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跳水》教案優(yōu)質(5篇)

字號: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寫教案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跳水》教案篇一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學習船長在危急中果斷處理問題的思想方法。
    2.學習用注意事物之間聯(lián)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練習用“模仿”、“顯然”造句。
    4.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理解事情的發(fā)展是由于帆船上人和猴子的聯(lián)系而產(chǎn)生、發(fā)展、變化的。
    教學難點
    學生認識事物在發(fā)展和變化中,要根據(jù)情況的變化采取相應的`果斷行動。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二)理清文章脈絡,概括段落大意。
    (三)讀課文,初步認識事物是在聯(lián)系和變化中發(fā)生、發(fā)展的。
    二、教學重點
    (一)理清文章脈絡,概括段落大意。
    (二)初步認識事物是在聯(lián)系和變化中發(fā)生、發(fā)展的。
    三、教學難點
    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12課《跳水》,請大家齊讀課題,從題目中你們都知道些什么呢?
    教師邊敘述邊板書課題:
    (板書:《跳水》)
    從題目入手讓學生設疑,展開想象,使學生帶著問題、帶著興趣深入課文之中,由“要我學”自然變成“我要學”。
    學生會提出許多問題。
    如:誰跳水?為什么跳水?跳水的結果是怎樣的?等等。
    (二)范讀課文,學生思考。
    這篇課文講的是誰和誰之間發(fā)生的一件什么事?
    (一只猴子把船長兒子戴的帽子掛到桅桿最高的橫木的一頭,孩子為了追回帽子,走上橫木。在萬分危急的時刻,船長命令兒子跳水,使孩子轉危為安。)
    課文中的人、物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請同學們用符號表示出來。
    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既要動腦,又要動手,請幾位同學在黑板上畫,其他同學在本子上畫。
    (三)分段、概括段意。
    根據(jù)板書讓學生說一說事情發(fā)展的過程,初步認識事物是在相互聯(lián)系和變化中發(fā)生、發(fā)展、結束的。
    誰來談一談事情的起因、發(fā)展、高潮、結果各是什么?
    (起因:水手們?nèi)泛镒?,猴子十分放肆;發(fā)展:猴子逗孩子,孩子爬上桅桿追猴子;高潮:孩子走上高最的橫木,遇到生命危險;結果:船長命令孩子跳水,孩子得救了。)
    根據(jù)事情發(fā)展順序分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講帆船上一只猴子十分放肆。第二段(第2、3自然段):講猴子戲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桿追趕猴子。第三段(第4自然段):講孩子走上最高的橫木,遇到生命危險。第四段(第5、6自然段):講船長命令孩子跳水,水手們把孩子救上船。)
    (四)檢查預習。
    1.填寫生字表。
    2.讀準字音。
    本課生字(“艘”、“撕”是平舌音,要注意讀準。)除生字外,還有些字的讀音需要注意。如:“齜”應讀“z9”?!褒b牙”易讀成“c9y2”,這是錯誤的。
    “桅”應讀“w6i”。易讀成“w7i”。
    “即”應讀“j0”,不能讀成“j@”。
    “?!睉x成輕聲“hu”。
    3.或結合課文內(nèi)容解釋詞語。
    環(huán)游:環(huán)繞地球旅游。
    風平浪花靜:指江、河、湖、海等水面上沒有風,沒有浪,十分平靜。
    模仿:按照某種現(xiàn)成的樣子學著去做。
    放肆:言行輕率,毫無顧忌。
    開心:①心情快樂舒暢;②戲弄別人,使自已高興。
    桅桿:船舶甲板上豎立的高桿,用于掛帆或信號、裝置無線、支持觀測臺等。嚇唬:恐嚇;使害怕。
    靈巧:靈活而巧妙。
    齜牙咧嘴:形容兇狠或疼痛難忍的樣子。齜:(牙齒)露在外邊。咧:嘴角向兩邊延伸。本課用來形容大猴子做怪相的樣子。
    搖搖晃晃:搖擺不定。
    瞄準:對準目標,使射出或扔出的東西命中目標。
    心驚膽戰(zhàn):形容非常害怕。
    縱身:身體猛然向前或向上。
    4.形近字組詞:
    艘(五艘)撕(撕碎)
    搜(搜集)嘶(嘶?。?BR>    瞄(瞄準)桅(桅桿)
    描(描繪)脆(干脆)
    5.結合詞義,區(qū)別近義詞、反義詞:
    近義詞:
    環(huán)游——周游 緩緩——慢慢
    莊嚴——莊重 沉痛——悲痛
    矯健——強健 身軀——身體
    哭泣——抽噎 慈祥——慈愛
    面龐——面容
    反義詞:
    焦急——耐心 幸福——痛苦
    慈祥——威嚴 醒悟——迷惑
    放肆——規(guī)矩
    (五)分組讀課文。
