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名著--傲慢與偏見讀后感

字號:


    作為人類思想精華的名著書籍,一直都是大家在學(xué)習(xí)和參考的典范,也是一種文化傳承的必修課。讀后感與其看做是種作業(yè)還不如看做是一次對于原著作者的思想交流、碰撞。本欄目為大家提供了大量的名著讀后感資料,希望大家在這里能找到相同的火花,多交流
    (本文為你提供讀后感范本兩篇。)
    篇一:
    “沒有愛情千萬不要結(jié)婚!”正是封面上這句醒目的箴言,激發(fā)了我的閱讀這本書的欲望,而當我認真地讀完書中的每一個字,我才發(fā)現(xiàn),這不過又是圖書出版商的小把戲,婚姻的智慧與修養(yǎng) ——傲慢與偏見讀后感。
    千真萬確的是,這句話的確出自作者,且一直到全書的最后一章才姍姍來遲??墒牵蚁嘈潘⒎潜緯闹髦?,出版商特意把它拿出來炫耀,不過是為了迎合當今社會青年的婚姻困惑,以及絕大多數(shù)讀者對暢銷書粗淺、極端、直白的閱讀需求。
    把文學(xué)名著當做暢銷書來包裝,在這個萬物皆貴唯有書籍最賤的年代,出版商并沒有錯,而是我誤會了。
    相對于《堂吉訶德》、《悲慘世界》等著作,20余萬字的《傲慢與偏見》絕不算厚重,因此我用閱讀暢銷書的速度,在人聲嘈雜的地鐵上很快便掃完了全書的前半部分。除了眾多人物的名字及親友關(guān)系讓我感到有些煩亂之外,大部分情節(jié)沒有給我留下深刻印象,我甚至直到看過全書的后半部分,方明白概述真正的主人公是誰。過快的閱讀速度、浮躁的心態(tài),讓我完全看不到其中細節(jié)的美妙。
    書的前半部分大概交代了人物的背景,以及他們?nèi)绾蜗嘤?,彼此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偟膩碚f,雖然難及紅樓夢的復(fù)雜網(wǎng)絡(luò),但本書涉及的人物數(shù)量也算相當規(guī)模。故事的中心是班納特一家的5個女兒,從而又輻射到她們的父母、親戚,鄰居、朋友。這些幾乎所有人物都被嵌入全書的情節(jié)當中,每個人都承擔的自己的性格和角色,無一花瓶擺設(shè)。而另一條線索則是查爾斯. 賓利(本書不知為何譯作杉格萊先生)以及他的朋友、姐妹等等。
    全書的第一句話是“凡是有錢的單身漢,總想娶位太太,這已經(jīng)成了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這句類似于概論的宣言被無數(shù)書評奉為經(jīng)典。而這里“有錢的單身漢”顯然指代的是賓利先生,因而讀者很容易聯(lián)想到賓利先生正是本書的第一男主人公。而本書的前幾章節(jié)用大量篇幅描寫了賓利先生的性格、做事風格,以及他和班納特家的大女兒簡相遇和相互欣賞的情節(jié)。我本人也一直誤認為他們之間的戀情將是本書的主線。但事實并非如此。通過簡和賓利先生的相遇與相知,作者又將賓利先生的朋友達西先生引出,從而發(fā)生了達西與班內(nèi)特家的二女兒伊利莎白之間的故事。后者的故事要更加曲折和耐人尋味,并且剛好緊扣傲慢與偏見這一主題。所以,或許是出于本人的無知與荒唐,直到閱讀至全書中間部分時,我才終于找到本書的主人公和情節(jié)主線,并且開始逐漸領(lǐng)悟到該書的魅力??傮w來說,不論是“沒有愛情千萬不能結(jié)婚”,還是“有錢的單身漢找太太”,都并非本書的主旨和根本立意??此破降募毠?jié)描寫、蘊藏的深意,以及簡潔卻又耐人尋味的故事,可能恰好就是文學(xué)容名著與暢銷書之間的巨大差別。
    那么,本書的主旨到底是什么呢?或者說,作者究竟要表達哪些內(nèi)容?從表面上看,作者十分詳盡的敘述了18世紀英國上層社會的貴族生活、他們的處事作風、社交禮儀以及擇偶標準。從這個層面上看,通過閱讀此書,讀者可以了解英國社會,特別是上流社會的生存狀態(tài)、價值觀以及婚姻狀況,從而了解特定歷史時期的社會風俗。
