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留學的人越來越多,學習與工作可能使很多留學生非常辛苦了,然而有很多安全細節(jié)還是不得忽視,因為不僅僅是留學生一人,在國內(nèi)的父母、親朋友一個個都牽掛著孩子的一切。所以更應該注意安全,安全第一。安全隱患有很多,尤其是華裔女生危險大,落單的華裔女生容易受到傷害,夜間獨自行走危險性更大。
加拿大多倫多警方接到報案,趕到約克大學附近的一個獨立屋的地下室,發(fā)現(xiàn)一具亞裔女尸。警方說,死者遇害約十個小時。后證實死者是來自北京的23歲柳姓留學生。隨著中國大陸留學潮一浪高過一浪,大批中國年輕學子出國留學。但遺憾的是,女留學生被害的消息頻現(xiàn)報端,這引發(fā)各界對華裔女生為何留學變成“流血”的深思。
暴力犯罪 三大因素
近年華人女留學生在世界各地遇害的案件,時常出現(xiàn)在媒體。紐約江杰刑事司法學院(John Jay College of Criminal Justice)刑事司法學教授宋弘恩博士接受世界周刊記者采訪時說,華人女留學生有容易成為暴力犯罪對象的特點,但尚未有人對此進行研究。他指出,暴力犯罪通常有三個因素:一、有動機的加害者;二、出現(xiàn)容易攻擊的目標;三、保護者的缺失。“這三種因素時空交錯出現(xiàn),就容易發(fā)生暴力犯罪,但綜合來說,女留學生被害案件都具有這些因素”。
該刑事司法學院的社會學教授李安娜博士,分析過十幾個華裔女留學生在國外被害的案例。她指出,殺害這些女生的動機有以下幾類:金錢、氣憤和強奸。而一些女生被殺與其生活方式有關。她嘆道,這一代華裔留學生很多是獨生子女,自小被呵護習慣,完全不了解社會的陰暗和危險性。“她們單純、天真,容易相信別人”。她建議,女留學生不要炫耀財富,不要和剛認識的人外出,不要夜間一個人走黑路,選擇室友一定要小心。
華裔女子特性 常成目標
李安娜仔細研讀這些案件的新聞報導后指出,女生被殺主要和交男友、搶錢、強奸及隨后殺人等有關,這種情況在美國女生中也有。但是,華裔女生又有自己的特點。從這些案例中,可以總結(jié)出這些女生被害的幾種情況。
某些殺人者和被殺者有一定的關系。例如,有的兇手是受害女生的男友或者是追求者,警察破案也是先從熟人找起。有的女生室友搬走,為了省錢,就把空房子租給不認識的男性。某些疑犯看到這些女留學生有錢、英語不好無法報警,就大膽搶劫甚至犯下其它暴行。
在外國人眼里,華人女孩的形象是溫柔和聽話,因此,他們認為對華人女生打劫和性侵比較容易和安全。如果華人女生受侵犯后反抗,他們就不理解,繼而生氣、行兇殺人。許多外國人認為,中國大陸經(jīng)濟發(fā)展快,有錢人很多,能夠出國留學的人家里一定有錢。一些華人女生喜歡炫耀和露富。“他們的生活方式使得她們成為犯罪的目標”。而且,這個年齡段的女留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到大受到父母的保護,出國后不知道如何保護自己。
有的女生隨便在網(wǎng)上交友,根本不知道社會的兇險,不知道許多壞人在伺機而動。有的華人女生警惕性很差,容易相信別人,甚至和剛認識的人出去玩。她表示,行兇者多半很沖動,本來只是想拿錢,遭到反抗后變成殺人。
醉酒行兇過度傷害
李安娜說,醉酒是犯罪的因素之一。喝醉后,大腦不能控制自己,“如果高興,醉酒后更高興;生氣后更生氣,酒精可能使人更加暴力”。殺害姚宇的兇手“過度地傷害”(overkill)受害人,攻擊超過致人死地的必要,并持鐵管進行強奸。她認為,此人曾經(jīng)在華人超市打工十多年,一定很辛苦。“雖然他嘴上沒有說,內(nèi)心肯定很痛苦”。從報導上看,兇手不是故意挑選受害對象,而是不巧碰上了。