    分組讀課文,畫出不懂的問題,小組的同學相互解答,質疑問難。如果有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提出來在講讀課文時大家共同解決。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
    (六)作業(yè)。
    1.熟讀課文。
    2.抄寫生字、生詞。
    資料提供者:
    《跳水》教案篇二
    1.教育學生學習船長遇事沉著鎮(zhèn)靜、機智果斷的好品質。
    2.能給課文分段,寫出段落大意,說出課文的中心。
    3.通過詞、句、段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掌握中心。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注意哪些事物之間有聯(lián)系、是怎樣聯(lián)系起來的,學習科學的方法。
    4.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會用“模仿”、“顯然”造句。
    5.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通過詞、句、段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掌握中心。
    2.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注意哪些事物之間有聯(lián)系,是怎樣聯(lián)系起來的,學習科學的方法。
    引導學生弄清事物之間有聯(lián)系,是怎樣聯(lián)系起來的。
    3課時。
    教師板書課題:跳水
    1.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
    2.那么課文描寫的是什么呢?
    這課文的作者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他給我們講了一個十分驚險的故事,你一定會被緊張的情節(jié)所吸引,并且從中得到啟迪。
    思考:課文描寫了一件什么事?
    (課文記敘了發(fā)生在輪船上的故事,由于猴子的挑逗,孩子追猴子,猴子把孩子引到了桅桿頂端,孩子陷入困境。船長在危急時刻,沉著、冷靜,命令孩子跳入水中,孩子得救。)
    1.讀課文,學生字。
    2.利用字典理解部分詞語。
    注意區(qū)分:“氣急了”、“氣極了”。
    四、檢查自學效果
    1.讀生詞:
    一艘 放肆 胳膊 海鷗 瞄準
    風平浪靜 搖搖晃晃
    2.提出容易寫錯的字:
    艘
    3.說說難理解的詞語:
    放肆:言行輕率、任意、毫無顧忌。
    1.想想事情發(fā)生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這件事情是怎樣引起的?
    2.根據(jù)問題給課文分段:課文講了誰跳水?他為什么跳水、跳水的結果怎樣?
    學生可把課文分成三段:
    第一段(1、2自然段)由于水手們拿猴子取樂,這只猴子放肆起來,它摘走了孩子的帽子、很快地爬上了桅桿。
    第二段(3、4自然段)由于猴子的挑逗,孩子追猴子,孩子被引到桅桿頂端,陷入絕境。
    第三段(5、6自然段)在萬分危急的關頭,船長沉著鎮(zhèn)靜,果斷地命令孩子跳入水中,孩子得救。
    3.質疑: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
    1.抄寫生字、生詞。
    2.練習朗讀課文。
    復習課文分段情況和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要求帶著問題學習課文。)
    1.學生默讀課文。
    思考:①這段寫了什么內(nèi)容?
    ②從哪些地方看出猴子非常放肆?
    指導學生理解“放肆”,猴子為什么會放肆起來?
    (因為猴子知道大家拿它取樂,它做鬼臉,模仿人的樣子。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又撕又咬。)
    2.讀句子。
    水手們又大笑起來,只有那個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著猴子……(“哭笑不得”什么意思?孩子為什么哭笑不得?)
    (猴子弄得孩子沒有辦法,由于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水手們的哄笑,使孩子受到了羞辱,但又拿猴子沒辦法,只能哭笑不得。)
    3.指導朗讀。
    注意認真體會描寫孩子和猴子神態(tài)、動作的詞語。
    練習讀→指→指名讀→同桌對讀
    4.概括段意。
    默讀思考:
    1.孩子為什么會走到桅桿頂端的橫木上去?(指導學生按順序學習課文,抓住重點句、關鍵詞語談自己的理解,可聯(lián)系上文。)
    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進行討論,再匯報,注意引導學生按順序說話。
    2.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孩子的處境十分危險?指導學生理解以下兩個句子。
    讀句子。
    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沒命了。即使他走到橫木頭上拿到了帽子、也難以回轉身來。(孩子會不會失足?為什么他拿到帽子也難以回轉身來?)
