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由出國留學(xué)網(wǎng)為您整理,歡迎轉(zhuǎn)載。更多信息歡迎訪問https://www.liuxue86.com
金陵十二釵之一,薛姨媽的女兒。她容貌美麗,肌骨瑩潤,舉止嫻雅,表面上看似乎是當(dāng)時正統(tǒng)淑女的典范,但實際上她骨子里卻頗有憤世嫉俗的性格因子和頗深的城府。她恪守婦道,但也對當(dāng)時的社會抱有一種強烈的批判精神。比如,《紅樓夢》第38回,她就作《螃蟹詠》,對當(dāng)時那些橫行無道的官場人物如賈雨村之流,進行了尖銳的諷刺。而她自己最喜愛的詞曲,居然也是一首富于孤憤、反叛色彩的《山門•寄生草》!由于受程高本的誤導(dǎo),紅學(xué)界對薛寶釵思想性格的認(rèn)識長期偏離實際情況。比如,傳統(tǒng)觀點認(rèn)為薛寶釵“城府頗深,能籠絡(luò)人心,得到賈府上下的夸贊”。第40回,在賈母攜劉姥姥參觀大觀園的時候,寶釵蘅蕪苑那“雪洞”一般樸素的室內(nèi)布置,又引起了賈母的大為不滿,認(rèn)為是在親戚面前很掃了她的面子。賈母對寶釵,一則曰“使不得”,二則曰“不象”,三則曰“忌諱”,四則曰“不要很離了格兒”,五則曰“我們這老婆子,越發(fā)該住馬圈去了”。——全是清一色的負(fù)面評價。到后來,“榮國府元宵開夜宴”的時刻,賈母命自己所心愛的寶琴、湘云、黛玉、寶玉四人,與自己同坐主桌,卻惟獨將寶釵排擠到了主桌之外,同李紋、李綺輩坐在一起。毫無疑問,這些都是寶釵在賈母面前由“受寵”轉(zhuǎn)為“失寵”的重要標(biāo)志。脂硯齋對于釵、黛寫應(yīng)制詩一事的評語也是:“在寶卿有生不屑為此,在黛卿實不足一為”。對弱者真切的同情,卻對權(quán)勢者“不屑”,這才是寶釵行事的基調(diào)。正如她在《螃蟹詠》里所說的“酒未敵腥還用菊,性防積冷定須姜”,后來寶玉讀到寶釵所作的《螃蟹詠》,也禁不住要為寶釵憤世嫉俗的思想叫好,高呼“寫的痛快”!雖說如此,但寶釵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她的城府。例如王夫人的丫鬟金釧死了,寶釵說“姨娘也不必過于念念于茲,多賞她幾兩銀子便完了。”還有,她在偷聽了墜兒和紅玉在滴翠亭的話后嫁禍給黛玉,雖說沒明說,但看過書都知道,寶釵的城府不淺!
對于書中的這種情況,曹雪芹生前的知己——脂硯齋倒是洞若觀火。他(她)很早就已經(jīng)指出,在這些人生觀、價值觀的選擇上,“釵、玉二人形景較諸人皆近,……二人之遠(yuǎn),實相近之至也。至顰兒于寶玉似近之至矣,卻遠(yuǎn)之至也”,“釵與玉遠(yuǎn)中近,顰與玉近中遠(yuǎn),是要緊兩大股,不可粗心看過”!所以,寶玉與黛玉看似有共同的理想與志趣,實際二人的思想立場卻南轅北轍;寶玉與寶釵看似沒有共同的理想與志趣,實際二人的選擇卻是殊途同歸!——都是基于對當(dāng)時那個社會的極度憤懣!
故而,作者借他的化身——癩頭和尚與跛足道人之手,為寶玉、寶釵安排了一場“金玉良緣”。這場婚姻的目的,就是借助寶釵在老莊、禪宗等“出世”哲學(xué)方面的“博知”,來引導(dǎo)寶玉“悟道”,并最終推動他出家為僧,使沉迷于紅塵中的頑石盡快返回大荒山。而事實上,在曹雪芹的原著中,寶玉的第一次“禪悟”,就是寶釵向他推薦的那首《山門•寄生草》給引出來的。這就叫做“聽曲文寶玉悟禪機”。在脂評本的后三十回佚稿中,寶玉最后在寶釵的引導(dǎo)下出家為僧。寶釵為此犧牲了自己的塵世幸福,付出了半世孤凄的代價。但她卻并無怨言,因為幫助所愛之人解脫精神上的痛苦,正是她一生的使命。這就是脂批所提示的“歷著炎涼,知著甘苦,雖離別亦能自安,故名曰冷香丸。又以謂香可冷得,天下一切無不可冷者”。
小編精心推薦
讀書心得體會 | 讀后感 | 讀書筆記
小編精心推薦
讀書心得體會 | 讀后感 | 讀書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