她指出,由于近年赴美的中國人比較有錢,也讓有些美國人反感。有的華人表現(xiàn)出傲慢,讓美國人不舒服。華人多半比較安靜,見人不喜打招呼,也不笑,被美國人誤認為不友善。“他們因不了解美國文化,成為美國人的攻擊目標”。西方男人總認為“東方女人很神秘,對東方女人抱有性幻想”。東方女人的形象是,溫柔聽話,很吸引人,說話甜,不會反抗,從來不講“不”字。而白人女性的模式是比較開放,勇于說不。所以,一旦東方女性拒絕搶劫和強奸,出乎施暴者的預料,施暴者就會憤怒,變得無法控制。
她的研究發(fā)現(xiàn),喜歡玩耍的女生容易成為攻擊的目標。“他們喜歡刺激、新奇的東西,就會到某些地方,比較容易遇到施暴的人”。有的人等在那里獵艷。例如,她們喜歡轟趴、夜店,就會引起這些人的注意。“如果暴露出有錢的跡象,更容易成為被搶劫的目標”。
她說,有些美國人看亞裔不順眼,認為亞裔搶了他們的飯碗。目前,她正在做“美國人怎樣看待亞裔”的研究,已經(jīng)收集到幾十份資料。從現(xiàn)有的資料看,“很多人不喜歡亞裔老板”。他們認為,亞洲人只是一個機器人,比較聽話,可為我工作是廉價勞工,但不能做領袖。過去許多年,亞裔人在美國著名大學里學習很出色,但是很少人成為領導,“你的位置已經(jīng)固定在一定的階層了”。她說,因為白人眼中對東方人有個固定的模式,如東方人聽話。“如果你的做法和我想象的不一樣,我就會對你不客氣”。
少數(shù)族裔 難獲重視
華裔女留學生被殺至今沒有人做過進一步研究,因為英文媒體很少報導這類案件。她認為,主流媒體對白人群體比較關注。989年4月22日,一名白人女分析師在中央公園慢跑,被幾名黑人強奸,消息上了《紐約時報》的頭版頭條。“如果一名少數(shù)族裔殺死白人,就會成為大案子”。少數(shù)族裔受到主流媒體關注要有一定的條件。“假設法拉盛的受害人是位哥倫比亞大學的女生,可能就會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例如,2009年耶魯大學的越裔女學生被實驗室的一名實驗員殺死,主流媒體的廣泛報導就是一例。
紐約長大的華裔女孩李米雪2008年從江杰刑事司法學院畢業(yè)后,加入紐約市警察局犯罪現(xiàn)場組,負責犯罪證物的檢驗。2009年4月27日,芳齡24歲的李米雪被合租女室友發(fā)現(xiàn)“赤身裸體橫尸床上,咽喉上插了一把尖刀,頸部被電線緊緊勒著”。警方發(fā)現(xiàn)其愛爾蘭裔男友麥格克(Gary McGurk)為兇手,兇手被判入獄29年至37年。“主流媒體對此案報導很多,因為死者是紐約市警察局的工作人員”。她說,在紐約市布魯克林的某些小區(qū),兇殺案很多,但是主流媒體很少報導。
宋弘恩認為,美國沒有人對中國女留學的遇害進行過研究可能是其它的原因。他認為,盡管人們看到一些華裔女生受害的案例,但是和美國其它的族裔的兇殺案相比,比例還是比較低。他說,由于樣本少,取樣也很難。
落單女性 易遭攻擊