    (孩子有可能會失足,他就會跌到甲板上,摔得粉碎。退一步講,即使不失足,也難以回轉身來,桅桿太高、太險。)
    3.當時甲板上的人有什么表現(xiàn)?
    (從側面襯托出事態(tài)的嚴重。)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當時事態(tài)的嚴重。
    1.默讀課文,“正在這時候”指什么時候?這句話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這時是千鈞一發(fā)的緊急關頭,這句話是個過渡句,上文講孩子處境險惡,下文講船長出來果斷處理。)
    2.船長為什么要用槍瞄準孩子,命令他跳水?結果怎樣?
    (這時,要救孩子,唯一的方法就是跳水了,退了不行,摔下來必然粉身碎骨。船長擔心孩子不當機立斷,所以一再提到“開槍”。)
    3.這段和課文題目有什么關系?作者要贊揚什么?
    (末尾回應課題,“跳水”是事情發(fā)展的結局。課文以解決問題的方法——跳水做題目,這既與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緊密相關、又突出了船長處事的果斷。
    4.指導朗讀、概括段意。
    課文中的水手、猴子、孩子、帽子是怎樣聯(lián)系在一起的?
    課文中的水手、猴子、孩子都是由于“取樂”而聯(lián)系在一起的。水手拿猴子取樂、猴子拿孩子取樂,故事圍繞著帽子展開。孩子丟開桅桿,放開繩子,走到桅桿上最高的橫木,致使船長命令跳水。
    《跳水》教案篇三
    1、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船長在危急中果斷處理問題的思想方法。
    2、了解猴子、孩子、水手、船長之間的聯(lián)系,以及他們之間聯(lián)系的發(fā)展、變化。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理解事物的發(fā)展,是由于帆船上人和猴子的聯(lián)系而產(chǎn)生、發(fā)展、變化的。
    一、引入課題,激發(fā)興趣
    二、引導學習第四自然
    1、質疑、激發(fā)辯論。
    2、品讀段中突出表現(xiàn)孩子處境危險的句子。
    3、積累詞語:段中哪幾個詞最能說明當時情況十分危急。
    4、追索孩子走上桅桿頂端的橫木上的原因。
    三、教師帶領學習第一自然段
    1、引導理解猴子更加放肆的原因。
    2、結合詞語理解,談談所講到的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3、小結學法,抓重點詞、分析事物間的聯(lián)系。
    四、學生自學二、三自然段
    五、學習五、六自然段
    1、大家一起為救孩子想辦法。
    2、品讀五自然段,了解船長救孩子的辦法。
    3、說說從船長身上得到的啟發(fā)。
    六、總結全文、練習分析本段以及全文所講到的事物間的聯(lián)系。
    七、這件事過后、如果你是船長,你會怎么說?
    如果你是孩子,你會怎么說?
    如果你是水手,你會怎么說?
    《跳水》教案篇四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根據(jù)題目質疑,并能帶著問題合作學習。
    2.反饋小組學習的情況,檢查學生生字詞掌握的情況。
    3.理清課文敘述的順序。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準備:
    布置學生查找列夫。托爾斯泰的有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引導質疑。
    1.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跳水》。(板書課題)
    2.學生匯報搜集到的有關列夫。托爾斯泰的資料。
    3.引導學生看課題提出問題,教師匯集,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讀書例如誰跳水為什么跳水,怎樣跳水,結果怎樣等。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帶著這些問題,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來讀課文,認讀生字,可同桌互讀生字及生字組成的詞和句子。
    2.再讀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并找出課文的自然段。
    3.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提出不明白的問題。
    三、細讀課文,了解主要內(nèi)容。
    1.匯報你讀明白了什么。
    2.討論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起因、經(jīng)過、結果),理清各種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3.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四、鞏固延伸。
    1.把課后生字以詞或句子的形式,出現(xiàn)讓學生認讀。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布置學生閱讀列夫。托爾斯泰的其他作品。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弄清小男孩處于危險處境的原因,了解小男孩獲救的經(jīng)過。
    2.學習船長遇事冷靜、機智、果斷處理問題的思想方法。
    3.總結全文,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了解孩子、水手及船長在同一件事發(fā)展過程中不同表現(xiàn),體會船長的性格和處理問題的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聽寫生詞。
    2.理清課文各個事物間的聯(lián)系。
    二、抓住重點,深入理解課文。
    1.讀課文,承接上節(jié)課談不明白的問題;孩子遇到了生命危險從課文的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來?
