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逸倫,山東青島人,說中文的時候你會明顯聽到他親切的山東口音(因為小編也是山東人,所以倍加親切),可是他一旦說起英語來,可是一點不含糊的純正,要知道,他可是代表著三百多人的賓大本科“人大代表”。如果他給你他的名片,你會發(fā)現(xiàn)整個右邊寫滿了他的titles(職位):
Undergraduate Assembly
SAS Representative
Wharton China Business Society (Career)
Executive Vice President
Penn Chess Tutoring
Co-President
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er At Penn
Chairman
這顯然是賓大的一個活躍分子了。但通過我們的了解,發(fā)現(xiàn)對于這眾多的職位,逸倫真的是花費了太多的心血,沒有一個是“打醬油”的,他是在真正熱衷著這些組織和活動。而其中,他花時間和經歷最多的學生組織無疑是學生會(Undergraduate Assembly)。
新人入學的春季,賓大全校范圍內的大一新生將組織學生代表競選,作為政治專業(yè)的逸倫,開始挑選競選伙伴,設計競選宣言,張貼海波,拉人氣。最終,在拿到130票以上支持者簽字的23個候選人中,逸倫成功獲得了300票以上的支持,成為了7位賓大大一學生代表之一,將在未來的一年中,傳遞學生的聲音,跟學校管理方交涉。
“我們每一個representative(代表)都代表著至少300多名學生,我們要幫他們爭取利益和福利,所以在學生會中,大家通常不會是一片和諧,而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倡議,都代表著一部分團體的利益。因此我們每一次開會也會變得異常焦灼。”
作為學生會當中唯一的一名國際學生,逸倫必將代表著各種國際學生組織的利益,比如他會將AIS(Association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國際學生組織)的聲音傳遞給學校,倡導為國際學生提供need-blind(資金需求無關)的錄取政策,也就是學校在錄取學生的時候,不考慮學生是否需要學校提供資助,也就是說你申請獎學金與否對你的申請沒有任何影響。一旦他們認為你符合錄取標準,他們會根據(jù)學生的家庭情況做出判斷:該學生家庭能夠承擔多少費用?其余全部由學校設法提供。現(xiàn)在美國大學實施此政策的學校有哈佛、普林斯頓、耶魯、麻省理工和少數(shù)文理學院。關于這個提議還正在跟學校交涉中。另外他們也會倡導本科學生錄取過程中加入在線Skype校友面試環(huán)節(jié),這一點在其他幾個國家比如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已經開始實施,中國還暫時沒有涵蓋。
作為Sophomore(大二)的逸倫,經過了一年的學生工作,已經小有成就,為學校食堂添加了果汁機,學校在接新生方面安排了去機場接送的巴士專車,幾個代表還一起提議開設了幾門新的輔修專業(yè)。你很難想象,連賓大本科新開設什么專業(yè)、什么雙專業(yè)、什么新的學習課程,都可以是有學生代表來提議學校通過后執(zhí)行。
第二輪的競選不久前結束,逸倫順利成為4個連選成功的學生代表之一,也正式成為學生會四個年級25名學生代表的一員。學生會每周的mandatory meeting(例會)是至少7小時,通常是從周日晚上開始一直開到周一凌晨,最近他在做一系列關于學校餐廳meal plan(套餐規(guī)格)的調查,因為他發(fā)現(xiàn)大一新生的meal plan是必須要選的,但是當大二變成可選的時候,大部分學生都選擇退出,這說明學校在食堂套餐規(guī)格設定上一定是性價比、時間供應和飲食多樣性上出了問題,因此他在醞釀一套提案,希望可以向學校提出一套可以改善此種情況的合理建議。
“做學生活動,尤其賓大做學生活動一定要慎重,因為它一定會占有你大量的時間。由于我是政治專業(yè)的,就像我們學生會很大一部分學生一樣,我們需要這樣的經歷來歷練自己,所以我必須學會的就是時間管理,努力不讓自己的學業(yè)受到影響。”
逸倫最后也提到,在大學里生活,一定要學會與人相處,你會發(fā)現(xiàn)很多事情都是靠朋友之間互相半忙而事半功倍。同時他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國際學生、特別是中國學生勇敢的嘗試這種學生政府組織,讓國際學生的力量和聲音不斷在校園中壯大。
