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一二.九運動”手抄報內容

字號:


    一二·九運動,中國大陸稱為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是指1935年12月9日中國青年發(fā)起的反分裂、反割據愛國運動,要求保全中國領土的完整。這場運動給國民政府的國策帶來壓力,緩解了中共在陜北的困境。1935年12月9日,北平發(fā)生的“一二·九”運動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次大規(guī)模學生愛國運動。
    12月9日,在中共北平臨時工作委員會的領導下,北平愛國學生數千人齊集新華門前請愿。隨后高呼“停止內戰(zhàn),一致對外”、“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等口號,舉行大規(guī)模的抗日救國示威游行,反對設立冀察政務委員會,反對華北“防共自治運動”,反對日本侵略華北。國民黨政府出動大批軍警鎮(zhèn)壓,游行隊伍在西單和東長安街與軍警發(fā)生沖突,30多人被捕,數百人受傷。10日,北平各校學生宣布總罷課。杭州浙江大學學生會決議,響應北平學生運動,并通電全國。11日,南京國民政府指派“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17人,指定宋哲元為委員長。宋哲元派軍警分駐各大學校門,嚴禁學生出校游行示威。12日,上海、南京、武漢和廣州等地大、中學校學生聲援北平學生。13日,北平6所大學的校長聯(lián)名發(fā)表《告同學書》,稱:被捕學生已完全釋放,請愿及罷課的目的已經達到,望同學們即日恢復學業(yè)。14日,北平市長秦德純邀各校學生代表舉行茶話會,力勸學生即日復課,“勿作軌外行動”,“顧及華北現在環(huán)境,勿因言語引起對外糾紛”。同日,上海各大學學生救國會成立,通電聲援北平學生運動。15日,北平市政府與各大學當局宣布,自16日起學生一律上課,如有違反,嚴懲不貸。但是,16日,北平44所大中學校學生1萬余人,再次舉行游行示威。北平當局再一次對學生進行鎮(zhèn)壓,有二三十名學生被捕,三百余名學生受傷。但廣大愛國學生和人民群眾的壓力迫使冀察政務委員會延期成立。
    北平學生的愛國行動,得到了全國學生的響應和全國人民的支持。天津學生組成南下擴大宣傳團,深入人民中間宣傳抗日救國。上海、武漢、廣州、南京、長沙、杭州、西安、重慶、開封、徐州、太原等的的學生先后舉行集會和示威游行。中國工人階級也迅速行動起來。12月18日,中華全國總工會致書全國工人,號召工人組織起來,進行抗日救亡工作,聲援北平學生的救國運動。各地愛國人士、愛國團體也紛紛發(fā)表宣言和通電,成立抗日救國會,出版抗日救亡刊物。抗日救亡的呼聲,響遍了全國。
    一二九運動公開揭露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并吞華北的陰謀,打擊了國民黨政府的妥協(xié)投降政策,大大地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形成了全國人民抗日民主運動的新高潮,推動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建立。它標志著中國人民抗日民主運動新高潮的到來。正如毛澤東所指出的,一二九運動“是動員全民族抗戰(zhàn)的運動,它準備了抗戰(zhàn)的思想,準備了抗戰(zhàn)的人心,準備了抗戰(zhàn)的干部的運動”,“將成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紀念”。
    小編精心推薦
    手抄報圖片 | 手抄報花邊 | 手抄報邊框 | 電子手抄報 | 手抄報版面設計圖
    
    小編精心推薦
    手抄報圖片 | 手抄報花邊 | 手抄報邊框 | 電子手抄報 | 手抄報版面設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