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人類思想精華的名著書籍,一直都是大家在學(xué)習和參考的典范,也是一種文化傳承的必修課。讀后感與其看做是種作業(yè)還不如看做是一次對于原著作者的思想交流、碰撞。本欄目為大家提供了大量的名著讀后感資料,希望大家在這里能找到相同的火花,多交流.(本文為你提供讀后感范本兩篇。)
篇一:
每讀完這篇文章,心中總要憧憬好一會兒,時間也似乎是停留了,停留在了那美好的童年時光……
這是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寫的是魯迅童年的生活和學(xué)習,回憶中的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并不是簡單的勾勒,卻也沒有濃濃的筆墨,而是流露著童年的快樂,甚是打動人心。
“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這些景色,不僅讓魯迅回味,更讓我心動。我想魯迅的童年,是多么快樂,多么幸福,甚至有點懷疑魯迅童心未泯。而當魯迅上學(xué)后,也并非不快樂,而讓人覺得是另一種趣味。“先生,‘怪哉’這蟲,是怎么一回事?……”這是魯迅的話,讓人看了,先是一笑。并不是笑魯迅的無知,而是對他求知的肯定和贊賞吧,再者是一思,那就是對“怪哉”的思慮了。能讓人深入其境地去感受這篇文章,我覺得是最大的成功。
魯迅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已經(jīng)是年過半百,可其中流露的感情,是那么真摯,仿佛就在眼前,看在眼里,刻在心里。我想,這不只是因為實有其事,更重的是魯迅對童年的懷戀和憧憬。
撲蝴蝶、捉鳴蟬、采荷蓮……這是誰沒有的童年?課堂開小差、收藏愛書、問一些無厘頭的問題……又有誰的童年沒經(jīng)歷過呢?可是,又有多少童年留在心底?又有多少童年被遺忘?童年,留不住,最后只灑落在記憶的長河上。
人生固然是美好的,可怎樣去感受,怎么去理解這些美好呢?文章雖然沒有提到任何的觀念,可是卻不禁讓人深思,對童年的深思,對人生的深思。或是記憶,或是懷戀,總是美好的,就算是曾經(jīng)瑕疵。悠悠童年,承載著太多的美好和思念,我們真應(yīng)當去好好感受。
我再次拿起了《朝花夕拾》,讀起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像是走進了百草園,走進了三味書屋,走進了童年……
篇二:
這是一篇回憶童年生活的優(yōu)美散文。在作者的生花妙筆下,顯得趣味盎然。這也充分體現(xiàn)了魯迅從小熱愛大自然、熱愛自由生活、熱愛探求知識的品性。
文章里,非常分明地表現(xiàn)了兩個情緒,一是百草園的景物,童年無限的生活情趣;二是三味書屋里教條、枯燥、乏味的讀書經(jīng)歷。我喜歡對百草遠的描寫。
文章的開始部分,就十分引人入勝:在百草園里,我們清晰地看到了菜畦、石井欄、皂莢樹、桑葚、鳴蟬、黃蜂、菜花、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烏、木蓮、覆盆子這么多景物,而且不是象流水帳一樣毫無生氣地羅列,是生動、細膩地展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點綴在前面的詞匯使得這些景物活靈活現(xiàn)地展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肥胖的黃蜂,輕捷的叫天子,油蛉在低唱,蟋蟀們彈琴……這讓我想起自己在去年游覽魯迅故居時的感受,一個這么普通的園子,何以被魯迅寫得那么具有魅力和情趣呢?反思后頓悟,是我以成人的平常眼光去看,它才如此平淡,而作者卻以兒童的眼光,看出了它美好的景色和無窮的趣味。這更我對這位民族斗士投以敬佩的目光,原來,魯迅才是真的性情中人。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對于兒時的作者來說,百草園都有無窮的樂趣。冬天捕鳥的描寫更始讓人歷歷在目、蠢蠢欲動我當年初讀此文時,一直想學(xué)著按文中的描寫去嘗試一下,這實在是被魯迅的文筆煽動的,呵呵。
常常想,這樣一位“橫眉冷對千夫指,伏首甘為孺子牛”、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的充滿大無畏精神的斗士,能夠?qū)懗鋈绱顺錆M情調(diào)、洋溢著詩情畫意的美文,是我們的幸運,也是魯迅本人的幸運。因為,這才是真正的——人。
讀后感欄目精心推薦:
讀后感范文匯總
讀后感大全匯總
中外名著讀后感匯總
四大名著讀后感匯總
| 朝花夕拾讀后感更多魯迅作品讀后感 | ||||
| 狗貓鼠讀后感 | 阿長與山海經(jīng)讀后感 | 二十四孝圖讀后感 | 五猖會讀后感 | 無常讀后感 |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 | 父親的病讀后感 | 瑣記讀后感 | 藤野先生讀后感 | 范愛農(nóng)讀后感 |
| 朝花夕拾讀后感更多魯迅作品讀后感 | ||||
| 狗貓鼠讀后感 | 阿長與山海經(jīng)讀后感 | 二十四孝圖讀后感 | 五猖會讀后感 | 無常讀后感 |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 | 父親的病讀后感 | 瑣記讀后感 | 藤野先生讀后感 | 范愛農(nóng)讀后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