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克孜勒蘇導游詞

字號:


    克孜勒蘇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西南部,素有“無花果之鄉(xiāng)”的美稱,地處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的西緣。東鄰阿合奇、柯坪兩縣、南接巴楚伽師、疏付三縣,西止烏恰縣,北與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為界。邊境線長128公里。東西寬,南北狹窄,地勢北高南低。最高海拔4562.3米,最低海拔1260.1米。北部為山區(qū),南部為平原和谷地。市境地處中緯度歐亞大陸腹地,屬暖溫帶大陸性干旱氣候。其主要氣候特征是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干旱少雨,無霜期長,氣溫日振幅大。
    阿圖什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首府所在地。公元前60年(漢宣帝神爵三年)阿圖什市境正式列入漢朝版圖。曾是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蔬勒國的國都。二千多年來,市境的屬轄歷經(jīng)變更,但始終是中國神圣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38年,新疆省政府批準設立阿圖什設治局,轄4鎮(zhèn)6鄉(xiāng)。1943年1月正式設置阿圖什縣,隸屬新疆第二行政區(qū)。1949年9月阿圖什縣和平解放。1950年3月建立縣人民政府。1954年7月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成立后,劃歸其管理,并成為州府所在地。1986年6月,國務院批準撤銷阿圖什縣設立阿圖什市。
    阿圖什市境內(nèi)資源豐富。礦產(chǎn)資源和野生動植物資源較為豐富。水資源主要用于農(nóng)業(yè)灌溉,博古孜河和恰克馬克河是兩大主要水系。金屬礦有:鐵、鈦、釩、銅、金、鉛、鋅等十多種,非金屬礦有湖鹽、煤、磷、石灰石、大理石、云母、水晶石、石膏、瑩石等。野生動物既有飛禽走獸,也有水中游魚,種類繁多,分布廣闊共有60余種,目前列入國家重點保護范圍的有棕熊、仙鶴、猞猁、雪豹、長尾雉、天鵝、青羊、盤羊、狼獾、掃雪等。野生藥用植物有黨參、掌參、車前、青蘭、獨活、甘草、麻黃、野紅花、黃連等。
    阿圖什市是一塊尚待開發(fā)的寶地,歷史和現(xiàn)實為今后的發(fā)展積累了寶貴而豐富的經(jīng)驗。市委和市人民政府依據(jù)阿圖什市實際,制定出了“1995—2010”年阿圖什社會和經(jīng)濟發(fā)展遠景規(guī)劃,為全市各族人民繪出了藍圖,提出“以農(nóng)業(yè)為本,發(fā)展園藝,種草養(yǎng)畜,礦業(yè)先行,啟動工業(yè),商貿(mào)興市”的經(jīng)濟發(fā)展戰(zhàn)略。阿圖什市各族人民必將使這顆帕米爾高原的明珠煥發(fā)出更加璀璨的光彩,創(chuàng)造出一個光輝燦爛的明天。
    擴展閱讀:
    導游詞結(jié)構(gòu)
    一篇完整的導游詞,其結(jié)構(gòu)一般包括習慣用語、概括介紹、重點講解三個部分。
    1.習慣用語
    習慣用語又分為兩個部分——見面時的開頭語和離別時的告別語。
    開頭語包括問候語、歡迎語、介紹語、游覽注意事項和對游客的希望五個方面,放在導游詞的最前面。
    a、開頭語
    (1)介紹自己或旅行社
    (2)介紹司機和車型、車號
    (3)介紹旅游時間,地點和行程安排
    (4)表示歡迎。
    b、告別語
    (1)總結(jié)旅游情況
    (2)感謝游客配合
    (3)希望提出意見
    (4)表示依依惜別
    2.概括介紹
    概括介紹是用概述法介紹旅游景點的位置、范圍、地位、意義、歷史、現(xiàn)狀和發(fā)展前景等,目的是幫助旅游者對景點先有個總體了解,引起游覽興趣,猶如“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
    概括介紹應根據(jù)時間和游客情況,可長可短,可詳可略(可根據(jù)需求所變)。
    3.重點講解
    重點講解是對旅游線路上的重點景觀從景點成因、歷史傳說、文化背景、審美功能等方面進行詳細的講解,使旅游者對旅游目的地有一個全面、正確的了解,同時要提醒旅游者注意自己攜帶的東西,保管好自己隨身的物品,這是導游詞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相關閱讀:
    各省景點導游詞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