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xué)們,假期既是休閑、放松的時候,又是學(xué)習(xí)提高的佳期,善學(xué)的學(xué)生,總會合理利用假期,給自己充電,為自己的下學(xué)期學(xué)習(xí)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chǔ)。為了幫助同學(xué)們度過一個充實而有意義的假期,出國留學(xué)網(wǎng)高考頻道特地準(zhǔn)備了一些假期學(xué)習(xí)套餐,希望同學(xué)們依時完成,同時,也希望家長能督促子女完成。祝大家節(jié)日快樂!
1.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昭君怨 詠荷上雨
楊萬里
午夢扁舟花底,香滿西湖煙水。急雨打篷聲,夢初驚。
卻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還聚。聚作水銀窩,泛清波。
從詞的下片來看,作者寫的是庭院荷池上的雨,但上片卻寫午夢西湖。作者是從哪些角度分別運(yùn)用什么手法來詠荷上雨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詞的上片和下片各是一個角度,上片用的是夢幻的手法,也是虛寫的手法,實際上就是想象;下片是實寫,實寫時運(yùn)用了比喻手法。
答案:作者先用虛寫(或想象)的手法,寫夢中雨打船篷聲,驚醒才知是急雨打庭院池中的荷葉的聲音,突出雨之急、之大;然后用比喻(或?qū)崒?的手法寫雨珠的形、色——像珍珠那樣圓、那樣白,它們隨著荷葉的顫動而忽聚忽散,最后聚在葉心,就像一窩泛清波的水銀,突出荷上雨之美。
2.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宿云夢館
歐陽修
北雁來時歲欲昏,私書歸夢杳難分。
井桐葉落池荷盡,一夜西窗雨不聞。
這首詩抒寫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并結(jié)合一、二兩句詩作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表達(dá)了思念家人,渴盼歸家的思想感情。“北雁來時歲欲昏”,是寫季候、時節(jié),也暗點(diǎn)思?xì)w之情。“北雁”南來,是寫眼前景,但古人有鴻雁傳書之說,所以下句接以“私書”,表示接到了妻子的信,一語雙關(guān)。“歲欲昏”即歲月將暮之意。歲暮正是家人團(tuán)圓的時節(jié),而詩人不但不能與家人團(tuán)圓歡聚,反而要遠(yuǎn)行異地,這怎能不引起悠悠愁緒?“私書歸夢杳難分”是對思?xì)w之情的具體刻畫。歐陽修與妻子伉儷情深,如此情深的夫妻,離別之后,怎能不“私書”不斷?怎能不夢寐以思?心有所思,夜有所夢,真乎幻乎,夢耶非耶,兩實難分。
3.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海 棠
[宋]蘇 軾
東風(fēng)裊裊泛崇光,香霧空蒙月轉(zhuǎn)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詩的前二句描寫了海棠花的哪些特點(diǎn)?后二句抒寫情感時使用了什么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在詩人的想象中,面前的這株海棠花說不定會像人一樣因夜深而睡去,所以詩人特意點(diǎn)燃高燭,照耀海棠,使她打起精神,不致“睡去”。
答案:前二句描寫了光彩正艷、香氣正濃的海棠花在春風(fēng)中、月色下的朦朧美;后二句用了擬人手法,以花喻人。
4.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望廬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廬山瀑布
徐 凝
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
千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 破青山色。
以下詩句都運(yùn)用了修辭手法,它們的表達(dá)效果是什么?
