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留學網(wǎng)高考頻道在考試后及時公布各科高考試題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試卷專家點評,請廣大考生家長關注。時光飛逝,暑假過去了,新學期開始了,不管情愿與否,無論準備與否,我們已走進高三,走近我們的夢!祝愿決戰(zhàn)2014高考的新高三學員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
廉頗藺相如列傳翻譯文言總結
一、通假字
1.君不如肉袒伏斧質(zhì)請罪。 “質(zhì)”通“锧”,砧板。
2.可予不。“不”通“否”,表疑問語氣。
3.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雙手托著。
4.拜送書于庭。“庭”通“廷”,朝廷,國君聽政的朝堂。
5.召有司案圖。“案”通“按”,審查、察看。
6.設九賓禮于廷。“賓”通“儐”,古代指接引賓客的人,也指贊禮的人。
7.秦自繆公以來二十余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繆”通“穆”。
8.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孰”通“熟”,仔細。
9.為一擊缶。“缶”通“缻”,盛酒漿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為唱歌時的節(jié)拍。
二、一詞多義
負
①秦貪,負其強(依仗,憑借)
②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辜負,對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違背)
④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使……承擔)
⑤廉頗聞之,肉袒負荊(背著)
使
①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從者衣褐(讓)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引
①引趙使者藺相如(引見,宴請)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車避匿(牽,拉;這里引申為調(diào)轉)
④君子引而不發(fā),躍如也(拉引)
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白白地)
②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徒以吾兩人在也(只,只不過) 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
②而君幸于趙王(被...寵幸)
③則幸得脫矣 (僥幸)
以
①以勇氣聞于諸侯;今以秦之強先割十五都予趙(憑借)
②愿以十五城請易璧(用,拿)
③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來,連詞)
④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用以,用來)
⑤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徒以吾兩人在也(因為) ⑥傳以示美人及左右 (連詞,連接“傳”與“示”)
⑦趙王以為賢大夫(把……)
歡
①逆強秦之歡 (歡心)
②絕秦趙之歡(交情)
顧
①相如顧召趙御史書曰 (回頭)
②顧吾念之 (只是)
因
①相如因持璧卻立 (于是就)
②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通過)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由此)
④秦王因曰(于是就)
傳
①廉頗藺相如列傳(一種文體)
②舍相如廣成傳(傳舍,賓館)
③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傳遞)
④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傳頌)
書
(1)拜書送于庭----國書
(2)秦御史前書曰---寫
乃
(1)今君乃亡趙走燕-----卻,竟然
(2)臣乃敢上璧------才
(3)乃使其從者衣褐----就
三、古今異義
①拜為上卿(拜:古義指授予官職;任命。今義指下跪叩頭;祝賀)
②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患:古義指慮,擔心。今義指 害病;災禍)
③請以咸陽為趙王壽(壽:古義指向人獻物以祝人長壽。今義指年歲,生命;生日) ④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去:古義指離開。今義指除掉,減掉,已過的,特指剛過
去的一年) (親戚:古義指父母兄弟。今義指與自己有血緣或婚姻關系的人) ⑤請指示王(指示:古義指給……看。今義指上對下指導、命令)
⑥于是相如前進缶(前進:古義指上前進獻。今義指向前發(fā)展進步)
