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座談總結 (行者無疆)

字號:


    參加座談有感
    還記得,那天,坐在書香語林有了別樣的感受,看到素質班人歡聚一堂,身著班服,佩戴徽章,與周書記座談讓我看到了一種精神和新的希望。提出問題的人不是希望得到答案,而是感受到周書記真正的存在我們身邊,榜樣的力量是偉大的,我們聽到看到的名人效應遠遠不及身邊的人來得真實有力量。
    與周書記座談,是周書記與素質班人的兩年之約,這一約,就是7年4屆,其實我們都知道素質班從來不是局限于這幾年,這個數(shù)字還會更大,比現(xiàn)在還鏗鏘有力。
    周書記在座談會上提到,“作為大學生要打好基礎,要有信仰,有毅力,有正確的學習方法?!?BR>    關于信仰,以前看到別人寫過外國人之所以不容易觸碰道德底線,正是因為他們有信仰,而中國人在社會的大流中與信仰漸行漸遠了,信仰是一個很神秘的詞,我時常想,我的信仰是什么?我以為我的信仰是我內心對愛的詮釋,無論社會上是所謂的“人心險惡”,“防人之心不可無,害人之心不可有”,亦或是人們因為社會的快速發(fā)展而迷失了內心最純真本質的東西,我依然會去相信這個世界,所以我不會觸碰到我的道德底線,一味的誤解扭曲只會讓人不安讓關系疏遠。我想也是這種力量支撐著我去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因為始終相信一種內在的存在,即便還有很多疑惑困難,每一步還是會走得踏實有力量。
    關于毅力。在別人眼里,自己是一個勤奮學習,做事認真,有毅力的好孩子,其實只有自己知道,骨子里的那叫做惰性的東西,一不小心就把自己給吞噬了,毅力是可以有的,不過有的時候不想逼迫自己,早上不想起,迷迷糊糊中就睡過去了,起來的時候發(fā)現(xiàn)艷陽高照,然后愧疚難耐,跟自己說一句,“有的時候還是要對自己好一點的”,把握好接下來的時間就好,哪來那么多時間給你愧疚?毅力的養(yǎng)成也是一個習慣,不是誰天生就具備這種能力的,知道生命的珍貴便會學著去堅持有毅力。我想我應該知道怎么做了。
    關于正確的學習方法。中國應試教育下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難就難在有點精神,大學是一個有容乃大的地方,可以讓每個人綻放出無限思想的火花,多看書,多思考,多實踐。這是對自己的要求。
    周書記說“二本院校是為國家培養(yǎng)自己的脊梁”。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更是要學會挺直自己的腰板,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不斷感悟,不斷思考,不斷行動,讓它變成我們生活的答案。其實,當代大學生缺少的不是反思,缺少的是堅持、是無堅不摧的勇氣、是將思考應用于實踐的決心。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有那么一些人在反思今天的不足,也暗暗下定決心,要付諸于實踐,豐富自己的涵養(yǎng),提高自己的能力。而明天,當事情再次發(fā)生的時候,改變的是事情重演的時間,不變的是這些人面對事情的處理方式和態(tài)度。然后又是一次悲催的反思······在這里,我不得不質疑,反思的力量何在?很多人的反思,帶來的只是反思過程中一次又一次的痛苦不堪,帶來的只是反思后信誓旦旦的高談闊論,而又有多少人能夠把反思的結論真真正正的用到實踐中,讓其在與實踐的結合中得到完善、發(fā)展,并從中吸取教訓,保證不再犯相同的錯誤呢?歸根到底,行動才是故事的完結,思考只是個簡單的開始。
    2011年11月14日,坐在偌大的書香語林,感受著周圍那股強大并促使我不斷靠攏的磁場,身體無法前行,心卻緊追不舍。不想因為自己的渺小而拒絕思考,就像不想因為自己的淺薄而停止行動,心在路上,身體也會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