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游客朋友們,大家好! 歡迎大家到“龍麟宮”來游覽。我是大家的導(dǎo)游小_ ,大家可以叫我_導(dǎo)。我將盡我的全力為大家服務(wù),希望大家玩得開心!
恩施自治州“龍麟宮”俗稱"出水洞",五十年代后期在這里筑壩引水,修建了裝機(jī)為650千瓦的高橋水電站,廠房在距此兩公里的前下方。1994年9月15日,州水電局、州高橋水利工程管理處組織人員進(jìn)洞探險,在出水洞里端的右上方,發(fā)現(xiàn)了神奇的“迷津洞”。經(jīng)專家學(xué)者們踏看研究,一致認(rèn)為它是全州一絕,以它為主體所組成的三洞(出水洞、干洞、迷津洞)旅游景點(diǎn),是對全州旅游事業(yè)的重大貢獻(xiàn),并被命名為“龍麟宮”。
龍為我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異動物,賦予它吉祥、尊嚴(yán)、崇高的特征,是帝王、民族、文化的象征,能走能飛,興云作雨,神力無比。本景點(diǎn)有這條出水碧龍,有那條渠道引水青龍,在出水洞口有雙龍(石龍、玉龍),在“迷津洞”里有白龍、地龍、黑龍、石壁游龍,在龍圖廳里有醉龍,共九條龍。麒麟也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異動物,它鹿頭牛尾,狼額馬蹄,獨(dú)角鱗身,人稱四不象,為"麟鳳龜龍"四靈之一。它"不履生蟲,不踐生草,謂之仁獸"。此地有"麒麟獅象奔洞口"的傳說,遠(yuǎn)古時代,麒麟獅象遵照玉皇大帝的叮囑,要在天亮前趕到這出水洞里修道成仙,結(jié)果,有的按時趕到洞里成了仙,有些沒有趕到而被固定在河里,并化作幾個大石包,分別酷似麒麟獅象。它們的尾巴都向恩施城,頭都望著出水洞。所以,出水洞又叫麒麟泉,其流水叫麒麟溪。同時,麒麟溪的源流和傳說在清朝同治版“恩施縣志”中,有明確的記載:"俗傳宋雍熙中有麒麟出此",距今一千零一十多年。還有清朝知縣唐方耀的絕妙詩句:
十里高橋壩,橋高水亂流。
鳳嶺寒云薄,麟溪夕照收。
花深沾酒路,柳暗釣魚舟。
歸來剛薄暮,燈影出城頭。
所以,“龍麟宮”之名既有群眾文化的深厚基礎(chǔ),又有史籍的可靠依據(jù),它集中體現(xiàn)了吉祥和仁愛的特點(diǎn),可謂天經(jīng)地義,天作之合。并且,它是本景點(diǎn)"三洞兩界"的最好概括,龍代表水,即代表“出水洞”;麟代表陸地,即代表“干洞”和“迷津洞”。
“龍麟宮”旅游勝地共分一壇(龍王祭壇),兩府(龍王府、鹽水府),三峽(雙龍峽)、白虎峽、神龜峽,九龍,十三廳(逍遙廳、重陽廳、神女廳、玉參廳、鰲魚廳、三龍廳、棧道廳、玉宇廳、浮塔廳、三圣廳、明鏡廳、龍圖廳和洞外民俗館的觀音廳),二十八珍奇(龍王金鼎,石菌翡翠、麟角生輝、府門龍柱、定海神針、砂甕溢湯、鳳頭花菜、金石龍腦、天狗相吻、仙人足履、貓頭神鷹、石壁白鴿、洞柱雕花、梁祝幽會、神女金床、石林寨門、鸚鵡學(xué)舌、神龜頂柱、龍王衷腸、仙椒公主、瑤池珊瑚、張關(guān)情深、透明神魚、天龍抱蛋、倒正塔連、天懸玉藕、洞壁紅燭、雄鷹歸巢)等兩百多景點(diǎn)。