宋弘恩說,從暴力犯罪的三因素來說,“落單比較危險”,容易受到攻擊。而且,女性比較脆弱,落單就更加危險。從環(huán)境上說,“晚上比白天要危險”。中國古語說,“月黑殺人夜,風高放火天”,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他曾經(jīng)遇到新澤西州的一個暴力犯罪案件。受害人是一名華裔,加害人是一名西語裔的非法移民。他說,這些人大多數(shù)不是罪犯,而是經(jīng)濟移民,以男性為主,常年單身,有性的需求。調(diào)查顯示,喝酒的人受害的機率增加,“有的女孩子參加聚會,容易受到攻擊。因此,喝酒后不要落單”。而亞裔受害人的攻擊者四分之一是醉酒者。
他說,華裔女留學生都是第一代移民中的年輕女性,首次來到一個陌生國家,需要自尊和自信,總是“希望有個男友在旁邊肯定和保護自己”。但是,這樣做代價太高:一是交友需要很多時間,二是可能會發(fā)生違背自己意愿的性行為。
男友施暴 勇敢說不
從亞裔女性的受害機率來說,一半的加害人是陌生人,另外一半為熟人,其中包括男友。他認為,一般女生與男友交往一段后就會知道,男友是否有暴力傾向。“如果有暴力傾向,女孩就要勇于說不”。
在這些華裔女生被殺的案例中,有的女生被自己的華裔男友殺害。他說,有人對兇殺案做過研究,得出的結(jié)論是:在一般暴力案件中,多數(shù)加害人出生于貧窮家庭,非洲裔較多;在高中大規(guī)模的殺人案件中,白人中產(chǎn)階級的孩子較多;而“在大學里大規(guī)模殺人者多為亞裔男生”。他說,這些亞裔男性在大學里比較孤僻,朋友少,喜歡鉆牛角尖。最典型的案例是上世紀90年代發(fā)生的中國留學生盧剛殺人案。“他殺死幾位教授和同學,引起美國社會的震驚”。類似的案例還有幾個。
研究發(fā)現(xiàn),在大學學習中,男留學生健康的社交非常重要,他們需要享受到“愛與被愛”。這樣,他們才能夠做到受到挫折時不去傷害別人。對女留學生來說,如果男友比較孤僻,喜歡鉆牛角尖,有暴力傾向,一定要小心。“一定不要冒著犧牲自己生命的危險來取得男友的陪伴和肯定”。
小心謹慎 自我保護
這一代中國大陸的留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她們讀書很好,但是社會經(jīng)驗不足,從未想過別人會害自己。她們孤身一人在外,既要克服環(huán)境、學業(yè)的壓力,又要預防和避免潛在的危險,故要比其它人更要謹慎行事。她的建議如下。平時要小心,不要大手大腳花錢,不要與陌生人外出,不要把自己的家庭地址和背景告訴別人。多交美國朋友,了解美國文化,保護自己的隱私。保持低調(diào),不要炫耀。不要相信網(wǎng)絡上的朋友,因為不知道他們的底細。女生找室友,要更加小心。
女留學生避免被傷害的方法有以下幾種。減少加害人是方法之一。受害人和加害人是以年輕人為主的人群。女留學生是脆弱的一群,比較孤單,語言不通,人際關系很少,遇到危險度高的人不知如何處理。因此,“要學會用非暴力的方式解決爭端,減少被害的機率,不要容忍不尊重自己的行為”。他認為,留學生應該生活多元,“多參加學校的社團活動”,多與朋友交往。住的地方要注意安全,如果因為經(jīng)濟的壓力而不得不住在偏僻的地區(qū)或者危險的地區(qū),更要提高警惕,要隨時隨地關門。如果有這類問題,應該向?qū)W校的外國學生顧問咨詢。
紐約市警察局提出的“個人安全技巧”包括許多方面,其中“聰明走路”和“安全在家”值得女留學生參考。聰明走路包括:走在有人和有光的街道上。“如果你懷疑被跟蹤,離開冷清的街道,走向有人或開門的商店附近”。如果你在走路,而駕車者騷擾你,就往相反的方向走。“如果仍然被跟蹤,找個安全的地方,然后大聲呼救”。