    (1)先畫出有關語句,讀一讀,全班討論。
    (2)抓住重點語句,出示掛圖,感知小男孩處境的危險。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些語句(擔憂和緊張)。
    2.了解孩子處境危險的原因。
    (1)抓住重點詞“因而”,出示句子“它顯然知道大家拿它取樂,因而更加放肆起來,”給因而換詞,但意思不變(所以、故而、因此)。教師總結理解詞語的方法(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換詞法)。
    (2)抓住重點詞“放肆”,教師可讓學生說猴子放肆表現(xiàn)在哪里。
    (3)用三角標出具體描寫猴子和小男孩動作的詞語,并在課文中讀好這些詞語。
    3.討論:在危急時刻船長是怎樣做的,想象一下,當時船長是怎樣想的。
    (1)讀有關船長的句子。
    (2)想象一下船長怎樣想的。
    (3)評價一下船長給你留下了怎樣印象?
    三、讀完課文,拓展延伸。
    1.假如你當時在場,你還有別的辦法救小孩嗎?引導學生進行討論,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2.孩子不跳水,父親會不會開槍?引導學生辯論。
    四、學生質疑問難
    為什么說“40秒鐘大家已經(jīng)覺得時間太長了”?
    五、回歸整體,總結全文。
    1.總結全文。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作者寫這個故事,他想告訴我們什么?
    六、啟發(fā)想象。
    這件事過后孩子會說些什么?水手又會說些什么?展開想象的翅膀,把他們想說的寫出來。
    板書設計:
    走上橫木
    孩子追猴子
    猴子逗孩子
    人們追猴子
    跳水
    《跳水》教案篇五
    這篇課文敘述了在一艘外國輪船上發(fā)生的故事:一只猴子把船長兒子戴的帽子掛到了桅桿最高的橫木的一頭,孩子為了追回帽子,走上橫木。在萬分危急的時刻,船長急中生智,命令兒子跳水,水手及時下水搶救,終于使孩子轉危為安。故事蘊涵著這樣的道理:事物是不斷發(fā)展和變化的,我們要根據(jù)情況的變化采取相應的果斷行為。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會用“模仿、顯然”造句。
    2、理清課文層次,給課文分段。
    3、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4、體會船長在危急中果斷處理問題的方法,教育學生懂得遇到危險情況要沉著冷靜,果斷處理。
    1、通過抓住關鍵詞,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感悟表現(xiàn)孩子處境危險的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讀。
    2、學習船長的智慧,冷靜的處事方法。
    媒體課件:(鏡頭一、一望無際的大海、一艘輪船,甲板上水手、孩子、猴子;鏡頭二、孩子追趕猴子走向最高橫木搖搖晃晃;鏡頭三、船長舉槍要射擊情景;鏡頭四、孩子跳入大海被水手救上?醢宓那榫啊#?
    1、師:課前老師已布置大家閱讀了《跳水》這個故事,你對故事有了哪些了解?
    (學生紛紛發(fā)言,各抒已見)
    2、課文是怎樣記敘這個故事的呢?老師要請同學來讀讀課文,注意要讀得正確流利。
    1、理一理: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記敘的?
    (1)個人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2)小組內(nèi)交流,這個故事的發(fā)展過程是怎樣的?
    1、學習第4―6自然段。
    (1)師:這篇課文的人物有很多,不知同學們能否找出來?