    然而,從更深層的角度剖析,作者則通過英國社會不同階層相互交往的矛盾與沖突,欣賞與鄙視,反應(yīng)了當時社會,也體現(xiàn)了作者本人的愛情觀和婚姻觀,這些內(nèi)容,我個人認為,不但是本書的根本立意,而且這些見解,并非僅僅局限于某一歷史時期的英國社會。根據(jù)我個人的理解,很多內(nèi)容所反映的社會現(xiàn)實,恰恰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具體的說,本書主要講述了四段婚姻及戀情,作者對于這些婚姻的描寫,篇幅不同、側(cè)重不同、詳略也不同。但這些看似隨意的內(nèi)容交織起來,對于戀愛和婚姻這個永恒的主題,縱橫古今,都極具代表性。
    首先是班納特家的大女兒簡和賓利先生的婚姻。如前所述,賓利先生便是文章一開始提到的那個有錢的單身男青年。并且,賓利先生不僅有錢,而且溫文爾雅、平易近人、待人真誠、感情豐富。而簡雖然出身沒有賓利先生那么高貴,但卻具備了高貴的氣質(zhì)。她不但是5個女兒中最漂亮的一個,而且她還最善良,最單純,最善解人意。賓利先生和簡相互欣賞,相互愛慕,他們的婚姻是一種天衣無縫的完美結(jié)合。如果把婚姻的質(zhì)量進行分級的話,他們的組合無疑是一流的,完美的,不僅他們的組合完美,就連他們每個單獨的人都是完美無瑕的。
    然而,如前所述,簡和賓利先生縱然是完美主義的化身,但他們兩人卻只是本書的第二旋律。本書的真正的男女主角是班納特家的二女兒伊利莎白,以及賓利先生的好朋友達西。他們兩人的婚姻之路要比前者坎坷復(fù)雜得多,而兩人從相遇、相知到相戀中所發(fā)生的一系列沖突和變化,正是本書情節(jié)的主框架。相對于姐姐簡,伊利莎白同樣非常迷人,同樣重感情、同樣通情達理。然而,兩人最大的差別是,伊利莎白不像姐姐那樣簡單單純,她習(xí)慣于獨立思考問題,不易被別人所同化。而且伊利莎白愛憎分明,并不像姐姐那樣把一切都想象得無限美好。正是因為伊利莎白這種獨特的個性,才終于引起了達西先生的關(guān)注和欣賞,從而最終經(jīng)歷坎坷,發(fā)展成為一生一世的美好戀情。
    達西先生是一位比賓利更富有的紳士。但是,他并不如賓利那般完美,他最大的缺點便是傲慢。雖然他為人正直、能力出眾、做事果斷、立場堅定,但是,由于他先天孤傲的性格和脾氣,導(dǎo)致他人難以靠近,不僅自己很難惹人喜愛,而且還招致他人,特別是伊利莎白的誤解,那便是偏見。一對家庭出身就大相徑庭的青年男女,彼此又都個性十足,難以妥協(xié),他們之間的交戰(zhàn)注定要火星四濺。達西和伊利莎白之間關(guān)系,從開始時的相互輕視、相互疏遠、甚至發(fā)展到彼此仇恨的地步。一直到本書的最后,在達西先生的努力之下,他們終于消除了彼此之間的隔膜,曾經(jīng)的仇恨變成了無限的愛戀,在全書的最后一章,終于成就了完美的婚姻。
    如果說簡和賓利的組合是理想主義的完美、天生的完美,那么伊利莎白和達西的婚姻則是現(xiàn)實主義的完美、智慧的完美。而從字里行間的表述及全書立意來看,后者要更勝一籌。從過程來看,簡和賓利的完美更多來自于上天的安排,他們的婚姻代表了完美的緣分??墒?,雖然結(jié)果美滿,過程卻并非一帆風順,更關(guān)鍵的是,他們兩個人都缺乏獨立把握自己命運的能力。當作為摯友的達西誤會了簡的誠意時,他們的婚姻便出現(xiàn)的危機,而善良的簡除了傷心與失望之外卻一籌莫展。幸運的是,在伊利莎白的幫助下,達西最終糾正了自己的錯誤,從而成全了簡和賓利的完美組合。因此,他們的婚姻更多的依賴于上帝及他人的安排,幸運的是,在關(guān)鍵的時候,他們得到了命運的垂青。
