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是比鳥飛得還遠的夢想、比花開得還美的情感、比星閃得還亮的智慧、是我們到一百歲還忘不掉的信念。讀名著,發(fā)感想。自古至今名著一直是一種文化的延續(xù),不同時期的大家都對名著有所解讀。然而我們寫的讀后感可能達不到那么高的境界,但是可以從名著中吸取到一些自己受用的東西就好了,這也是名著傳遞給我們的思想。
《挪威的森林》絕不是青春的悼詞,而是青春的贊歌,小說中充滿了美感和趣味,底蘊雖然傷感,但傷痛之余希望仍在;青春雖然無奈,雖然迷惘,雖然殘酷,但依舊讓人欲罷不能。
挪威的森林小說其實不適合拍電影,沒什么情節(jié),雖然以前室友大都把它當黃書看,但是拍出來注定是風景和畫外音的拼湊,挪威的森林觀后感——往昔的記憶。
和挪威的森林原著比——演渡邊的這演員還可以,悶頭悶?zāi)X,總耷拉著嘴角,低調(diào)內(nèi)向,符合影片傷感的基調(diào);演直子的開始看著還蠻清純的,可是進了療養(yǎng)院之后的特寫形象像大嬸;綠子應(yīng)該再活潑熱情一些,只是嘴角掛著微笑并不能表現(xiàn)她的開朗和主動,綠子應(yīng)該有更多的臺詞;初美應(yīng)該更成熟一些,成熟的女性之美,很欣賞她在小說中打桌球的場景,可惜電影里沒有,想不通村上春樹為什么不讓巖井俊二拍這部片子,巖井一定比越南還是法國的陳英雄更能準確地理解村上。
小說中渡邊在直子死后漫游的經(jīng)歷一句話帶過,但電影中渡邊在海邊哭的涕淚俱下,刺耳的哀樂昏暗的畫面持續(xù)良久,雖然體現(xiàn)了渡邊對直子的愛深切入骨,但搞的人心不爽,和直子的情緒失控一樣破壞了電影的整體美感。“死并非生的對立面”——我們不能以世俗的眼光來看待日本人的自戕,或許因此渡邊也不一定會為直子的死而特別難過,雖然他依然能夠堅強地活下去。
直子代表了青春夢想,只會永存于我們的記憶;而綠子太可愛了,誘人的現(xiàn)實欲望,很難令人不對她妥協(xié)。
,影片的開頭是以17歲的“我們”,這讓習慣了以37歲的“我”開場的俺有些難以接受。2,對渡邊與直子相遇的片段感到失望,散步時渡邊的小思想全被陳英雄先生給忽略了。敢死隊直說了兩三句臺詞就消失,完全處于打醬油狀態(tài),陳英雄先生,你知道原著中敢死隊的戲份有多重么?明天接著吐。
讀后感欄目精心推薦:
讀后感范文匯總
讀后感大全匯總
中外名著讀后感匯總
四大名著讀后感匯總
讀后感小編精心推薦
100字 | 200字 | 300字 | 400字 | 500字 | 600字 | 800字 | 1000字 | 1200字 | 1500字
讀后感小編精心推薦
100字 | 200字 | 300字 | 400字 | 500字 | 600字 | 800字 | 1000字 | 1200字 | 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