⑦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宣言:古義指揚言,到處說。今義指國家、政黨、團體或領導人對重大問題公開表態(tài)以進行宣傳號召的文告)
⑧布衣之交(布衣:古義指平民。今義指麻布衣服)
⑨左右欲刃(左右:古義指左右的侍從。今義指左和右兩方面)
⑩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鄙賤:古義指粗野而又地位低微,謙詞。今義指鄙視,輕視)
?秦自繆公以來二十余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約束:古義為名詞,約定、契約。今義指限制使不越出范圍。)
⑵傳以示美人及左右(美人:姬妾 今義:美女)
⑶明年復攻趙(明年:古義指第二年 今義指(將來的)明年)
⑷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以往:古義從這里到那里 今義指以前)
⑸竊計欲亡走燕 (竊:古義私下里 今義指偷東西 走:古義指逃走 今義指走路)
四、詞類活用
a.名詞作動詞:
①舍相如廣成傳舍(舍,安置住宿)
②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殺)
③乃使從者衣褐(衣,穿)
④懷其璧 (懷,懷揣著)
⑤藺相如前曰 (前,走上前)
⑥臣乃敢上璧 (上,獻上)
⑦ 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壽,向人敬酒或獻禮)
⑧ 臣語曰(語,告訴)
⑨于是相如前進缻(前:走上前)
⑩趙王鼓瑟(鼓:彈奏)
①①秦王與群臣相視而嘻(嘻:苦笑聲)
b.名詞作狀語:
①而相如庭斥之(庭:通“廷”,在朝堂上)
②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間,表示"至"的方式,從小路)
③奉璧西入秦(西,方位名詞狀語,向西)
④乃前曰(前,,方位名詞做狀語,向前)
⑤怒發(fā)上沖冠(上:向上)
⑥乃辭謝 (辭:用委婉的言辭)
c.使動用法:
①完璧歸趙(完,使……完整)
②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
③寧許以負秦曲(負,使……承擔)
④畢禮而歸之(歸,使……回去)
⑤歸璧與趙(歸:使……歸)
d.意動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羞,以……為羞恥)
②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為先;后,以……為后)
③吾羞,不忍為之下(羞:以……為羞恥)
e.形容詞作動詞:
①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敬,尊重)
②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寬,寬容)
③大王必欲急臣 (急,逼迫)
f.形容詞作名詞:
①而絕秦趙之歡(歡,友好關系)
②寧許以負秦曲 (曲,理虧之責)
g.動詞作名詞:
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約束,盟約)
五、特殊句式
a.判斷句:(常見句型:……者……也, ……也)
①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翻譯:廉頗,是趙國的良將。)
②和氏璧,天下共傳寶也
③藺相如者,趙人也
④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
⑤我為趙將
⑥何者?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
⑦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
⑧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
⑨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被動句:
在古代漢語中,主語是謂語所表示行為的被動者的句式叫被動句。
1. 用介詞“于”引進行為的主動者表被動,即:謂語+于… …“的形式。如:
a.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必修1《赤壁賦》)
b. 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于趙王。(必修4《廉頗藺相如列傳》)
2. 在動詞前邊用“見”表被動,構成“進+謂語”的形式。如:
a. 轉頭想戶里,漸見愁煎迫。 (必修2《孔雀東南飛》
b. 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 (必修4《廉頗藺相如列傳》)
c. 臣恐見欺于王而負趙。 (必修4《廉頗藺相如列傳》)
d. 見犯乃死,重負國。 (必修4《蘇武傳》)
3. 在動詞前面加介詞“為”,構成“為+動詞”的形式。如:
a. 皆為戮沒。 (必修2《鴻門宴》)
b. 吾屬今為之虜矣。 (必修2《鴻門宴》)
c. 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必修3《過秦論》)
d. 既自以心為形役。 (必修5《歸取來兮辭》)