受訪人:丁逸倫,就讀于賓夕法尼亞大學文理學院大二,政治學。
Undergraduate Assembly
SAS Representative
Wharton China Business Society (Career)
Executive Vice President
Penn Chess Tutoring
Co-President
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er At Penn
Chairman
這顯然是賓大的一個活躍分子了。但通過我們的了解,發(fā)現(xiàn)對于這眾多的職位,逸倫真的是花費了太多的心血,沒有一個是“打醬油”的,他是在真正熱衷著這些組織和活動。而其中,他花時間和經歷最多的學生組織無疑是學生會(Undergraduate Assembly)。
新人入學的春季,賓大全校范圍內的大一新生將組織學生代表競選,作為政治專業(yè)的逸倫,開始挑選競選伙伴,設計競選宣言,張貼海波,拉人氣。最終,在拿到130票以上支持者簽字的23個候選人中,逸倫成功獲得了300票以上的支持,成為了7位賓大大一學生代表之一,將在未來的一年中,傳遞學生的聲音,跟學校管理方交涉。
“我們每一個representative(代表)都代表著至少300多名學生,我們要幫他們爭取利益和福利,所以在學生會中,大家通常不會是一片和諧,而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倡議,都代表著一部分團體的利益。因此我們每一次開會也會變得異常焦灼。”
作為學生會當中唯一的一名國際學生,逸倫必將代表著各種國際學生組織的利益,比如他會將AIS(Association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國際學生組織)的聲音傳遞給學校,倡導為國際學生提供need-blind(資金需求無關)的錄取政策,也就是學校在錄取學生的時候,不考慮學生是否需要學校提供資助,也就是說你申請獎學金與否對你的申請沒有任何影響。一旦他們認為你符合錄取標準,他們會根據(jù)學生的家庭情況做出判斷:該學生家庭能夠承擔多少費用?其余全部由學校設法提供。現(xiàn)在美國大學實施此政策的學校有哈佛、普林斯頓、耶魯、麻省理工和少數(shù)文理學院。關于這個提議還正在跟學校交涉中。另外他們也會倡導本科學生錄取過程中加入在線Skype校友面試環(huán)節(jié),這一點在其他幾個國家比如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已經開始實施,中國還暫時沒有涵蓋。
作為Sophomore(大二)的逸倫,經過了一年的學生工作,已經小有成就,為學校食堂添加了果汁機,學校在接新生方面安排了去機場接送的巴士專車,幾個代表還一起提議開設了幾門新的輔修專業(yè)。你很難想象,連賓大本科新開設什么專業(yè)、什么雙專業(yè)、什么新的學習課程,都可以是有學生代表來提議學校通過后執(zhí)行。
第二輪的競選不久前結束,逸倫順利成為4個連選成功的學生代表之一,也正式成為學生會四個年級25名學生代表的一員。學生會每周的mandatory meeting(例會)是至少7小時,通常是從周日晚上開始一直開到周一凌晨,最近他在做一系列關于學校餐廳meal plan(套餐規(guī)格)的調查,因為他發(fā)現(xiàn)大一新生的meal plan是必須要選的,但是當大二變成可選的時候,大部分學生都選擇退出,這說明學校在食堂套餐規(guī)格設定上一定是性價比、時間供應和飲食多樣性上出了問題,因此他在醞釀一套提案,希望可以向學校提出一套可以改善此種情況的合理建議。
“做學生活動,尤其賓大做學生活動一定要慎重,因為它一定會占有你大量的時間。由于我是政治專業(yè)的,就像我們學生會很大一部分學生一樣,我們需要這樣的經歷來歷練自己,所以我必須學會的就是時間管理,努力不讓自己的學業(yè)受到影響。”
逸倫最后也提到,在大學里生活,一定要學會與人相處,你會發(fā)現(xiàn)很多事情都是靠朋友之間互相半忙而事半功倍。同時他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國際學生、特別是中國學生勇敢的嘗試這種學生政府組織,讓國際學生的力量和聲音不斷在校園中壯大。
受訪人:丁逸倫,就讀于賓夕法尼亞大學文理學院大二,政治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