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人類思想精華的名著書籍,一直都是大家在學習和參考的典范,也是一種文化傳承的必修課。讀后感與其看做是種作業(yè)還不如看做是一次對于原著作者的思想交流、碰撞。本欄目為大家提供了大量的名著讀后感資料,希望大家在這里能找到相同的火花,多交流
(本文為你提供讀后感范本兩篇。)
篇一:
張潔的《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終于看完了。這本讓我斷斷續(xù)續(xù)用了2周時間讀完的書,記錄了作者在母親生命最后的八十多個日子里,所做的點點滴滴;敘述了其母親對晚輩的那種讓子女報答不盡,也無法報答的愛。
對該書我不是沒有時間讀,而是讀到有關(guān)內(nèi)容無法再讀下去,不得不放下待自己心緒平息后幾天,心緒較好的狀態(tài)下繼續(xù)閱讀。之所以如此,是該書中作者對其母親描寫的細節(jié)與我的媽媽有太多的相似;作者所經(jīng)歷的過程與我所遇到的有太多的相同;作者所敘述的傷痛、思念和感受到的一些歉疚,都是我曾經(jīng)歷的并至今還在繼續(xù)。每讀于此我就潸然落淚,不能自控。
張潔在書中好多處表述,自己對母親在世時所做的事感到可做得更好,但沒有做到而非常自責,她這樣寫道:“媽走的時候,我本可以在她身邊,可是我陪先生去了。要是她出事的時候...我在她身邊,也許她還有救;或至少她走的時候,我能拉著她的手,讓她這輩子哪怕有一次不孤獨的紀錄。她肯定呼喊過我,我卻沒有聽見,她只好一個人孤孤單單的上路了...一想到她是這樣走的,我就悲從中來。”“我還有什么奢求嗎?我等不及和媽來世的緣分,它也不能解脫我想念媽的苦情。我只求媽多給我托些夢,讓我在夢里再對她說一次,媽,請您原諒我!”“縱使我寫盡所有的文字,我能寫盡媽對我那報答不盡、也無法報答的愛嗎?我能寫盡對她的歉疚嗎?我能寫盡對她的思念嗎?”
我亦如此。在媽媽去世后的這一年多來的時間里,我不時地會為自己在她在世時,有意無意作的一些欠妥的事而自責和歉疚(盡管他人評說我已做得很不錯)。至于什么做得不夠、不好我不想再予敘述,母親已經(jīng)走了...多寫、多想我情緒就會久久地處于低落狀態(tài),這在以前我寫的一篇短文中已有這樣的表述。我只是忍不住想說:不能到“子欲養(yǎng)而親不在”的時候才清醒過來,這樣會使自己備受愴痛!父母健在的博友們,珍惜在手的幸福,為日后少一些創(chuàng)痛與內(nèi)疚多給父母一些關(guān)愛和理解吧!
