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歷史考點: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選擇題)

字號:


    出國留學網(wǎng)高考頻道在考試后及時公布各科高考試題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試卷專家點評,請廣大考生家長關注。時光飛逝,暑假過去了,新學期開始了,不管情愿與否,無論準備與否,我們已走進高三,走近我們的夢!祝愿決戰(zhàn)2014高考的新高三學員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
    【考點2】 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
    1.(2010·通遼模擬)據(jù)載19世紀以前,英國東印度公司駛往中國的船舶經(jīng)常裝載90%的貴金屬,有時高達98%的貴金屬,只有極少的貨物。此現(xiàn)象直接反映了當時 ( )
    A.中國生產(chǎn)力水平較英國發(fā)達 B.中英兩國生產(chǎn)方式具有很強的互補性
    C.正常的中英貿易中中國出超 D.中國自然經(jīng)濟體系下的商品貿易活躍
    【解析】選C。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鴉片戰(zhàn)爭前,中國農(nóng)耕經(jīng)濟高度繁榮,小農(nóng)經(jīng)濟自給自足,加之統(tǒng)治者奉行閉關鎖國的政策,外國商品很難進入中國市場,而西方國家卻需要中國的茶葉、瓷器等物品,因此在正常的中英貿易中,中國處于出超的地位。
    2.(2010·濰坊模擬)“廢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廢墟讓我們把地理讀成歷史。”從 右圖所示的廢墟中,我們可以解讀的歷史是 ( )
    A.近代中國主權的淪喪 B.戊戌變法的興起
    C.洋務運動的破產(chǎn) D.義和團抗擊八國聯(lián)軍侵略
    【解析】選A。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圓明園遺址是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英法聯(lián)軍火燒圓明園造成的,反映了中國領土和主權遭到破壞和踐踏。BCD三項都發(fā)生在19世紀末,可排除。
    3.(2010·泰安模擬)“這個條約的簽訂改變了長期以來中國與外國人之間經(jīng)商的習慣和組織,開始了新的貿易制度。一夜之間,過去原本舉足輕重的行商遭到削弱。”這個條約最可能是指( )
    A.《南京條約》 B.《天津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
    【解析】選A。本題考查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赌暇l約》規(guī)定中國向英國商人征收進出口貨物稅,必須同英國政府商議,中國開始喪失了海關自主權,為外國侵略者對中國進行經(jīng)濟掠奪提供了有利條件。
    4.(2010·寧波模擬)1906年《紐約時報》的一篇文章寫道:“幾乎所有西方大國都向駐上海的領事館派出了司法官處理司法事務。”出現(xiàn)這一情況的最初依據(jù)是( )
    A.《南京條約》及其附件 B.《馬關條約》 C.《辛丑條約》 D.《九國公約》
    【解析】選A。本題考查學生再現(xiàn)史實的能力。抓住材料中的“司法官出來司法事務”這一信息,再現(xiàn)所學,《南京條約》及其附件中規(guī)定,英國享有領事裁判權,即英國的僑民、商人同中國人發(fā)生沖突,犯了法或成為被告,只能由英國駐中國的管事官——領事去裁判,中國政府不得過問,中國的司法主權開始遭到嚴重破壞。
    5.(2010·濟寧模擬)近代中國的某愛國者在對他參與的反侵略斗爭進行反思總結時,闡明了“器良、技熟、膽壯、心齊”的八字抵抗要言。該愛國者應是 ( )
    A.鴉片戰(zhàn)爭中抵抗派的代表林則徐 B.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抵抗派的代表丁汝昌
    C.義和團運動的領袖曹福田 D.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共的領導人毛澤東
    【解析】選A。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從這八個字里可以看出該愛國者看到了西方的“船堅炮利”,主張應該向西方學習,由此可排除CD;經(jīng)過30年的洋務運動,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仍然戰(zhàn)敗,B項也可排除。