    老師相信你們,請行動吧!快速瀏覽課文。
    (板書:孩子猴子水手船長)
    (2)師:(出示課件1。邊放課件邊解說)有一天,在無邊無際的大海上一艘帆船正往回航行,水手們正悠閑地站在甲板上欣賞著美麗的大海。瞧,一只猴子出來了,正和水手們?nèi)罚墒赂粢粫?,這里卻發(fā)生了讓人心驚肉跳的事。
    (3)(出示課件2:一個孩子搖搖晃晃地站在桅桿的頂端)
    師:同學們,你們的神態(tài)、語言已經(jīng)告訴我,你們都感到這個孩子的處境太危險了。
    師:請打開書本快速瀏覽課文,看看課文里哪幾個自然段描寫這個孩子處境很危險,找到了可以大聲告訴同學們。
    (4)師:現(xiàn)在請大家小聲讀文,邊讀邊畫出這三個自然段中哪些句子描寫了小孩子處境危險,找到后可以和同桌議一議。
    師:找得十分準確,請再讀課文中描寫男孩處境危險的句子,試一試你用什么方法理解這些句子。
    (5)師:思考好了,請找自己的學習伙伴交流、討論。
    (學習小組討論,教師參與其中的二、三個小組學習討論)
    (6)師:現(xiàn)在哪個小組來匯報一下。(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預設1:若學生抓住文中關鍵詞““放開繩子”,搖搖擺擺”,“走上橫木”,感受到孩子處境十分危險時,教師可抓住時機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關聯(lián)詞“只要……就”這段話,更深層的感悟到“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會跌到甲板上,摔個粉碎?!备w會到孩子處境的危險,并指導學生有感情的讀文。
    預設2:若學生只抓住了正面描寫的句子,沒有發(fā)現(xiàn)“這時候,甲板上的人都在望著……全都嚇呆了”這個側面描寫的句子時,引導學生再讀文,抓住“嚇呆”一詞,從中感悟這些經(jīng)歷許多困難的水手已被眼前情境(太危險的情境)嚇得不知如何是好,只知道傻站著,更深入感悟了孩子的處境太危險了。
    (7)師:同學們把剛才對課文的感悟用朗讀的方式再現(xiàn)出來,就更棒了!
    (生朗讀師引導學生對朗讀情況進行評價。)
    師:用什么樣的語氣讀更能夠表現(xiàn)出孩子的處境危險呢?
    (引導:語速再快一點、聲稍高一些,突出重點詞語。生練讀文。)
    師:你們讀文的技巧掌握得真好,太令老師欣賞了!
    (8)師:我知道此時你們非常想救這個孩子,誰有好辦法?
    (學生各抒己見,進一步體會當時情況的危急。)
    師:大家的辦法,到底行不行呀,為什么呢?我現(xiàn)在不替你們作評判,因為學習原本就是個從不會到會的過程。請再讀描寫孩子處境危險的句子。
    師:那個孩子摔到甲板上了嗎?
    2、理解文中第7、8自然段。
    師:誰救了他?請同桌一起讀7、8自然段,把能作為你的理由的句子劃下來。
    (同桌讀書討論,生匯報。)
    師:請自己讀讀描寫父親和水手的句子,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學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師:能把你們的體會有感情的朗讀出來嗎?
    1、師:學習本課后,你有哪些收獲?(生交流)
    2、拓展練習:孩子被救上來后,船長、水手、孩子又會說些什么?說一說,再寫下來。
    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中,我注重學生從自己的體驗中獲得知識,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情感體驗,在合作交流中探究,通過個人讀、小組讀、分角色讀等方法以及借助評價引導學生抓住描寫孩子心理變化及船長性格特征的關鍵詞句品讀,教師不失時機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理清文中的段落,探究感悟。在實際教學中基本實現(xiàn)了我的教學設想,達到了教學目的。同時,利用媒體課件有情有景,使學生進一步把握了故事發(fā)展高潮結局,突破了難點,解決了學生課前的困惑,使學生隨故事的發(fā)展,情感也在潮起潮落,感悟出船長遇事沉著、果斷、機智的性格特點,展現(xiàn)了他極大的人格魅力,對學生學習如何處事,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四年級是一個過渡年級,語文教學不能停留在表面層次上,而要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懂得自讀、自悟、自得,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課文,在本節(jié)課上,學生充分展示了內(nèi)在的潛力,樂學、樂問,在啟發(fā)點撥之中,多數(shù)孩子獲得自己的感悟。但個別同學自悟能力差些。在今后的教學中,還要關注全體同學,讓每個孩子學得有動力,更加有熱情。
    1、本節(jié)課教師在教學中以學生發(fā)展為主,堅持學生自讀、自悟、自得;堅持輔之以“導”,做到“指一指引”以導向,“點一點化”以開竅,“撥一撥弄”以知曉,把學生引進理解文章的“門”引上理解文章的“路”,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
    2、教師在教學中善于引發(fā)學生對學習活動的內(nèi)在樂趣,達到樂學、樂問,從而激活學生的思維,引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的欲望和強烈的出自內(nèi)心深處的學習動機,使學生變“機械接受”為主動探究。教學中,創(chuàng)設直觀形象的情境,創(chuàng)設交流、想象問題情境,變“單一思維”為“多向拓展”,學生潛意識創(chuàng)造力得以發(fā)展,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