閱讀張潔這本《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書稿,讓我又經(jīng)歷了一次憂傷,也讓我更深地體會,珍惜父母在世時每一個盡孝的時機是多么的重要;“父母在世時多一份理解和關(guān)愛,父母生后就會少一份自責和遺憾。”是多么的正確。
愿天下所有子女都有反哺之義。
篇二:
“縱使我寫盡所有文字,我能寫盡媽對我那報答不盡、也無法報答的愛嗎?”《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幾乎是含淚讀完張潔這本書的。合上書本,心情依然久久不能平復,沉浸在這種真實的傷痛之中。書中記錄了母親生命中最后80天的點點滴滴,字里行間透漏著對母親的愧疚之情和自己的悔恨。書中更是充滿了濃濃的母女之情、祖孫之情,感受著那份濃濃的親情,但凡有一點良知的人讀了這本書都不會不想到自己的親人。
張潔是孝順的,但為了讓母親多活哪怕一天,有對母親的遷怒,也有對母親的“恨”,有憤怒也有恐懼,可這僅僅是因為母親的不配合,怕母親就這樣自暴自棄,怕母親喪失戰(zhàn)勝疾病的勇氣……張潔一個人默默承受著所有的一切,甚至寧肯有不孝之罪也要樹立讓母親活下去的信心。而母親為了不給女兒添麻煩,忍受著病痛帶來的折磨,一次又一次的練習著從椅子上起立坐下的動作;為了讓女兒高興一點,她甚至放棄了對女兒的守護,免得她的“提醒”與女兒的意見相左而傷了她們的感情。母親與女兒都隱忍著,只為了讓對方過得更好。人世間最偉大的感情,就是這份血濃于水的親情。
思緒不由得飄回了兩年前的那個冬天。那時候我正高三,也是最辛苦的日子。每周最期盼的就是星期六的到來,可以回家吃到奶奶做的飯,向她訴說一周的新鮮事、煩心事。那是一個和往常一樣的周末,放學后迫不及待的趕上回家的那班車,到村口下車之后更是加快了步伐,恨不得有一雙翅膀可以直接飛回去。因為我知道,奶奶肯定一如往常那樣已經(jīng)熱好了飯菜,在家門口等著我呢。剛進村子,就看見幾個嬸嬸在村口閑聊,跟她們打完招呼就徑直奔向家中,卻不料其中一個嬸嬸過來拉住了我。在她低頭對我說話的時候,我看見了她眼中的淚水,有一種不祥的預(yù)感涌上心頭。聽到那個消息的時候,我大腦一片空白,待在原地不知所措。奶奶離開我了!無論如何我也不能接受這個事實。奶奶身體不是一向很健康嗎,怎么會突然離開我呢?可是庭院中奶奶面含微笑的遺像告訴我,她是真的走了,我再也見不到她了。只記得當時哭得昏天暗地,不忍去看那冰冷的棺木,會不由得去想躺在里面的奶奶會冷嗎?會寂寞嗎?
奶奶的音容笑貌一直很清晰地印在我的腦海中,時常會從夢中哭著醒過來,然后想到再也見不到親愛的奶奶了。家里經(jīng)濟條件一直不太好,奶奶也沒有過過好日子。依稀記得有一年冬天和奶奶躺在床上,偶然看見她身上那件已經(jīng)穿了好幾年的棉襖破了一個洞,便對奶奶說:“等我考上大學一定給你買一件漂亮的新棉襖”,還記得奶奶當時露出的欣慰的笑容??墒?,親愛的奶奶,您的孫女已經(jīng)考上大學了,可您卻已經(jīng)永遠的離開了我。不知在天國的您是否可以看見?您怎么就不等我實現(xiàn)自己的諾言就匆匆走了呢?
當讀著這本書的時候,腦海里浮現(xiàn)出的全是奶奶的影子,正如張潔在書中所說的,“人的一生就是不斷地失去自己所愛的人的過程,而且是永遠的失去。這是每個人必經(jīng)的最大的傷痛。”可是當失去之后,偶然想起時的那份牽掛更是深深刺痛著每個人的心。因此我們更要學會珍惜身邊的每一位親人,不要等到“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時才明白這份悲哀。善待身邊的每一位親人,不要讓他們留下遺憾也不要給自己留下遺憾,這樣當他們離開的時候,那份濃濃的親情會牽絆著我們將親人藏在心靈最深處,偶爾想起的時候也會有一種溫暖的感覺!
讀后感欄目精心推薦:
讀后感范文匯總
讀后感大全匯總
中外名著讀后感匯
四大名著讀后感匯總
讀后感小編精心推薦
100字 | 200字 | 300字 | 400字 | 500字 | 600字 | 800字 | 1000字 | 1200字 | 1500字
讀后感小編精心推薦
100字 | 200字 | 300字 | 400字 | 500字 | 600字 | 800字 | 1000字 | 1200字 | 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