安全在家的內(nèi)容有:在開門前準備好鑰匙。保證家門口有光線。“進到房間后,要隨手把門鎖上,特別是當陌生人走近時”。要讓訪問者和送貨人使用門鈴。如果姓名必須放在外邊,僅寫姓,不要留名。如果陌生人要求使用電話,一定把門鎖上,告訴他們你為他們打電話。“如果遇到打劫,打九一一電話”。
加拿大多倫多警方接到報案,趕到約克大學附近的一個獨立屋的地下室,發(fā)現(xiàn)一具亞裔女尸。警方說,死者遇害約十個小時。后證實死者是來自北京的23歲柳姓留學生。隨著中國大陸留學潮一浪高過一浪,大批中國年輕學子出國留學。但遺憾的是,女留學生被害的消息頻現(xiàn)報端,這引發(fā)各界對華裔女生為何留學變成“流血”的深思。
暴力犯罪 三大因素
近年華人女留學生在世界各地遇害的案件,時常出現(xiàn)在媒體。紐約江杰刑事司法學院(John Jay College of Criminal Justice)刑事司法學教授宋弘恩博士接受世界周刊記者采訪時說,華人女留學生有容易成為暴力犯罪對象的特點,但尚未有人對此進行研究。他指出,暴力犯罪通常有三個因素:一、有動機的加害者;二、出現(xiàn)容易攻擊的目標;三、保護者的缺失。“這三種因素時空交錯出現(xiàn),就容易發(fā)生暴力犯罪,但綜合來說,女留學生被害案件都具有這些因素”。
該刑事司法學院的社會學教授李安娜博士,分析過十幾個華裔女留學生在國外被害的案例。她指出,殺害這些女生的動機有以下幾類:金錢、氣憤和強奸。而一些女生被殺與其生活方式有關。她嘆道,這一代華裔留學生很多是獨生子女,自小被呵護習慣,完全不了解社會的陰暗和危險性。“她們單純、天真,容易相信別人”。她建議,女留學生不要炫耀財富,不要和剛認識的人外出,不要夜間一個人走黑路,選擇室友一定要小心。
華裔女子特性 常成目標
李安娜仔細研讀這些案件的新聞報導后指出,女生被殺主要和交男友、搶錢、強奸及隨后殺人等有關,這種情況在美國女生中也有。但是,華裔女生又有自己的特點。從這些案例中,可以總結(jié)出這些女生被害的幾種情況。
某些殺人者和被殺者有一定的關系。例如,有的兇手是受害女生的男友或者是追求者,警察破案也是先從熟人找起。有的女生室友搬走,為了省錢,就把空房子租給不認識的男性。某些疑犯看到這些女留學生有錢、英語不好無法報警,就大膽搶劫甚至犯下其它暴行。
在外國人眼里,華人女孩的形象是溫柔和聽話,因此,他們認為對華人女生打劫和性侵比較容易和安全。如果華人女生受侵犯后反抗,他們就不理解,繼而生氣、行兇殺人。許多外國人認為,中國大陸經(jīng)濟發(fā)展快,有錢人很多,能夠出國留學的人家里一定有錢。一些華人女生喜歡炫耀和露富。“他們的生活方式使得她們成為犯罪的目標”。而且,這個年齡段的女留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到大受到父母的保護,出國后不知道如何保護自己。
有的女生隨便在網(wǎng)上交友,根本不知道社會的兇險,不知道許多壞人在伺機而動。有的華人女生警惕性很差,容易相信別人,甚至和剛認識的人出去玩。她表示,行兇者多半很沖動,本來只是想拿錢,遭到反抗后變成殺人。
醉酒行兇過度傷害
李安娜說,醉酒是犯罪的因素之一。喝醉后,大腦不能控制自己,“如果高興,醉酒后更高興;生氣后更生氣,酒精可能使人更加暴力”。殺害姚宇的兇手“過度地傷害”(overkill)受害人,攻擊超過致人死地的必要,并持鐵管進行強奸。她認為,此人曾經(jīng)在華人超市打工十多年,一定很辛苦。“雖然他嘴上沒有說,內(nèi)心肯定很痛苦”。從報導上看,兇手不是故意挑選受害對象,而是不巧碰上了。
