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人:康奈爾大學辯論隊成員 許洺銘(左)、朱涵(中)、高涵紫(右)
當我們比約定時間早了一刻多鐘來到康奈爾大學校園內的招待所(Statler Hotel)時,高涵紫同學已經(jīng)一襲素雅的打扮嫻靜地坐在大堂里等候了。
涵紫是康奈爾大學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一年級的新生,她帶著上海姑娘典型的端莊矜持,微聲細語地跟我們閑聊她剛剛開始了不到一個月的大學生活,但別看涵紫一副小家碧玉的模樣,她目前可是世界排名第一的康奈爾大學辯論隊里極少數(shù)來自中國大陸的隊員。
辯論賽在中國的高校里也很流行,是把語言思辨和人類競爭天性完美結合起來的一種形式。涵紫跟我們介紹說,美國高校的辯論賽有多種形式,她參加的那種叫作British Parliamentary Debate(直譯為英國議會辯論)。和國內兩隊四辯手的形式不同,這種辯論比賽有四個隊參加,分別是Government 1, Government 2, Opposition 1和Opposition 2,每一個隊有兩名辯手。兩個政府隊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正方,必須支持辯論的命題,比如“貧窮國家應當允許雇傭童工”,而兩個反對黨隊則為反方,尋找政府隊立論和論證中的漏洞予以反擊。兩個政府隊雖然維護同一個命題,但是互相也是競爭的關系,努力從不同角度視野進行更好的闡述,而兩個反對黨則可以選擇任何一個政府隊的觀點展開攻擊,最后裁判依照四個隊的表現(xiàn)排出名次。
我們好奇地問涵紫加入辯論隊的初衷,她毫不猶豫地告訴我們說主要是為了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因為再沒有比用英語辯論更能夠讓一名國際學生最好最快地提高自己用英語表達觀點,闡述問題的能力了。另外,辯論隊的經(jīng)歷未來也可以成為簡歷上的一個亮點。
很快我們約好的另一位同學,涵紫的學姐,同為辯論隊成員的許洺銘也來到大堂,她的出現(xiàn)讓氣氛迅速變得熱烈起來。
洺銘來自新加坡,她的名字一下子就被我們猜到是五行缺水缺金,她笑說索性取名叫許鑫淼或許補得更充足一些。洺銘的英語極好,談話間充滿了自信和“學霸”風范——要知道大三的她目前GPA是3.95,對于大多數(shù)學校的大多數(shù)學生來說,這已經(jīng)是一個極其優(yōu)異的成績,而她似乎還頗覺不滿。
洺銘在康奈爾參加過不少校園活動,其中包括加入了姐妹會(Sororities)。她告訴我們,對于留學生來說,加入兄弟會(Fraternities)或姐妹會毫無疑問是一種特別的經(jīng)歷,可以接觸到美國大學獨特的文化,但是這樣的社團并不一定適合所有的人,她本人就覺得姐妹會不夠intellectually challenging,也就是說在學術和智力層面提升作用不大。而辯論隊里訓練和比賽的經(jīng)歷,毫無疑問充分滿足了她的這種需求。
和剛剛入讀的涵紫不同,洺銘已經(jīng)是辯論隊經(jīng)驗豐富的老隊員,參加過許多重要的校際和國際比賽。她告訴我們印象最深刻的一場比賽的辯題是“是否應當強迫梵蒂岡開發(fā)檔案館里的密秘資料”。她說比賽是如此緊張激烈,以至于她賽后腦中一片空白,幾乎完全想不起來比賽中說了什么。
最后出現(xiàn)的是在讀數(shù)學與哲學雙學位的朱涵。這是他在康奈爾的第二年,說起第一年的經(jīng)歷,朱涵第一反應是“好冷!”。可能是因為來自江南,他對康奈爾的冬天沒有很好的準備。“十月份就開始下雪啊,我還沒買帽子,在街上走的時候感覺凍僵了。”朱涵很鄭重地建議來康奈爾的學弟學妹們一定要帶夠御寒的冬衣,而且最好計劃來校以后的第一個寒假回趟中國再帶一箱衣物來。
