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生物《神經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教學反思與評價 神經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教案及反思(通用4篇)

字號: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七年級生物《神經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教學反思與評價 神經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教案及反思篇一
    1.反射的定義;
    2.反射的結構基礎——反射弧;
    3.反射的類型和異同。
    反射雖然是我們最平常的一種勝利表現,但要從一個體內的結果講解這一過程,就比較抽象和難理解。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可能使能夠對概念的理解不夠深刻甚至比較模糊。所以適當讓學生參與課堂,讓學生親身體驗,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求職積極性,也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課堂要緊扣人與環(huán)境的關系,通過生活中的例子,概述和講解反射和反射弧等有關方面的知識。
    在講解反射的概念環(huán)節(jié),我以活動開頭。通過讓學生參與“膝跳反射”試驗活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讓他們通過自身的實驗過程當中的感受,來思考和分析兩個問題。在讓學生思考的同時,教師在課堂加以引導和疏理知識,那么學生在回答問題的同時就可以歸納出反射的三個條件,自然可以歸納出反射的定義。就這樣我們就能夠通過形象并生動的傳授反射的概念,解決本堂課的第一個知識難點,也為后面的教學打下基礎。
    第二個知識點是反射弧。首先讓學生理解反射弧是一個神經結構。我通過打比方的形式讓學生明白反射弧是一個傳輸信息的神經結構。在了解反射弧是神經結構基礎上,通過日常生活得現象——碰到熱的東西手會縮,引入反射弧的組成這個知識點,這樣就可以在課堂上處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通過多媒體展示“縮手反射”的圖片,通過老師的講解和引導,讓學生最后總結出反射弧的組成。并且最后讓學生通過分析膝跳反射的反射弧,進一步鞏固了反射弧的組成知識。
    通過對膝跳反射中腿的運動是否受大腦的控制來引入反射的類型。在講解反射類型這個知識點時,我通過三國演義中曹操說梅止渴的典故引入三個情景進行分析。分別對吃梅止渴,望梅止渴,說梅止渴這三個情景的反射弧進行分析。通過對反射弧組成的分析使學生了解有些反射比較簡單,有些反射比較復雜,從而引出反射的兩個類型。最后根據前面分析情景,歸納出簡單反射和復雜反射的定義。最后通過大量生活中的例子來強化學生對簡單反射和復雜發(fā)射的區(qū)分。
    最后提問學生反射對人體的意義是什么?提示學生根據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實際例子,感受反射的完成需要的時間很短,因些人體能夠比較及時、迅速、準確地實現調節(jié)的過程,從而避免我們個體在環(huán)境中受到傷害。最后總結:反射是神經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并進行課堂鞏固練習。
    我認為首先在教師講課過程中,教師重視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在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時,老師的表情要隨著學生的表情不斷變化,要用心去讀學生們的表情,眼睛里面及時給同學們可親的鼓勵,通過眼神的交流達到心靈交流的目的,使學生敢于大膽地參與課堂,給人一種平等交流的感覺。
    其次應該給學生提供更大的學習空間,“問題”是學生思維活化的源頭,是主動學習的基礎。應該在教學中大膽鼓勵學生多發(fā)現問題、多提出問題、多思考問題。
    最后,要及時發(fā)現學生對概念理解可能存在的問題,如學生對概念所包含的內容想象過寬。例:通過神經系統(tǒng)對外界和內部的刺激所產生的反應,叫做反射。有些學生往往寫成應激性。反射是具有神經系統(tǒng)的動物所具有的,它屬于應激性的范疇,而應激性是針對任何生物體對刺激能產生反應而言的。所以發(fā)現問題后要及時糾正。
    七年級生物《神經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教學反思與評價 神經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教案及反思篇二