現(xiàn)在我們乘船游覽“山水洞”,請大家注意安全。“山水洞”海拔只有480米,由于它與“迷津洞”相通,自行調(diào)控氣溫,冬暖夏涼,平均溫度在20℃左右,所以,氣溫適宜,四季均可游覽。炎熱的夏季,這里是極好的避暑勝地,人們在洞里、洞口前的亭臺、游樂場以及在觀音廳里可以盡情地享受涼爽、清心之樂,玩牌、對弈、跳舞、溜冰、餐飲并暢敘情懷,實(shí)是不亦樂乎!由于洞頂巖石層層溶蝕、剝落而顯得寬大高深,其流水清徹幽逸,源出莫測。據(jù)水文地圖資料表明,這水從恩施市兩河口、龍?zhí)秹蔚叵聛?,長達(dá)18公里,是全州最長的暗河之一。五十年代前,凡大旱之年,鄉(xiāng)民們都要到這里向龍王求雨。據(jù)健在的老年人們講,求雨進(jìn)洞時點(diǎn)了四只蠟燭才回頭,大約有六公里長。目前可供大家游覽的只有四百八十多米,其水量一般為每秒5至8立方米,最大水量為每秒139立方米,水深平均兩米多,寬約10米。洞高在30公尺左右,看洞頂,鐘乳石參差垂吊,組成滿口龍牙,此處叫“雙龍峽”,因?yàn)楫?dāng)大家回游出洞時,就能看到有兩條龍歡送各位出洞??磧杀?,石柱擎天,石筍佇立,石蔓懸掛,右側(cè)是“金龍殿”,左側(cè)是“麒麟殿”,七彩廳燈,光怪陸離,引人入勝。這右上方是一項(xiàng)"龍王金鼎",古色凝重,價值萬貫。
看右上方,彩燈閃灼,歌聲嘹亮,那上面是"天賜樂園",在三百多平方米的樂園里,有歌舞廳、溜冰場和火鍋城等,轉(zhuǎn)來時游客們可上去娛樂一番??醋筮叾幢谏嫌幸粋€“神龕”,神龕是供奉祖先、神靈的地方,傳說這里供奉的是龍王的先靈。
前面是座紅巖崗,象牛肝馬肺,也象一頭巨大的睡獅,叫"麟溪睡獅",它日夜守護(hù)著這條"出水長龍"。
那右壁頂上,由一條條橫向花紋所構(gòu)成的乳白色的一片,叫"神農(nóng)梯田"。傳說古帝神農(nóng)氏,制耒耜,嘗百草,教民務(wù)農(nóng)、治病,深受擁戴,那就是他與民共建的梯田,故稱"神農(nóng)梯田"。
左邊水面有個大圓石寶,稱之為"玉盤龍珠",這右壁上是一頭"白虎",想飛撲下來奪這龍珠,傳說巴人祖先廩君死后化為白虎,佑其后人,后世子孫則以虎為圖騰。因這里有"白虎撲珠",又名"白虎戲珠",所以這里叫“白虎峽”。
這左壁上是一個兩尺多長的大辣椒,是廩君、白虎吃后剩下來的,所以土家人都愛吃辣椒。
請大家回頭看,水面上、半空中、壁頂上,共有三個蓬萊仙境,個個五彩繽紛,呈現(xiàn)立體感,令人陶醉。"流水清澈仙境高,五彩繽紛醉船搖,請君來此游一游,勝億太空走一遭"。
這右壁上長有一堆石菌,形象顏色逼真,稱之為"石菌翡翠",是“龍麟宮”的二十八珍奇之一。
那左前方好似“西游記”里的花果山,是美猴王及其兒孫們?nèi)壕討蛩5牡胤健?BR> 前面是“神龜峽”,傳說公龍就誕生在這里。大家知道,廣東云浮縣楊柳岑溪村是龍母的故鄉(xiāng),所以,這里就是公龍的家鄉(xiāng)。在宇宙洪荒的世紀(jì)里,這是一個龐大而神奇的半島,和“西游記”里寫的東海龍王宮一樣。后來,由于山海劇變,它就成為這么大一點(diǎn)小半島,龍子龍孫都到“迷津洞”里去了,只剩下了這頭神龜在這里凝視著“迷津洞”,所以被命名為"神龜峽"。
從這里開始,就是1994年9月新發(fā)現(xiàn)的“迷津洞”,是因它迷惘了幾億年而無人問津,如今它成為進(jìn)洞游覽的必經(jīng)渡口,根據(jù)唐代詩人孟浩然"桃源何處是?游子正迷津"的詩句,此洞被命名為“迷津洞”。
這右壁上一米多高的石筍塔,象個俊俏的村姑,叫"神女索渡"。傳說她往返這“出水洞”,都是好意郎君為她劃船的,但總是上船有如意郎君,下船后郎君就不見了。所以,她百般思索而不得其解,無法報答郎君,大家看,她帶著孩子還在那里癡心地思索著劃船郎君,故名"神女索渡"。
這叫"丹鳳朝陽"也叫"丹鳳朝洞"。詩經(jīng)上說:"鳳凰于飛,翔翔其羽"。看,這不是在"翔翔其羽"嗎?