飛流直下三千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古長如白練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飛流直下三千尺”,運(yùn)用夸張的手法,一筆揮灑,字字鏗鏘有力。“飛”字,把瀑布噴涌而出的景象描繪得極為生動;“直下”,既寫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見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勢不可擋之狀如在眼前。“千古長如白練飛”用比喻手法,“白練”寫出了瀑
布的形狀、色彩,“飛”字寫出動態(tài)之美,“千古”在時間上拓展和延伸,有較強(qiáng)的表現(xiàn)力。
答案:用夸張手法突出瀑布的磅礴氣勢;以比喻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了瀑布的色彩和形態(tài)。
5.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注]
李 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涼風(fēng)起,吹人舞袖回。
【注】 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陽而作此詩。
(1)詩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寫作“雁別秋江去”。你認(rèn)為哪一句更妙,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對第三聯(lián)“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所運(yùn)用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作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兩個問題,分別涉及了“擬人”與“夸張”。分析修辭必須側(cè)重運(yùn)用的效果,對表情達(dá)意的作用。
答案:(1)“雁引愁心去”運(yùn)用了擬人手法,寫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興心情。這一句寫大雁有意為詩人帶走愁心,下句寫君山有情為詩人銜來好月,愁去喜來,互相映襯。“引愁心”比“別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更新穎。
(2)第三聯(lián)運(yùn)用夸張手法寫出了岳陽樓高聳入云的情狀,同時這兩句詩想象神奇,在云間連榻,在天上“行杯”,寫出了詩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6.閱讀下面這首清詩,然后回答問題。
出 關(guān)①
徐 蘭
憑山俯海古邊州,旆②影風(fēng)翻見戍樓。
馬后桃花馬前雪,出關(guān)爭得不回頭?
【注】?、訇P(guān):指居庸關(guān)。②旆(pèi):旌旗。
“馬后桃花馬前雪”一句在藝術(shù)表現(xiàn)上有什么特點(diǎn)?請作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運(yùn)用了借代的修辭手法。“桃花”與“雪”分別代指家鄉(xiāng)的溫馨與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詩中具有象征意義,蘊(yùn)含了思鄉(xiāng)的情感。
7.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插秧歌
楊萬里
田夫拋秧田婦接,小兒拔秧大兒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從頭上濕到胛。
喚渠朝餐歇半霎,低頭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蒔未匝[注],照管鵝兒與雛鴨。
【注】 蒔(shì)未匝:移植或栽種沒有完畢。
詩歌的頷聯(lián)運(yùn)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運(yùn)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笠”比作頭盔,把“蓑”比作鐵甲,形象生動,化板滯為飛動,暗示了天氣的惡劣、插秧(農(nóng)事)的繁忙緊張,表現(xiàn)了農(nóng)人吃苦耐勞的精神。
8.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題揚(yáng)州禪智寺