    本節(jié)是人教20xx課標版版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六章《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的第三節(jié)《神經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這一節(jié)在本章中占據了重要地位,起著承上啟下的功能。但是這一節(jié)的內容如反射的概念、反射弧完成的過程等內容都比較抽象并很難理解,如處理不好則枯燥無味,學生既沒有學習興趣也不易做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教師的教學目的在于如何將抽象的內容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使得其對于科學的概念變得易學易懂。針對教材中涉及的內容較多,知識相對較系統(tǒng)的背景,本節(jié)課是以“生物聯系生活”、“生活應用理論”、 “理論實踐生活”為設計主線,注重知識線與方法線同時進行,為學生創(chuàng)造動腦分析、交流表達的機會,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主人”的教學理念。知識與方法并重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使其建立健康的生活態(tài)度,關注社會熱點,也是教學設計的關鍵內容。
    在本課學習之前,學生已掌握人體幾大系統(tǒng)的生理結構特征、人體感覺器官及神經系統(tǒng)組成,并且已具有活動調節(jié)的生活現象和經驗;但就我校學生情況看來,不能有效的將實踐中獲得經驗與知識概念識記、系統(tǒng)性處理后再應用,需要教師進行從旁引導。學生比較活躍,興趣易激發(fā)但缺乏協作與耐性。
    按照課程標準結合學生情況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為:
    1、概述人體神經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描述反射弧的結構。
    2、通過生活的自己的表現分辨反射包括簡單的反射和復雜的反射。
    3、通過實驗、探究、游戲等活動,學會學習的方法,提高自己與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以及科學探究的能力等。
    學生學習和理解的重點難點為:
    1、概述人體神經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
    2、描述反射弧的結構。
    3、舉例說出反射包括簡單的反射和復雜的反射。
    綜合以上,為了更好完成學習目標,我設計本節(jié)課以“五步三查”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對于基礎知識的學習和了解通過導學案,給予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在突破重難點時,除了教材提供的情景,我還設計了兩組小游戲:
    1、轉向競技:每小組一名選手參賽完成4次正口令和4次反口令轉向比賽,全班對反應速度快、動作標準的同學給予掌聲。
    2、舉手競技:全班學生和教師圍圈站立,雙手自然下垂。參與轉向競技的學生分別下達正口令、反口令、手指數量示意(一根代表舉左手、二根代表舉右手)和反向示意。通過游戲學生充分體會到耳、眼覺對刺激的感受、中樞神經對信息的處理和下達指令信號,肢體對指令信號的做出的效應。在以此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為了讓學生理性的認識“反射弧”這一內容,我設計了拓展實驗:測定反應速度實驗。組內完成每名學生的有、無干擾條件下對照左右手反應速度的測定,實驗4次記錄數據,取平均值。這一實驗過程充分的體出現小組探究合作意識,并以設置對照實驗的方式體會和實施嚴謹的科學實驗探究過程,提升了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能力。
    本節(jié)課,以“五步三查”自主互助教學模式完成,通過導學案、通過小游戲和實驗極大的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搭建了學生合作探究和展示的平臺,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體現,教師的主導地位得以發(fā)揮,提升了學生實驗操作能力。如能適當使用多媒體設備拓展學習資源和空間相應的效果會更加的好。
    七年級生物《神經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教學反思與評價 神經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教案及反思篇三
    我講的《神經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是七年級下冊生物第四單元第六章第三節(jié)《神經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的第一課時。這一課時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學生理解反射并且掌握反射的五個結構,本節(jié)內容是在學生們了解了神經系統(tǒng)的組成和各組成部分的分布以及作用的基礎上進行的。
    這節(jié)課正式上之前有兩次的磨課,第一次是以說課的形式進行。在這次說課活動中,發(fā)現不少問題:
    1、視頻過多,占用了一定的時間;
    2、在學生完成“膝跳反射”實驗后,我提出質疑:“膝跳反射”是否受大腦控制,很多資料中認為不受大腦控制,但實踐中發(fā)現大腦對其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3、在反射弧的結構圖中標出相應結構的名稱,這個知識點較簡單,可由學生在導學案中完成,再用投影展示,這可節(jié)省時間。根據老師們提出的建議,我對課件進行了修改和完善。
    第二次,在4班進行,課前雖然通知了學生,但沒有進行溝通,課雖然上得還算順利,但時間沒把握好。原因有:
    1、在做“膝跳反射”實驗時,學生扣擊的位置不對,且座位之間的距離小,所以許多學生都沒有出現應有的反射現象;
    2、在講反射弧的組成內容時,一次展示的問題過多,使學生在進行小組討論過程中不知從哪開始討論。
    3、有些拓展問題需要學生課前預習找出答案的,由于時間倉促,學生沒能很好的預習,所以需要一定的時間進行引導。
    在這次磨課后,組里的老師都找出問題并提出建議:
    1、導課的小實驗沒有向學生說明意圖,學生不知道這個實驗要達到什么目的;
    2、展示有關反射弧組成的問題時不要一次把所有問題展示,分開展示有利于學生明確要討論的問題;
    3、提問個別學生時,老師還要關注其他學生的反應;
    4、沒有很好的對學生回答問題進行評價。
    經過這次的磨課,我有針對地對課件和教學思路做了比較大的改:
    1、課前與學生溝通,讓他們有所準備;
    2、指導學生完成導學案中的自主學習部分;
    3、布置學生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完成合作探究的問題,并就拓展的問題給予提示。
    在正式上課時,我按照修改后的教學思路進行,同時盡量避免出現之前的錯誤。課上得挺順利,學生很配合,師生互動也做得不錯,但還是存在不少問題:
    1、前面講的太細,導致后面趕時間;
    2、有些拓展問題較難,在我的提示后學生仍不能回答,說明學生課前預習時我的指導不充分。
    3、最后沒有完成課堂的達標測評,使得這節(jié)課不完整。
    4、在環(huán)節(jié)銜接上做得仍不夠好,需要再精心設計。
    5、課堂上對學生的評價仍做得不夠。
    從整體上來看,本堂課學生的表現讓我非常的滿意,但是由于作為教師本人的準備的不足和對課堂把握的欠缺使得本節(jié)課存在很多的暗點,期待自己在以后的課堂中不斷提升和加強。
    七年級生物《神經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教學反思與評價 神經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教案及反思篇四
    今天早上的教學任務是“反射是神經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這一課,為了課上的活動能更好進行,課前我對學生的課桌重新布置了一番。第三節(jié)上課鈴一響,我和往常一樣,精神飽滿地走入教室。
    受到課前一件事的啟發(fā):某位學生帶了個酷似口香糖的小玩意來到班級,在這玩意上有靜電,用以惡作劇。我以此為例,請一位遭到惡作劇的學生來講述當時他的動作,并指出此學生縮回手的反應為“縮手反射”。接著請了一位學生上臺示范“膝跳反射”的過程,由此引出反射的概念并根據掛圖介紹反射弧的組成: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此時發(fā)現學生的表情比較茫然,顯然難以理解反射的整個過程。我接著出示了“膝跳反射”的模型,通過模型讓學生了解了膝跳反射的整個過程,再請剛才示范的學生講述發(fā)生“膝跳反射”時他體內的發(fā)生的事情,在我在引導下他最終較為完整的講述了解了一遍。
    提問:反射對人體的意義是什么?提示學生根據課前惡作劇的例子思考。由些說明一個反射所需時間很短。
    接著安排學生完成活動:測試“握手——握手”反射要用多少時間。先介紹活動的方法步驟及注意事項,強調兩點注意事項:
    (1)請參加學生閉上眼睛,避免分心;
    (2)注意力要集中,但也不要過于敏感。請20個學生(10個男學生10個女學生)在課前安排好的位置上圍成圓圈完成活動,測試次數共10次。根據測試結果請學生討論以下幾個問題:
    (1)完成一次“握手——握手”反射活動中,體內發(fā)生了哪些事件?
    (2)比較10次的測試數據,有怎樣的規(guī)律?影響反射完成時間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如果測試人數再增加或減少數10人,測試數據方面會有什么變化?
    (4)即使是訓練有素的足球守門員,面對射來的點球也常常撲空。對此作出解釋。
    根據討論結果,我作出了結論:完成一個反射所用時間很短,因些人體能夠比較及時、迅速、準確地實現調節(jié)的過程。最后總結:反射是神經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
    此節(jié)課學生學習積極性較高,并大多數能理解反射的過程,教學效果不錯。此節(jié)內容較為抽象,如能再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多舉幾個例子,效果應會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