4. 用為引進主動者,謂語前再加“所”表被動,“構成為… … 所… …”。如:
a. 為仲卿母所譴。 (必修2《孔雀東南飛》
b.皆為陛下所成就。 (必修4《蘇武傳》)
c.最先為昌黎韓愈所知。 (必修4《李賀小傳》)
d.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必修2《鴻門宴》)
5. 用介詞“被”引出主動者,構成“被+動詞”的形式。如:
a.今日被驅(qū)譴,小姑如我長。 (必修2《孔雀東南飛》
b.同是被逼迫,君爾妾亦然。 (必修2《孔雀東南飛》
c.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必修4《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
6. 無任何標志的被動句。如:
a.雖體解吾猶未悔兮。 (必修2《離騷》)
b.感斯人言。 (必修3《琵琶行》、
7、以“受——于”為標志被動句
如:受制于人
c.倒裝句:
①賓語前置:
1、何以知之 (以何知之)
2、君何以知燕王 (君以何知燕王)
②定語后置:
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 (求可使報秦者人)
③介賓結構后置:
1、拜送書于庭 (于庭拜送書)
2、以勇氣聞于諸侯 (以勇氣于諸侯聞)
3、故燕王欲結于君 (故燕王欲于君結)
4、 臣頭今與壁俱碎于柱矣( 臣頭今與壁于柱俱碎矣)
5、設九賓于廷 (于廷設九賓)
6、會于西河外澠池 (于西河外澠池會)
d.省略句
1、傳(之)以(之)示美秦王會(于)澠池。
2、(繆賢)對曰:“臣嘗有罪……”
3、不如因厚遇之,使(之)歸趙
4、相如既歸,趙王以(之)為賢大夫
六古代官職升遷的常用詞語
?舉(舉薦) 辟(招用) 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范曄《后漢書 張衡傳》)
?征(征召。特指君招臣)安帝雅聞衡善術學,公車特征拜郎中。(范曄《后漢書 張衡傳》)
?拜(授予官職)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
?除(任命,一般指免去舊職授予新職。)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文天祥《指南錄后序》)
?擢(提升官職)超擢(破格提拔)奏對稱旨,超擢四品卿銜軍機章京。(梁啟超《譚嗣同》)
?陟(提升,提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諸葛亮《出師表》)
?升(提升)旋升寧夏道。(梁啟超《譚嗣同》)
?謫(貶官,降職并外放)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范仲淹《岳陽樓記》) ?貶(降職并外放,與“謫”相近)貶連州刺史。(《舊唐書 劉禹錫傳》)
?黜(罷免官職)臺臣慚,追受其牒,為復守官而黜臧使者。(高啟《書博雞者事》)
⑴奪(削去、罷免)使者遂逮守,脅服奪其官。(高啟《書博雞者事》)
⑵轉(遷職調(diào)任,無所謂升降)順帝初,再轉復為太史令。(范曄《后漢書 張衡傳》) ⑶徙(改任官職,特定語境下可以表示升職或降職)衡不慕當世,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范曄《后漢書 張衡傳》)
⑷調(diào)(調(diào)動、調(diào)遷)調(diào)為隴西都府。(班固《漢書 袁盎傳》)
⑸遷(調(diào)動改派。一般情況下,“轉遷”、“遷調(diào)”表示調(diào)職;“右遷”、“遷除”表示升職;““左遷”、“遷謫”表示削職。)公車特征拜郎中,再遷為太史令。(范曄《后漢書 張衡傳》)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白居易《琵琶行》)
⑹放(京官調(diào)任地方官)既而胡即放寧夏知府。(梁啟超《譚嗣同》)
⑺出(京官外放,與“放”意思相近)永和初,出為河間相。(范曄《后漢書 張衡傳》)
⑻乞骸骨(年老了請求辭職退休)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征拜尚書。(范曄《后漢書 張衡傳》)
2013年部分省市高考試題匯總 | ||
---|---|---|
2013江蘇物理試題及答案解析 | 2013新疆理綜試題答案 | 2013內(nèi)蒙古理科試卷答案 |
2013寧夏理綜試題及答案解析 | 2013西藏理科試卷及答案 | 2013江蘇地理試題及答案解析 |
2013江蘇歷史試題及答案 | 2013江蘇真題及答案(政治) | 2013安徽數(shù)學真題(理科) |
2013江蘇歷史試題及答案解析 |
2013廣東數(shù)學真題(理科)試卷 | 2013廣東數(shù)學真題(文科)試卷 |
出國留學網(wǎng)高考頻道為您搜集整理 |
高考語文復習資料 | 高考數(shù)學復習資料 | 高考英語復習資料 | 高考文綜復習資料 | 高考理綜復習資料 |
高考語文模擬試題 | 高考數(shù)學模擬試題 | 高考英語模擬試題 | 高考文綜模擬試題 | 高考理綜模擬試題 |
高中學習方法 | 高考復習方法 | 高考狀元學習方法 | 高考飲食攻略 | 高考勵志名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