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本研修中,始終讓教研與教育教學緊密結合,既讓教研與教育教學相互促進,又減輕了自己的工作負擔。以下工作心得體會范文《教師校本研修改革心得體會》由出國留學網(wǎng)工作心得體會頻道為您精心提供,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為了適應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需要,切實提高我校教師課堂教學能力和實施素質教育的水平,根據(jù)永修縣教育局校本培訓實施的具體要求,以“會備課、備好課”為目標,以提高教師新課程教學能力為重點,校本培訓從自我學習、同伴互助、反思研討、追求實效性,現(xiàn)總結如下:
一、自我學習研讀教材——用學習創(chuàng)生教育的智慧
莊子說:“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教育要枝頭春意常鬧,就得有源頭活水長流。我校將教師的自我學習作為“備好課上好課”校本研修的第一步,用學習創(chuàng)生教育的智慧。教育家朱永新曾說:“教育這個職業(yè)在本質上就是一個理想的事業(yè),一個沒有理想的教師不可能走得多遠,一所沒有理想的學校也不可能走得多遠。”培訓伊始,我們便要求教師制定出自己的研讀計劃,用先進的教育理論指導自己的教學工作,根據(jù)我班的實際情況,在教學中適時調整教學方法,靈活運用跟進策略,使得課堂在動態(tài)生成中充滿生機,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體驗了語文知識的形成過程,在不知不覺中獲取了有價值的知識,成績得到逐步提高。
。
二、集體備課同伴互助——促合作構建學習型團隊
在這次培訓中,以教研組、備課組為單位的教學團隊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在這個團隊中,沒有專家,沒有權威,有的只是課標、教材、學生,有的只是對教學內容的思考、對教學方法的爭論和達成共識后的豁然開朗。通過這次培訓過程,我們欣喜地看到,幾乎所有的備課組都能圍繞著備課的問題展開深入細致的討論,特別是數(shù)學組,老師們帶著問題參與討論,在共同討論中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中提高個體的認識和群體的認識,在提高認識的基礎上再提出更高層面上的問題,真正形成了“在交流的平臺上共同提高,在溝通的舞臺上共同發(fā)展”的充滿活力的協(xié)作型成長團隊。
三、集體備課中的“三備法”
為了更好的處理集體備課中資源共享與個人專業(yè)發(fā)展的關系,我校在此次校本培訓中實施了“集體備課三備法”,即:首先由教師自主鉆研教材獨立設計教案,然后備課組內共同查閱交流資料,研討各自教案中的亮點與不足,最后,根據(jù)各班級的實際情況制定出最優(yōu)化教案。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以教研組為單位各推選了幾位教師進行“無生上課”,于模擬課堂情景下展開的教學活動,在自問自答中將重難點穿插在課堂中,讓我們看到了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提高了無生課堂的氣氛。
四、教研組交流
培訓中引導教師對平時的備課活動進行反思,以研究者的眼光去找尋在備課和上課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教研處收集并整理出了四個較為突出的問題,在教研組內開展問題診斷。語文組在“集體研討問題會診”中認為“有效備課首先要改變書寫的時間大于思考的時間、備課上課兩張皮的現(xiàn)象”、“備課的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對教材的鉆研、思考,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以達到好的效果”;數(shù)學組“有效備課探討”提出“鉆研教材是備好課的關鍵,我們要把教材讀懂、讀厚、讀透、為課堂而讀,為學生而讀。”;綜合組“有效教學研討”則更多的將目光落于學科間的整和與課堂組織教學上。在不斷的研討中,那些平常工作中司空見慣的、理所當然的事情逐步于視野中顯現(xiàn)出來,于頭腦中深刻起來,思考賦予了我們教師一種為人師表的大氣。
總之, 校本研修工作,是一項常做常新、永無止境的工作。社會在發(fā)展,時代在前進,學生的特點和問題也在發(fā)生著不斷的變化。作為有責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須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覺性,及時發(fā)現(xiàn)、研究和解決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掌握其特點、發(fā)現(xiàn)其規(guī)律,盡職盡責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們肩負的神圣歷史使命。“一份春華,一份秋實”,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淚水,然而我收獲的卻是那一份份充實,那沉甸甸的情感。
心得體會欄目推薦鏈接:
心得體會的范文匯總
工作心得體會范文匯總
校本研修心得體會范文匯總
小編精心推薦
校本研修心得體會 | 師德師風心得體會 | 教師心得體會
小編精心推薦
校本研修心得體會 | 師德師風心得體會 | 教師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