朱涵參加辯論隊也有一年了,參加辯論的題目從是否應該對敘利亞動武到要不要全面禁槍。朱涵說這些政治問題背后都是復雜的哲學問題。所以參加辯論隊除了開闊視野以外,也能鍛煉思辨能力,還附加有鍛煉口語的好處。
朱涵選擇數(shù)學與哲學這兩個貌似不相關的學科因為在他看來有很緊密的關聯(lián)。“這兩個學科都需要用到大量的推理的方法,”他說,“不像其他工程或者理科,采用的是歸納的方法。” “哲學和數(shù)學看起來都對找工作沒什么幫助,但是就因為不受功利的影響,我才能更好地欣賞學問里蘊藏的美。古希臘的學術就只有哲學和數(shù)學而已。”沒有想到吧,這個陽光運動的小伙子居然對純粹的學術最感興趣。他說,康奈爾最大的特點就是自由。這里的學生在學習方向上有很大的自主權,沒有老師來干涉你不可以這樣或者那樣修課。另外,學校有很多博學的教授(俗稱大牛),他們的講課會從一個點展開去從古代講到近代再到現(xiàn)代,讓你得到融會貫通的知識傳授。遠離大城市的喧囂,在寒冷的天氣里,可不是最適合做沒有功利目的性的純粹的學術研究么?這時我才意識到,原來他與康奈爾大學是如此的“般配”,這就是所有招生官們一直在說的“Find the best match school not the highest ranked school”吧(找最合適的而不是排名最高的學校)。
朱涵計劃中的未來是法學院。我覺得也對,不懂哲學的數(shù)學家不是好律師。正經(jīng)地來說,貫穿朱涵學術興趣的是推理和思辨,這正是美國所有優(yōu)秀大學倡導的通識教育的精髓所在。無論他們的未來如何選擇,相信這三位同學在康奈爾大學以及世界排名第一的辯論隊得到的鍛煉都將會讓他們越飛越高。
當我們比約定時間早了一刻多鐘來到康奈爾大學校園內的招待所(Statler Hotel)時,高涵紫同學已經(jīng)一襲素雅的打扮嫻靜地坐在大堂里等候了。
涵紫是康奈爾大學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一年級的新生,她帶著上海姑娘典型的端莊矜持,微聲細語地跟我們閑聊她剛剛開始了不到一個月的大學生活,但別看涵紫一副小家碧玉的模樣,她目前可是世界排名第一的康奈爾大學辯論隊里極少數(shù)來自中國大陸的隊員。
辯論賽在中國的高校里也很流行,是把語言思辨和人類競爭天性完美結合起來的一種形式。涵紫跟我們介紹說,美國高校的辯論賽有多種形式,她參加的那種叫作British Parliamentary Debate(直譯為英國議會辯論)。和國內兩隊四辯手的形式不同,這種辯論比賽有四個隊參加,分別是Government 1, Government 2, Opposition 1和Opposition 2,每一個隊有兩名辯手。兩個政府隊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正方,必須支持辯論的命題,比如“貧窮國家應當允許雇傭童工”,而兩個反對黨隊則為反方,尋找政府隊立論和論證中的漏洞予以反擊。兩個政府隊雖然維護同一個命題,但是互相也是競爭的關系,努力從不同角度視野進行更好的闡述,而兩個反對黨則可以選擇任何一個政府隊的觀點展開攻擊,最后裁判依照四個隊的表現(xiàn)排出名次。
我們好奇地問涵紫加入辯論隊的初衷,她毫不猶豫地告訴我們說主要是為了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因為再沒有比用英語辯論更能夠讓一名國際學生最好最快地提高自己用英語表達觀點,闡述問題的能力了。另外,辯論隊的經(jīng)歷未來也可以成為簡歷上的一個亮點。