她指出,由于近年赴美的中國人比較有錢,也讓有些美國人反感。有的華人表現(xiàn)出傲慢,讓美國人不舒服。華人多半比較安靜,見人不喜打招呼,也不笑,被美國人誤認為不友善。“他們因不了解美國文化,成為美國人的攻擊目標”。西方男人總認為“東方女人很神秘,對東方女人抱有性幻想”。東方女人的形象是,溫柔聽話,很吸引人,說話甜,不會反抗,從來不講“不”字。而白人女性的模式是比較開放,勇于說不。所以,一旦東方女性拒絕搶劫和強奸,出乎施暴者的預料,施暴者就會憤怒,變得無法控制。
她的研究發(fā)現(xiàn),喜歡玩耍的女生容易成為攻擊的目標。“他們喜歡刺激、新奇的東西,就會到某些地方,比較容易遇到施暴的人”。有的人等在那里獵艷。例如,她們喜歡轟趴、夜店,就會引起這些人的注意。“如果暴露出有錢的跡象,更容易成為被搶劫的目標”。
她說,有些美國人看亞裔不順眼,認為亞裔搶了他們的飯碗。目前,她正在做“美國人怎樣看待亞裔”的研究,已經(jīng)收集到幾十份資料。從現(xiàn)有的資料看,“很多人不喜歡亞裔老板”。他們認為,亞洲人只是一個機器人,比較聽話,可為我工作是廉價勞工,但不能做領袖。過去許多年,亞裔人在美國著名大學里學習很出色,但是很少人成為領導,“你的位置已經(jīng)固定在一定的階層了”。她說,因為白人眼中對東方人有個固定的模式,如東方人聽話。“如果你的做法和我想象的不一樣,我就會對你不客氣”。
少數(shù)族裔 難獲重視
華裔女留學生被殺至今沒有人做過進一步研究,因為英文媒體很少報導這類案件。她認為,主流媒體對白人群體比較關注。989年4月22日,一名白人女分析師在中央公園慢跑,被幾名黑人強奸,消息上了《紐約時報》的頭版頭條。“如果一名少數(shù)族裔殺死白人,就會成為大案子”。少數(shù)族裔受到主流媒體關注要有一定的條件。“假設法拉盛的受害人是位哥倫比亞大學的女生,可能就會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例如,2009年耶魯大學的越裔女學生被實驗室的一名實驗員殺死,主流媒體的廣泛報導就是一例。
紐約長大的華裔女孩李米雪2008年從江杰刑事司法學院畢業(yè)后,加入紐約市警察局犯罪現(xiàn)場組,負責犯罪證物的檢驗。2009年4月27日,芳齡24歲的李米雪被合租女室友發(fā)現(xiàn)“赤身裸體橫尸床上,咽喉上插了一把尖刀,頸部被電線緊緊勒著”。警方發(fā)現(xiàn)其愛爾蘭裔男友麥格克(Gary McGurk)為兇手,兇手被判入獄29年至37年。“主流媒體對此案報導很多,因為死者是紐約市警察局的工作人員”。她說,在紐約市布魯克林的某些小區(qū),兇殺案很多,但是主流媒體很少報導。
宋弘恩認為,美國沒有人對中國女留學的遇害進行過研究可能是其它的原因。他認為,盡管人們看到一些華裔女生受害的案例,但是和美國其它的族裔的兇殺案相比,比例還是比較低。他說,由于樣本少,取樣也很難。
落單女性 易遭攻擊
宋弘恩說,從暴力犯罪的三因素來說,“落單比較危險”,容易受到攻擊。而且,女性比較脆弱,落單就更加危險。從環(huán)境上說,“晚上比白天要危險”。中國古語說,“月黑殺人夜,風高放火天”,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他曾經(jīng)遇到新澤西州的一個暴力犯罪案件。受害人是一名華裔,加害人是一名西語裔的非法移民。他說,這些人大多數(shù)不是罪犯,而是經(jīng)濟移民,以男性為主,常年單身,有性的需求。調(diào)查顯示,喝酒的人受害的機率增加,“有的女孩子參加聚會,容易受到攻擊。因此,喝酒后不要落單”。而亞裔受害人的攻擊者四分之一是醉酒者。
