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走群眾路線的心得體會

字號:


    文章《干部走群眾路線的心得體會》由心得體會網(wǎng)為大家推薦,歡迎參考。
    在前段時間,我們開展了 “走基層 惠民生”活動:集中走訪基層聽民意、化解矛盾糾紛促民和、多辦實事好事解民難、建強基層組織聚民心。走基層,其實質(zhì)是密切與群眾聯(lián)系,深入到第一線了解民情,是在踐行群眾路線。
    人民是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支柱,是執(zhí)政機關服務的對象,走到基層去就是要了解基層人民的想法、需求,就是要解決他們的困難,就是要密切與他們的魚水深情。走基層不應該是政治任務,不應該是形式工程,更不應該當做是“業(yè)績”加分條例。在我個人看來,走基層就一定要扎得下自己的根,應該是要與群眾談得攏心,更應該要與群眾結(jié)得上親。
    一、走基層要扎得下根:有的人把走基層當做是完成任務,那么自己就用走基層這個名目隨便挑選上一個地兒,開上車到鄉(xiāng)里去看看群眾的生活,吃吃飯喝喝茶,一天工作時間到又開著車回到單位上就算是走了一天基層。試問這樣的走法意義何在?下了一趟基層,腳沒用上幾下,耳朵沒有聽到鄉(xiāng)音,嘴巴沒有干過幾下,最終群眾只會牢騷的說“幾爺子些就曉得來蹭吃蹭喝”。
    走基層,應該要放下官家身份,彎下腰,腳踩實地,聞聞鄉(xiāng)土氣息,身上沾染點天然泥色洗釋都市的污染。走基層,應該要靜下來,要多看、多聽、多問、多交談、多用群眾能夠聽得懂的語言。走基層,應該要用耐心、用關心、用誠心、用智慧,向大樹一樣把自己的思想和理想扎根在淳樸的基層。
    二、走基層要談得攏心:走基層,不要一副高姿態(tài),不要抱著自己是來視察民情,你們應該高興甚至是要敬畏我。我們要盡量避免使用專業(yè)術語和官腔,多使用地方方言和群眾的話,增強群眾對機關部門的認同感和信任度,讓他們放心的把心里話都拿出來嘮嘮嗑,達到執(zhí)政部門與民眾能夠坦誠互待的和諧局面。
    三、走基層要結(jié)得上親:中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人民群眾是主角,是根基。沒有人民何來國家,何談社會,何具行政部門?官民本是一家親,民間有句話說“親戚親戚,要走才親。”我們所謂的官并不是人民的駕馭者,只是社會的管理者,是人民的服務者,本就是一家親戚血濃于水。所以機關干部要多走下基層,多與群眾交流才能長久結(jié)的上親,不能只是一個電話噓寒問暖,或是只讓下邊的人來反映情況。
    一定不能夠讓三人成虎的情況發(fā)生,要下到基層結(jié)上親,多看、多問、多聽、多思考、多反省才能夠領會走基層的含義,才能得到民聲民意,才能實事求是的制定出科學決策,才能夠真正的為人民服務。
    小編精心推薦
    群眾路線心得體會 | 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心得體會 | 三嚴三實心得體會 | 三下鄉(xiāng)心得體會
    
    小編精心推薦
    群眾路線心得體會 | 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心得體會 | 三嚴三實心得體會 | 三下鄉(xiāng)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