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留學 如何適應一個全新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

字號:

       “這個學校中國人多不多?”這是家長最常問到的一個問題。絕大多數(shù)家長都擔心中國人多的學校影響孩子學習英文。不少家長甚至希望選擇最好一個中國人都沒有的學校。
    絕大多數(shù)的學生到達國外學校后,忙于適應一個全新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去美國讀中學的大多數(shù)小朋友們,無論是走讀的還是寄宿的,也都很快結(jié)識了新同學、新老師、新舍友或者新住家。同學們不忘在QQ上或者用網(wǎng)絡電話給我報平安,也會給講他們碰到的新鮮事情。孩子們高興地說:“我在機場碰到了跟我同樣去一所學校的XXX,路上有個伴真好。我們回來時候也一起回來。”還有的說:“學校里有個學姐也是在我們城市讀的,我可以從她那里了解到很多關于學校的事情。而且她還很照顧我們這些剛?cè)サ膶W弟學妹呢。”諸如此類。
    的確,近年來,出國留學熱風靡中國后,在美國留學的中學生們在校園里或者城市里遇到中國人,甚至是自己城市的留學生們,不會有“他鄉(xiāng)遇故知”那種親切感覺,但是,據(jù)我這么多年的了解,在他鄉(xiāng)的校園里,如果能遇到中國的學生,是一些留學生能夠很快適應外國生活的一個重要原因。張鵬是3年前去美國賓州讀寄宿高中的學生。他現(xiàn)在已經(jīng)順利拿到一波士頓地區(qū)一所美國著名大學的Offer,現(xiàn)在他了解到已經(jīng)有這么多中國的小留學生去美國讀中學,覺得他們比自己那時候要幸福很多。
    提起他自己剛?cè)ッ绹娜兆?,張鵬說,第一次這么遠離家里,學校里也沒有幾個大陸來的學生,由于語言熟練程度沒有當?shù)貙W生那么好,所以覺得異常的孤單。想家的時候,只能跟父母通個電話,旁邊沒有一個可以聊天的同學,吃漢堡和比薩的時候,也沒有人可以一起說說媽媽做的中國菜,互相講講自己的家鄉(xiāng)。去圖書館或者回到寢室,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后,其實也想要一個與自己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人去聊天和互相學習。
    可是現(xiàn)在很多家長覺得如果校園里的中國學生太多,會破壞整個學校學習語言的一個氛圍。像張鵬一樣,作為一個從美國高中畢業(yè)又升入美國優(yōu)秀大學的中國留學生來講,他的感受卻又是身臨其境的。他笑著說:“其實我也贊同家長的一些觀點,比如說選擇一些中國人較多的學校,可能會弱化語言環(huán)境,會造成學生學習惰性、交友圈局限,融入當?shù)厣盥焕趪H視野的培養(yǎng)。但是,我想說的是,對外語能力不強、初到國外的低齡學生來說,有其他的中國學生陪伴一起學習和生活,能給他們一個適應國外生活的緩沖期,也能適當緩解身在異國他鄉(xiāng)的寂寞。另外往往中國學生在一起像一個大家庭,能夠互相幫助。也能從積極的方面影響到一個學生。”
    我在這里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去美國讀書,無論是高中還是更高層次,是為了學習美國教育當中先進的價值觀、人生觀,讓自己成為一個國際人,而不是單純的美國人、中國人或者某國人。語言只是個工具。這個工具用得好壞,一看你是不是經(jīng)常用它,二也看你是不是有意識地把它用好。是否會影響語言氛圍或者某個學生的留學,說到底還是學生是否適合留學的問題,如果學生愿意和當?shù)貙W生交流,心態(tài)積極主動,那么即使中國學生多一些,他一樣能交到外國朋友;相反如果學生不夠主動,即使身邊都是外國學生,他也不能很好地適應。我這么多年,還沒有看到哪個身邊的中國學生因為接觸了太多的中國學生,而英語沒有提高,或者提高得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