他說,華裔女留學生都是第一代移民中的年輕女性,首次來到一個陌生國家,需要自尊和自信,總是“希望有個男友在旁邊肯定和保護自己”。但是,這樣做代價太高:一是交友需要很多時間,二是可能會發(fā)生違背自己意愿的性行為。
男友施暴 勇敢說不
從亞裔女性的受害機率來說,一半的加害人是陌生人,另外一半為熟人,其中包括男友。他認為,一般女生與男友交往一段后就會知道,男友是否有暴力傾向。“如果有暴力傾向,女孩就要勇于說不”。
在這些華裔女生被殺的案例中,有的女生被自己的華裔男友殺害。他說,有人對兇殺案做過研究,得出的結(jié)論是:在一般暴力案件中,多數(shù)加害人出生于貧窮家庭,非洲裔較多;在高中大規(guī)模的殺人案件中,白人中產(chǎn)階級的孩子較多;而“在大學里大規(guī)模殺人者多為亞裔男生”。他說,這些亞裔男性在大學里比較孤僻,朋友少,喜歡鉆牛角尖。最典型的案例是上世紀90年代發(fā)生的中國留學生盧剛殺人案。“他殺死幾位教授和同學,引起美國社會的震驚”。類似的案例還有幾個。
研究發(fā)現(xiàn),在大學學習中,男留學生健康的社交非常重要,他們需要享受到“愛與被愛”。這樣,他們才能夠做到受到挫折時不去傷害別人。對女留學生來說,如果男友比較孤僻,喜歡鉆牛角尖,有暴力傾向,一定要小心。“一定不要冒著犧牲自己生命的危險來取得男友的陪伴和肯定”。
小心謹慎 自我保護
這一代中國大陸的留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她們讀書很好,但是社會經(jīng)驗不足,從未想過別人會害自己。她們孤身一人在外,既要克服環(huán)境、學業(yè)的壓力,又要預防和避免潛在的危險,故要比其它人更要謹慎行事。她的建議如下。平時要小心,不要大手大腳花錢,不要與陌生人外出,不要把自己的家庭地址和背景告訴別人。多交美國朋友,了解美國文化,保護自己的隱私。保持低調(diào),不要炫耀。不要相信網(wǎng)絡上的朋友,因為不知道他們的底細。女生找室友,要更加小心。
女留學生避免被傷害的方法有以下幾種。減少加害人是方法之一。受害人和加害人是以年輕人為主的人群。女留學生是脆弱的一群,比較孤單,語言不通,人際關系很少,遇到危險度高的人不知如何處理。因此,“要學會用非暴力的方式解決爭端,減少被害的機率,不要容忍不尊重自己的行為”。他認為,留學生應該生活多元,“多參加學校的社團活動”,多與朋友交往。住的地方要注意安全,如果因為經(jīng)濟的壓力而不得不住在偏僻的地區(qū)或者危險的地區(qū),更要提高警惕,要隨時隨地關門。如果有這類問題,應該向?qū)W校的外國學生顧問咨詢。
紐約市警察局提出的“個人安全技巧”包括許多方面,其中“聰明走路”和“安全在家”值得女留學生參考。聰明走路包括:走在有人和有光的街道上。“如果你懷疑被跟蹤,離開冷清的街道,走向有人或開門的商店附近”。如果你在走路,而駕車者騷擾你,就往相反的方向走。“如果仍然被跟蹤,找個安全的地方,然后大聲呼救”。
安全在家的內(nèi)容有:在開門前準備好鑰匙。保證家門口有光線。“進到房間后,要隨手把門鎖上,特別是當陌生人走近時”。要讓訪問者和送貨人使用門鈴。如果姓名必須放在外邊,僅寫姓,不要留名。如果陌生人要求使用電話,一定把門鎖上,告訴他們你為他們打電話。“如果遇到打劫,打九一一電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