杜 牧
雨過一蟬噪,飄蕭松桂秋。
青苔滿階砌,白鳥故遲留。
暮靄生深樹,斜陽下小樓。
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yáng)州。
尾聯(lián)“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yáng)州”運(yùn)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請結(jié)合全詩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襯托(或“以樂景襯哀情”“反襯”“對比”)。以樂襯哀,用歌舞喧鬧、市井繁華的揚(yáng)州反襯出禪智寺的靜寂,更突出了詩人孤獨(dú)凄清和有所失落的心境。
9.閱讀下面這首元曲,然后回答問題。
【雙調(diào)】折桂令·過多景樓
[元]周文質(zhì)
滔滔春水東流,天闊云閑,樹渺禽幽。
山遠(yuǎn)橫眉,波平消雪,月缺沉鉤。
桃蕊紅妝渡口,梨花白點(diǎn)江頭。
何處離愁?人別層樓,我宿孤舟。
“何處離愁?人別層樓,我宿孤舟。”哀情在結(jié)尾處才涌出,看似突然,其實合情合理,請結(jié)合全詩從景與情的角度來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本曲開篇便極力展現(xiàn)春天的美景,但當(dāng)?shù)拖骂^來細(xì)想時才發(fā)現(xiàn)這一切都和自己形成了對比,樂景寫哀情,更觸發(fā)了他的思念之情、離愁之苦。
(2)前面的“渡口”“江頭”已透出別情,渡口、江頭古來就是送別的場所。
10.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過陳琳墓
溫庭筠
曾于青史見遺文,今日飄蓬①過此墳。
詞客②有靈應(yīng)識我,霸才無主始憐君。
石麟③埋沒藏春草,銅雀荒涼對暮云。
莫怪臨風(fēng)倍惆悵,欲將書劍④學(xué)從軍。
【注】?、亠h蓬:喻指詩人身世飄零,如枯萎的蓬草,隨風(fēng)飄蕩。溫庭筠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quán)貴,長期被壓抑,終生不得志。②詞客:指陳琳,先后受何進(jìn)、袁紹、曹操的重用。③石麟:墓前的陳列品——石制麒麟。④書劍:指文武才能。
請從表現(xiàn)手法的角度,對這首詩作簡要賞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這道題主要考查學(xué)生對抒情方法的把握能力。通過分析可知,解答此題要聯(lián)系作者的身世和陳琳的身世。溫庭筠是大家熟知的詩人,通過注釋可知此詩寫作時作者的處境。陳琳是東漢末年著名文人,曾為袁紹起草討伐曹操的檄文。袁紹敗滅后,歸附曹操,曹操不計前嫌,予以重用。總結(jié)答案時,要抓住借古諷今的主旨,不必去緊扣字眼分析。
答案:這首詩借古諷今,全詩貫串著詩人自己和陳琳之間不同時代、不同際遇的對比,即霸才無主和霸才有主的區(qū)別,表面上寄托了對陳琳際遇的欣羨,實際上是對自己生不逢時的深沉感慨,暗含著對當(dāng)前這個棄賢毀才的時代的不滿。
11.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送魏二[來源:學(xué)+科+網(wǎng)]
王昌齡
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fēng)引雨入舟涼。
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里長。
淮上與友人別
鄭 谷
揚(yáng)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
數(shù)聲風(fēng)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
同是送別,但兩詩在“虛”“實”手法的運(yùn)用上各具特色,試作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這是一道考查學(xué)生對古詩詞描寫手法的把握能力的題。題目上已經(jīng)點(diǎn)明讓簡要分析“虛”“實”的手法,難點(diǎn)是分析兩首詩寫法的不同。王詩前兩句是寫的實景,由“憶”字引出虛景;鄭詩前兩句從視覺寫,第三句從聽覺寫,都是實寫離別。
答案:王詩由實而虛,在敘寫離別場景后,用一“憶”字,虛構(gòu)分別后朋友月夜泊舟、夢中聽猿的情景,表現(xiàn)惆悵別情。鄭詩從視、聽兩個方面實寫離別,借眼前景依依楊柳、蒙蒙楊花、凄怨笛曲,抒發(fā)綿綿離愁別緒。
12.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南歌子