    6.(2010·寧波模擬)1871年,中日兩國在琉球事件后談判《中日修好條規(guī)》時,日本代表團堅決不同意清政府在條約中自稱“中國”,要求只寫“大清國”。清朝代表力拒:“我中華之稱中國,自上古迄今,由來已久,即與各國立約,亦僅只約首書寫大清國字樣,其條款內容皆稱中國,從無寫改國號之例”。對中日關于“中國”名稱使用產(chǎn)生的爭議,理解正確的是 ( )
    ①日本實際上不承認清朝政權代表中國
    ②中國政府在外交活動中首次使用“中國”這一名稱,故不被日本接受
    ③清政府在外交活動中“大清國”和“中國”同時使用,法律意義相同
    ④清政府據(jù)理力爭是捍衛(wèi)了國家尊嚴的行動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解析】選C。本題可用排除法,從材料的敘述看清政府在外交活動中一直使用“中國”這一名稱,因此②錯誤,可排除。
    7.(2010·廣東四校模擬)某學生在檔案館讀到上?!睹窳蟆沸梁ゾ旁率湃盏囊粍t報道,題目為《浙江敢死隊之壯觀》:“浙江革命軍之編制皆以敢死隊為先鋒,然后繼之以各標新軍。敢死隊之編制共分五隊,以蔣介石為指揮官„„(隊員)出入于彈雨之中,而無一懼色。”這則報道( )
    ①是珍貴的史料 ②它是在吹捧蔣介石,不具備史料價值
    ③經(jīng)考證無誤后,可作為研究蔣介石的史料使用
    A.①正確,②③錯誤 B.②正確,①③錯誤
    C.①③正確,②錯誤 D.③正確,①②錯誤
    【解析】選C。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從該報紙及其報道的時間“辛亥九月十九日”看,其具備史料價值,②錯誤,經(jīng)考證無誤后,可作為研究蔣介石的史料使用。
    8.(2010·上海模擬)馮子超在《中國抗戰(zhàn)史》中這樣評價某戰(zhàn)役的勝利:“頂多不過是使日本占領徐州作為征服中國的初步計劃受到一個重大的打擊、延緩一些時候罷了。”該戰(zhàn)役應是( )
    A.淞滬會戰(zhàn) B.平型關大捷
    C.臺兒莊戰(zhàn)役 D.武漢會戰(zhàn)
    【解析】選C。本題考查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抓住材料中的“徐州”這一關鍵信息,再現(xiàn)所學,臺兒莊大捷是是中華民族全面抗戰(zhàn)以來,繼平型關大捷等戰(zhàn)役后,中國人民取得的又一次巨大勝利,也是徐州會戰(zhàn)中中國軍隊取得的一次重大勝利。
    9.(2010·南京模擬)某歷史檔案館文檔記載:“中國共產(chǎn)黨及各地根據(jù)地政權承認國民政府頒布的憲法法律的效力,根據(jù)地的法令以上述憲法法律的基本原則為依據(jù),并根據(jù)各根據(jù)地的特殊情形予以制定。”導致這兩種法律制度的并存,反映了( )
    A.國共黨內合作方式的要求 B.中共建立人民民主政權的愿望
    C.國共合作抗日政策的實現(xiàn) D.國民黨迫于國內和平的壓力
    【解析】選C。從材料的信息判斷,該情況出現(xiàn)在國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承認國民政府憲法的法律效力,BD可排除,黨內合作是國共第一次合作的方式,A可排除。
    10.(2010·浙江三校模擬)右圖是1938年江蘇畫家劉元創(chuàng)作的漫畫,同年發(fā)表在《抗日漫畫》第十期上。此畫表達的宗旨是( )
    A.反映敵強我弱的抗戰(zhàn)形勢
    B.反映我強敵弱的抗戰(zhàn)形勢
    C.反映中共對日采取的游擊戰(zhàn)術
    D.反映日寇已陷入中國全民抗戰(zhàn)的汪洋大海中
    【解析】選D。本題考查學生識圖和分析的能力。圖片反映了日本侵略者雖貌似強大,但已被中國軍民包圍、打擊,反映了中國全民族抗戰(zhàn)的信心和力量。
    
2013年部分省市高考試題匯總
2013江蘇物理試題及答案解析 2013新疆理綜試題答案 2013內蒙古理科試卷答案
2013寧夏理綜試題及答案解析 2013西藏理科試卷及答案 2013江蘇地理試題及答案解析
2013江蘇歷史試題及答案 2013江蘇真題及答案(政治) 2013安徽數(shù)學真題(理科)
2013江蘇歷史試題及答案解析
    
2013廣東數(shù)學真題(理科)試卷 2013廣東數(shù)學真題(文科)試卷

    出國留學網(wǎng)高考頻道為您搜集整理
    

    
高考語文復習資料 高考數(shù)學復習資料 高考英語復習資料 高考文綜復習資料 高考理綜復習資料
高考語文模擬試題 高考數(shù)學模擬試題 高考英語模擬試題 高考文綜模擬試題 高考理綜模擬試題
高中學習方法 高考復習方法 高考狀元學習方法 高考飲食攻略 高考勵志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