    伊利莎白和達西則截然相反,他們把命運死死的把握在自己手中,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去創(chuàng)造自己的未來,而不被世俗和他人的行為所影響和同化。盡管,他們曾經(jīng)犯下了傲慢與偏見的重大錯誤,不過,憑借自己的能力和堅持,他們終于成功克服了一切人性的弱點和障礙,經(jīng)歷風雨,見得彩虹。從現(xiàn)實意義上看,盡管個人都不夠完美,但他們的婚姻卻具有更高的含金量,更能經(jīng)得住風吹雨打。文章的倒數(shù)第二章中凱瑟琳夫人強勢阻撓的絲毫無效,便是最好的見證。
    除了上述兩段一流的婚姻之外,小說中還描述了兩段不完美的婚戀。其一是柯林斯和夏洛蒂的閃婚。柯林斯是小說中一個有點滑稽的人物,他既不聰明、又缺少紳士風度,而且極度愛慕虛榮。不過,他的運氣非常好,不但可以繼承班納特家的財產(chǎn),而且還博得了權(quán)勢階層凱瑟琳夫人的喜愛。從作者的描述來看,柯林斯雖然唯利是圖、感情淡薄,但卻不算邪惡。因而他和夏洛蒂的婚姻組合,雖然沒有愛情,卻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彼此的欲望,所以他們的日子過得也還不錯。
    最后一對戀人是維克漢姆和班納特家的三女兒莉迪亞,他們幾乎是書中唯一的反面教材。書中寫道,維克漢姆出身卑微,為人虛偽,貪婪,好賭成性,斷送了自己的前程,卻學(xué)會了一套討好女人的招數(shù)。而莉迪亞則被維克漢姆的表面上的魅力所迷惑,不聽家人的好言相勸,義無反顧的跳進了火坑,最終下場凄慘,靠親戚的幫助和救濟維持生活。
    如果把后面這兩段婚姻放在一起比較,首先,它們都是沒有愛情的婚姻。雖然莉迪亞曾經(jīng)不顧一切的迷戀過維克漢姆,但那只不過被他美好的表面所迷惑,而絕非真正的愛情。其次,兩個男人都不夠理想,但是,他們的區(qū)別是,柯林斯的運氣要遠遠好于維克漢姆,所以前者的婚姻起碼在經(jīng)濟上沒有煩惱。從這個意義上講,代表利益的,柯林斯和夏洛蒂的婚姻是二流的婚姻,而代表無知的,維克漢姆與莉迪亞的婚姻,則是徹底的三流。
    與當代小說和暢銷書有所不同,作者并沒有把美好的婚姻描述的多么幸福無邊,而把后面兩段婚姻描寫的有多么凄慘,特別是柯林斯和夏洛蒂的利益婚姻,盡管缺少愛情的滋潤,但由于經(jīng)濟基礎(chǔ)殷實,小日子照樣也能高高興興的過下去。因此,我個人認為,作者并沒有表達“沒有愛情千萬不要結(jié)婚”的觀點。事實上,作者完全沒有對上述四段婚姻做任何是非評價,而只是從字里行間中,流露出對美好婚姻的祝愿,以及對不完美婚姻的遺憾。
    假如把四段婚姻放在一起,那么它們之間的差距是顯而易見的,是具有相對可比性的。作者對完美婚姻、利益婚姻和糊涂婚姻的表述十分明確,毫不拖泥帶水。
    然而,如果把四段婚姻分別獨立開來,那么從作者的文字描述來看,它們并沒有絕對的是非,是沒有黑白之分的。作者既沒有對完美的婚姻進行無限贊美,也沒有對不完美的婚姻本身進行批判和唾棄,而只是敘述了締造這些婚姻的元素和過程,讓所有的結(jié)合看上去都是那么合理而自然。這些看似隨意,看似沒有進行深度剖析的情節(jié)元素,恰恰又是最深刻、最意味深長的內(nèi)容。因為婚姻本身就是一個結(jié)果,它的存在可能是一種家庭狀態(tài),或者是社會狀態(tài),但總之它是一個客觀的存在,而并非一個過程。真正決定婚姻質(zhì)量的,絕不是婚姻本身,而是婚姻中每個成員的修養(yǎng)。而這些修養(yǎng),是由他的出身、環(huán)境、財富甚至運氣所決定的。某種意義上講,當你還沒有走入婚姻殿堂,甚至還沒有找到你的伴侶的時候,或許你的命運就已經(jīng)注定了。如果僅僅把婚姻本身割裂出來研究其黑白優(yōu)劣,便如同盲人摸象,簡單教條,粗淺淡薄……那么,名著也便成了打折的暢銷書,奧斯汀也便成了不成功的網(wǎng)絡(luò)寫手。
    我們每個人都渴望完美的婚姻,但《傲慢與偏見》告訴我們,如果上天沒有給你足夠多的命運的垂青,那么就好好修行,用自己的智慧去創(chuàng)造自己的幸福吧。