黃庭堅
槐綠低窗暗,榴紅照眼明。玉人邀我少留行。無奈一帆煙雨畫船輕。
柳葉隨歌皺,梨花與淚傾。別時不似見時情。今夜月明江上酒初醒。
(1)請分析“槐綠低窗暗,榴紅照眼明”兩句寫景的特色及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來源:學(xué)科網(wǎng)ZXXK]
(2)詞的下片層次清晰,角度有變,試作簡要賞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從結(jié)構(gòu)和內(nèi)容(色彩)兩方面分析,屬于以美景襯哀情。(2)注意前兩句實寫離別時的情狀,后兩句虛寫分別后的情景。
答案:(1)利用對句,對偶工整,槐葉濃綠,榴花火紅,“窗暗”“眼明”渲染葉之綠、花之紅;“綠”與“紅”、 “暗”與“明”在色彩與光度上構(gòu)成強(qiáng)烈對比。襯托了離別的傷感。
(2)下片先寫離別之時伊人蹙眉而歌、淚如雨傾的情狀;后寫分別后月色皎皎、江水悠悠的情景。這樣虛實結(jié)合,既拓展了本詞的意境,又顯得含蓄蘊(yùn)藉,意味無窮。
13.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泛舟明湖
申涵光
女墻倒影下寒空,樹杪飛橋渡遠(yuǎn)虹。
歷下[注]人家十萬戶,秋來俱在雁聲中。
【注】 歷下:濟(jì)南的舊稱。
(1)首句“寒”字有怎樣的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賞析本詩所用的藝術(shù)手法以及在表情達(dá)意上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問對“寒”的理解可從時令和心理感受兩個層面理解。第(2)問理解重點(diǎn)在“秋來都在雁聲中”一句,這里寫大雁的叫聲,既是襯托,又是借景抒情。
答案:(1)首句“寒”字,既點(diǎn)出時令,更寫出詩人的一種主觀感受,在浩渺如鏡的秋水里倒映著闊遠(yuǎn)的寒空與黛色的城墻,給人一種威壓與寒徹的感覺。這也為全詩定下了基調(diào)。
(2)第一,襯托。作者借長空過雁引發(fā)出意中之景,以寒秋鴻雁哀哀長鳴的聲音,渲染百姓饑寒交迫的生活。第二,借景抒情。作者避開勝景常境,以冷峻、獨(dú)特的視角來展開畫面,所選意象,多為特定的肅殺之景,通篇寫景而感情色彩非常強(qiáng)烈。
14.閱讀下面這首元曲,然后回答問題。
【雙調(diào)】駐馬聽吹
白 樸
裂石穿云,玉管宜橫清更潔。霜天沙漠,鷓鴣風(fēng)里欲偏斜?! ▲P凰臺上暮云遮,梅花驚作黃昏雪。人靜也,一聲吹落江樓月。
(1)開頭兩句寫出了笛聲的什么特點(diǎn)?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首曲子寫笛聲非常精彩,請具體分析是用什么技巧來寫笛聲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寫出了笛聲激越高揚(yáng)的氣勢,寫出了笛聲中透露的清正之風(fēng)。
(2)襯托或側(cè)面描寫。聽到笛聲,鷓鴣欲墜,梅花驚落,側(cè)面烘托笛聲的優(yōu)美動聽。通感或移覺,笛聲是聽覺反應(yīng),通過“霜天”之觸覺、“沙漠”“梅花”“明月”“白雪”等視覺畫面,表達(dá)笛聲所傳達(dá)的奇幻意境和藝術(shù)效果,突出笛聲的美妙。擬人,梅花“驚”,寫出滿樹梅花竟然在笛聲中化作黃昏雪花。夸張,一聲吹落江樓月,悠揚(yáng)的笛聲竟使月落高樓,可見笛聲的魅力。
2013年部分省市高考試題匯總 | ||
---|---|---|
2013江蘇物理試題及答案解析 | 2013新疆理綜試題答案 | 2013內(nèi)蒙古理科試卷答案 |
2013寧夏理綜試題及答案解析 | 2013西藏理科試卷及答案 | 2013江蘇地理試題及答案解析 |
2013江蘇歷史試題及答案 | 2013江蘇真題及答案(政治) | 2013安徽數(shù)學(xué)真題(理科) |
2013江蘇歷史試題及答案解析 |
2013廣東數(shù)學(xué)真題(理科)試卷 | 2013廣東數(shù)學(xué)真題(文科)試卷 |
出國留學(xué)網(wǎng)高考頻道為您搜集整理 |
高考語文復(fù)習(xí)資料 | 高考數(shù)學(xué)復(fù)習(xí)資料 | 高考英語復(fù)習(xí)資料 | 高考文綜復(fù)習(xí)資料 | 高考理綜復(fù)習(xí)資料 |
高考語文模擬試題 | 高考數(shù)學(xué)模擬試題 | 高考英語模擬試題 | 高考文綜模擬試題 | 高考理綜模擬試題 |
高中學(xué)習(xí)方法 | 高考復(fù)習(xí)方法 | 高考狀元學(xué)習(xí)方法 | 高考飲食攻略 | 高考勵志名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