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在北京市大興區(qū)發(fā)生了一起惡性“摔幼童”案件。兩名駕車男子因不滿一名推著嬰兒車的女士擋道,雙方發(fā)生爭執(zhí),過程中一名男子將該女士打倒后,又將嬰兒車內的女童摔在地上,導致女童嚴重受傷,兩人隨后駕車逃離現(xiàn)場。案件隨后引發(fā)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近年來,兒童侵權案件層出不窮,江西省新建縣“兒童洗衣機死亡”事件、成都郫縣奶奶倒車壓死孫子案件、海南校長帶女生開房事件等。兒童本應該是最受到社會保護的群體,但是卻有如此多的侵權事件出現(xiàn),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思。
發(fā)生兒童侵權案件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兒童是社會的弱勢群體。陌生人發(fā)生沖突,可以拿對方的孩子撒氣;父母吵架竟然也可以拿孩子撒氣,摔死孩子;心理扭曲,想要報復社會的人,也想到去小學門口放炸藥威脅學校,到幼兒園劫持人質來報復社會。第二,兒童的權利容易被忽視。兒童也應該得到尊重。兒童享有一個人的全部權利。《兒童權利公約》共54條,其中被提到的兒童權利多達幾十種,如姓名權、國籍權、受教育權、健康權、醫(yī)療保健權、受父母照料權、娛樂權、閑暇權、隱私權、表達權等。我們可以把它概括為四種:1.生存權——每個兒童都有其固有的生命權和健康權。2.受保護權——不受危害自身發(fā)展影響的、被保護的權利,包括保護兒童免受歧視、剝削、酷刑、虐待或疏忽照料,以及對失去家庭的兒童和難民兒童的基本保證。3.發(fā)展權——充分發(fā)展其全部體能和智能的權利。兒童有權接受正規(guī)和非正規(guī)的教育,以及兒童有權享有促進其身體、心理、精神、道德和社會發(fā)展的生活條件。4.參與權——參與家庭、文化和社會生活的權利。第三,我國兒童保護的意識還不夠。相比國外,在生活和學習等方面,我們關于兒童保護的意識還遠遠不夠。
綜上所述,國家、社會和家庭應該為兒童的保護和發(fā)展承擔責任。雖然,在兒童保護的過程中,政府始終處在主導性地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同時,我們也應該明白,單靠政府的努力是不行的,政府的能力和精力畢竟有限,要想更好的保護兒童的權利,必須要全社會共同的參與和努力。
公務員面試名單 | 公務員面試時間 | 公務員面試真題 | 公務員面試技巧 | 公務員面試熱點 |