    這本書的作者,偉大的珍.奧斯汀女士終身未嫁。我猜,她一直等待著自己生命中的達西先生。
    篇二:
    讀了簡.奧斯汀寫的《傲慢與偏見》,有一種想再看一遍的沖動,有太多美妙的感覺需要再重新回味。這部小說講述了四對戀人的婚姻愛情故事:伊斯林和卡洛蒂講實惠、找歸宿的結(jié)合,麗迪雅與威克漢姆輕佻與放蕩的結(jié)合,簡與彬格萊寧靜與溫和的結(jié)合,而最值得稱贊的便是達西和伊麗沙白擺脫傲慢與偏見后的結(jié)合。雖然他所反映的是貴族愛情婚姻故事,但是其中所滲透的婚姻道德觀念在今天仍有現(xiàn)實意義。
    我最喜歡的人物形象是達西,可能是由于我與性格與他有些相似的緣故吧。一開始,他給人的形象并不是那么的好,有一種瞧不起人的傲氣,這可能與他看透了人與人的虛偽,所以覺得真正值得他欣賞的人實在是太少太少??墒菑男≌f中其他的一些人物來看,他的感覺又不嘗不是正確的呢?貝內(nèi)特夫人及小說中的好幾個人物形象都有勢利卑微的毛病,而像貝內(nèi)特家中的幾個小姐妹粗俗放蕩。
    正因為他善良真誠的品性,所以對于他所認識的人的品性有很高的要求。他很少說話,他說話時也總是帶著評論家的語氣,貝內(nèi)特一家的幾個姐妹在他眼中是沒有高貴可言的,所以他的性格有一些偏激。非常自信的他在受到伊麗沙白的數(shù)落之后,逐漸明白了自己性格的弱點,所以后來也變很隨和,而且說話做事彬彬有禮。他的性格的突變是愛的結(jié)果,愛的力量是巨大的,正是由于他對伊麗沙白的愛,愛的挫折使他認識到自己的弱點,從而實現(xiàn)了質(zhì)的飛躍。他對愛情的觀念由柯斯林變成了彬格萊。在生活中,有許多男子他們不也是有著許多這樣或那樣的缺點嗎,可是他們總是固執(zhí)己見,即使有了失敗的愛情也不去分析自己的性格弱點,讓愛情一次又一次地擦肩而過,這是多么的令人惋惜啊!
    對于作品中的女主人公伊麗沙白也是讓人愛慕的。她是一個很有主見的人,因此她不受常人的束縛,他一開始喜歡的并不是達西,而是對風度翩翩、行為惡劣的威克漢姆產(chǎn)生了愛慕。然而她不斷地成長,她從對客觀世界的觀察和自己的理智中不斷成熟。達西的信是這篇小說的重點,它使她改變了對達西的看法,從而漸漸地喜歡上了她曾經(jīng)堅決拒絕的達西。
    她的個性是非常鮮明的,她是那么的聰明活潑而又那樣的機智,這使她并沒有犯像她妹妹一樣的錯誤。她不僅擁有美麗的外表,更擁有良好的美德。我想她之所以后來喜歡上達西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她后來感覺到她錯怪了達西,從而產(chǎn)生的一種內(nèi)疚感,進而轉(zhuǎn)為她對達西人格的敬仰。如果一定要說她的可貴之處的話,我想就是她的開朗活潑、敢說敢做的人格魅力。她敢于正面對待瞧不起她們家族的人,所以對于達西的帶有傲慢的求婚,她不僅強烈地拒絕而且還把他大罵了一頓。后來,當她愛上達西以后,對于凱瑟琳夫人的阻攔與干涉,她表現(xiàn)出一咱簡所不具有的剛毅。她主動爭取著自己的幸福,比起那些嬌柔造做、有愛卻不愛的人,她的這種精神是多么的可貴啊。
    伊麗莎白在知道威克姆的真實面目前對其充滿好感,她的姨媽卻說這樣的青年托付終身不會幸福,因為他沒有財產(chǎn)沒有穩(wěn)定收入,伊麗莎白接受這樣的看法,并且主動克制了自己的感情。
    讀后感欄目精心推薦:
    讀后感范文匯總
    讀后感大全匯總
    中外名著讀后感匯
    四大名著讀后感匯總
    小編精心推薦
    讀后感范文 | 讀后感怎么寫 | 讀后感作文 | 四大名著讀后感 | 中外名著讀后感
    
    小編精心推薦
    讀后感范文 | 讀后感怎么寫 | 讀后感作文 | 四大名著讀后感 | 中外名著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