馨。晚餐后,夫婦倆把收到的一大堆圣誕卡都抱了出來,插在一個專門的長卡上,他們念一張,聊兩句那位遠方的老朋友或新朋友,插一張,插了滿滿的兩大串,然后把它們掛在墻上。這兩件由上百朋友祝福組成的圣誕裝飾,無疑是所有裝飾中最珍貴的。他們告訴我,有好多朋友很多年沒見了,平時忙也顧不上聯(lián)系,但每年這時候他們會寄來一張圣誕卡,除了祝福之外,還會附上一封短信,———報告這年的工作、生活大事,他們戲稱為“工作匯報”。雖然現(xiàn)在英國的因特網(wǎng)家庭使用率位居世界前列,網(wǎng)上賀卡也很盛行,但一年一次郵寄圣誕卡還是很多老朋友聯(lián)系的主要方式,那一張張小卡片承載著他們的傳統(tǒng)與情思。
    從朋友家回來,想起眼下國內(nèi)方興未艾的豪華圣誕晚宴,實在不知道屬中屬西,倒是實在純樸的英國圣誕與中國春節(jié)總是疊映在腦海里。不論看上去形式多么不同,生活中人類真實的美好愿望其實是共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