進(jìn)洞80多公尺后,分左右兩個長大支洞,右洞經(jīng)百步天梯而上“重陽廳”與左洞相接相通,全長1500多米,洞內(nèi)高差80多公尺。由于“迷津洞”與“出水洞”相連相通,海拔高度只有四百多米,致使洞內(nèi)氣溫特殊,所以洞內(nèi)石鐘乳、石筍、石柱、石林、石屋、石菌、石珊瑚等發(fā)育十分豐富,大、險、雄、奇、幽、繁、神、秀被譽(yù)為全州一絕。這“迷津洞”原是“出水洞”的故道,約在距今五億五千萬年前的古生代寒武紀(jì),地殼發(fā)生劇烈變化,出水道拱起,在巖溶的作用下開成了現(xiàn)在的“出水洞”、“迷津洞”。“龍麟宮”的一壇、兩府,九龍中的五條龍,十三廳中的12廳以及二十八珍奇中的26珍奇都在這“迷津洞”里。
這是一頭巨大的"麒麟衛(wèi)士",日日夜夜守衛(wèi)在這里,特別是它的那只獨(dú)角,閃閃發(fā)光,所以叫"麟角生輝"。
這是禹王塔,又叫"府門龍柱",它是龍王府門前的一座潔白如玉的龍柱,是龍王府的一大標(biāo)志。
這些亂石,傳說是孫悟空與龍王九頭駙馬打斗后留下的。
這里就是“龍王府”,它是本洞十分壯觀的一景,大家在游船上所看的最上面的那個蓬萊仙境就是這里。向下看,綠水幽靜,百丈深淵,傳說是龍宮的碧波潭。“龍王府”是以"定海神針"為主要代表,三人圍圓粗,足有13500斤,莫非“西游記”里的"定海神針"就是照此重量寫的?當(dāng)然,這是它的下部,所以在這里看它象一根蒼天大樹。
這是"砂甕溢湯",它是洞中最似之物,是巖石在開成時,由巖漿內(nèi)的氣泡所造成的。這里還有灶、"鳳頭花菜"等,所以是“天仙配”董永夫婦"夫妻恩愛苦也甜"的地方。
請大家上鋼梯,要低頭而上,要特別注意安全。
這是“逍遙廳”,是“龍王府”的重要組成部分。向下看,"定海神針"直插水中,實(shí)際它是從那巖邊上長起來的,其滿面春風(fēng)端直抵巖頂。七仙女從這里下凡,三頭海豚在下面望灘??催@里,帷幕帳幔,金碧輝煌。請大家上鋼梯到龍王宮寢,里面有"金室龍腦"為全宮之密。
這平臺是"龍王玉床",是龍王夫婦同床共枕、生兒育女的地方。
這就是"金石龍腦",重在5000克以上,它潔白如玉,紋路清晰,是龍王的神經(jīng)中樞,龍大腦重,所以它能興云作雨,翻江倒海,能走能飛。
這是萬多斤重的"開山斧",傳說“龍麟宮”的三個洞就是神鬼們用這把斧子開鑿出來的。
這是一座潔白如玉的"廩君塔",又叫"廩君柱",是土家族祖先廩君的晶瑩化身,佑其后人繁榮昌盛。
現(xiàn)在我們上百步天梯去游覽“重陽廳”,請大家要小心謹(jǐn)慎,保證安全,慢步登高。
大家看右壁頂上,有兩個小石筍象兩只小狗,在熱戀相吻,故叫"天狗相吻"。
這活象一只草鞋,一尺多長,腳尖向下,是從"神女寨"、"重陽廳"向下走來的。傳說它是仙人足印,又說是土家族祖先廩君的足跡,所以我們叫它為"仙人足履",也是二十八珍奇之一。
這是"龍衣晾掛",又叫"狐裘古裝"。
大家攀登天梯來到了“重陽廳”,因?qū)挻蟾呱?,九九重陽,三十三天,天外有天而得名?BR> 古歷九月九日為重陽節(jié),九為陽數(shù),積陽為天,天有九重,日月并應(yīng),故為重陽。梁·吳均著“續(xù)齊諧記”中有"重陽避災(zāi)"的神話;后漢時"汝南恒景,隨費(fèi)長房游學(xué),長房謂之曰:九月九日,汝南當(dāng)有大災(zāi)厄,急令象人縫囊盛茱萸系臂上,登山飲菊花酒,此禍可消。景如言,舉家坐山,鄉(xiāng)還,見雞犬一時暴死。長房曰:此可代之。今世人九日登高是也"。當(dāng)今,九月九日又是老年節(jié),重陽登高,暢飲菊花酒,趨災(zāi)保長壽。
"三十三天":佛教“地經(jīng)論”說:"三十三天,謂此山頂(須彌山)四面各有八大天王,帝釋居中,故有此數(shù)。"又據(jù)“智度論”說:"須彌山高八萬四千由旬,上有三十三天城"。由旬,天竺(印度古稱)里數(shù)名,上由旬六十里,所以須彌山有五百零四萬里高。道教受此影響,有三十六天之說,其中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無色界、梵界、圣境界各四天。這里主要有"敦煌壁畫"、"貓頭神鷹"、"石壁白鴿"、“藏經(jīng)閣”、"龍井"、"金獅回首"、"仙人洞"等,看后令人陶醉,如唐朝詩人孟浩然所泳:"何當(dāng)載酒來,共醉重陽節(jié)"。
這里就是“藏經(jīng)閣”,傳說唐僧從西天取回的1335卷佛經(jīng)就收藏在這里。這里還有"蟒蛇聽經(jīng)"、"洞柱雕花"、"倒掛金龜"和"龍井"等。
這是"五子登科"一娘養(yǎng)五子,個個中了舉。那是"梁祝幽會",他們對目細(xì)語,情深意長。
那上面是“仙人洞”,又叫高家灣。主要有"七級石瀑"、"石林"、"壁筒圣水"等。
這座天橋叫高橋,又叫仙人橋。傳說高家灣一富戶女子嫁百里之外的盛家壩,過此橋時以萬分懷念的心情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