很快我們約好的另一位同學,涵紫的學姐,同為辯論隊成員的許洺銘也來到大堂,她的出現(xiàn)讓氣氛迅速變得熱烈起來。
洺銘來自新加坡,她的名字一下子就被我們猜到是五行缺水缺金,她笑說索性取名叫許鑫淼或許補得更充足一些。洺銘的英語極好,談話間充滿了自信和“學霸”風范——要知道大三的她目前GPA是3.95,對于大多數(shù)學校的大多數(shù)學生來說,這已經(jīng)是一個極其優(yōu)異的成績,而她似乎還頗覺不滿。
洺銘在康奈爾參加過不少校園活動,其中包括加入了姐妹會(Sororities)。她告訴我們,對于留學生來說,加入兄弟會(Fraternities)或姐妹會毫無疑問是一種特別的經(jīng)歷,可以接觸到美國大學獨特的文化,但是這樣的社團并不一定適合所有的人,她本人就覺得姐妹會不夠intellectually challenging,也就是說在學術和智力層面提升作用不大。而辯論隊里訓練和比賽的經(jīng)歷,毫無疑問充分滿足了她的這種需求。
和剛剛入讀的涵紫不同,洺銘已經(jīng)是辯論隊經(jīng)驗豐富的老隊員,參加過許多重要的校際和國際比賽。她告訴我們印象最深刻的一場比賽的辯題是“是否應當強迫梵蒂岡開發(fā)檔案館里的密秘資料”。她說比賽是如此緊張激烈,以至于她賽后腦中一片空白,幾乎完全想不起來比賽中說了什么。
最后出現(xiàn)的是在讀數(shù)學與哲學雙學位的朱涵。這是他在康奈爾的第二年,說起第一年的經(jīng)歷,朱涵第一反應是“好冷!”。可能是因為來自江南,他對康奈爾的冬天沒有很好的準備。“十月份就開始下雪啊,我還沒買帽子,在街上走的時候感覺凍僵了。”朱涵很鄭重地建議來康奈爾的學弟學妹們一定要帶夠御寒的冬衣,而且最好計劃來校以后的第一個寒假回趟中國再帶一箱衣物來。
朱涵參加辯論隊也有一年了,參加辯論的題目從是否應該對敘利亞動武到要不要全面禁槍。朱涵說這些政治問題背后都是復雜的哲學問題。所以參加辯論隊除了開闊視野以外,也能鍛煉思辨能力,還附加有鍛煉口語的好處。
朱涵選擇數(shù)學與哲學這兩個貌似不相關的學科因為在他看來有很緊密的關聯(lián)。“這兩個學科都需要用到大量的推理的方法,”他說,“不像其他工程或者理科,采用的是歸納的方法。” “哲學和數(shù)學看起來都對找工作沒什么幫助,但是就因為不受功利的影響,我才能更好地欣賞學問里蘊藏的美。古希臘的學術就只有哲學和數(shù)學而已。”沒有想到吧,這個陽光運動的小伙子居然對純粹的學術最感興趣。他說,康奈爾最大的特點就是自由。這里的學生在學習方向上有很大的自主權,沒有老師來干涉你不可以這樣或者那樣修課。另外,學校有很多博學的教授(俗稱大牛),他們的講課會從一個點展開去從古代講到近代再到現(xiàn)代,讓你得到融會貫通的知識傳授。遠離大城市的喧囂,在寒冷的天氣里,可不是最適合做沒有功利目的性的純粹的學術研究么?這時我才意識到,原來他與康奈爾大學是如此的“般配”,這就是所有招生官們一直在說的“Find the best match school not the highest ranked school”吧(找最合適的而不是排名最高的學校)。
朱涵計劃中的未來是法學院。我覺得也對,不懂哲學的數(shù)學家不是好律師。正經(jīng)地來說,貫穿朱涵學術興趣的是推理和思辨,這正是美國所有優(yōu)秀大學倡導的通識教育的精髓所在。無論他們的未來如何選擇,相信這三位同學在康奈爾大學以及世界排名第一的辯論隊得到的鍛煉都將會讓他們越飛越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